收藏 分销(赏)

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_景莉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3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_景莉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_景莉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_景莉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0-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地方财经本科院校“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景莉莉(长春财经学院,吉林长春 130122)摘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学校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长春财经学院充分发挥民办高校优势,“十三五”期间,构建了“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与行业或区域龙头企业合作,创新打造了一条“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的有效育人模式。关键词:新财经;协同育人;特色产业学院;多元化;产教融合;双院制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2、:A 文章编号:2096-5206(2023)02(a)-0100-03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Government,Business and School Diversified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in Loc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CollegesJING Lili(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Jilin,130122,China)Abstract:Industrial transfor

3、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haracterized by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 highe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It is necessary for schools to innovate and integrat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keep up with industr

4、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Changchun University of Fin

5、ance and Economics has built a diversified cooperative education system mechanism of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school,cooperated with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or region,and innovated an effective education mode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olleges under the dual institution system.Key wo

6、rds: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Collaborative education;Characteristic industry college;Diversific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Dual court system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新财经本科教育“政行企校生 五螺旋”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22CJ0405);2020 年度吉林省教育厅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吉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2020

7、285B60B00D1);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大学生创业决策能力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GJX2020C85)。作者简介:景莉莉(1983-),女,山西运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产教融合、教师教学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市场营销。育教学改革,协同育人实践探索成效明显。1创建特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新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学校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紧跟产业发展和技术革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1。2016 年,长春财经学院在吉林省内首创“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办学体制,秉承“共建、共商、共享、共

8、赢”的合作理念。学校现有 8 个传统学院,与行业龙头和区域重点企业共建了12 个特色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对接,通过“校企联合”“校行企联合”“政行企校联合”“校企园联合”等形式2,开展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协调发展。学校信息工程学院以服务华为产业链生态圈企业长春财经学院根植吉林省,面向现代服务业、商贸产业、农村产业振兴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新兴产业,以特色产业学院为载体,开展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101-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发展为宗旨,对接云计算与网络安全技术,依托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专业群3,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

9、学院”,校企联合培养 ICT 人才;管理学院以服务现代服务业为宗旨,对接第三产业数字化营销模式转型,依托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群,与长春吉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吉广传媒学院”“校企园联合”,培养数字营销管理人才;创新创业学院以服务吉林省乡村振兴为宗旨,对接农村产业发展,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龙井市政府、净月区创服中心共建“新道创新创业学院”“政行企校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2构建特色产业学院实践育人体系12 个特色产业学院不断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年均配套 100 余万元的运行经费,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实行“双院制”管理体制和院长负责制,校

10、企共管、职责明确,构建了“学做研创赛用”的“六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以开设“定制班、实验班、项目班、精英班”和工作室为载体,与传统学院合理分工、有序衔接,以培养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行业、企业工作项目和任务设置、开发相应课程,将行业、产业技术及服务要素与教学设计相结合,使产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实践锻炼、项目研究、学科竞赛、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的一体化5。“律师实务学院”在以探究式学习、实践性模拟和综合性创新为主要特点的案例教学、观摩教学、模拟法庭教学、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法律咨询等多组实务教学项目中6,将学生创新精神和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鹏腾国

11、际学院”形成了“实训+考证+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形成了“学生培训-项目实训-团队组建-公司注册-法律保障-金融支持-顾问营销”七步化实践育人体系;“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开设了 5 个华为云计算方向特色班,为 ICT 产业链培养了 243 名云计算与网络安全人才;“清大数字经济学院”探索和完善“理论拓展项目实训应用创新”三层次、一体化、开放式的实践育人体系7。3实施课程体系与职业认证对接的培养模式“双院制”下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20余门,共同编制应用型教材 7 部,结合行业、企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创建了“校本模块+行业前沿+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12、校本模块+项目(企业植入)”课程体系和“1+X”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等,将企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搬进校园,实现了学生“上课即上班”“岗位即课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适岗能力8。“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将职业培训内容嵌入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项目嵌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标准嵌入课程标准,以华为 HCNA、HCNP 等技术认证体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主轴,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俄速通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建立了“模块化、全景化、行动化”的“3I”立体化课程体系,创建了 3I(思政ideology、实践 implement、研究 investigation)课程体系:以知识、创业、研究三个课程模块,

13、满足跨境电商人才“三高”要求;“国融兴华税务学院”的课程体系与“税务师”和“办税员”职业认证对接,通过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中心学习+企业岗前培训和实习“三位一体”的融合性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涉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4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构建了“能力导向、分层分类、跨界协同、精准培养”教师培养体系,不断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聘请了产业需求侧的产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和企业技能大师 118 人为特色产业学院骨干兼职教师,承担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任务,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实习(实验、实训)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科竞赛等任务,在促进专业发展的

14、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认识9。学校先后遴选 59 名中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政府服务部门挂职锻炼,联合开展业务咨询和服务,撰写校本教材以及重要课题攻关,强化一线业务能力10。通过经验互补、优势互补,校企在合作中“互兼互聘,互联互通、双向交流”,形成了“互惠双赢”的新局面。“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依托工作室和训练营,通过“传、帮、带”作用,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俄速通数字贸易产业学院”建立“互聘共培”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采取常态化的企业顶岗、师资研修、师资培训、专业竞赛、横向课题等方式,俄速通师资研修院采取进阶式的方式为教师制定培训方案,年均培养“

15、双师双能型”教师 3-5 人;其他特色产业学院支持教师“下(下企业)、访(访问企业专家)、挂(企业挂职锻炼)”,开展“一师一企”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一方面,以灵活的方式开展持续性的企业技术服务和企业员工培训;另一方面,教师在企业一线可了解最新需求,同时提升自身实践创新能力,回到学校可以反哺教学。目前,校企已共同培养、认定和聘用“双师双能型”教师 161 人。5特色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成效5.1 推进了产学研一体化“双院制”特色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师资培训、实践条件建设、校外实践-102-模式探索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 年 2 月第 3 期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6、、大学生实习实训和新工科建设项目11,成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68 项、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61 项,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紧密对接产业链,推进新文科与新工科融合发展,推动多专业交叉复合集群式发展12。聚焦“数字吉林”“三化三农”“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等发展战略,为吉林省政府、省发改委、省统计局、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对策咨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建设了人工智能研究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围绕乡村振兴、吉人生根、数字经济产业战略,以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发挥智库作用,开展科学研究,获批实用新

17、型专利 2 项、软著 3 项,创业项目“农作物病害预警系统”为柳河县农户年增加收入 6 000元,研发的“基于零间隙配合的精密胀芯夹具”“机械系统远程控制软件”被一汽集团采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助农创业平台”建设项目被龙井市政府列为 2021 年重点项目。5.2 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双院制”特色产业学院作为长春财经学院一种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与传统的校企合作相比,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素质更高、质量更好,且极大地促进了 3 个国家一流专业和 10 个省级一流专业的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校企教师团队联合开发的 3 门“虚拟仿真金课”:跨境营销产品定价虚拟仿真实验、电商 ERP

18、 采购虚拟仿真实验、“云财务”一体化综合实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培养了一批“教练型”教学骨干和 968 名学生,学生荣获国家级竞赛和“大创计划”项目近 100 项,且因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突出,深受企事业单位好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 90%以上,基本实现“毕业即就业”,且薪资水平较高、职业晋升速度较快,深受用人单位喜爱,并在各产业领域不断涌现出行业精英和高级管理人才13。6结语现代产业学院是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是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深度探索14。但是,如何建、怎么建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合作、创新运行模式、加快人才培

19、养模式改革、加大师资队伍融合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长春财经学院“双院制”特色产业学院注重培养学生质量意识和全面的质量观,并对常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实施、毕业生质量等进行跟踪,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提升三个方面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持续满足行业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努力提升品牌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人力和资金投向特色产业学院,促进特色产业学院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 许文静.整体性视域下产业学院内部结构的治理逻辑研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9):12-16.2 孙振忠,黄辉宇.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共建的新模式以东莞理工学院先进制造学院(长安)为例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20、(4):40-45.3 赵聪慧.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4 曹照洁.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与建构研究 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2):73-84.5 刘鹏宇,贾克斌,陈善继,等.数据驱动的地方高校教研团队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9):17-22.6 潘浩,董铸荣.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实践探索 J.现代职业教育,2020(52):196-197.7 陈国杰,谢嘉宁,陈伟成,等.建设特色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培育新工科人才 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

21、(5):53-57.8 张彦彬,齐书宇,陈童节.都柏林协议 框架下澳大利亚高等工程职业教育认证体系的构建及对我国的启示 J.教育与职业,2022(16):78-83.9 赵明雨,邵玉.应用型本科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7):76-79.10 王树平,吴嘉隆.关于培育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研究 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8(3):86-89.11 于昕.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J.活力,2022(15):73-75.12 袁晨迪.“产学研一体化”视域下法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成效 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42(7):82-84.13 方海峰,吴群彪,袁明新,等.校企全过程融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7):143-145,149.14 王春利,孙丹丹,徐瑶.“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 J.现代教育科学,2021(4):149-1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