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8329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6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学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文题目: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Stduy on province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ce作者姓名:张晏峰作者学号:2009140013指导教师:牛似虎 教授论文密级:专业名称:企业管理单位年级:管理学院2009级完成日期:2012年5月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

2、,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渤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进行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渤海大学。渤海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作者授权渤海大学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

3、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本论文属于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适用本授权书。(请在内打“”)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中文摘要在产业融合趋势的大背景下,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也越来越明显。“十二五”时期是装备工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本文力图从装备制造业的角度出发,探索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辽宁省生

4、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也必须依托辽宁省的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这样,既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又有利于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转变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本文主要是利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针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现状进行研究,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特征、规律,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通过比较研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依托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视高端服务,外生牵动相关产业;专业技术分工,内生扩展相关产业;提升竞争力,自我需求发展。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着手

5、,研究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互动的现状、特点;第二,从产业特点、经济环境着手,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进行研究;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轨迹和模式着手,提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关 键 词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模式Stduy on province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ceABSTRACTIndustrial integration trend in the backg

6、round, th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 boundaries more and fuzz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also more and more obvious. 1025 period is realize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quipment industry the key period,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

7、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a great strategic task. I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tries to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

8、ng province.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ill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should also must rely on the dominant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fusion development, so, bot

9、h are good for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tself, but also to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upgrade. This paper is mainly on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model, in view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

10、turing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thorough analysis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interactive features, law, combined with o

11、ther parts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development pattern, by comparison,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development pattern: relying on the leading industry, fus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high-end servic

12、e, affects the related industry exterio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division of labor, endogenous expand related industry;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self development demand. This paper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s include: firs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to path, the equipment

13、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interac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In the second place, from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economic environment to beg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model research; The third, from the developmen

14、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track and mode,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tion services; Interaction; mode 目 录1引言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意义21.2研究思路和主要内

15、容21.3主要的创新点32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理论综述42.1生产性服务业综述42.1.1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和特征42.1.2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52.1.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62.2装备制造业综述72.2.1装备制造业的分类72.2.2装备制造业的相关研究82.3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关系的综述82.4评述103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113.1基于制造业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发展模式113.2基于服务业资源优势的发展模式123.3基于政府主导的强化发展模式123.4基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模式134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144.1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144.2

16、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164.2.1装备制造业为辽宁省的支柱产业164.2.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184.2.3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194.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现状195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模式225.1辽宁省产业特点和经济环境225.1.1产业特点225.1.2经济环境255.1.3主要问题305.2主要模式315.2.1依托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25.2.2重视高端服务,外生牵动相关产业325.2.3专业技术分工,内生扩展相关产业335.2.4提升竞争力,自我需求发展336政策建议356.1转变发挥政府职能,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356.2重视集群

17、产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关注装备制造业的长远发展356.3加强产业关联,打造成集制造和服务功能相结合的产业链366.4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优势376.5加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扩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空间376.6强化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37参考文献39致 谢4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3Contents1 Introduction1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11.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Research significance21.2 Research contents an

18、d Methods21.3 Primary innovation32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ory42.1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to promo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42.1.1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42.1.2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classific

19、ation52.1.3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62.2 Review of the articles about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72.3 Review of the articles about productive service with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lations overview72.4 Remarked83Domestic and foreign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20、 development mode83.1 Based on th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103.2 Based on service resource advantage development mode113.3 In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government leading113.4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y transfer124 Liaoni

21、ng province production servic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124.1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s in Liaoning province current situation124.2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134.2.1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22、pillar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144.2.2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144.2.3 Small enterprise scal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164.3 Producer servic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interaction situation165 Producer services of Liaoning province to promote equ

23、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ode185.1 Liaoning province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195.1.1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195.1.2 Economic environment225.1.3 Main problem225.2 Main mode225.2.1 Rely on dominant industry,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2

24、55.2.2 Attach importance to high-end services, exogenous related industries affected305.2.3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division, endogenous growth related industry315.2.4 Promotion competition ability, self demand development326 Policy suggestion356.1 Change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25、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356.2 Attach importance to industrial clusters to upgrade core compet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356.3 Strengthen industrial association, set into a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combi

26、nation of industry chain366.4 Accelerat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of high administrative levels, play the advantage of agglomeration376.5 Accelerat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upgrade, expand production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pace376.6 Strengthening the core

27、city to drive action37References39Acknowledgements42The published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during the semester4343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引言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受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制约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属于硬约束条件很难改变,因此,发展服务型经济就成为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也同样面临着资源不足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

28、展的必然选择,其意义深远,刻不容缓。随着产业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越来大,并且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产业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是大势所趋。它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产业关联性日益复杂、产业各个部门日益细化、各个部门间交易规模和交易量日益扩大和大增为前提条件的,并在此基础上对产业边界固定化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调整的出现,才使得各种产业原有的边界被打破,导致产业之间彼此渗透与融合的现象增多。在产业融合背景之下,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现代经济活动更是由原来的以生产为中心转向目前的以服务为

29、中心,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上,表现为制造业部门所制造的产品是为提供各项服务而进行制造的,例如目前销售很火的苹果手机系列iphone4s,苹果公司售出的除电子产品本身外,还有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服务;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进一步变革和生产的产品进行再创新等。从其他发达国家经验看,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一定阶段以后,其附加值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依靠服务业来支撑。随着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投入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制造业自身的投入也在逐渐降低,生产性服务业诞生就是为了为制造业服务的新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了支持生产业而发展的行业,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了生产其他商品和提供其

30、他服务的生产者而在中间进行投入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了制造业而服务的,必须依托制造业的发展,最终和制造业实行良性活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密切相关,分不开的,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弥补了制造业发展的不足。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依赖也越来越大,并会把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渗透在制造业前期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培育、管理、融资和物流、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整个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企业内部的产业融合,并且从产业链的角度上看,二者的互动

31、更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并在一定的区域内,特定的空间里促进产业的融合和集群式发展。1.1.2研究意义我国 “十二五”工作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是装备工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十二五”时期规划纲要.2011(11)制造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是重要行业之一,我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心脏”是辽宁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就。辽宁省在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辽宁省工业支柱主要有石化、机电装备等,而且我省的计算机软

32、件和一些新型的制造业都有非常雄厚的基础。最近几年,辽宁省经济的发展和辽宁省产业结构逐渐在向工业化的中后期进行转换,这也是大势所趋。所以,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作为支撑,辽宁省强有力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开阔的发展前景。纵观国内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看,经济的发展都是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速度快,结构也是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尤其是在那些附加值非常高或者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引领着服务业的发展,给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生产性服务业比如说计算机服务、金融服务、信息传输等等有力的支持了制造业的升级发展。与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地区

33、相比,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对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和缺乏竞争力,不仅导致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丧失,而且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直接制约我省的经济增长,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差异,无法直接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与模式。因此,探求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模式,是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1.2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本论文主要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特征、规律,结合国内外其他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通过比较研

34、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与相关对策。首先,利用数理统计与计量模型,针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现状进行研究;其次,有针对性地提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与对策,对于国内外现有理论文献进行梳理,针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最后,比较分析国内外其它地区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1.3主要的创新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现在有关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主要是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的产业关联性进行分析,而针对二者互动机理的研究分析却很少,那么专门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机理分析就更少

35、了。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运用路径和模式对其研究,这也是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未来研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制造业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化及专业化。而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阶段性的变化,尤其是在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企业实施的外包活动的发展总是呈现很多的规律。面对这些不同的发展程度、不同产业类型的制造业在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中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那么面对这些复杂的情况总结出一种互动发展的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大家理解二者互动的含义,也是我们去深入研究一些相关问题的基础。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特点和

36、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路径着手,研究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互动的现状、特点;第二,从产业特点、经济环境着手,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模式进行研究;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轨迹和模式着手,提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理论综述2.1生产性服务业综述最近几年,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研究的热点更多的集中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研究中。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研究,是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以下是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国内外学者的概念综述。 2.1.1生产性服务业概念

37、和特征西方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较早而且很系统。很多的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也提出了相应的定义,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他们的定义排列如下:1966年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通过对服务业概念的分析及对服务业进行分类研究时,正式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含义,时至今日,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但是就学界现有的观点来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中间性”还是被普遍认可的,即作为其他产品和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1975年Browning&Singelman认为只有那些知识密集型或者是专门为提供一些专门性的知识、技术方面的服务的行业,比如说工商服务、保险、法律等,才称之为生产性服务业。1982

38、年Hubbard&Nutter认为服务业中扣除可消费性服务业以外的服务性行业都是生产性服务业。1985年Daniels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那些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消费性服务业不同,生产性服务业属于一种中间环节,他不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只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的一个桥梁。1987年Howells&Gree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包括保险和银行等金融行业以及广告、会计、法律、市场研究等商务服务业。1989年Noyelle&Staback和Coffey&Polese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一种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而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的,并且也不是可以直接产生效用的,即生产

39、性服务业属于中间性的投入,并不是最终产出的,强调了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提供者与接受服务者之间起到一个进行连接的桥梁作用。1989年Gruble&Walker更进一步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投入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由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出中包含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所以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提高资本和知识密集度,促进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大幅提高。1990年Joseph F.Francoi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涵盖中间产出的服务,即为其他企业或组织提供服务,协助其进行生产,而不是为私人或家庭的一般消费而提供服务。1990年N.Hansen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具有促进商品生产或为其他

40、服务的投入而可以发挥中间作用的功能,定义中不仅包含市场上游活动的产品研发,而且包含市场下游活动的产品营销。我国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相对西方较晚、起步较慢,但也有一批杰出的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相关的定义。下面也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概述:1997年侯学钢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为厂商服务业,他认为厂商服务业的发展是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厂制度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厂商服务业的发展就是为了生产各种社会物质而提供的非实物形态的行业。2004年胡惠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指包括诸如保险、金融、经济、法律等狭义性服务和运输、通讯、仓储、商业等分配性服务业。2005年钟韵,闫小培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活动、商

41、务活动以及政府管理活动提供服务的,而不是直接向消费性服务的个体使用者提供服务的。2006年程大中认为那些只要是作为中间投入,专门给生产部门提供服务的行业就是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常修泽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进行支撑的服务行业,其包括产前服务、产中服务、和产后服务。2008年夏杰认为只要是可以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服务的行业,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我们都称之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以上西方和我国的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的综述可以看出中西学者们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不尽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2012年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由于所处的不同时代

42、阶段,各学者自然也就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也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而自然发生着变化;其次,由于各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所研究的对象、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但异中有同,总体来说中西各学者普遍认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一本质内涵,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 2.1.2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美国商务部(BEA) 主要分类:商业及专门技术(如电脑、工程、法律、广告及会计服务);教育.金融;保险;电子传讯;外国政府。美国统计局(BOC)的分类:金融;保险;不动产:会员组织;法律服务;商业服务;其它专业服务。英国标准协会(BS

43、I)产业分类:废弃物处理业;批发分配业;货运业;研究开发;广告;金融保险;贸易协会。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的分类:信息和中介服务;专业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与贸易相关的服务。黄俊英(1987)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为:土木建筑服务业;法律会计服务业;广告业;顾问服务业以及设计与出版业。薛立敏(1995) 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为:水上运输;国际贸易;铁路运输;其它运输仓储;通信;金融;保险;经纪;法律工商服务;设备租赁。王玲(1997) 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为: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科学研究活动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 段段杰、阎小培(2003) 将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为:房地产

44、业;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邮电通讯与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进出口贸易业以及教育、文艺和广播电视电影业。表2-1香港生产性服务业分类的细化服务业名称分类专业服务法律服务、会计、设计、管理咨询、建筑、组装与构造、工程、测量量信息和中介服务电讯、电影、广告与市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出版业金融服务银行、保安、保险、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会展、进出口贸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运费到付、快件、工业检测、仲裁与调解资料来源:李金勇,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4月,17页。从以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来看,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

45、范围可以概括为工商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其中,工商服务业包括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以及宣传广告,还有法律、会计、咨询、租赁、工程、经济等。另外,物流、代理、仲裁、会展、检测等也属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工商服务业;而金融保险业包括保险、银行、证券、外汇、期货、债务市场、风险投资和基金管理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香港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比较全面且非常切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2.1.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孔德洋和徐希燕(2008)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制造业,制造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补充,两者相互依存,互动共生。孔德洋和徐希燕还总结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共生的四种模型,即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中心型互

46、动共生模型、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和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路红艳(2008)根据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分布特征和与制造业的关联性特征,提出了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空间虚拟网络创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发展模式。高运胜(2008)利用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分析上海生产性集聚的典型模式和创新模式。刘重王,葆菁(2008)提出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与发展的新模式,服务外包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模式。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国经提出了构建高增值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发展模式。宋丹霞,黄卫来等(2009)基于服务外包的视角重点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丰志勇,何骏(2009)在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

47、因和发展空间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三种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香港利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国经(2010)针对广东经济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构建高增值生产性服务业的新的发展模式。刘书瀚,张召利(2010)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法、劳动生产率分析和产业区位分析等,对环渤海经济圈三省两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环渤海经济圈经济中心应全面集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腹地城市发展优势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郭琳(2010)首先运用实证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后指出基于产业互动关系,生产性服务业根据其与制造业分工模式的不同在集群区位选择、集群规模和集群演进等方面的发展模式。童洁,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