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_叶方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80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_叶方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_叶方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_叶方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3 卷第 2 期湖北开放大学学报Vol 43,No 22023 年 4 月Journal of Hubei Open UniversityApr 2023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叶方兴(湖北开放大学/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赋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内涵。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亦是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高校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应以新时代十年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

2、任务、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最新要求等为内容,创新发展教师思政,强化教师引人,提升融入有效性;创新发展课程思政,强化课程育人,提升融入系统性;创新发展学生思政,强化实践立人,提升融入实践性;创新发展环境思政,强化环境润人,提升融入整体性。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政教育;价值;行动方略 中图分类号 D26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0951(2023)02005206 收稿日期 20230106 基金项目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路径研究”(Xj2023z04)。作者简介 叶方兴(1990),男,湖北武汉人

3、,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在于正心,正心在于思想启蒙,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思想,是促进人自由发展的必由之路。思政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校将育人与育才两者有机统一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新时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教育与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武器2。高校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思政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亦是思政教育社会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更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如何运用与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一

4、、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党的二十大报告包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赋予了思政教育全新的内涵。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以党的实践主张引导青年大学生是培养德才兼备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以党的理论智慧丰富思政课堂,是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党的精神谱系指引育人工作,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应有之义。(一)青年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引导好青年大学生是回应时代呼声。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担当,对人民幸福的担当,对世界发展的担当,发扬了斗争精神、奉献精神,阐释了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将党的

5、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勇于斗争,在问题面前善于思考。1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从来没有停歇,“中国威胁论”“黑天鹅”“灰犀牛”“颜色革命”事件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性,加之当今25网络科技迅猛发展,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各种错误思潮都可能给青年大学生带来深远影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占领宣传思想主阵地,用党的科学理论与初心引导青年,努力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能够帮助处在“拔节孕穗期”青年大学生,在“颜色革命”中不动摇;在错误思潮下不被蛊惑;在网络舆论乱象丛生处不迷失;在大是大非面前捍卫国家利益;在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守正创新的态度,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扬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善于斗争,在局势动荡面前敢于斗争,在重大风险挑战中勇于斗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斗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能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挑战中知难而进,在前进的道路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新局面,成为敢于斗争的新

7、青年。3 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植爱国之心,明强国之志,焕发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坚定信仰,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华民族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贯穿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无私奉献不断谱写中华民族新时代华章”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植爱国之心,明强国之志,勇担时代责任,主动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大我”的宏伟蓝图,焕发出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二)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思政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主渠道,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与能力素质的系统性工程,是将育人与育才两者有机统一的应然之策。促进思政教育社会化与

8、高质量发展,要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因势而新、顺势而为、与时俱进,要运用党的先进的理论指导受教育者,让其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有用之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新的思想、重要的观点、创新的理论,是思政教育所遵循的根本理念与实践方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能推动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与创新,巩固思政教育的中心地位,促进思政教育社会化与高质量发展。1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思维上革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创新的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推进了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意义,有助于思

9、政教育在思维上革新。在思政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学生实际结合,能准确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与解决思政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回答学生之问、指导学生所为的过程中,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坚持思政教育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运用其中蕴含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有助于夯实思政教育的历史文化基础,让思政教育蕴含鲜明的中国特色。2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方法上创新。思政教育在方法上要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以系统思维,找准思政育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实践主张,坚持理论和实践相融通,才能保持思政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解决矛盾与实

10、践探索中推进理论创新,为思政教育赋魂、赋能。进入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实践主张,聚焦各种风险挑战,为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为人类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展示了中国智慧。在思政教育中坚持问题导向,有助于思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系统思维,有助于思政教师运用系统观念思考,分清思政教育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坚持实践主张,有助于思政教师善用实践方法论,以实践探索与理论教学相统一的教育模式,以增进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3 有助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更新。思政教育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唯有新的内容才能提升

11、育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党的二十大展示了脱贫攻坚战的成果,诠释了抗疫精神,描绘了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蓝图。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果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具感染力;把抗疫斗争涌现的鲜活人物与动人的故事讲述出来,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融入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具实践性。35(三)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正在加速演进,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这事关国家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3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体化部署,这为高等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战

12、略意义。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的政治要求。1 有助于高等教育在育人育才上开辟新境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在育人上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认同,践行“两个维护”,担负为党育人的使命;有助于高校在育才上凸显价值引领,运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青年大学生,使其明大德、成大才,运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大志、担大责,担负为国育才的使命。2 有助于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部署,有助于高等教育聚焦教育本质,保证教育发展方向和价值立场,深化教

13、育改革,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助于高等教育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科学技术学科群,提高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切合度;有助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塑造出一批国家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高校对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和矛盾问题,从学科建设、科教融合、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在人才引领驱动上跃上新台阶4,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高品质发展。3 有助于高校在服务国

14、家事业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高等教育因服务人民需求而兴,服务社会发展而荣,服务国家战略而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供给侧改革,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社会需求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提升专业结构与社会产业匹配度,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家战略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在教育、人才、产业等范围服务国家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增强服务能力。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表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所在,结合中国国情,

15、吸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的必然选择,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和国家取得伟大成就与新的理论成果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应有之义。(一)将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融入思政教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敢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为国家事业发展完善了制度体系,推进了理论创新;为人民谋幸福夯实了物质基础,塑造了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了科学方法、展现了中国方案与智慧。将这一系列伟大的成就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提升思政教育的现实

16、性,让思政教育“活起来”,又能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让青年大学生“动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这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在政治建设方面,凝聚共识,确立了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让党在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的进程中更具生机和力量。在经济建设方面,实施精准扶贫与供给侧结构改革战略,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在文化建设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使其系统性重塑、创新性发展;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了污染防治向绿色、低碳发展迈进,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全局性变化。将这一系列的伟大变革融入思政教育,既能深化思政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又能让青年大学生在伟大变革中学深、悟透党

17、的二十大精神。(二)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思政教育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在聚焦强党、强国的问题上,结合中国国情,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回答中国之问;在百年变局中,吸纳中华民族45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回答世界之问;在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立场下,把握国家事业发展规律、执政规律,守正创新,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回答人民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延续与创新,这其中的观点、方法、立场,对推动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思政教育中要把握好运用好其中的观点、方法与立场。将坚

18、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思政教育,让青年大学生永葆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把党的自信自立与斗争精神的内在特质融入思政教育,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自立自强,中国共产党勇于斗争的风貌贯穿思政教学的全过程,让青年大学生笃定“四个自信”,敢于斗争;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度融入思政教育,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将问题思维融入思政教育,让聚焦问题、把握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成为青年大学生遇到困难的破局之策;将全局观念的工作方法融入思政教育,以“大思政”的视野,系统地把握思政育人的整体性。在思政教育中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助于学生深刻思考,踏实践行,知

19、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信、行统一。(三)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融入思政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西欧列强以对外扩张的掠夺主义造就贫富两极分化、部分人富裕的现代化,是以和谐共生、全局性的方式,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单纯以物质文明为标准的现代化,是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中国底蕴。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明确目标、脚踏实地的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全国人民在党的旗帜下万众一心,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折后,坚持

20、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既夯实物质基础,也丰富精神文化,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资源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中,秉承命运共同体理念,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重大原则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命运相结合,激励青年大学生找准目标,持续奋斗。(四)将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最新要求融入思政教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大变局之中,中国共产党把握世

21、界之变、抓住机遇、着眼大局,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方针,谋划“五位一体”战略部署,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安排,重塑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必须做好“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砥砺前行;青年大学生要能吃苦、敢奋斗,有敢为人先的志气,才能成为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大学生要发扬斗争精神,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展示担当作为,才能脚踏实地为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将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方针政策融入思政教育,可为

22、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把“小我”的价值实现,融入到国家“大我”的高质量发展。三、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行动方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努力构建知、信、行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格局,全方位、多形式引导青年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价值转化为实践动力。(一)创新发展教师思政,强化教师引人,提升融入有效性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传递党的声音,作为思政教师责无旁贷。这需要高校创新发展教师思政,提高教师政治敏锐性与责任感,以系统性的原则,在思政研究上发力、思政课程上聚焦、思政载体上拓展、思政专业上统筹,从“研究课程载体专业”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党

23、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体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以提升二十大精55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1 结合学术思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思政教师从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视角,以学术逻辑思维分析二十大精神的逻辑起点、逻辑层次、逻辑联系、核心重点,悟透二十大精神精髓,以协同备课、网络自学、交流学习等方式“吃透”二十大精神要义,以透彻的学理分析为学生“讲透”二十大精神的本质。2 紧扣育人目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通”。思政教师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上下功夫,以二十大精神中建党精神、斗争精神、创新精神、抗疫精神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增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以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

24、“侧重点”,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实践为“落脚点”,引导学生深思践行,知行统一。3 贴近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活”。思政教师要以生活中常情、常理、常识的视角将二十大精神展示出来,用具象化的事务或事件,引出二十大精神中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小道理,引导学生由近及远、以小见大地体会二十大精神的价值与力量,内化其意志品质,外化其责任担当。(二)创新发展课程思政,强化课程育人,提升融入系统性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抓手,要以全局性的思维,紧紧抓住思政课程“主战场”、专业课程“主阵地”、实践课程“主渠道”,将二十大精神融入各类课程,让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其中,使各类课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启发

25、价值塑造,以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提升融入的系统性。1 以思政基础课程建设为统领,系统化建设课程思政体系,一体化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思政基础课程为主线,将党的二十大最新的理论成果、新的历史任务、精神要义等思政元素与各类课程结合,使公共课程在模块上走向目标统一,专业课程在内容上走向定位一致,实践课程在重点上突出价值认同,最终形成相互递进的课程思政体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自然融入各类课程,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2 以专业课程建设为导向,层次化建设课程思政脉络。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标准融入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精心设计课程体

26、系,循序渐进部署课程开设的顺序,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又要注重价值引领的统一性,形成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层次化的课程思政库。3 以实践课程建设为落脚,精品化建设课程思政平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整合实践育人资源,组建实践团队,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开设思政实践课程,形成具有品牌化、项目化和辐射性的课程思政建设点,促使学生在互动与体验中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三)创新发展学生思政,强化实践立人,提升融入实践性实践没有止境,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在实践上下功夫,要创新发展学生思政,围绕学生这一主体,结合学生生活实践,丰富实践内容,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实践立人,

27、引导学生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做到学思悟践、知行统一,以提升融入的实践性。1 创新发展学生思政,推进思政实践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比重,同时在思想上把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依据主体理论,尊重其日常意识形态,关注意识诉求,以“大思政”的视角,将二十大精神要义生活化、通俗化,引导学生这一独立主体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运用二十大精神中的方法与立场剖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与困难。2 在贯彻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时要立足实践探索、坚持“问题导向”,与生活相结合,创新思政实践教学形式,用社会的大课堂回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首先,开展案例式实践教学模式,将新时代这十年来党

28、和国家发展的伟大变革,用一个个案例为学生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逐层递进地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真谛。其次,开展体验式实践教育模式,将二十大精神要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建立理论宣讲团,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引导其在实践中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本质。3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生中入脑入心,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整合思政实践教学资源,运用学生便于参与的载体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提升二十大精神的吸引力与时效性。因此,高校要依托企业、社区、乡村等,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完善基地制度支持机制,推动学生通过学校教学、企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践行党的二十大精

29、神。65(四)创新发展环境思政,强化环境润人,提升融入整体性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即要抓好课堂思政的第一课堂,也要强化学生思政的第二课堂,还要创新发展环境思政的第三课堂,以打通思政教育融入“最后一公里”。1 激励全员参与,净化校园政治环境。首先,高校应成立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小组,书记、校长带头上讲台为学生讲授党的二十大精神,形成领学促学的氛围,发挥以上率下的作用,同时鼓励教职工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深入研究,交流研究成果,提高认识。其次,努力营造党政工团共同参与学习的环境,净化校园政治环境。2 凝练文化意蕴,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

30、,培育一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特色文化活动,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师生中形成共鸣与认同,选树一批学习的先进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挖掘一批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争先进的氛围。3 夯实网络阵地,亮化校园网络环境。高校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运用“两微一端”,加大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力度,要积极支持学生创作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的短视频、漫画、图解,提高网络思政的吸引力,要塑造网络育人活动品牌,加大网络素养教育,净化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网络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思政教育的根本遵循,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思政教育是今后

31、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创新发展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生思政、环境思政,切实让青年大学生学得有时效、有方法、有行动、有情景,做到入脑、入心,知、信、行统一。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20221017(2)2 蒲清平,黄媛媛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86298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20180503)http:/www gov cn/xinwen/201805/03/con-tent_52

32、87561 htm 4 余孝其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 推动地方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以四川省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12):2832(责任编辑:寇斌)Value Implications and Action Strategies of Incorporating the 20th CPCNational Congress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YE Fangxing(Hubei Open University/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Wuhan,Hu

33、bei 430074)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esents a new meaning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it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into higher education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34、studentsgrowth but also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onformity with thePartys and countrys requirement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artys spirit,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focus on devel

35、oping teache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rov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en-hancing studentspractice and awarenes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strategiesfor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piri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action strategies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