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职学校校企联合办学协议模板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近几年来中职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紧缺技术工人,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中职教育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如中职教育办学模式缺少自己的特色,教育教学没有与当地的企业接轨,培养的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造成就业与招生的相对困难;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也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些脱节,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但总体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实践
2、中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模式与成熟的经验。在众多的探索中,大家认同最多的一种中职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是校企联合。在此我也想就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与各位专家作些探讨,期望能为推动中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尽点义务。“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是指职校主动与企业接轨,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办学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它的基本内涵有五点:一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把企业的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学校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三是学校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
3、鉴定,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为在职职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四是企业强化办学意识,不断为学校的教学与实习就业提供方便,在办学的场地与资金上为中职学校提供大力支持,并且积极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五是校企双方在联合办学中实现双赢,使企业参与办学变为自觉行动。校企联合办学的本质特征是:将中职教育置于现代经济生活中,依靠企业办学,把企业作为学校物质基础的强大后盾,作为办学信息与先进技术的主要来源,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场所,作为培养专业师资的基地,作为学生就业安置的摇篮。一、 校企联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相应的职业素质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
4、用人才。而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质的获得,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这需要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整体优化,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最重要的。但要使中职教育的这个质量特色真正实现,除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相当多的时间在生产和服务的真实场景中经受真枪实弹的熏陶和磨练。显然,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与支持,中职学校就会因办学单一化、内向化和教育经费限制而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而失去市场竞争力。2、企业有着信息优势、技术优势、设施设备优势,它随时掌握着市场需求和实用技术等信息,它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5、及拥有学校不能比拟的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可充分利用它们这些优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通过师傅们的传帮带,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同时让学生直接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或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6、。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3、校企共同实施市场化运作,规模推进学生就业。将人才中介机构、职介所引入校内,为学生直接服务,这样既省略了一般劳动力市场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和交易中介费,又使交易空间的转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感受就业压力,同时能让企业和学生能有一个双方深入了解的良好环境以提高就业安置的质量和可信度。二、 校企联合的现状1、部分中职学校还是按传统的观念,关起门来办学,按普高的模式办职校,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动手能力不强
7、,不受企业的欢迎,形成了“就业难招生难”的恶性循环,导致学校举步维艰;部分中职学校虽已经认识到职校办学的难度与问题的严重性,可就是不敢面对“普高热” “大学热”“学而优则仕”等世俗观念而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愿在困境中摸索出路,以自己鲜明的特色与普高抗衡,在办学的困难与挑战面前束手无策;一些中职学校尽管也在探索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然而当碰到企业的冷漠时就畏缩不前,对学校的全方位改革也只是浅尝辄止。2、校企合作目前还处于民间状态,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够,没有法制保障机制,没有指导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没有完整的权威性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对企业的考核奖励办法,对校企合
8、作中企业的积极性调动和保护不够,没有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同时政府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没有一个明确的评判标准,不像初高中的教学有中考及高考这一个检验教学成绩的尺子,因而面对综合素质相对偏差的学生群当教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之后不一定会得到多少成就或得到上级相关部门或领导的认可而对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企业人才培养意识差,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希望获得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却又缺乏参与合作办学的热情,对学校的教育不大关心,不能从战略的高度或对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为人才的培养尽自已的义务。有的企业碍于面子或关系虽参与了校
9、企合作,却也表现得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操作中,不愿提供先进甚至是闲置的设备、不愿提供技术熟练工人供指导学生培训之用,学生到企业实习只能做一些熟练和打杂的工作,无法学到真正的技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 “一头热一头冷”的脱节现象。4、中职生综合素质和处事能力相对偏低也是影响企业对校企联合积极性的一个因素。就目前情况看,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有些学生完全厌学,家长把他送到学校完全只是想让孩子年龄混大一些而避免了担心其过早流落社会而违法犯罪;有些学生因中考失意不得己来到中职学校觉得低人一等而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对学习和实习表现出极不认真的态度;有些学生基础太差或悟性太差或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
10、加之大多中职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衡量标准,使得这类学生在中职学校的学习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同时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年龄相对偏小,缺乏爱岗敬业心理、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心理、角色转换心理和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心理,特别是有的学生把对自已要求不严的习惯带到了企业而不能严格遵守厂纪厂规和认真对待工作,导致企业对中职学校和学生失去兴趣而不愿与中职学校打交道。5、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还不够强,一些中职学校在办学思想上还停留在学历教育上,其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的不相适应,使一方面一些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学校又没有培养;在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重
11、讲授轻示范,在学生实训器材方面舍不得投入,在师资方面,一体化教师或技能高超的实训教师数量偏少,老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道路不够通畅,同时有些学校又没有充分地发挥学校的教学资源,实训的效率和效果一般化,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动手操作能力不强,适应不了企业的需求。 三、 校企联合办学的类型(一)、校企联合办学的类型校企联合办学的类型可分为松散联合型、紧密结合型和校企合一型三种。1、松散联合型。校企双方根据临时需要,企业或出钱、或出人(领导、技术人员)、或出力(场地、财产),或接受学生实习、就业。学校或提供毕业生,或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这种类型具有临时性、单向性、灵活性等特点。松散联合型中“订单
12、式”培养模式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正在尝试的模式之一。2、紧密结合型。校企共建,相互依托,成为密切的伙伴关系,校企双方签订协议书,共同制订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就业安置、资金投入等规章制度,为保证长期稳定提供保障。同时成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可在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成立董事会,企业领导聘任董事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3、校企合一型。在紧密依托企业的前提下,学校集“校厂于一身”、“校企于一体”,把学校办成既是学校,又是企业,同时兼行“校企”双重职能既能出色完成传授技术理论知识,又能有效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学校既是教学实体,又是经济实体,既出人才,又出产品,达到自身的高度完善。(二)、
13、校企联合办学的内容校企联合办学主要有联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生产,共享人才、物质资源等内容。1)联合教育:学校在企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普及教育”、“创业教育”等各种教育基地;校企之间签署精神文明共建协议;联合开展各种体育、文娱活动。2)联合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共同确定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联合开发校本教材;联合举办教改“实验班”或“特色班”。3)联合培训:学校建立职工培训中心,送教下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职工培训;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里学习,或请
14、企业技术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和动手能力。 4)联合科研: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科研、试验基地和研究开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合作。5)联合生产:在学校中联合建立产生车间,由企业负责经营,学校负责生产。6)共享人才资源:企业老总受聘担任名誉校长,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教,建立学生的就业基地;学校优先为企业输送毕业生,按企业订单培养定向人才;派学校干部到企业里兼职,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派学生支援企业,突击完成生产任务。7)共建共享物质资源: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把课堂搬到企业,利用企业资源进行教学、实验;企业利用学校的先进设备进行科研或生产,或利用学校充足的人力资源
15、帮助企业完成突击性任务。校企双方可合资购买实习实训设备,或联合建立信息平台,实现资料共享,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向学校无偿提供空闲设备或资金。四、 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目前校企联合办学最有效最具体最广泛的实施方式之一是“订单式”培养,因此这里重点对“订单式”培养模式作些探讨。1、“订单式”培养的意义(1)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2)它突破了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3)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
16、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4)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2、“订单式”培养的具体实施步骤(1)签订“人才订单”协议书为了使合作规范化进行,特别是切实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就业的最终实现,校企双方首先签订用人协议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约定,使“订单式”培养名副其实。(2)选拔好学生为了切实保证“订单式”培养的质量,在“订单式”培养实施过程中,学校选拔好学生进入“订单班”。新生入学之
17、初,企业派出有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对志愿参加“订单式”培养的新生进行面试与考核,使最终选拔出的学生符合企业的基本用人要求。(3)搞好课程开发首先学校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把握培养意向和目标,然后深入到用人单位对其整体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调查研究,进行职业岗位和所须人才分析,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道德、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等各种职业素质,再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根据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把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加以选择和提炼,由此确定课程方案,使这种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更具有企业个性和职业特色。当然,这种课程计划要尽量避免过于注重眼前
18、的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造成学生未来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由于企业岗位工作经常会有新的变化和要求,因此课程的开发必须处于一个相对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课程计划的内容要根据需要不断地被修订和完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培养的具体内容,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能力结构。因此,搞好“订单班”的课程开发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既不照搬照抄传统的课程计划,也不简单地移植和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开展这项工作。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设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构建适应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将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
19、接,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在实训教学上还要注重实训实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与考核相结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在教材的选用上,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重新加以改造。对有些全新的课程还应组织教师深入到生产劳动第一线对生产经营或管理过程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编写教材。(4)提高教师水平,搞好课程教学为了搞好教学,学校一方选派出骨干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与培养;企业一方则选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充分利用企业及学校现有的工作场地和机械设备,在学校教师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实践
20、技能的操作训练,以保证他们对岗位工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对“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可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技能考试可部分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同时,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工作,让学生在校期间获取一至多个技能证书,以便使他们毕业后更适合岗位工作,适应未来的职业变化,适应今后转岗或创业的需要。五、搞好校企合作的几项举措为了使校企合作能正常或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学校领导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创新的精神,要高度重视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探索“订单式”教学,鼓励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增强校企合作意识。要广纳人才,成立专班,定期召开情况汇报会和研讨会,研究和
21、解决或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阻力与困难或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依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探讨学校教育、教学、实习等方面的改革方向与内容;有条件的可组建职教集团,多方面全方位的把企业与学校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地域覆盖面广、学科门类多的科技人才群,使其具有强大的信息汇聚功能、人才互补功能、市场开发功能、科学研究功能与资源整合功能。学校要站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援和服务的战略高度来运作校企联合,学校的定位和发展必须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学校应有的作用,体现学校的特色价值,同时抓好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再以此为契机,利用广播、电视与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只有这样才能得到
22、当地政府、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大力支持,才能集成社会各种资源,从而使校企合作、校社联携、各方交流有一个可靠的基础。另外学校还要树立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即要求学校的发展模式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化,由投资型向集资型转化,由松散型向集团型转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由社会边缘型向社会中心型转化。企业需求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校企合作的动机、过程、成果都应该和必须体现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做到:高起点,零距离,深层次,双战略。就是说,校企合作在思路上要站得高,看得远,从学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意愿出发,将双方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升到科教兴市的层面上沟通并统筹;在运作上要低重心、可操作、接触层
23、面直接融合,在融合中要讲绩效,讲深化,从实际效果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合作机制;同时学校必须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攻关、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解决他们急需解决的技术、管理、生产以及劳动力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形成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校企合作才能成为双方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谋求双赢的长效机制。2、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不仅只在于形式上的开会、签协议、作广告宣传,而更需要对学校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调整,使本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当地
24、的产业结构相吻合。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形成与企业接轨的人才培养特色。要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形成综合化、实用化的教材,以使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紧跟时代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 “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广泛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熟练运用情境教学法、多向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他们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实践操作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三个转变:从过去重理论教
25、学转到重实习实训教学,从过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转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从过去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转到社会对学生要求什么和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同时要强化实践技能教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推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允许学生提前或延期毕业。3、品牌特色是学校和企业联接的桥梁。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精力选办企业最紧缺、学生最有发展前景的专业,集中精力办出品牌,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企要共同着力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具有工程背景的其他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动脑又能动手、掌握一定
26、现代科学知识又有较高操作技能的达到行业标准的企业适需人才。要通过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完善理论知识,按照把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精品课程的思路,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学校品牌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必须从实际出发,科学地确立学校的产学研定位,即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主、产学合作研发为辅,利用区位优势,构筑校企相互介入的开放式教育,协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的中高端技术人才,逐步以产学合作教育带动产学合作研发,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4、校内教育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形式等具有直接的影响,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校内教
27、育是落实所教、所学、所用的重要阵地,是校企合作应有的重要部分。为了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工作观和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心理,可以实施一些具体的措施,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实训基地、工厂参加义务劳动,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全新的实践观,使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塑造自己,改变自己。同时,我们还要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心理,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诚为本,乐于助人。学生毕业就业,意味着步入了广阔的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恰当的处世能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和出色完成工作,在生活上也能做到轻松自如。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心理的培养和教育,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德、智、技、体、美有
28、机统一,全面发展,才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具备持续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建功立业。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顶岗实习,除了学校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内容、实习纪律及安全管理等事项外,学校还要派一名十分得力的老师最好是专业教师去企业参与管理实习的学生,对不遵守厂纪厂规的学生要依照事先制订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否则不仅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麻烦,更给学校声誉和学生实习及就业带来不好的影响。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定期派专业老师到实习企业去给学生补课,解答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使学
29、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5、学校要把学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标。在管理体制上,学校要组建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使生源进口和出口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注重把市场热点、企业人力资源买点、学生的能力亮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使学校能及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设定人才培养规格,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确保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运行机制上,学校定期利用“企业老总沙龙”、“学校教育发展理事会”、“校友会”等形式,召开学生就业研讨会,邀请政府、企业、职介所等机构的成员来校共同研讨就业问题,通过多种途径使学校对所培养的人才有清晰准确的定位,使
30、学生能够胜任一个职位,适应一群岗位。我们还可尝试把用人单位对职校生的要求以简报、刊物的形式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让将要走向社会和企业的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了解行业要求,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方面的准备。我们还可尝试定期举办“企业杯”专业技能竞赛,这种形式既能调动学生苦练技能的积极性,确立自信,提高技能,又扩大了企业和学校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创造了机会、提供了平台。对企业中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在征得企业领导及个人的同意下可高薪聘请到学校从事实训课的教学工作,这不仅能使培训高技能人才得到保证,同时也能整体提升学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带动“双师
31、”型教师队伍的建设。6、校企合作过程始终是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的过程,因此情感沟通也是校企合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和人事变动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使企业感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同时,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要重视相关人员的相互交往,如学校经常走访校企合作的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征求校企合作相关人员意见,诚恳接受并积极改进校企合作工作。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与校企合作相关人员劳动,关心其疾苦,帮助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一旦企业的相关人员
32、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较高的质量,高技能人才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总之,要搞好校企联合,首先政府要有政策支持校企合作,通过地方立法制定校企合作条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评估考核办法等文件,对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对职校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的评估督导,对校企合作办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中职学校给予表彰,对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进行推广。其次,中职教育应该改变封闭的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办学,与社会经济相沟通,与企业单位相接轨,与普教成教相联系,与企业职工培训与终生学习要
33、求相结合,建立校企双赢的机制,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尽可能与当地的产业基础相衔接,以创名牌为特色,教学内容基本上依用工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并把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企业文化教育、素质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都能胜任走向社会第一线岗位的需要。虽然校企联合困难重重,步履艰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坚信,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做,打破传统的习惯和定型的思维,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调动企业的办学热情,带动有远见的企业投入到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将越走越宽,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将会越来越高,企业选用到所需的人才将越来越容易,中职学校自然也将会越办越红火。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