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 新人教版年级:姓名:8811 送东阳马生序课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背诵课文。2.了解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特征。3.把握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
2、价值观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以继承儒学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代表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杜环小传等。写作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
3、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文体知识 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一种是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即诗文序。后又有宴集序,即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的序。读准字音逾约(y) 既加冠(gun) 叱咄(ch du) 俟(s) 负箧(qi)曳屣(x) 皲裂(jn) 媵人(yng) 缊袍()绮绣(q) 容臭(xi) 烨然()重点实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致书:取得、得到。既加冠:已经。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硕,大。尝趋百里外:
4、曾经。从乡之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持汤沃灌:浇洗。寓逆旅:居住。右备容臭:香袋。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通假字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古今异义录毕,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不真实的)尝趋百里外(古义:奔,快走今义:趋向)主人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做动
5、词,腰佩)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做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手自笔录(名词做状语,用手,用笔)文言句式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首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寓逆旅(“寓”后面省略介词“于”)倒装句:弗之怠(宾语前置,应为“弗怠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后置,应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新课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去感受一下古人是怎样在艰苦的条件
6、下发愤学习的。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参考译文:1.曾经拿着经书跑到百里以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3.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来概括?写幼年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学习的态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再读课文,探究求学之艰】1.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点的?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这些困难,而“卒获有所闻”?依靠精神力量“以
7、中有足乐者”。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诵读课文,以古悟今】1.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 把宋濂求学与我们今天的求学比较,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甲生:我觉得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身上
8、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乙生:我觉得宋濂的求学态度很谦虚,有问题就大胆请教,不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轻易放弃,我们应向一切比自己强大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3. “人生当勉励”,你能说出一个名人读书或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并写出两条勉励自己的名句吗?(1)明朝文学家张溥每读书必抄录七遍,因而书斋被称为“七录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默读课文,品析写法】本文在记叙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体会其作用。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
9、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夹叙夹议,结构紧密。 文章以记叙为主,叙述中又有适当的描写和议论,给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具体生动。文章从叙述入手,表面看似乎离题,实际上内在的联系很紧。写自己幼年时、成年后读书、从师、求学的经历,选取的是跟主题有关的事情,在叙述中隐隐有着议论的意图。因而,全文结构紧密,最
10、后推出结论,水到渠成。2.运用对比,说服力强。 本文说服力强得益于对比的运用。作者在记叙自己勤奋求学的生活时,以主观的勤奋与客观的艰苦作对比。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缊袍敝衣”作对比。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用对比手法完成一个写人的片段作文。车站里,两个女孩子坐在候车室等车。左边的女孩身穿超短裙,蹬着一双镶满水钻的高跟鞋,手里摆弄着一部昂贵的手机;右边的女孩,穿着一件白色衬衫和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脚上只有一双同样陈旧的布鞋,手里只攥着一部老式的旧手机。
11、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向她俩伸出了缺了一个口的瓷碗。左边的女孩捂着鼻子厌恶地扭过了头。右边的女孩掏出一张十元钱,轻轻地放进了碗里。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然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我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以达到巩固提升的效果。课外拓展的安排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拘泥于课本,更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最后,通过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情感,呼吁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这也是本课教
12、学的根本宗旨所在。方法指导:怎样给文言文断句 解题技法1. 古今异义词中有些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变成了一个双音词,朗读时两个词语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2. 主谓之间适当停顿。3.若宾语结构较复杂或较长,则动宾间适当停顿。4.领起全句的虚词后或句中表连接的虚词前可稍作停顿。5.较复杂的定语、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前置(或后置)的时间、地点、目的状语之后(或之前)稍作停顿。6.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二是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素材积累: 勤奋求学的典故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