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7223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与教学论论述题及答案一、论述题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主要观点及现实意义。p238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成反映的主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能深入地掌握知识。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广度和深度。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实际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

2、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 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二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二者的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试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P267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主要是:(1)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应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

3、,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注重知识传授。注入式教学方式既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掌握知识,又不利于其智慧的发展,是一种不科学不民主的教学方法。(2)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具体体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依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防止教法格式化。(3)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适合教学内容特征,如概念性内容可选用讲授法,自然现象的规律揭示可选用演示法等。(4)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性和特殊性,要依据学生的个别

4、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5)与教师特点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经验,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征。(6)与教学环境及教学条件相适应。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设备,努力自制教具,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设条件。我发现手指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妙用,如在教授Shapes时,就可以让学生用手指摆出各种图形、画出各种图形,边说边摆,学生就会兴高采烈的摆来摆去、画来画去。在画图形时我又把图形与单词的发音结合起来,如triangle有三个音节,我们正好是三笔把它画完,学生边画边有节奏的把这几个单词说出来,很快就可以记住了。当他 们对单词初步掌握后,就可以让他们玩我画你猜的

5、游戏,即用手指在对方的背后画图形让对方来猜。经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单词。由于是自己参与活动,再学起来、说出来时就会更加起劲,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效果自然就会更好。总之,只要教师开动脑筋,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任务,书上的知识就会活起来,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3、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P288答:目前中小学班额人数过多,学生座位古板老套,教室设备落后。作为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深感当前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必须改革,学习课程与教学论后,了解到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主要是:

6、。(1)缩小班级规模。班级规模大小影响课堂教学管理。针对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以加强人际情感交流。如美国教育部1998年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把每班人数控制为18人,法国改革班级授课形式的目标是每班学生不得超过25人。(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例如,特朗普制就是大班、小组、个别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沿海省市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试验,是一种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策略。(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如,不超过2025个学生,可采用马蹄形、圆形;25名以上学生可采取双矩形、同心圆形和双马蹄形;小组活动

7、或个别学习的座位安排,可采取模块型。根据特殊的需要座位还可设计为弧型、辩论型。(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欧美等国试验并推行许多以个别化教学为标志的组织形式。其特点是:第一,在采用师生一对一的关系时选择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教材,如程序教材、自学参考资料等;第二,由学生在自己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自定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第三,采用了新的教学技术手段,如教学机器、音箱设备等。4、试论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P292答;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有:(1)多陈述性语言,少评价性语言。一般地说学生不喜欢对自己行为加以评价,特别是消极性评价。教师拟多用客观的陈述性语言,不包含评价,学生能较为客观地对待。(2

8、)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视自己与学生平等,会产生一种积极的交往氛围,促进合作和积极的反馈。(3)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有学习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高不开整洁、舒适的课堂物理环境。教师应该组织同学有特色地布置本班教室,注意座位、光线等对课堂的影响。(5)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要对学生的反映做出反馈,尤其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异想天开”的看法。让学生感到教师关注自己,以形成进步探究的兴趣。5列举课堂教学实例,分析其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或体现的教学规律,说明

9、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规律或教学原则的重要意义。P237-244(举例并从以下观点中选择部分内容展开论述)教学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教与学相互影响、辨证统一的规律;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统一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因人施教”。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10、最好的发展。笔者采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成A、B两层进行英语教学对两层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例如课文中有大量单词和词组。还有重要的句型,所以背诵课文对于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很有必要。对B层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本单词和词组,理解课文能使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就行。只要求背诵或熟读重点课文。听力和阅读部分只要求达到及格水准。对A层学优生,要求他们在单词词组的默写上尽量做到全部拼写正确。在小组活动中担任组长,承担较多的听说任务。每篇课文都要会背增加一些有难度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训练。作业也适当分层减少B层学生的作业量,只完成最基础的口头和书面作业。增加A层学生听说读写的作业量。这样通过减少或增加学生压力帮助学生

11、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是“成就动机”,是推动各层次学生取得进步的巨大动力。6试述国内外主要教学方法。P262-266(1)国内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2)国外方法:发现式教学法;范列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二、论述题:1结合实际阐述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单元、课题、项目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即具体的教学要求,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输教学信息。(

12、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用的教学媒体也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务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应该通过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为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提供条件,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应该提供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媒体教材,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有位老师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课时,只用了一张朋友们聚集在福楼拜家高谈阔论的图片及几框写有阅读要求的文字幻灯片,让学

13、生讨论,指出图片中每个人物的姓名,并用文中的语句概括人物的性格。结果整堂课学生学得趣味盎然。(3)根据学生变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比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直观形象的思维和记忆要比逻辑抽象的思维和记忆发达,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对他们可以较多地使用电影、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要生动形象,重点突出,色彩鲜艳,最好多配以动画,每节课使用的次数不宜过多,解释要细致一些;使用录像和电影也宜选用短片,动画镜头可以多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发展起来,感知的经验也逐渐丰富起来,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延长,为他们选用的

14、教学媒体就可以广泛一些,传递的内容则增多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该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上,同一种媒体连续使用的时间也可以长一些。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4)依据教学媒体自身的特性。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中自己是如何运用某几个方法导课的。导课的方法有:直接导课;故事导课;创设情境导课;悬念导课;新旧知识联系导课;解释题目导课;演练导课;设疑导课。导课设计应以体现目标、明确重点为原则。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学

15、生很自然、很轻松地进入课文学习环节,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 自然完成过渡,达到师生互动的准备要求。我在教学中常用三种常见的导课模式:(1)讲故事,做对话。这样的导课模式适用于记叙或者说明性的文章。比如“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一文,教师可以设计好如下一组问题,和学生进行对话: Do you know something ofHalloween? When is Halloween?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Wh at do children wear that night

16、? Doyouthinkitisfimny? Why do the children knock on their neighboursdoors?这些问题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会跃跃欲试,动口动脑,从而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2)课件和影片的运用。这样的导课模式适用于有关人物传记、地理、历史事件的文章。当前的新教材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小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非常贴近时代生活,注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配有丰富的卡通图片,形象逼真,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情趣。因此,也非常适合采用课件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获取新知识创造条件。(3)运用实物和图片。这种导课模式适用于

17、记叙、说明和议论性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衣服、帽子、图片等道具的使用来引入文章教学,或者设计小品,在实际的情景中引出常用的语句,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得到体验,增强学习效果。总之,导课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导课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堂课文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真实需要。只有真正为课文的整体教学服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分析说明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研究法。是研究者通过亲自接触和广泛了解教育现状,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发现某些规律或倾向性问题的研究方法,选择调查方法,选取研究的对象,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进行准备性调查,修订调查工具和调整被试,进行正式调查,统

18、计资料和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观察研究。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和能动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搜集文献资料,编制观察提纲,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实验研究法。是通过人为地控制某些因素,以揭示某些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某些条件,重点在于论证教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性。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研究的课题,选择实验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人种学研究法。又叫实地研究或者定性研究,

19、是为特定表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这种研究方法强调被研究者的经历,强调实地研究并强调“情境性”,强调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看问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被研究的现象和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4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教育目的。课程、教学与政治理想、社会理想以及对人性的理解有关,持不同哲学信仰的人会有不同的课程、教学目的。价值观。课程与教学价值就是学生、教师、社会对凝结在课程与教学中的教育元素的需要、判断与取舍,持不同哲学倾向的人有不同的课程、教学价值观。知识论。有的哲学观强调永恒的定理、公理,有的重视实用性、技术性、操作性的课程,有的强

20、调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还有认为知识是学生主观上对它的感受、吸收和利用的程度。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任何时期、任何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教师本身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社会经历会影响到课程的现实表现,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教师课程的接受也是不一样的。5. 论述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的改革越来戛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以往课程

21、改革的继承与发展,既吸收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具体表现为:(1)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把课程结构的调整作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课程设置。除学科课程之外,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至高中,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以之作为必修课。初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高中“要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从而建立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合理并存的课程结构。明确施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纵向的课程结构

22、上以国家课程为主,给予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适度的空间,以增强课程对地域、学校差异的适应性。(2)体现基础性与探索。一方面由“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使学生通过学校教育而“学会学习”;另一方面要把各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原则、原理教给学生,“精选终身学习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范例性,进行学生主动参与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终身学习的能力。(3)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具体规定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了解、体验、掌握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形成健康向

23、上、科学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加强课程的综合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综合化推向深入,将综合课程置于课程结构的重要地位。“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设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综合课程包括“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方案”;在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新设置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6、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课程,分析其在课程取向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建国以来我国的课程设计长期以中央统一的模式为主,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课程设计

24、思路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对教育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摸索试验适合我国国情的、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在课程设计取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在课程设计取向上由以社会、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表现在:(1)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地域、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2)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3)注重学生发展,贴近生活实际;(4)进一步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在课程设计模式上表现出关注实践、集体审议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课程设计建立在较为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2)课程设

25、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3)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式的优长,以指导课程设计活动。5.结合工作体验,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认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的改革越来戛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实验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以往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既吸收了以往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又在课程取向、目标、结构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1)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

2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培养目标体现了培养21世纪新人的时代特征。表现为兼顾继承传统与面向未来、国际的视野和中国特色、全瞻社会与关爱个体。(3)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课程目标形成体系。培养目标中的改革要点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具体课程目标中。形成从抽象、宏观到具体、直接的目标网络,并表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中。7试评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布卢姆长期人事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

27、、和“技能领域”。他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各亚类又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教育工作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地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但是布卢姆的分类学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分类领域层次过多、分类过细,而教学过程中并非如引刻板、机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一些难以清楚地观察学习结果的行为,需要培养学生的

28、直觉、灵感和创造性的学科较难适用。三、论述题1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1)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表现。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

29、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课程往往是从深层得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课程不再是文本,也 远非某 一过程,而是一项行动,一次教学实践。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

30、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强调活动是人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务因素的关系。2试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1)课程本身的因素:1)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程度,直接影响人们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方案的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开展;2)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只有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目的、方法以及其它方面有关问题有明了清晰认识,才能保证课程实施顺利进行。要加强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新课本的特征,而不是按原有课本的理解来认识新课本;3

31、)改革本身的复杂性:课程改革的内容复杂的程度,对课程实施影响较大。复杂性表现在要改革的东西太多或是改革的内容跳跃性大。改革的内容越多越广,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但也可能因所要做的东西多而导致更多的失败;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课程方案本身的内容设计以及课程方案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具体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编排和价值取向。课程方案的内宾选择影响课程实施。内容应是可懂的,清楚而非模糊;课程方案的内容编排影响课程实施。是以学生心理发展顺序为主线编排,还是以学科内容的逻辑顺序为线索进行编排;课程内容是问题 型知识多,还是陈述 型知识多;是以能力为主,还是以知识掌握为主。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

32、程的实施;课程方案本身的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实施。课程方案着眼于课程理论的完善,填补某一理论空白,还是为了学生的实际发展,或是为了教师的技能适应和能力发展,都能影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实施。 (2)学校内部的因素: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机构,是把理想课程变为现实课程的主要场所,是真正发生课程教育的地方。实施课程方案的第一步便是学校决定采用某一方案。 1)校长:校长在某种程度上是学校的代表。在课程实施上,校长的积极参与无疑对改革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实施课程中教师的组织,争取多方帮助等。另外,校长对一个新方案的理解与支持也很重要。作为学校领导人,校长应该意识到,实施新课程方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锻炼教师,提高

33、教师的素质,也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好机会。 2)教师: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起关键性作用。特别是在课程教学层面上,教师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文明的代表,凝聚着教育理念,体现着人文的关怀。可以说,任何课程理论与方案,只有被教师内化后,才能被合理、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之中,体现其理论价值。 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一般说来,教师在理解实施的过程中很少是原原本本地按照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去做,教师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或多或少地有自己一套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课程实施的方式就有差异。只有教师对与课程改革有关的理念、材料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比较有效

34、地实施课程改革方案。 教师的素质与能力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与能力,教师之间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文化之间也不同,这些都会影响教师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课程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教师对课程方案的决策也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课程决策是指课程的执行者对有关课程问题所做出的判断和决定。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面对许多与课程有关的问题。要熟悉各种教学资料,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学生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中,一些因素又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教学环境、学生情况等。教师需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随时做出相应的专业判断。

35、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实施效果。 (3)学校外部的因素: 1 )家长:现代的家长比以往更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和发展程度,家长成了影响课程方案实施的一个因素,家长的支持会促进课程的实施。 2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教育改革直接相关。如果制订和调整有关的政策,理解、鼓励和支持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就为成功实施课程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参与课程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组织课程实施的师资队伍,提供课程实施材料,调查和监督学生的学业成绩等。 3 )社会团体:学校改革得到社会团体的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校外部环境的改变会对改革起冲击的作用

36、,得到必要设备和材料而难以进行实质性的改革。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在考虑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时,要从具体课程实施的特征,以及这个课程在具体环境下的实施历史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以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对课程实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3.试运用课程管理有关理论分析我国课程管理现状。课程管理是指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内的整体上对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等工作的组织与控制。课程管理的意义与作用体现为三方面: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实现课程系统的优化运行;促进课程改革深入。我国目前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取得了如课程权力下放、课程管理民主化增强等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如各级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手段

37、老化等问题。课程管理的模式分为三种: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混合型。前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第三种模式是力图融合二者之长,寻求最佳平衡点。当前世界各国课程管理体现出相同的趋势:民主化、规范化、弹性化、整合化及课程管理越来越受重视。新课程中的课程管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国家层面主要是宏观调控,制定各项课程政策与法律,制定各学科课程标准;地方层面主要是保证国家课程的实施,开发地方课程;学校层面主要是保证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实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试论软性环境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软性环境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及文化方面。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求具有实行民主、开放的国家政策

38、的背景,只有通过政策使校本课程开发在社会大环境下合法化、合理化,才能放开手脚有所作为。在政策背景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和学校文化的小环境对校本课程开发又起着具体的重要促进和制约作用,其中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效果。学校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学校的管理特色、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特点、学校变革的历史传统、学校员工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习惯性的传统特色、学校的物质建筑体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等。这些方面都会对校课程开发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其中学校的管理特色、学校员工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的变革传统会对校本课程开发起较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此外,学校领导者

39、个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支持策略。根据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及成果,可以看出,学校的优良改革传统、雄厚的师资力力、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的及时支持、资金的外部支持及教师 专业发展,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有效因素与策略。政策支持是校本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增强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以使全社会都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骨干作用;课程专家进行理论支持;加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完善整体课程系统;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促进教师专

40、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形成;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四、论述题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优点:第一,实行统一的教育标准,保证基础教育质量。第二,能够实现一种相对的教育平等。第三有益于保证文化的统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第四,便于国家对各地区的教育进行管理控制。弊端:第一,不能适应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悬殊差异。第二,过分集中不利于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第三,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不利于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的进程。第四,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过度统一性,削弱了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二)地方分权型课

41、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分析。优点:第一,充分考虑了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有力实现了教育的服务功能。第二,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发挥地方与学校的创造性。第三,有利于达到局部最优化。第四,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科学化。第五,能够保证教育实际上的平等。弊端:第一,由于它采用分权管理,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则一种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基本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第二,由于是分权管理,管理主体多元化,不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宏观上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第三,由于中央很少控制,大多是地方和学校自由自主进行课程实践,容易形成无政府状态,进而造成教育上的混乱,不利于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

42、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当前,在 国内外的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突出以下几个重点:(一)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地影响学习成绩。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形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的新特点。(三)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座位编排方式和学生座位位置的不同制约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

43、学生的交往范围和人际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交流的方式和交流的范围。(四)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3、论述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二) 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是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该考虑的一个因素。(三)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四)课程与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4、试举例分析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一)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1)

44、地方、学校和教师对改革的需要。(2)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3)改革本身的复杂性。(4)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二)学校内部的因素。同一个改革方案可能在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成功,而在另一个地区后另一所学校不成功,这与学校内部诸多因素有密切的联系。(1)校长。校长在改革中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师。教师个人的特征和教师集体的因素对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进程。(三)学校外部的因素。学校教育活动不只是学校内部的问题,政府等权力机构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对课程实施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1)社区与家长的影响。(2)政府部

45、门的影响。(3)社会团体的影响。以上这些因素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影响课程的实施。因而,对课程实施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念与措施的实施程度以及课程方案中所规定的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另一方面要了解课程实施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实施的。5、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举例说明如何应用结课艺术。结课是指教师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活动时,通过重复强调、归纳总结等方式,回顾与概括所讲授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行为方式。结课的形式与方法主要有:自然式;归纳式;悬念式;回味式;比较式;练习式:拓展延伸式;激励式等。应用结课艺术要做到:(一)体现教学目的。结课

46、要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结构等。(二)注意首尾呼应。要与导课相呼应,做到前后一致,使课程主线清晰。(三)做到适可而止。要避免提前或拖堂,做到按时下课。(四)注意形式多样。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结课形式。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可用“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来形容: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下课的铃声也正好响起。这种方式看似自然而然,不讲究任何技巧,实际却往往只有那些教学艺术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教师才能驾驭,因为这种结课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如出师表的结课:因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

47、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总结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和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先由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总结的方式,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复述讲解要点,强调应掌握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也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如在结束课文只有一

48、个地球时,就采用总结点题法:“我们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只有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大自然,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幸福美好的发展前景;反之,如果不珍惜地球上的山山水水、森林、草原,而去污染水源、毁坏树木等,这一切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6、论述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特点。第一:课程设计取向上的特点:(1)增强课程的适应性;(2) 体现基础性与探究性;(3 )注重学生发展与贴近生活实际;(4 )加强课程的综合化。第二:课程设计体制、模式上的特点:(1) 课程设计建立在较充分的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基础上;(2) 课程设计注意吸引社会各方参与,构建了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课程开发共同体;(3) 注意吸取多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长指导课程设计活动。7、试述文化与社会制约课程、教学的维度。(1 )在宏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水平。纵观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理 论,考察课程与教学的现实状况,我们认为任何时期、何种类型的课程、教学都离不开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这四种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2 )在微观领域社会系统要素对课堂教学组织、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首先,课堂上教师实施的课程不会完全地、一致地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