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青少年心理发展和教育试题答案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启示?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1)针对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2)针对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展。2.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
2、究成果,会为哲学和心理科学的一般原理提供实际的材料和丰富的例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各项成果,将为相关学科提供各种有用的材料.2.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初、高中教师提供根据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组织教学、开展课内活动的理论依据,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知识为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师德,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帮助。3.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青少年心理发展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稳定性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同年龄之间的对应关系;心理的发
3、展有一个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可变性的表现: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特殊的条件提前或延迟。(发展速度有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能“揠苗助长”,否则,欲速则不达.4.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他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
4、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诱惑。理论的启示:这一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5。分析青少年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一)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 1.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身体的生理变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变化。2。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发生作用的。 (二)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5、早熟与晚熟是青少年在发育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育的实际速度上的差异.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相对有利。早熟的男孩:他们的心理体验比同龄的男孩要丰富,他们身体上成熟,有利于形成更为积极的社会态度;另一方面,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 晚熟的男孩:在各个方面不利,容易造成负面的自我概念、不适当感、依赖、被拒绝以及无法控制的感觉。早熟的女孩:会品尝到周围同伴都未曾有过的体验、感受与变化,产生与同龄人“不同步”的感觉,易使她们心理焦虑、紧张与负担过重,造成自信心方面的障碍,形成不良自我概念。 晚熟的女孩:由于心理上的单纯,也会有较少的社会压力,而有较多的机会与同龄男孩发展比较平稳的人际关系,会有较多的焦虑以及自我
6、怀疑。(三)特定生理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四)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1。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性别的认识.2.对自己向往和爱慕异性那种比较特殊的感受或体验的领会和理解.3。青少年性意识萌发的特点6.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青少年心理发展属于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积极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也不可逾越:(1)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不是等速上升,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2)不同的心理内容,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
7、的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有不同。(3)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7.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试分析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参考价值)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1.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婴儿期)主要靠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与手的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个体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学前期)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
8、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言语的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现外部活动,出现了“表象性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守恒概念的形成;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出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别人的所思所想的去自我中心,以及具体逻辑推理并使其序列化的能力形成.4。形式运算阶段(11-15,初中)个体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或命题推理。评价: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存在阶段过渡的特殊性。皮亚杰认知发展
9、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受到的批评: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对教育的参考价值: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皮亚
10、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按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尽量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及解题思路;第二,对于答错的学生,应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景下,说明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8。试分析评价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一)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1。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人的心理的发展不只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社会的制约。社会因素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对于
11、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性的作用。2.内化与语言:内化:个体将社会环境中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心理结构中的过程.在内化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很关键的中介和工具作用 。3。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二)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启发:1。教育的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应该将学生置于“由接近全知而又不能全知”的境地,在教师的辅助下学习新知识。2。实施支架式教学将学习
12、者看做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的帮助只是一种必要的辅助和支持,应逐渐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3。组织不同智力水平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交往在任务完成中的作用。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模范专家或同伴的行为来思考和完成具体的任务。 9。如何通过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1)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3)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4)重视教师的指导性语言对学生观察的作用10。分析说明青少年情绪困扰的原因及对策。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成因:1)生理因素2)学习因素3)人际交往因素青少年建立健康情绪的途径:1。对青少年的批评和表扬应适
13、时、适度;2。建立具有温暖、积极向上的班级体和校园文化;3。向青少年介绍情绪自我调试的方法,例如:理情疗法: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帮助人们把他们的非理性信念更正为理性的信念.理情行为疗法致力于使来访者建立三种类型的接受:(1)无条件接受自我(2)无条件接受他人(3)无条件接受生活行为放松疗法: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环境调适法4。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1)确立恰当的人生目标-有正确的人生追求 2)学会适应能理性的适应生活3)学会宽容保持宽广的胸襟 4)学会愉悦能寻找身边的快乐11。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
14、2)掌握人格教育的技术:包括支持技术,和认知矫整技术、行为矫整技术(3)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4)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5)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6)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12。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一.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
15、段二。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包括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该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1) 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2) 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3)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
16、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4) 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另外,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一,
17、激发道德动机。例举典型行为加以分析使学生掌握有关道德行为方式的知识,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动机.第二,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榜样,展示有关的道德行为方式,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在公平、守规则、负责任等方面树立榜样。 第三,采用行为技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行为习惯训练,青少年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道德行为训练的主要原则是强化正面教育,当青少年的言行符合教育者的标准时,就要给予肯定。试根据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矫正不良品德品德不良是指个体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或犯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环境
18、的不良影响 学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2。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社会导向能力 缺乏顽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品德不良的矫正:1。创设和谐的交流环境,了解学生不良的行为动机 2.构建良好的心理气氛,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 3。善于发现“闪光点”,培养自信心4.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形成正确是非观念 5.锻炼道德意志,提高自我约束能力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具体的矫正方法:(1)动之以情,唤起自尊 (2)了解动机,对症下药 (3)提高认识,明辨是非(4)坚持行为训练,增强抗诱惑力 (5)寻找外部原因,形成教育的合力如何理解情绪智力与情
19、商?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包括:准确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有效调节情绪的能力;将情绪体验运用于驱动、计划和追求成功等动机和意志过程的能力。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EQ表示,是指情绪智力的高低.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体 一方面,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学生心理的发展,总是以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为中介的;另一方面,学生心理发展又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的速度、深度以及牢固程度,又同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教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并非同步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
20、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试分析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大量研究表明,皮亚杰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在
21、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存在阶段过渡的特殊性.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受到的批评: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价值;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参考价值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1. 教学活动应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2。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第一,在实施个别化教学时,尽量与学生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及解题思路;第二,对于答错的学生,应让他在毫无恐惧的情景下,说明对问题性质的了解及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