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6093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晕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晕针的表现和处理方法 晕针,见于针灸时表现为脸色苍白、冒冷汗、头晕欲吐,心慌、浑身无力的症状,血压也随之降低,和休克有区别,属于血管减压性晕厥,因为针灸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扩张,心脏回血减少,引起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一系列症状导致昏厥。一、 晕针的原因(一) 体质原因:体虚、饥饿、醉酒、过敏体质、疲劳者易发生晕针。(二) 心理原因:因为害怕、紧张心理因素产生的晕针。(三) 病理原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四) 穴位刺激过强: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一般在敏感点施针,或采用特殊手

2、法,如气至病所手法等都能诱发。在刺激的种类上,除毫针、拔罐、艾灸外,穴位注射和耳针亦可引起晕针。(五) 体位原因: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晕针的。卧位晕针约占28。临床上观察到卧位晕针的症状多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六) 环境原因:气压低之闷热季节,屋子里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二、 晕针的表现(一) 晕针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二)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

3、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三)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上述为典型发作过程,但轻症者可仅出现先兆期即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晕针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取针后数分钟用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针,值得注意.晕针只要处理及时,一般可很快恢复知觉,常无严重后果。三、 晕针的预防方法(一) 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

4、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1. 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2.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3.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二) 生理预防: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

5、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三) 其它预防法1. 压眼预防法:国外应用一种压眼防晕法,经国内在有关单位试用,确有一定效果。方法是:让患者双眼向下看,闭眼,术者将双手拇 指指尖分别轩于患者双眼上睑,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耳前作支撑,然后用拇 指轻压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内下方,拇指尖应放在眼球的角膜 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压迫角膜,按压大约5s后抬起手指约5s,然后再按上法按压抬起,持续约30s,再行针刺。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慎用。2. 浸热水预防法: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晕针病人,有人主张,先嘱病人将两手浸入热水中,约510

6、min后,再以毫针轻轻刺入两内关穴,约1min左右,开始针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可供读者临床参考。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四、 晕针的处理方法(一) 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二) 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直接卧于地板上,于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重者在上述处

7、理基础上,可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艾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滞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一、 什么是滞针?针刺入肉后,受刺肌群强烈收缩,夹持针体固定于肌群之间,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二、 如何预防滞针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三、 滞针情况的处理若病人精神紧张,局

8、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断针的表现及处理方法一、 断针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二、 断针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

9、手术取出。三、 断针预防应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每项建议案实施完毕,实施部门应根据结果写出总结报告,实事求是的说明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者其他积极效果,呈报总经办。总经办应将实施完毕的建议案提交给评委会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奖励登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应整理材料,上报总经理审批后给建议人颁发奖励。总经办应做好合理化建议的统计记录及资料归档管理。 专业技术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