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研究——基于Y社区500位居民的实证调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630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研究——基于Y社区500位居民的实证调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研究——基于Y社区500位居民的实证调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研究——基于Y社区500位居民的实证调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差异研究 基于Y社区5 0 0位居民的实证调查*沈一兵1 王敏杰2(1.2.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 2 0 0 0 5 1)摘 要 志愿服务动机是影响志愿服务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参与程度影响着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志愿服务动机是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力,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对Y社区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基础上,以个体政治身份为切入点,分析中共党员与非中共党员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上是否存在志愿服务动机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共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高于非党员。基于此,可从中共党员和非党员的角度确定志愿

2、服务动机提升的可行路径,以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关键词 中共党员 非党员 志愿服务动机 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 D 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3 6 4 2(2 0 2 4)0 10 0 9 40 6收稿日期:2 0 2 3-1 0-1 2作者简介:沈一兵,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王敏杰,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引言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志愿服务活跃在社区治理过程之中,包括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应急救援、心理辅导等,致力于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社区居民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协助社区其他治理主体

3、共同处理社区事务,是培育社区居民公共意识与志愿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是提高社区服务能力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协调社区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志愿服务是个体或组织不以谋取物质利益为目的,利用自身的时间、知识、技能等资源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志愿服务是复杂的无偿劳动,是从不同类型的动力因素出发而作出的行为选择。志愿服务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层面上的驱动力,会驱使人们克服各种障碍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1。这种动机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因素,影响着个人志愿服务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以及个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意愿。志愿服务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对社

4、区居民的志愿参与有推动作用,进而对社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产生积极影响。学界对于志愿服务动机的研究主要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个维度展开,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动机类型。个体政治身份是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中共党员作为先锋模范,在很多方面与非党员存在差异。因此,通过对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的差异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4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E E2 0 2 4年第1期 N o.1

5、,2 0 2 4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激发志愿服务动机的有效路径。以往对志愿服务动机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动机的类型和因素模型方面,那么个体政治身份是否会对志愿服务动机产生影响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中共党员作为接受党组织教育的先进分子,其思想认识具有先进性、纯洁性。在社区治理层面,党组织自上而下对党员群体发起动员,调动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情感,使其自愿加入志愿服务之中。那与之对应的非中共党员,在志愿服务领域是否存在明显差别呢?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四个维度,比较分析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上的

6、差异,以揭示党员和非党员的群体特点,并分别指出志愿服务动机提升的现实路径。一、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1.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社会参与常指居民作为主体参与到社区这个共同体事务之中,以便改善集体现状或共同体未来,广泛的社会参与是构建治理共同体的基础2。我国的社会参与不仅能够连接个体行为与公共后果,而且能够同时容留国家和社会在场,这有利于展现社会引领作用的路径与机制3。志愿服务是社区居民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对比非党员,中共党员在社会参与中有一定的组织优势。第一,党员通过党内生活可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和更强参与能力,积累更丰富的参与经验;第二,在体现自愿性的社区治理模式下,党员争做先锋模范的党性道德约束会催生更积

7、极的参与意愿;第三,社会参与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党员身份所附带的地位、资源和声誉优势更有利于牢固准则的确立,使社会参与的风险降低而效能提升。因此,一般研究在社会参与方面,中共党员的积极性要高于非党员。2.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公共利益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某个特定群体或大多数人的利益,个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竞争的结果,某些重要的、抽象的、理想化的价值和规范4。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公共利益有着不同的面相,可以从早期政治哲学、聚合理论、协商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对公共利益进行多样化理解5。公共利益有别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也不是社会利益和共同利益,它是一定条件下不特定多数主体利益相一致的方面,具有主体数

8、量上的不确定性和实体上的共享性等特征。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无偿劳动,在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共利益。社会作为一个以经济为核心的共同体,常常与利益挂钩。本文认为中共党员在素质水平、认知条件、利益观念等方面与非党员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在面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中共党员对公共利益的认同度高于非党员。3.同情心心理学家对同情心进行了系统阐述,认为同情心是一种心理感受能力,即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通过“想象”来感受别人的各类情感,在某种意义上体验“同一种心境”6。学界对同情心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层面来说,同情心是基于对他人负面情绪的理解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9、,包括悲伤、关心和想缓解他人负面情绪的愿望7;广义层面来说,同情心是针对他人的处境而产生情感共鸣,包括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8。同情心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团结互助和无私奉献的心理基础,能够为他人,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各类帮助。中共党员受历史传统、党性教育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社区居民有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之中,因此党员的同情心高于非党员。4.自我奉献精神自我奉献精神是指个体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甘愿献出一切的崇高思想意识,是个体愿意为民众服务而不获得物质报酬的心理倾向9,是志愿服务动机的高级表现。国外学者基于功能主义视角对志愿服务动机进行解构,认为其中的价值性功能强调志愿服务

10、能够帮助个人实现自我奉献以及对他人的人文关怀1 0。自我奉献精神意味着个体有崇高的道德信念,在社区居民需要帮助时,可以无条件奉献自己的一切。社区志愿服务者需要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技能,甚至生命。中共党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方面与非党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一般而言,党员的自我奉献精神高于非党员。5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11、E E2 0 2 4年第1期 N o.1,2 0 2 4志愿服务动机是个体在不期望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人或社会获益而提供服务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动力1 1。借助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志愿服务存在和发展的动机,可以找到志愿服务中“经济人假设”和“利他主义”的结合点1 2。根据志愿服务内外部动机的细分类型,可从公众的社会价值观认知以及志愿服务中的内部功利性因素、内部非功利性因素、外部功利性因素、外部非功利性因素四个方面对志愿服务动机进行研究1 3。志愿服务动机与志愿服务持续意愿具有一致性,具有高水平志愿服务动机的社区居民会更加持续地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之中。社区志愿服务

12、的持续开展可以有效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恰当处理社区日常事务和科学应对社区突发事件,从而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中共党员的崇高信仰与志愿精神有相通之处,再加上长期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的实践经验,党员往往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因此,一般而言,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高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从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四个子维度进行考察。综合以上所述,本文旨在对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方面的以下研究假设进行检验。H1: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上具有显著差异H2: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公共利益的认同度上具有显著差异H3:中共党员与

13、非党员在同情心上具有显著差异H4: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自我奉献精神上具有显著差异H5: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上具有显著差异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程序与样本分布情况Y社区在2 0 1 8年1 2月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经过不断探索优化路径,社区治理水平逐渐提升,在环境保护、安全宣传、生活服务等日常志愿活动方面,中共党员的参与度较高。当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Y社区居民党员会自发成立临时党小组,为了解居民提供服务。为了探讨居民间党员与非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差异,我们在Y社区随机选取了5 0 0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了4 8 2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之

14、后,最终获得4 3 2份有效调研数据,其中包 括1 8 6位 中 共 党 员,问 卷 有 效 回 收 率 为8 9.6 2 7%。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表 1 所示,大部分被调查者完整填写了个人基本信息,并且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就职单位等各类特征所覆盖的人群较为广泛,样本的代表性较强。表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信息(n=4 3 2)统计项人数比率(%)统计项人数比率(%)性别男2 1 95 0.7女2 1 34 9.3年龄2 5岁及以下1 9 24 4.42 6岁-5 0岁1 9 44 4.95 1岁及以上4 61 0.6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 8 64 3.1非党员2 4 65 6.9

15、学历小学及以下20.4初中3 99.0高中8 01 8.5大学及以上3 1 17 2.0就职单位国有企业4 31 0.0民营企业5 61 3.0外资企业2 25.1个体企业5 51 2.7公务员2 45.6事业单位5 71 3.2社会组织1 12.5自己创业3 68.3学生1 1 52 6.6退休61.4待业71.66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E E2 0 2 4年第1期 N o.1,

16、2 0 2 4 (二)变量测量本研究对志愿服务动机的测量,参考了以往较为权威的志愿服务动机测量量表,包括“我对一些对社区有益的公共项目感兴趣”等条目。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本文将性别、年龄、学历和就职单位作为主要的控制变量,对比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以及自我奉献精神五个方面的差异,探讨个体政治身份对志愿服务动机是否存在影响。此外,性别采用虚拟变量处理,1代表男,0代表女。政治面貌分为中共党员和非党员,1代表中共党员,0代表非党员。年龄从2 5岁及以下到5 1岁及以上划分为3个层次。学历从小学及以下到大学及以上划分为4个层次。此次研究中,测

17、量量表的所有题目均使用李克特5分量表作答,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对于调查所涉及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学历、就职单位5项,均以单一选择的形式作答。(三)统计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S P S S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流程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对调查问卷本身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其次,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中共党员和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以及自我奉献精神五方面上的关系。最后,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一步分析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以及自我奉献精神五方面上

18、的差异,以探求个体政治身份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为增强中共党员和非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三、实证结果与讨论(一)信度、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分析本研究 采 用 统 计 分 析 常 用 的 克 隆 巴 赫 系 数(C r o n b a c h)对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以保证此次调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分析结果显示,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的C r o n b a c h 值分别为0.9 0 7、0.7 9 6、0.8 2 4、0.5 0 3、0.9 0 4。除同情心外,其余C r o n b a c h 值均高于0.7,说明其信

19、度较好。如表2所示,志愿服务动机与其四个子维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自我奉献精神与志愿服务动机的相关系数最高(r=0.9 1 4,p0.0 5),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与志愿服务动机的相关系数最低(r=0.7 3 8,p0.0 5)。此外,志愿服务动机的四个子维度之间也存在相关性。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分析(n=4 3 2)变量MS D12341.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4.8 6 90.8 0 80.9 0 72.社会参与的积极性5.1 1 20.8 3 90.7 9 60.7 3 8*3.公共利益的认同度4.9 0 50.8 7 10.8 2 40.8 8 7*0.6 9 8*4

20、.同情心5.0 1 41.1 4 50.5 0 30.7 7 2*0.4 3 5*0.5 4 7*5.自我奉献精神4.6 3 30.9 3 90.9 0 40.9 1 4*0.5 6 3*0.7 7 2*0.5 5 0*注:*表示 p0.0 5,*表示 p0.0 1,*表示 p0.0 0 1,双尾检验。(二)比较中共党员和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上的差异如表3所示,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较高,即其志愿服务动机较强。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上,党员与非党员也存在显著差异,党员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于非党员。在公共利益的认同度方面,党员同样高于非党员,二

21、者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党员与非党员在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即党员更具有同情心且更愿意奉献自己。上述分析结果初步验证了之前所提出的研究假设H1、H2、H3、H4和H5是成立的。7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E E2 0 2 4年第1期 N o.1,2 0 2 4表3 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差异检验(n=4 3 2)变量中共党员非党员MS DMS Dt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5.2 5

22、 70.6 9 54.7 2 40.8 0 66.2 2 0*社会参与的积极性5.4 3 70.5 6 45.0 0 80.8 8 95.8 8 1*公共利益的认同度5.3 1 00.7 2 44.7 5 60.8 7 76.1 4 3*同情心5.3 0 10.7 7 44.9 1 21.2 4 33.1 5 2*自我奉献精神5.1 1 40.8 7 34.4 6 30.9 0 36.7 1 3*注:*表示 p0.0 5,*表示 p0.0 1,*表示 p0.0 0 1,双尾检验。(三)党员身份对志愿服务动机的影响为了得到更加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我们接下来进行了回归分析。在避免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观

23、察中共党员的身份作用是否显著,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1以社会参与积极性为因变量,其数据显示,党员身份对社会参与积极性有显著影响(=-0.1 0 5,p0.0 5),验证了研究假设H1成立。模型2以公共利益认同度为因变量,证明了党员身份对公共利益认同度(=-0.1 4 8,p0.0 5)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H2成立。模型3以同情心为因变量,其数据没有通过检验,即党员身份对于同情心的影响并不显著,验证了研究假设H3不成立。模型4以自我奉献精神为因变量,证明了党员身份对自我奉献精神(=-0.1 4 1,p 0.0 5)具有显著影响,验证了研究假设H4成立。模型5是以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为因变量,

24、以党员身份为自变量,其数据显示党员身份对志愿服务动机具有显著影响(=-0.1 3 0,p0.0 5),验证了研究假设H5成立。表4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模型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社会参与积极性公共利益认同度同情心自我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动机性别0.0 2 0-0.0 3 9-0.0 3 8-0.0 7 6-0.0 5 2年龄 0.2 2 4*0.2 5 0*0.2 0 3*0.3 0 8*0.3 0 3*学历0.0 2 7-0.0 1 1 0.0 2 5 0.0 3 3 0.0 2 2党员身份-0.1 0 5*-0.1 4 8*-0.0 4 0-0.1 4 1*-0.1 3 0*截距 4.

25、8 4 1*4.9 4 9*4.6 5 7*4.2 5 7*4.6 0 9*R20.2 9 0 0.2 2 8 0.2 4 6 0.2 6 1 0.2 4 6 注:*表示 p0.0 5,*表示 p0.0 1,*表示 p0.0 0 1,双尾检验。四、结论与建议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志愿服务动机的高低影响着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此次研究以Y社区为样本基地,随机选取5 0 0位居民作为调研对象,探讨中共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公共利益的认同度、同情心和自我奉献精神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党员与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总指数上具有显著差异,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明显

26、高于非党员,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具有更强的参与意愿;第二,党员与非党员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上具有显著差异,党员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于非党员,说明党员更愿意通过志愿服务这种渠道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处理之中,表达自身关于社区治理的意见和建议;第三,党员与非党员在公共利益的认同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党员对公共利益的认同度明显高于非党员,说明党8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E E2 0 2 4年第1期 N

27、o.1,2 0 2 4员更有意愿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来维护社区公共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公共设施、卫生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第四,党员与非党员在同情心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同情心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是一种社会性的本能,与个体政治身份无明显相关性;第五,党员与非党员在自我奉献精神上具有显著差异,党员的自我奉献精神明显高于非党员,说明党员更愿意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和技能等。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志愿服务动机的优化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中共党员和非党员在志愿服务动机上的差异反映了其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深入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政策,提升志愿服务的参与效果。根据个体政

28、治身份的差异性,从两个角度探讨提升志愿服务动机的可行路径。从党员的角度来说,首先要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约束机制,使其坚定党的政治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纯洁的志愿服务动机。其次要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融合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地教学等多种形式,动态监测教学质量,听取党员意见反馈,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和党员队伍质量。最后,党员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通过新兴媒体,如社区网站、应用软件、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共享志愿信息和志愿资源,带动非党员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从非党员的角度来说,首先,志愿服务经历可以对志愿服务动机产生正向影响,从而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志愿服务动机的社区居民

29、。所以,要健全非党员的志愿服务参与制度,激励非党员就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将正向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在社区层面可以通过宣扬优秀党员志愿者的光荣事迹,激发非党员群体的服务参与意愿,使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切实提升志愿服务动机,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最后,非党员在向党员学习与靠拢的过程中,也要起到监督党员的作用,以端正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比如,社区可以开展测评工作,了解居民间的相互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肃清党员队伍。实际上,无论对于中共党员还是非党员,志愿服务动机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社区应当对党员和非党员的志愿服务动机进行科学测评,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采取多种激励形式,以培养具

30、有高水平志愿服务动机的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从而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参考文献:1 C l A R Y E G,S NY D E R M.V o l u n t e e r s m o t i v a-t i o n s:F i n d i n g s f r o m a n a t i o n a l s u r v e yJ.N o n p r o-f i t V o l u n t a r y S e c t o r Q u a r t e r l y,1 9 9 6(2 5):4 8 5-5 0 5.2 崔岩.当前我国不同阶层公众的政治社会参与研究J.华 中 科技 大

31、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 0 2 0,3 4(6):9-1 7.3 王新松.公民参与、政治参与及社会参与:概念辨析与理论解读J.浙江学刊,2 0 1 5(1):2 0 4-2 0 9.4 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8 8:1 2 4.5 段德敏,张旭.公共利益:多重面相与建构路径J.新视野,2 0 2 3(1):1 0 5-1 1 2.6 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7.7 E I S E N B E R G N,F A B E S R A,MUR P HY B,e t c.T h e r e l a t i o

32、 n s o f c h i l d r e ns d i s p o s i t i o n a l e m p a t h y:R e l a t e d r e s p o n d i n g t o t h e i r e m o t i o n a l i t y,r e g u l a t i o n a n d S o c i a l F u n c t i o n i n gJ.D e v e l o p m e n t P s y c h o l-o g y,1 9 9 6,3 2(2):1 9 5-2 0 9.8 石中英.社会同情与公民形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3、,2 0 1 2(2):5-1 1.9 张平,刘伟民,崔子傲.街道治理能力提升的困境与进路:基 于公 共 服务 动机 的视 角 J.治 理 研 究,2 0 2 1,3 7(2):7 3-8 1.1 0 G I L E C,MA R K S.T h e m o t i v a t i o n s t o v o l u n-t e e r: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J.C u r r e n t D i r e c t i o n s i n P s y c h o l o g

34、 i c a l S c i e n c e,1 9 9 9(8),1 5 6-1 5 9.1 1 郑爽,张骊凡,曹仕涛,等.志愿服务动机与志愿服务持续性的关系:亲社会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 0 2 0,2 8(1):1 5 7-1 6 2.1 2 魏娜,郭彬彬.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志愿服务动机分析J.教学与研究,2 0 1 6(3):6 5-7 0.1 3 崔岩.当前 我 国公 众的 志愿 服 务参 与动 机研 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 0 2 2,4 2(3):9 8-1 1 5.责任编辑:贺晓丽99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 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P.C.Q I N G D A O M U N I C I P A L C OMM I T T E E2 0 2 4年第1期 N o.1,2 0 2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