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616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现状与前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科技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评价:现状与前瞻现状与前瞻辛 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监测创新中心主任,教授)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 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和 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对我国未来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提出高远的目标。要实现教育2035目标,我国基础教育在质量、均衡性等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其中,评价作为撬动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杠杆,被赋予很高的期望和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教育评价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制约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例如,基础教育评价还没有全面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

2、价改革总体方案 特别强调“四个评价”,但迄今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综合性评价,都停留在理论、政策、实践探讨层面;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对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别与指导,也是当前教育评价的短板。要从政策、管理、技术等不同角度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角度是科技发展赋能教育监测与评价,不断更新和迭代教育监测与评价的手段和方法。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数字化和教育的监测和评价是一个双向赋能的过程,公平教育、高质量教育,包括适合人人教育,都有赖于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近年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监测和评价融合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第一,评价目标发生变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的深化,在政策、学术、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测量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其功能已经发生变化,高等教育不再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特定职业或者专业的基本技能为目标,转向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工作岗位和要求、更好生存和发展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第二,评价的信息越来越趋向使用多元化、多模态的数据。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法的内在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但评价数据的多元化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或普遍发生的现象。第三,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行评价越来越趋于融合。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和消解。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可以把评价看成是

4、一个结果性评价,但把不同的时间点串连起来,它本身就成为过程性评价。当前,所有服务于学生发展、学校管理的评价体现出终结性和过程性融合的特征。第四,评价的任务和体验越来越强调真实性、情景化和趣味化。随着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考试和招生制度的重点集中在考试内容改革上,命制能力和素养立意的题目成为不断探索的方向,强调测试题目的真实性、情景化成为共识,还出现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交互式测评、游戏化测评以及基于AR和VR技术的测评等。第五,伴随式的数据采集和自动挖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评价过程中。评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笔测试和问卷调查,问卷的形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新样态,数据加工和提取也出现一些深化教育

5、评价改革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212024年第1期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职普融通、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近年来,职普融通逐渐成为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各地陆续开展实践探索,部分满足了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但总体来说成效欠佳,未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职普教育应加强协同,统筹协调、转换衔接、开放互认、合作共赢,破除职普壁垒、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新的模式和做法。第六,评价结果的反馈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即时

6、反馈。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一些评价结果得到即时反馈。第七,评价结果的应用越来越强调精准改进。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加速,面向群体发展、精准进行个体改进和调整成为这个阶段教育评价项目普遍关注的焦点。第八,评价服务于教育决策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评价服务于决策,也是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一段时期,要从以下4个方面关注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第一,全力构建学评融合的教育评价新理论。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新技术使教育评价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评价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系列变化。从教育评价和未来教育的角度来看,需要建构基于学习和评价融合的新的评价理论,把握目前评价手

7、段的升级换代,引领教育评价的技术发展,更好服务于整个育人模式和育人环境的调整。第二,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系统解决教育评价面临的关键难题,特别是过程性评价、实时评价的难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生成式大模型的出现,网络化、智能化的学习与教学,远程的教学机器人,陪伴式的学习机器人,均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要把它真正转化到教育场景中,要真正应用这些可能的技术,就要从技术、理论、方法和实践四个方面共同进行探索。第三,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全力更新和升级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的升级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引进来,还要面对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如何融合信息技术,真正实现个性化、情感化和测评过程交互式,需要大

8、家共同努力破解。第四,高度关注新型评价技术与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及其伦理问题。鉴于教育、学习评价的复杂性,对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所产生的新技术与方法的可靠性、有效性,需要积累大量证据加以验证。在研究、应用新的评价手段时,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大模型的应用本身所产生的个人隐私保护等伦理问题。关于推进职普融通关于推进职普融通、完善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完善评价体系的政策建议曾天山(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2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编者按: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三年多来,一系

9、列国家层面的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各地各单位教育评价改革活动普遍开展,创新人才评价的观念和做法成为学界共识。特别是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兴起,为教育评价改革插上了有力翅膀。在此背景下,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和西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教育评价学术年会”于12月810号在重庆市召开,700余位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就高等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评价、教师评价、科研评价、学生评价等多个专题展开交流研讨。本刊特整理摘编了大会特邀主旨报告11位专家的发言要点,并汇总成一期专家笔谈,以飨读者。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教育强国;人才评价;科研评价;大学评价;学生评价;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

10、;人工智能;职普融通【中图分类号】G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27(2024)01-0001-24DOI:10.19360/ki.11-3303/g4.2024.01.001高等教育评价高等教育评价的逻辑与功能的逻辑与功能林建华(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特 稿评价既有评学生的,也有评教师的,还有评机构的。与工业产品不同,教育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评价采用的是一系列确定性的原则。这就导致有些评价比较受欢迎它们促进学校发展,对学校有好处;而有些评价就不是那么受欢迎它们会使学校急功近利,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产生不好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大学评价:

11、一方面,从公共监督的角度,由于办学成效往往并非一目了然,政府和社会又有很多投入,家长希望了解大学发展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从提高学校竞争力的角度,人们希望了解学校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加以改进,以此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因此,评价具有两种不同的目的:站在学校的角度,人们希望从内涵上提高竞争力;站在社会的角度,人们希望能够进更多地了解大学。但是,大学、教育和学术均高度依赖个体的创造性,以使大学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办出特色。如果评价对学校产生过多的限制,就会诱导功利性,使大学失去创造力。这样一来,大学的建设发展就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单纯迎合流行的指标,如追求排名,以获得更好的资源,就是眼前利益驱动的结果;另一种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如通过评估发现问题,制定战略目标,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再次评价改进情况,形成一个良性闭环。无论是大学评价,还是大学建设,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才能找回教育的朴实和纯Journal of China Examinations2024年第1期No.1,2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