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_张养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54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_张养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_张养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_张养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第 卷 第 期.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年 月 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张养志(北京印刷学院,北京)摘 要:作为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的关于文化建设、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精髓要义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原点梳理、分析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表述,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对于出版学科基础理论建设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世界观;方法论中

2、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对新时代十年的重大理论创新进行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出全面部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涵盖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应遵循的各方面理论,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立足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不断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新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视野梳理二十大报告中的原创性理论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出版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基础性、全局性、系统性思想观点;另一类是在落实层面对出版实践创新具有指导价值的理论观点。本文对此分类作出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从 个方面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4、进行了全面系统、提纲挈领的总结。相比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 个方面对新时代的总结而言,增加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如此,对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总结更为全面。增加的这三个方面都包括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内容,涉及:举旗定向、思想领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性原则、人民至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

5、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里程碑”标注了新时代的历史地位,也诠释了立足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理论高度评价新时代的维度和视野。一、理论创新的依据:“三件大事”的历史性定位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百年看十年,立足思想看实践,立足实践看理论,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就DOI:10.19461/ki.1004-8626.2023.01.007党的出版事业而言,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

6、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一转变首先体现在出版学科建设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上。中宣部以推动出版学科共建为抓手,促进高校和出版行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合力促进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将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出版”在文学门类下被增列为一级学科,出版专业博士培养纳入国家学位授予体系,打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输送高端人才的主要通道。至此,出版理论人才和领军人才培养拥有了自己专属的高规格平台,掣肘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创新的瓶颈问题得以根本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7、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出版学科建设和出版专业博士培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要素,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及其中国化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出版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出版专业博士培养的核心课程,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其精髓要义直接关系到出版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其次反映在新时代以来的各类出版实践中。出版事业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向同步,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具

8、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出版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党的创新理论出版传播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有力发挥了举旗定向、思想领航的重要作用;出版业持续繁荣发展,各类出版精品佳作迭出,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实体书店、农家书屋建设扎实推进,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出版业整体实力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出版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出版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出版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方

9、面的作用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党的二十大在总结历史性成就的时候,用三个“历史性胜利”首次概括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为评价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时代之所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因为它是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这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三

10、件大事,要求我们在思考、梳理、总结、分析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时,要做到:第一,坚持大历史观、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把出版理论建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放在百年大党的出版生动实践中去考量,把握好理论创新的历史脉络;第二,坚持战略定力和系统观念,跳出出版和文化事业,以服务党和国家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主线,把出版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格局中去考量,把握好出版事业与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三,坚持时代观念和问题导向,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

1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主要矛盾,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蕴含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指导,把出版工作放到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问题视野中去考量,把握好出版的时代主题和奋斗目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的出版事业发展、出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二、理论创新的新论断: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关于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在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把握和坚持出版发展规律的主要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年

12、观念和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中国化时代化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因党而生、与党同行,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指导的结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在 世纪的旺盛生命力和思想伟力也无法彰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同时,创新性地提出了“写作事业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13、家的出版思想是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他们的著书立说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思想源泉。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闪耀着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心路历程的经典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进程中居于“思想原典”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所展现的剖析社会构造和历史、运动和发展的宏大视角,思考问题的大胆方式,大无畏的批判精神,都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深深的震撼。恩格斯晚年在总结共产党宣言时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共产党宣言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无产阶级出版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

14、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实践活动服务,为其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和强大的精神武器。如果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为全世界共产党人提供了信仰之源,那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便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直接的信仰之源,也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中国化时代化的双向互动提供了可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共产主义信仰在革命领袖身上的生成和确立过程中。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其中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特别深刻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

15、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周恩来赴法国留学期间就学习并宣传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常把共产党宣言作为“贴身伙伴”。刘少奇 年就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在莫斯科留学期间,他把共产党宣言作为必读经典。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回忆说:“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朱德是 年在德国读的共产党宣言,“我在德国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走上了新的革命旅程”。邓小平 年曾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的入门老师是共

16、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发现,“共产党、共产党人、共产党宣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出版,自始至终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紧密相连。”也正是因为这本一开始就承载着建党使命的经典著作,在思想理论上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不断牺牲、不断创造。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作出了新的阐释,形成了系列新的论断。这些新论断包含着需要不断深刻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一)新境界 年

1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讲话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从马克

18、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科学的世第 期张养志: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界观和方法论这一理论前提来看,这里所说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肯定其“行”,彰显了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理论品格、实践价值和实践成就。那么,关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或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行,需要在理论上阐释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行”,二是“行”在哪里?为什么“行”关于为什么“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两条原因:第一,历史性地揭示了“三个规律”,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基于党的

19、第三个历史决议基础上的新评价。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时,已认定其“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将其提到深化对“三大规律”认识的高度,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先进性的进一步强调。人类文明进步、文化传承,离不开出版业的创新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出版工作肩负着更加重要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揭示了新时代出版强国建设的基本规律。他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等科学论断,为把党

20、管出版的根本原则贯彻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好、把双效统一的发展理念践行好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第二,深刻总结了党百年来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必须与不同时期中国的具体出版实际相结合,这是百年大党出版理论创新的成功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为指导,把其出版原理运用到解决中国的出版实际问题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把围绕中心

21、、服务大局作为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出版工作者“首先要有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中国出版界围绕党的二十大主题和人民阅读的精神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版了一批有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理论专著,推出了一批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生动表达的大众化读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

22、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段话揭示的内容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出版观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实施、国家版本馆的落成,是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古籍调查编目、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开发

23、、普及传播等重要工作,承担着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过版本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能使人们在见证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中启智增慧,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脉之盛,体会中华文明的绵延长久。“行”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

24、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本身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年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指南,不仅管用好用,而且行之有效。那么,这个“行”到底行在哪里?这是需要包括出版理论研究在内的广大理论工作者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是,从归根到底是“两个行”的理论大视野和大格局来看,这一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十年的出版实践中。关键是我们要把握其内在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在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理论与实践相

25、统一的视野中予以分析,靠逻辑说理,用事实说话。一是“行”在科学性。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导力、思想感召力、价值引领力和实践改造力的力量之源,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赢得群众认同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依据。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将“三大规律”延伸到出版领域,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理论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6、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出版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重大难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制度逐步成熟定型,国家出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出版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全民族文化自信空前增强,中华文化在时代潮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二是“行”在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其所承载的信仰是一种“公共的善”,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的。理论的立场根植于人民、理论的使命为了人民、理论的丰富发

27、展依靠人民,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出版理论的守正与创新,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非常重要的论断,就是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三是“行”在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致力于积极地改造世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推动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

28、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和“伟大飞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深刻地回答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它“行”在不仅“说”而且“做”,既解决了怎么想、怎么看的问题,同时解决了怎么干、怎么办的问题。四是“行”在发展开放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从来不是封闭停滞的,而是开放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之所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与时俱进是它最宝贵的理论品质,它以开放的胸怀为人类开辟了一

29、条认识真理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丰富和发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伴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跟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中国出版理论与实践紧紧连在一起。新时代以来,作为宣传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把高扬思想旗帜、不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它的

30、科学性和真理性在出版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实践性在出版内容建设中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时代性在出版传播中得到了充分彰显。(二)“六个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会有光明的前途。恩格斯强调:“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 期张养志: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重

31、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出版原理对新时代出版实践作出的系统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当代中国、世纪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习近平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之“矢”射新时代中国出版事业发展之“的”,

32、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从未遇到过、西方出版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观的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视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相对于第三个历史决议的论断,增加了“时代化”的维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六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

33、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实事求是,辩证思考,是制定政策、化解矛盾、驾驭全局、创新理论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 年求是杂志第 期中撰文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要求:学习和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

34、复杂问题的本领;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尊重人民、发展生产,是认识国情、推动进步、发展生产、牢记使命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此他也提出四个要求:学习掌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做到一切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学习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

35、千方百计推动生产力发展;学习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作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鲜明的价值立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出版理论创新、出版内容创新、出版技术创新、出版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系统、最鲜活的原著原典。“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第四卷中作为一个独立专题,遵循了唯物史观关于群众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和主体的基本观点,深化了对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认识,将“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实践

36、发展的主体、动力和归宿,将人民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而书香社会建设则是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三个希望”回答了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全民阅读活动从倡议书上升为国家战略,先后经过了“倡导全民阅读”“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阶段性变化,体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政策推动,已成为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支撑性

37、工程。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是内在的精神特质。编纂出版复兴文库,是党中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年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坚持自强自立的出版担当。复兴文库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全面梳理和精选 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系统反映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

38、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鲜明的理论品格。理论属于思想文化范畴,是思想文化的内核。作为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出版工作总是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勇于进行理论创新,坚持以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为指导,既是出版自身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体现了双向互动的理论逻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理论创新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就是典型的互动过程。一方面,党的出版工作在举旗定向、思想领航,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会适应不同时期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需要,编译出版马

39、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另一方面,适应坚持党性原则、人民至上,坚持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初心使命,党的出版工作需要系统学习和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本土的原创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多个新论断新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守正创新,仅靠本土化是不够的,还必须植根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沃土中。具体到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要在中国落地生根、根深叶茂,有效发挥指引新时代的出版事业发展的作用,还必须植根中国的历史文化土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

40、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里专门从价值观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概括为十条,用“高度契合性”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实际上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出版理论的守正创新找到了着力点。我们需要深刻铭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是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理解什么是马克

41、思主义出版观和如何在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时代之问。说到底,就是立足中国出版现实,以解决中国出版问题为指针,肩负起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出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为人民出好书,这是意识形态工作对出版业和出版人的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出版业和出版人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出版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出版传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涉及出版工作的所有讲话中都有关于意识形态的重要论述。他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

42、工作”新论断为新时代做好出版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进一步强化了出版工作的政治方向。从政治功能看,出版是文化之争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文化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从出版活动看,内容编辑是知识生产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是出版编辑思想水准、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其成败关系着出版社会功能的发挥与否。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做好出版工作除了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之外,还需要出版政治家和理论家,这是提高出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特殊需要。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是基础性工作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

43、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用系统观念解决事关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一是坚持举旗定向、思想领航,贯彻落实了“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使命任务,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第 期张养志: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精髓要义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二是

44、坚持党性原则、人民至上,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两个大局”“两个结合”“双创”转化、“双效”统一等整体推进,各有侧重。三是坚持内容为王、技术为要,处理好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深度融合,使知识生产和知识服务相得益彰。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是特有的大视野和大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本质上具有胸怀天下的视野和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追求的美好愿景。而赓续文脉的“天下观

45、”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宏大格局的文化建构,凸显和谐、平等、包容的东方思维。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经典重要论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胸怀天下,以开放的姿态、合作的诚意、共赢的目标,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诺言,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前途和命运的宏大视野来思考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类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世界担当。出版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工作。一部出版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近代西方学术文化著作的汉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翻译、出版和传播,、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在欧

46、洲的流传,对人类文明进步都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党的出版事业中坚持胸怀天下,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以书为媒、文明互鉴”“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等重要论述为指导,拓展世界眼光,“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生动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当代中国形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榜样力量,让二十一世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照亮当代人类前进方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应创新话语体系,善于用新概念、新范畴、新故事、新表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价值的文化传承、思想沟通、科技创新、学术交流、人文对话、

47、艺术出新等方面的国际性的大作品,以事实证明中国出版强国的实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在中国的百年胜利,让中国出版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三)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也是 年度的学术热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实践原则进行了系统阐释,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

4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来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

49、代化理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与阐释,是对人类社会现代化思想体系的创新与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阐释是对其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伟大成就的理论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中的伟大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科学性体现在,它既遵循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本质要求、基本原则、鲜明特征和文化底蕴。其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规避了“资本至上”的陷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创造性运用;中国式现北 京 印 刷 学 院 学 报 年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

50、的丰富实践,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制度安排、机制创新和实践成效,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具有良性互动的基本特征。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等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人类现代化新路径、丰富拓展人类文明形态等方面具有全球性意义。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阐释,贯穿到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中,这是主题出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需要长期跟踪的时代话题。出版业除了开展好自身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导向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