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45194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5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3中医学基础成教亚健康(第2章哲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对立统一对立统一生克制化生克制化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学说的形成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有就有“阳日阳日”、“晦月晦月”等等 具有阴阳涵义的表述具有阴阳涵义的表述西周时期西周时期诗经诗经“阳阳”、“阴阴”,具有温热,具有温热与与 寒凉、向光面与背光面的意义寒凉、向光面与背光面的意义西周末期西周末期 将阴和阳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物质或势力将阴和阳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物质或势力 解释地震:解释地震:“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阳伏而不出,阴迫而不能蒸”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易经易经阴爻阴爻

2、-阳爻阳爻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的最初涵义阴阳的最初涵义 日光向背日光向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阴阳 是对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属性的概括。属属性性空间空间时时间间季节季节 温度温度 湿度湿度重重量量亮度亮度事物运动状态事物运动状态 阳阳 上外左南天上外左南天昼昼春夏春夏 温热温热 干燥干燥 轻轻 明亮明亮功能上升功能上升动动兴奋、亢进兴奋、亢进阴阴 下内右北地下内右北地夜夜秋冬秋冬 寒凉寒凉 湿润湿润 重重 晦暗晦暗物质下降物质下降静静抑制、衰退抑制、衰退 上上下下天天地地冷冷暖暖暗暗明明内内外外静静动

3、动女女男男阴阳之征兆阴阳之征兆水水火火阴阳的相关性l空间空间:天和地:天和地 事物:事物:水和火、水和火、上和下上和下 运动:运动:动和静动和静 左和右左和右 升和降升和降 内和外内和外 出和入出和入l时间:时间:昼和夜昼和夜 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药物:四气五味药物:四气五味 人体:男和女人体:男和女l温度:寒和热温度:寒和热 气和血气和血 脏和腑脏和腑l亮度:明和暗亮度:明和暗 背和腹背和腹l形态:无形和有形形态:无形和有形 兴奋和抑制兴奋和抑制阴阳的阴阳的相对性相对性l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春夏阳 秋冬阴l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阳中有阴,阴中有

4、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昼昼 阳阳 上午上午阳中之阳阳中之阳 下午下午阳中之阴阳中之阴 夜夜 阴阴 前半夜前半夜阴中之阴阴中之阴 后半夜后半夜阴中之阳阴中之阳 阴阴阳阳相相互互关关系系阴阴 阳阳 对对 立立 制制 约约 阴阴 阳阳 互互 根根 互互 用用阴阴 阳阳 消消 长长 平平 衡衡阴阴 阳阳 相相 互互 转转 化化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概念: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关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关系。冬寒冬寒春暖春暖夏热夏热秋凉秋凉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制约制约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属阴的

5、寒凉之气属阴的寒凉之气制约制约属阳的温热之气属阳的温热之气 兴奋兴奋制约制约抑制抑制抑制抑制制约制约兴奋兴奋清醒清醒睡眠睡眠人体:人体:平旦平旦黄昏黄昏 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要有一定的限度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要有一定的限度正常状态正常状态 (无太过、无不及)无太过、无不及)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制约太过如果一方对另一方制约太过 制约不及制约不及例如例如 病机:病机:“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制约太过制约太过 “阳不胜其阴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阴不胜其阳”制约不及制约不及 治疗:治疗:“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热者寒之”“高者抑之高者抑之”、“下陷者举之下陷者举之”异常状态

6、异常状态2、阴阳互根、阴阳互根 概念: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概念: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蕴藏、相互资生的密切关系。相互蕴藏、相互资生的密切关系。“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如:例如: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无阴阳中无阴“独阳独阳”,独阳不长,无阴则阳无以生,独阳不长,无阴则阳无以生阴中无阳阴中无阳“孤阴孤

7、阴”,孤阴不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孤阴不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血中有气,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中有血”3、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量变量变 引起阴阳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引起阴阳消长变化的根本原因:阴阳的对立制约和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对立制约和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概念: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 运动变化之中。运动变化之中。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存一定限度内存在着在着数量的增减数量的增减和和比例大小比例大小的变化。的变化。阴阴阳阳常常

8、阈阈论论阳阳 阴阴阳阳 阴阴 阴阳平衡阴阳平衡 阳阳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质变质变 概念: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概念: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条件下,彼此可以向其,彼此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即“阴可转变为阳,阳可转变为阴阴可转变为阳,阳可转变为阴”。阴阳互根是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内在根据物极物极必反必反“重重阴必阳,阴必阳,重重阳必阴阳必阴”“寒寒极极生热,热生热,热极极生寒生寒”“寒寒甚甚生热,热生热,热甚甚生寒生寒”(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身有形,不离阴阳“阴

9、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阳上部阴下部上下阳背阴腹背腹阳外侧阴内侧四肢阳体表阴体内脏腑阳六腑阴五脏阳心肺阴肝脾肾表里阳经循行四肢外侧阴经循行四肢内侧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阳气阴血气血阳卫气阴营气(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阴阳有余邪气盛阴阳不足正气虚阴阳的生理调节范围基线说明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阴阴精与阳气的矛盾运动精与阳气的矛盾运动1 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阳盛阳盛阴盛阴盛阴阳有余邪气盛阴阳不足正气虚阴阳的生理调节范围基线(阳(阳盛则盛则热)热)阳盛

10、阳盛实热证实热证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阳盛则阴病)阳盛则阴病)(阴盛(阴盛则则寒)寒)阴盛阴盛实实寒证寒证伤阳伤阳兼兼阳虚阳虚(阴盛阴盛则则阳病)阳病)阴阳偏盛示意图阴阳偏盛示意图(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2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衰阳衰阴衰阴衰阴阳有余邪气盛阴阳不足正气虚阴阳的生理调节范围基线阴阳偏衰示意图阴阳偏衰示意图阴虚阴虚阴不制阳阴不制阳虚热证虚热证(阴虚则(阴虚则热)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阳虚(阴损及(阴损及阳)阳)阳虚阳虚阳不阳不制阴制阴虚虚寒证寒证(阳虚阳虚则则寒)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阴虚(阳损阳损及及阴)阴)3 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阴阳有余邪气

11、盛阴阳不足正气虚阴阳的生理调节范围基线阴阳两虚示意图阴阳两虚示意图阴虚阴虚阳虚阳虚不不能能生生阳阳不不能能生生阴阴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四)(四)指导疾病的治疗指导疾病的治疗调整阴阳,恢复阴阳平衡1 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阴阳偏盛(实证 祛邪)阴盛阴盛寒者热之实寒证(阴盛则寒)伤阳兼阳虚(阴盛则阳病)酌兼温阳阳盛阳盛热者寒之实热证(阳盛则热)伤阴兼阴虚(阳盛则阴病)酌兼养阴损其有余实者泻之兼顾不足阴阳偏衰阴阳偏衰(虚证 扶正)阴虚阴虚虚热证(阴虚则热)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补阴配阳补阳配阴补其不足2 归纳

12、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性能药物性能阴阴阳阳四四 气气寒、凉热、温五五 味味酸、苦、咸辛、甘(淡)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沉、降升、浮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表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表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五行: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一、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五行特性:五行特性:“木曰木曰曲直曲直”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生长、能屈能伸、升发生发力量生发力量“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发热、温暖、向上发热、温暖、向上温热、升腾、茂盛温热、升腾、茂盛“土爰稼穑土爰稼穑”载物、生化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金曰从革”能柔能刚、

13、变革、肃杀肃杀、潜降、收敛、清洁“水曰润水曰润下下”滋润、就下、闭藏寒凉、滋润、就下、闭藏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表自自 然然 界界 五五行行人人 体体 五五音音五五时时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声声变变动动角平旦酸青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呼握征日中苦赤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宫日西甘黄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思歌哕商日入辛白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咳羽夜半咸黑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栗二、五行的生克规律二、五行的生克规律1.五行相生规律(1)定义)定义 相生:五行之间相互滋生

14、和促进的关系。相生: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和促进的关系。(2)次序)次序:木木火火(生)(生)土土(生)(生)金金(生)(生)水水(生)(生)(生)(生)以次滋生,循环无尽2.五行相克规律(1)定义)定义 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2)次序)次序:木木土土(克)(克)水水(克)(克)火火(克)(克)金金(克)(克)(克)(克)以次相克,往复无穷(3)关系)关系:我克克我(所不胜(所不胜所胜)所胜)木木土土(克)(克)水水(克)(克)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五行生克规律示意图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相生相克1.五行相乘规律(1)定义)定义 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

15、,使事物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2)规律)规律 相乘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乘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乘现象可分为两个方面:太过和不及。三、五行的乘侮规律三、五行的乘侮规律2.五行相侮规律(1)定义)定义 相侮:即反克,又称反侮。五行中任何一行相侮:即反克,又称反侮。五行中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仅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2)规律)规律 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侮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侮现象可分为两个方面:太过和不及。四、五

16、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建立以五脏五脏为中心的人体五脏系统结构理论。以五脏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以六腑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支配五体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1)相生关系传变母病及子:(母虚累子)子病犯母:(子盗母气)母脏 子脏累及子脏 母脏累及例如:水 木 水不涵木例如:木 火 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传变 相乘关系传变相侮关系传变例如:木 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例

17、如:木 金木火刑金2.确定治则治法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确定治则制订治法制订治法补母(虚则补其母补母(虚则补其母)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 泻子(实者泻其子泻子(实者泻其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者肝阳偏亢之证。益益火火补补土土法法: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培培土土生生金金法法:用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见肺虚脾弱之候。金金水水相相生生法法:滋养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虚不能输市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确定治则制订治法制订治法抑强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扶弱扶弱适用于相克不及。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以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适用于木旺克土之证。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停聚病的方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佐佐金金平平木木法法: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木的方法。适用于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证。泻南补北法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水。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