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489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4 大小: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政治经济学教案(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一章 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由来及含义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学家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前430354年)。他是最早研究经济问题的,代表作经济论中最早或第一次使用经济这一词。当时的含义是“家庭管理”。也有人称作“奴隶主庄园管理”(把奴隶主家庭财产与奴隶的组织和管理称之为“经济”)。其书义有人译为“家庭管理学”,指研究大奴隶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其后是亚里斯多得,他说“家庭管理学”致富的艺术,这是对“经济学”的最早解释。在古希腊文中“经济学”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一个字是“家务”(家庭管理、奴隶主庄园管理)的意思,另一个字是“规律”的意思,所以“经济

2、学”在当时指家庭、奴隶主庄园管理的规律(方法、艺术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一直未跨出这个界限(家庭、庄园)。“政治经济学” 这个概念的出现使“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发生了变化。“政治”在古希腊文中是“社会”或“国家”的意思,“政治经济学”意指研究整个社会或国家经济问题。这是由重商主义学派提出来的。第一次使用这个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安徒安.德.孟克莱田(15751622年),他在1615年出版的题为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第(1)页在书中,他认为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而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经济问题。所以,在“经济学”前面加上“政治”二字,

3、是为了表明他研究的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经济问题。后来“政治经济学” 这个概念在法国和英国普遍使用。马克思接受英国的传统,也在自己的著作中使用了它,并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物质资料的生产,首先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2、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正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经济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物质资料生产的简单三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

4、,要发生两种关系:一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第(2)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的因素有两种观点:生产力的诸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往往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也必须充分估计其作用。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5、。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一定要发生的客观物质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方面关系。四环节内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表现在(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和内容;(2)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发展水平;(3)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性质;(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第(3)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另一方面,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只有通过分配、交换和消费才能证明生产产品的有用性。并且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具有决定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和支

6、配的问题,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的社会性质,也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由于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关系,在现实中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决定着其他社会关系. 因此,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三、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如何研究)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第(4)页焦 作 师

7、 专 教 案 纸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客观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即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的含义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3、经济规律的类型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学习方法和意义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既然触及各阶级的最基本的利益即经济利益,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她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并为他们服务的。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敢于正视现实,能够科学地分析现

8、实社会的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规律和经济运动的规律。所以她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二、学习的方法和意义第(5)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商品?(W)(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有用物;劳动产品;用于他人消费;通过交换)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叫商品生产。商品的相互转手或让渡过程叫商品交换。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叫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1)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决定性条件)(2) 商品经济

9、的发展:小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2、交换价值和价值(社会属性)第(6)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一定的形式,即商品体的自然形式。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在商品交换这种社会关系、等价关系中才表现出来,具有自己的形式,即采取交换价值这种形式。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有价值能成为商品,如没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能成为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都没有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商品。三、

1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劳动二重性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四、商品的价值量第(7)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种商品的价值量决定)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决定)3、特殊商品的价值量决定问题4、商品价值量的变化(1) 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2)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五、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商品是用于交换的,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个体生产者私人的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

11、他个人决定,产品也归他私人所有,产品是否卖得出去,也完全是他的私事,所以他的劳动又是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因为商品生产者事先并不知道他生产的商品是否为社会所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是否能够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因此,两者本身就是矛盾的。这一矛盾是由简单商品经济的条件产生并决定其性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8)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节货 币(价值形式)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发展)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2、一 只 羊50 斤 茶 叶(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只羊=50斤茶叶;0。2两黄金;3、一般的价值形式 50斤茶叶;0。2两黄金;= 一只羊 (一般等价物)4、货币形式 50斤茶叶;一只羊;=0。2两黄金 货币的含义(G);货币的本质-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二 、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的。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1、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首先,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象尺量布的长短那样去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其次,货币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它本身有价值,因而只要观念上(货币)的货币就可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了。第(9)页焦 作 师 专

13、教 案 纸第三,货币要把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衡量为可以比较的量,技术上需要有一个标准,要有固定的货币单位,包括基本货币单位(美圆、英镑等等本位币)及其等分(如一美圆分为一百美分等)。第四,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的价值变化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2、流通手段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交换从“”变成了商品流通,即“”。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足值的货币。没有固定形状和份量的金银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逐渐为铸币所代替,铸币又逐渐为纸币所代替。商品流通使商品从卖者

14、手里到买者手里后退出流通过程,货币却继续停留于流通之中、不断地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于是,就发生了商品流通需要多少货币的问题。即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第(10)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以上公式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是以此为基础的。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3、贮藏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就成为贮藏的货币,执行着贮藏手段的职能。其形式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条银块。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过多时,一部分货币

15、就被贮藏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不足时,一部分贮藏货币又会进入流通,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起着蓄水池的作用,自动地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4、支付手段 货币用于偿还欠款时,就取得了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赊帐买卖而出现的。赊帐买卖实际上是某种借贷活动即信用,因而随之而出现了信用货币,如期票、支票、汇票、银行券等等。随着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和发展,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要作相应的补充。5、世界货币第(11)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在商品生产上:商品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16、定;2、在商品交换上:要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二、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三、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促进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第(12)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三章 资 本 和 剩 余 价 值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与资本的区别(1) WG; GWG (2) 资本总公式 : GWG(G +G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既等价又增殖的矛盾 3、矛盾的解决(货币转化为资本)关键:劳动力

17、成为商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 劳动者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2) 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第(13)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 (1)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维持、延续、发展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其特殊性在于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剩余价值第 二 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 整个劳动过程属于资本家所有;(2) 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1) 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2) 价值增殖过程(3

18、)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14)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只改变了原有的物质形态,价值被转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因而,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不变资本,用 c来表示。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价值不是被转移,而是由劳动力的使用再生产出来,价值发生了变化。再生产出来的新价值,除了补偿劳动力价值外,还有一个余额,即剩余价值。因此,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用v表示。三、资本的本质从上面的分析中,使我

19、们进一步看到了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反映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但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总是以资本家拥有的机器、厂房、原材料、货币、商品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物掩盖着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就在于: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第(15)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一、剩余价值率所谓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如果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m表示剩余价值,v表示可变资本,则其公式就是: mm = v剩余价值率表明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20、。由于可变资本的价值是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由必要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是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由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所以剩余价值率也可用下列两个公式表示: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m = 或 =必要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这两个公式精确地表明,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究竟有多少时间为自己劳动,有多少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劳动。第(16)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 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提高剩余价值率,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他们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含义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21、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而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限制条件:(1)劳动日长度的限制;(2)工人生理条件的限制;(3)社会和道德因素的限制。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含义第(17)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 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那么,怎样才能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呢?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真正途径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因为,要缩短必要

22、劳动时间,就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因而就必须降低决定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价值,而这些生活资料价值又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同时,由于生活资料的价值中包含着机器等生产资料转移的一部分价值,这些生产资料价值降低了必然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所以,还必须提高与生产生活资料有关系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总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23、的结果。各个资本家都想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于是使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第(18)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四、劳动力条件的变化和剥削形式的变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进一步社会化的结果,不仅使资本主义生产物质条件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劳动本身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也发生了变化。首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趋于扩大。其次,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对工人的文化科学知识要求越来越高。总之,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有增长的趋势。五、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

24、本家获取的巨额剩余价值或利润,也完全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第一,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的机器设备仍然是不变资本,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源泉,只有工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第(19)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在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不仅包括直接操纵机器的普通工人,而且还包括大量的科技和管理工作者。第三,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使复杂劳动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从而能够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第四,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资本家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不断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获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六、剩余价值规律是资

25、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首先,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不管是历史上的资本家,还是今天的资本家,其追逐剩余价值的实质是相同的。其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剩余价值都起着决定作用。再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切主要过程,即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总之,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特征,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全部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剩余价值规律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20)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一、资本主义工资的

26、本质1、资本主义工资使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加页1)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而且劳动时间越长,工资就越多。因此,从表面上看,工资好像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似乎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完全是一种假象。其实,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能够被工人作为商品出卖的只能是劳动力。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引起的。2、资本主义工资掩盖着资本主义

27、的剥削关系(为什么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工资的支付方式、工资的现实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立场等方面来看工资总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就消除了工作日分为第(21)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痕迹,仿佛工人全部劳动都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二、工资的形式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形式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计时工资计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如小时工资、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就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所完成的工作量而支付的工资。

28、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工资的计价单位是以计时工资为基础确定的。3、血汗工资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上述两种基本的工资形式的基础上,出现了“血汗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形式的特点,是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最有代表性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美的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第(22)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以及工资的国民差异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指资本家用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也称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2、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关

29、系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工资,而是同一工资的两个侧面。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就越高,反之亦然。但是,二者的变化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而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这是因为实际工资除了取决于名义工资以外,还受物价水平、房租、税收负担、服务费用以及货币币值的影响。所以,名义工资并不能直接反映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因此,研究工资水平的变动,主要应研究实际工资的变动。3、工资的国民差异工资水平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同一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是有差异的。第(23)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四章资本的积累过

30、程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一般意义的再生产1、再生产的含义2、再生产的内容: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再生产的类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后者又分为外延式和内涵式两种。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维持了原来的生产规模,才谈得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特征。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含义2、分析的意义第一,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以工资形式付给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 第(24)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分析揭示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第三,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把工人作为雇

31、佣劳动力的不断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含义2、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物质资料在扩大的基础上被生产出来,而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扩大的基础上被生产出来。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第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家用追加的资本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实质上是扩大和加深对工人剥削的过程。第(25)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32、纸四、资本积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依靠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而实现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就是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1、资本积累的原因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内在动力;由竞争规律决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是外在的压力。2、资本积累的实质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剥夺更多的剩余价值。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即积累率的高低剩余价值量(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大小。)第(26)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后果一、资本有机构成呈现出提高的趋

33、势1、资本有机构成( c : v )2、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以个别资本规模的扩大为前提。因为个别资本越大越有条件采用新技术,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主要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二、相对过剩人口1、形成的原因2、存在的作用: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而且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存在的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第(27)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一、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是不同的。资本积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为前

34、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资本的原始积累,却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就是最初资本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劳动力来增殖自己的价值总额;二是要有大批与生产资料相脱离的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2、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和形式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生产资料使用和劳动的社会化。第(28)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二,生产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化;第三,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一个社会中心来统

35、一规划整个社会生产,要求由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化劳动的产品。但是,资本主义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他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这同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矛盾的。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反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尖锐。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内部还能作一定的调整,却不能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资本

36、主义私有制被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代替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造就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日益扩大,他们的反抗力量也不断增长。无产阶级终将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总之,剥夺者被剥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29)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一、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指投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循环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不断带来剩余价值。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

37、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1、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这个阶段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WAPm2、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采取的职能形式是生产资本。生产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APmPW/3、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所采取的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形式。售卖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W/G/综上所述,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第(30)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GWAPmPW/G/

38、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可以看出,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等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每一种循环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都是为了获取价值增殖。但又具有片面性,因此,必须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 在现实资本循

39、环过程中,要使它连续不断的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第二,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第(31)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资本为使价值不断增殖,不能只经过一次循环就停止下来,而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资本周转,就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资本循环是考察产业资本从它的出发点复归到原出发点的一次循环过程,而资本周转则是考察资本运动不断反复循环的周期过程;资本循环阐明的是资本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阶段和所采取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作用,而资本周转阐明的是资本运动的速度快慢、周转时间的长短及其对

40、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影响。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单个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又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阶段内的时间。它可以根据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否结合,分为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两部分。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购买时间和商品的销售时间两部分。第(32)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次数

41、。这一定的时间,习惯上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如果以U表示资本周转的计量单位“年”,以u表示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里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 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即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而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即资本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越多,意味着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反之,一年内的周转次数越少,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关系到一定数量的产业资本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正因为如此,产业资本家总是力求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除了取决于周转时

42、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以外,还取决于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取决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第(33)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从资本周转方式来研究资本的运动,我们便会看到资本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周转方式。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其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物质形态全部参加生产过程,但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它的物质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的形

43、态,需待全部失效后才一次更新。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它的物质要素是在每次生产过程中全部消费掉,因而每次生产过程都需不断更新。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把它叫做流动资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也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一次全部收回。根据这部分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特点,也把它列入流动资本。第(34)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首先,划分的根据不同;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再次,划分的目的不

44、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有形磨损也称实物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比如机器设备,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而造成的磨损;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得生产同样机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从而使原有固定资本的价值降低了;另一种是由于出现了效能更高的新机器,造成效率低的老机器贬值。固定资本按照它的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价值,必须在产品销售以后作为折旧基金提取并积累起来,进行价值补偿,以便在固

45、定资本价值全部转移完毕,用于更新固定资本。这种做法叫做折旧。每年提取的固定资本补偿金,叫做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它通常以一年为单位提取。提取的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叫折旧率。第(35)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影响因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价值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由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只能由资本的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来确定。其计算公式是: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 预付资本总额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受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的影响。二是受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的影响。四、资本周转速度对资本价值增殖的影响首先,资本周转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特别是直接影响流动资本的数量。其次,资本周转速度影响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第(36)页焦 作 师 专 教 案 纸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