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尚书·召诰》考释三则_吴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5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尚书·召诰》考释三则_吴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尚书·召诰》考释三则_吴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尚书·召诰》考释三则_吴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学评论252023 年第 15 期尚书 召诰 考释三则吴 岩(陕西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召诰 篇列于尚书 中的周书,并属西汉 今文尚书三十四篇内。是作于周公摄政七年还政成王之后、营建洛邑之时。书序 云:“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宅,作召诰。”1召诰 记录了当时营建洛邑的情况和召公的诰词,故曰 召诰。然而关于召诰 经文的疏通及相关问题的论述,几千年来众说纷纭,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段经文: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厥终智藏瘝在。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首先关于“遐终”二字的阐释,古代学者大概有两

2、种截然相反的释读,即“终绝”殷之命和“长久”殷之命。此二字的解读对于后边句意的理解有巨大的影响,确有必要进行一番考证。其次,“厥终智藏瘝在”的句意和断句是召诰篇所要考察的重点,这段话的难度也在于此。此外,“顾畏于民碞”中“碞”字的本意和在文章中的意思是本文的难点,这是由于“碞”在先秦文献中的鲜见性而造成的。本文通过借助恰当的文献学方法对召诰 中的部分经文的句意和断句给出新的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召诰,并期望能对尚书 其他篇目的释读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一、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召诰:“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此段话为召公诰词的第一部分,前

3、文言召公来到洛邑勘查规划工作及祭祀活动结束之后,周公下达诰书,命令殷遗民开始动工,召公便开始告诫天下。这里首先讨论“遐终”的释读与理解,其关键在于“遐”字。许慎说文解字 云:“,远也。从辵叚声。臣铉等曰:或通用徦【摘要】尚书 佶屈聱牙,历来难读,而关于 召诰 篇经文的疏通及相关问题的论述,几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训诂乃经学之根底,只有运用小学相关方法对 召诰 篇相关训释进行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方能对经文本身有更明晰的认识,更有助于 尚书 的解读和进一步研究。【关键字】尚书;召诰;考释;校勘;【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5-0025

4、-03【DOI】10.20024/ki.CN42-1911/I.2023.15.008字,胡加切。”2尔雅亦云:“永悠迥远,遐也。遐亦远也。”3“遐”见于其他秦汉之经典如吕氏春秋“蓏群帝众帝先升遐者”4,汉 郊祀歌“徦狄合处”,师古注曰:“徦,远也。徦即遐字,其字从彳。”5毛诗注疏“既见君子,不我遐弃。”6“遐”见于尚书胤征“俶扰天纪,遐弃厥司”1,亦见于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1。以上“遐”皆作“远”。除此之外,“遐”尚有别解,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引诗南山有台 的“乐只君子,遐不眉寿”和隰桑的“心乎爱矣,遐不谓矣”,认为“遐”为“曷”之假借,意为“何也”7,但带入上述其他句子中,句

5、意明显不通,引之论断恰当与否,此处不再考证。“遐”为“远”之意当无疑。“遐终”二字的歧义源于“终”字。伪孔传 云:“言天已远终殷命。”此“终”有终绝之意。唐孔氏将“遐远”理解为“去而不复返也”。宋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尚书详解、黄度尚书说、蔡沈 书集传,元金履祥书经传、吴澄书纂言、王天与尚书纂传,明郝敬尚书辩解,清姜兆锡书经参义等二十余家皆从“远绝”“去而不复返”之意,此处略引诸家之说并作考证。宋陈经云:“遐,远也。终,久也。天之所以久远其商之命者”8,此“遐终”为“久远”之意。清王闿运云:“遐,远也。远终其命。言长有天下永终其禄。”9卞斌云“古无遐字,当作瑕。”9黄式三云:“遐终,犹易诗论语之

6、永终绵延之谓也。”9周用锡云:“天既久讫大邦殷之命。”9王鸣盛云:“说文 无遐字,毛诗泉水传 训:瑕为远,则古字借也。遐远亦释诂 文。”9孙星衍云:“遐,俗字,当为假。释诂云:假,已也。”926今古文创曾运乾云:“天既久终殷命矣。”10卞斌和王鸣盛的说法无误,先秦及 说文解字中确无遐字,都作“徦”或“瑕”,但瑕、遐、徦三字古音同,在王力上古音系统中皆属于鱼部,故此三字可互通,且皆为“远”之意。孙星衍将“遐”作“假”,释为“已经”,但稍显牵强,且无考证之言,故不从之。笔者认为“遐终”当取“久远”“最终”之意。有以下两方面的论据:第一,“终”在尚书 中出现很多次,有“久远、最终”之意,如“天禄永终

7、”“慎厥始,惟厥终”“汝终陟元后”;亦有“终绝”“最终”之意,如“眚炎肆赦怙终贼刑”“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等。从本文所要讨论的“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来看,“遐终”是作为谓语用来修饰宾语“命”的,即“终命”,而尚书 只出现过一次“终命”,即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此“终命”意为“善终,寿终正寝”,属五福之中,有善言之寓意,故此“终命”和“遐终殷之命”可互相参照,皆为善言,理解为“永终、最后”的意思。第二,“遐终大邦殷之命”的下句为“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两句的关系应为顺承关系,大意为“天之所以久远其商之命者,此殷多先智王精神在

8、天,于其后王后民,皆依服天命”,如果将“遐远”解读为“终绝”之意,这两句应为转折关系,“兹”应有转折之意,然王引之 经传释词 云:“尔雅 曰:兹,此也。常语。兹,犹斯也。兹者,承上启下之词。”7除此无它意,此“兹”作“此”或承上启下之词皆可,但无转折之意,故“遐远”解读为“终绝”之意不可从。综上,“遐远”当释作“永终”“最终”。二、智藏瘝在召诰:“其终,智藏瘝在。”历史上诸家对“智藏瘝在”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每一个字都有歧义,而且任何一个字出现不同的解释都会改变整句话的含义,对此笔者略做考证如下:首先要明确“瘝”字的含义。正义 引郑玄释“瘝”为病。伪孔传 云:“瘝病者在位”,亦从

9、郑玄。说文解字无“瘝”字,王鸣盛同样认为古无“瘝”,本作“鳏”,由于“病”之释义,故后人将鱼部改为疒部。段玉裁云:“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八年诏曰:朕寤寐桐矜,此用康诰 文也。章怀太子注云:尚书 曰:桐矜乃身,孔注曰:桐,痛也。矜,病也。矜音古顽反。盖唐初本尚作矜。古书鳏字多作矜,可证瘝之为俗字矣。或疑郭注引 书 己作瘝,荅曰:郭注 瘝 字恐是俗改,本作 鳏 也。”9王鸣盛说郑玄本尚书 不作“瘝”,作“鳏”,从 说文 无“瘝”字、后汉书 和帝纪“朕寤寐桐矜”及李贤注来看,确实有可能。“鳏”“矜”常常通用,后汉书 的“矜”,很可能是由作“鳏”的版本进一步通假而来。郑玄之后的绝大部分学者对“瘝”字的解释

10、都相同。伪孔传 将“智藏瘝在”解读为“贤智隐藏,瘝病者在位”;宋夏僎解为“君子而智者至于蔵匿,信任小人而病民者至于在位”8;陈经解为“贤智之士隐藏不出,瘝病之人显而在位”8;黄度解为“纣之君民智识隠藏,诸病尽在”8;杨简解为“贤知者隐藏,瘝病者在位”8;蔡沈解为“贤智者退藏,病民者在位”8,牟庭亦云:“哲王已往而退藏也,病民之君当时在位也。”9其他诸如金履祥、戴均衡、姜兆锡、皮锡瑞、郝敬等皆从此说。此外,尚多有学者作别解如黄伦云:“酷虐在位而众智退藏”,将“瘝”释为“酷虐”8;王闿运云:“智若知微箕天命者皆自臧隐匿,纣为独夫孤立者在位也”9,此乃释“瘝”为独;黄式三云:“古无藏字,本作臧,善也

11、。瘝,俗字,古本作鳏,寡少也。言其季世智善之人少枉位也”9,此又训“瘝”为少;孙星衍云:“则智者知几而藏匿,在者则困于行役”9,孙将“藏”训为“潜”,把“鳏”训为“离家行役之人”,且曾运乾的尚书正读 从此说。显然关于“智藏瘝在”的解释历来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智藏瘝在”可作两种释读。一种为上述孔氏、蔡沈之言,意为“贤智者隐藏,瘝病者在位”。从此说者自汉唐以来不下三十余家,其中有如蔡沉、林之奇、朱熹这样因研究 尚书 而自开一派的尚书 大家,亦有皮锡瑞、顾炎武、黄宗羲等考据学家。另一方面,孔氏的解读是对“智藏瘝在”四个字的直译,且皆为这四个字的本源之义,无通假,无增字减字,亦无同音假借之字。孙星衍对

12、于“鳏”字的解释虽有详细的考证,但将“在”释为“在者”即“在位之人”或“入世之人”,而“瘝”训为“困于行役之人”,将“瘝在”二字解释为“在者则困于行役”稍显牵强,且改变与藏对应的“在”的性质,因此,孙说亦不可取。综上,伪孔传 的释读可从之。关于“智藏瘝在”的另一种解读,我们需要从“藏”字入手。卞斌尚书集解三十卷 对于此句的解读完全从 伪孔传,但却于此句下作注:“藏通臧。”9同样,黄式三的尚书启蒙 亦云:“古无藏字,本作臧,善也。”9说文解字 云:“藏,匿也。臣铉等案:汉书 通用臧字。从草,后人所加。昨郎切。”2臧、藏古音同,上古音韵的韵部都属阳部,古字皆作“匨”,庄子在宥 云:“不治天下,安藏

13、人心。”王先谦疏曰:“藏 是 臧 之误,古字止作 臧,安臧人心 言人心无由善。”11由此可知先秦典籍中已有“藏”作“善”的例句,且王先谦所说无误,因此黄式三的说法可从之。如此,我们发现“智善瘝在”的句意明显不通,笔者以为,此时“藏”的词性发生变化,由动词变为了名词。而对于“在”字,于省吾先生的尚书新证 有着较为详细且合理的考证,他将“在”训为“哉”。新证 云:“在应读哉,才在哉古通。班彝:惟民亡,茁才、允才,此二才字均读作哉。殷王才周矢令,殷才、炎才即 在,此例金文习见不胜条例。英伦隶古定本洛诰:乃时惟文学评论272023 年第 15 期不永哉、汝往敬哉。东瀛隶古定牧誓:勖哉、夫子哉并作才可证

14、。”12笔者赞同于先生对于“才”的考证及观点,“智藏瘝在”的“在”当作“哉”,这句话应释读为“智善之人病哉”,此说正好与前文“先哲王”及“兹服其命”的“后王后民”对应:以前殷先哲王精神在天,其后世贤君贤民皆服天命,然其终纣王之世,贤善之人病哉。三、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召诰:“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此句言召公告诫殷民之后,又恐王幼年嗣位,轻忽其民,故以此戒之勉之。本节主要讨论这段话的断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碞”的意思。历史上的学者对“碞”共有三种释义,分别释作“僭”“险”及“嵒”,笔者则认为训作“险”最为恰当。伪孔传释作“僭”,告诫王“当顾畏于下

15、民僭差礼仪”。正义疏曰:“碞即 岩,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1不过仅有黄度、黄伦、王鸣盛等几家从此说,王氏并引 正义 说文案曰:“广韵卷二下平二十六咸亦云;碞,僭差是也。”9苏轼尚书传将“碞”释为“险”,言“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物无险于民者矣。”86从苏氏说者有陈经、姜兆锡、周用锡、戴均衡等二十余家,并有戴均衡案:“书序 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官营求,得诸傅岩,史记殷本纪 作 得说于傅险,是 岩 可训 险 之证,碞岩 古一字也。”9除此之外,“碞”还有一种释读,南宋学者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考说文皆云:“顾畏于民嵒多言也”,私自将“碞”改为“嵒”,意为“多言也”13,此说被黄式三和于省吾采用。

16、对此,段氏在其古文尚书撰异 中提出了辩驳,并案曰:“说文 九篇石部 曰:碞,磛碞也,从石品。周书 曰:畏于民碞 读与岩同。考山部有嵒字,山岩也。从山品,读若吟。此二字虽从石从山,有別而音义略同。徐仙民:碞音吟,正谓碞同嵒也。而二篇品部 又有嵒字多言也,从品相连。引 春秋传:次于嵒北 读与 聂 同,此字与山部之 嵒 迥別。”9段氏认为王氏为使己家之言合理且不从前人之说,刻意篡改文字,段氏斥之曰:“不知厚斋何以踳驳至此,恐学者据以为实故辨之。”故“碞”释为“多言”不可从。经过考证,我们发现先秦文献中没有“碞”字的应用,包括尚书及 书序中也仅此一例,加之段氏对于“碞”的校勘,导致我们无法再借助前两节

17、所运用的文献方法去校勘,因此笔者尝试从经文本身切入,做出合理的推断。第一,笔者认为广韵 将“碞”训作“僭”恐从 伪孔传,不可作为考证的文献依据。而书序 所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官营求,得诸傅岩”与史记殷本纪作“得说于傅险”,是“岩”可训“险”之证,说文 有云:“岩,从石部,主谓积石”“碞从石,积石高俊也”,故碞、岩可通也。第二,伪孔传 将“岩”训作“僭”,将“民僭”释为“下民僭差礼仪”,虽然句意通顺,但加上“礼仪”二字略显牵强,而苏轼“碞”训作“险”,当“民险之情”来理解,相比之 伪孔传 更为恰当,且大多数学者从之。综上,我们认为“碞”作“险”更为恰当。四、结语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校勘

18、学、训诂学、古文字学、汉语语法学等研究方法,对历代学者关于尚书召诰 篇的注解进行考证,并做了全面的学术史梳理和新的解释,对一些句子的断句和理解提出了新的看法:首先,通过梳理诸家对于“遐终”的异解,并广泛征引先秦文献示例,得出“遐终”为“终久”“最终”之义;其次,论证伪孔传、蔡沈等对于“智藏瘝在”的理解是正确的,并从通假字的角度探究“藏”和“在”的释义,对“智藏瘝在”做出新的解读,即“智善之人病哉”;最后,考察“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中的“碞”“用”二字的释义,否定了 伪孔传的注解。对于本文三则考释,有未当者引诸家说平之,有未备者引诸家说足之,说考俱通者皆存之,间或以己见案之,只为获得更为明晰的

19、召诰经文释读。参考文献:1(唐)孔颖达.尚书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东汉)许慎著,徐铉等校注.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宋)刑昺.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东汉)高诱注.吕氏春秋M/影印四部备要第53 册.北京:中华书局,1989.5(汉)班固著,颜师古注.汉书礼乐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6(唐)孔颖达.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清)王引之.经传释词M.长沙:岳麓书社,1984.8 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9续修四库全书经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曾运乾著,黄曙辉校点.尚书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清)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12于省吾.双剑誃尚书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9.13(宋)王应麟著,翁元圻注.困学纪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