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释义疏证举例_玄亚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55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释义疏证举例_玄亚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释义疏证举例_玄亚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释义疏证举例_玄亚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释义疏证举例陆法言的 切韵 在唐代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让很多人为之作注,王仁昫的 刊谬补缺切韵 便是其一。唐兰先生考证该书作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 年),现有 王一王二王三三个版本。以 切韵 为代表的早期韵书成书目标主要在注音和归韵,释义简单,而后来的 唐韵 广韵 不仅收字更多,释义也更全面丰富。王仁昫 刊谬补缺切韵 处于从 切韵 到 广韵 的过渡,虽然比早期的韵书释义更丰富,但是也存在讹误、脱漏、衍文等现象,释义不明,造成阅读阻碍。本文拟以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王二)为基础,对比 王一 王三 等其他切韵系韵书,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对存在疑义的条目进行疏证

2、分析,使其易于理解。一、释义用字或字头讹误,使释义难明,需要辨析疏证韵书在人为传抄过程中,可能因为字形相似等原因,造成文字讹误,使释义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辨析字形,梳理释义关系。(一)东韵德红反:冻,水也。又多贡反。1 537本条 王二“冻”释为“水”,“水”当“氷”字讹误。切韵 系韵书中东韵平声德红反“冻”字,王三:“冻,凌水。從冫,音冰。”1 436P.2017:“冻,氷。又东送反。”1 228王二:“冻,水也。又多贡反。”唯 王二 以“水”释“冻”,其他二书均释为“冰”。此小韵另有一“氵东”字,与“冻”字形极近,S.2055:“冻,水名。”1 150P.2017:“氵东,水名。又泷氵东

3、,沾也。”1 228王二:“氵东,泷氵东。水名。”1 537P.2016:“氵东,水,出发鸠山,又去又上。”1 739“氵东”有“水名”“泷氵东”二义。玄亚男,蔡梦麒(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摘要:王仁昫 刊谬补缺切韵 处于 切韵 向 广韵 的过渡时期,释义渐趋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释义不明的情况,需要辨析疏证:一是释义用字或字头讹误,二是文字脱漏,三是联绵词字形多变。对比 切韵 系各残卷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疏证分析,可以让释义更合理、更明确可信。关键词:刊谬补缺切韵;讹误;脱漏;释义;训诂中图分类号:H1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8X(2023)02

4、-0079-07收稿日期:2022-06-2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刊谬补缺切韵 校释及唐五代韵书整理与研究”(18AYY014)作者简介:玄亚男(1996-),女,山东潍坊人,湖南师范大学 2020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通讯作者:蔡梦麒(1963-),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第 41 卷 第 2 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No.2 Vol.412 0 2 3 年 3 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Mar.2 0 2 3DOI:10.1

5、3797/ki.jfosu.1008-018x.2023.0026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说文 仌部:“冻,仌也。从仌东声”2 240段玉裁注:“冻,仌也。初凝曰仌,仌壮曰冻,又于水曰冰。于他物曰冻。”3 992说文 水部:“氵东,水。出发鸠山,入于河。从水车声。”2 224此水在 水经注 浊漳水篇 有记载,与 说文 相合:“漳水又东,氵东水注之。水西出发鸠山,东径余吾县,故城南汉光武建武六年封景丹子尚为侯国。氵东水又东径屯留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留。史记 赵肃侯夺晋君端氏而徙居之此矣。其水又东流注于漳,故许慎曰:水出发鸠山入漳,从水东声

6、也。”4 115-116宋本玉篇 仌部:“冻,都洞切。孟冬,地始冻。”又水部:“氵东,都聋切。露皃(貌)。又水名。”5 360广韵 东韵德红切:“冻,凌。又都贡切。”6 3同小韵:“氵东,泷氵东,沾渍。说文 曰:水,出发鸠山,入于河。”6 3前面P.2017 和 王二 亦出现“泷氵东,沾也”义。说文 雨部:“沾,雨染也。”2 241同雨部字:“染,濡也。”篆隶万象名义 雨部:“沾,濡。”7 1026新撰字镜:“冻。沾,滑溺也,濡也,润也,湿也,须也。”8 宋本玉篇 雨部:“沾,濡也,渍也。”5 365广韵 盐韵:“沾,沾湿也,又濡也,渍也。张廉切。”6 207说文 水部:“渍,沤也。”2 23

7、4段玉裁注:“谓浸渍也。”3 971广韵 置韵:“渍,浸润,又沤也。”6 328可见“泷氵东”即“沾渍”,为沾湿、浸湿之义。所以 王二 的“氵东”字一个义项为沾湿浸湿,一个义项为水名。又有 春秋繁露 五行五事:“夏失政,则冬不冻冰,五谷不藏,大寒不解。”9 210凌曙注引 风俗通 曰:“冰壮曰冻。”9 210广雅疏证 释诂:“沧、氵靓、冷、泂、凊、冻、冫卒,寒也。”10 113由此,“冰(氷)”为“冻”的义项,“水名”“泷氵东”为“氵东”的义项则十分明晰了。王二 此处“冻,水也。”应是“氷”字漏一点而讹为“水”。(二)东韵徒红反:革童,皷具。1 537“革童”字之训,王二 释为“皷具”。P.2

8、017 释为“革安具饰”1 228,王三:“革童,被具饰。”1 436二书“革童”均作动词,意为用“革安具”“被具”装饰。P.2016:“革童,装束”1 739原卷有残损。王二 释为“皷具”,此为名词,与其他韵书有出入。“皷”,正字通 皮部:“皷,俗鼓字。”11 723篆隶万象名义“鼓部”写作“皷部”。广韵 模韵 公户切:“说文 曰:郭也。春分之音。万物郭皮甲而出,故谓之皷。周礼 六皷:雷皷、灵皷、路皷、鼖皷、鼛皷、晋皷。亦作皷。”6 245说文 原书写作“鼓”,这说明“鼓”“皷”在当时存在混写。又有 敦煌变文集 八相变下:“楼头才打三更皷,寺里初声半夜钟。”12 339再如 五灯会元:“潼川

9、罗氏子,居讲聚时,偶以扇勒窗棂有声,忽忆教中道:十方俱击皷,十处一时闻。因大悟。”13 1116可见文献中“鼓”作“皷”亦不少见。纵观 王二 全书,将“鼓”写作“皷”的情况也有很多,比如“鼓隆”写作“皷隆”等,由此看来,“鼓”与“皷”实为一字,王二 本条“革童”之释“皷具”即为“鼓具”。但是以“皷具”释“革童”除 王二 外不见他书有此义,恐有讹误。说文 无“革童”字。篆隶万象名义 革部:“革童,徒东反,被具饰。”7 1347宋本玉篇 革部:“革童,徒东切。靫具饰。”5 485广韵 东韵:“革童,鞁具饰也。”6 4集韵 东韵:“革童,车被具饰。”14 10诸书出现“被具饰”“靫具饰”“鞁具饰”三

10、种释义。“靫”,广雅疏证 释器:“掤、医、皮卖皮丸、鞴靫,矢藏也。”10 263宋本玉篇 革部:“靫,箭室也。”5 485广韵 麻韵:“靫鞴,弓箭室也。”6 147广韵 佳韵:“鞴靫,盛箭室。鞴音步。”6 73“靫”均释为盛箭的器皿,“靫具饰”语义不通,可见“靫”字应当是讹文。“鞁”,说文 革部:“鞁,车驾具也。”2 56段玉裁注曰:“封禅书 言:驾被具。被即鞁字也。”3 196将“鞁”释为名词,即鞍辔等马具的统称。广韵 置韵:“鞁,装束鞁马。”6 327释为动词,指将驾具安装到马上。集韵 置韵 披义切:“鞁,车驾具也。”14 969平义切:“说文:车驾具。”14 970与 说文 同。可见,“

11、鞁”有两个意义,当作名词时指鞍辔等马具,当作动词时指将驾具安装到马上。至此,宋本玉篇 广韵“革童”字释义的“靫”字应当是“鞁”因“叉”与“皮”形近而讹。而 王二“革童”字后释文的“皷”字,应是“革”讹作了“壴”,当作“鞁”。(三)东韵莫红反:濛,水名。又濛记,日入处。又小雨密云之皃。1 538本条 王三 释义简短:“濛,小雨。”1 437其他残卷不见相关释义。说文 水部:“濛,微雨也。从水蒙声。”2 233篆隶万象名义 水部:“濛,莫公反,微雨也。”7 989宋本玉篇 水部:“濛,微雨皃(貌)。”5 347广韵 东韵:“濛,涳濛细雨。”6 9集韵 东韵:“濛,微雨。一曰蒙鸿,大水。一曰小沟。”

12、14 13以上释义与 王80第 2 期二“小雨”义一脉相承。山海经 海内东经:“濛水出汉阳西,入江聂阳西。”9 1325这应是本条“水名”的来源。尔雅 释地:“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北戴斗极为空桐。东至日所出为太平,西至日所入为太蒙。”郭璞注曰:“即濛汜也。”15 2642清邵晋涵 尔雅正义 曰:“上文由四极之国外薄四海,此又由中国以推言四方所至也。太平御览 引舍人云:自中州以南,日光所照,故曰丹穴。庄子 让王篇:逃乎丹穴。高诱 淮南 注云:丹穴,南方当日下之地,空桐,戴斗极下之地。太蒙,西方日所入处也。韩非子 十过篇:尧有天下,南至交趾,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不宾服。太平、太蒙,

13、日月所出入之地也。”15 2644高诱的 淮南子 和韩非子的 十过篇 将日所入处称为“太蒙”。玉篇残卷 水部:“尔雅:四极于太濛。郭璞曰:即濛汜也。野王案,濛汜,日所入也。”16 413由此看来,王二“记”字应为“汜”之讹误字。又有 文选 张衡 西京赋 :“日月于是乎出入,像扶桑与濛汜。”9 1325吕向注:“濛汜,日入处。”文选 江淹 游仙诗 :“永得安期术,岂愁濛汜迫。”9 1325吕延济注:“濛汜,日入之处。”文选 左思(蜀都赋):“汨若汤谷之扬涛,沛若濛汜之涌波。”刘逵注:“濛汜,日所入也。”9 1325更早有 楚辞 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17 40文学作品

14、中也常见“濛汜”一词,可见,“濛汜”有“日落处”之义,“记”确为“汜”讹误字,王二 本条应写作“濛,水名。又濛汜,日入处。又小雨密云之皃(貌)。”(四)东韵仓红反:車忩,扌监车载冂。1 539王二 本条释义不明。切韵 残卷东韵仓红反,S.2055:“车忩,车监,载冈。”1 151王三:“车忩,槛车,载冈。”1 437P.2014:“车忩,车监车,载囚。”1 744字汇:“车忩,同车悤。”18 482“车悤,仓红切,音聪。载囚车。”18 483广韵 东韵:“车悤,仓红反,车监车载囚。”6 11正字通 车部:“车忩,旧注同车悤。不知车悤亦俗字,改从忩,尤非。”11 1136从各文献资料看,王二 的

15、“扌监”有作“槛”字的,有作“车监”字的,“冂”字有作“囚”字的,有作“冈”字的。王二本条的“扌监”“冂”应是讹误。释名 释车:“槛车,上施槛栏,以格猛兽,亦囚禁罪人之车也。”9 1160集韵 槛韵:“车监,车声。通作槛。”14 940又“,载囚车。通作槛。”14 940五经文字:“车监,音槛。大车声。诗 风 亦借槛字为之。”19 又有 说文解字系传:“槛,古谓槛车。”9 1160慧琳音义 卷八十八:“车监,载囚车也。”9 2264这里表明“车监”“槛”“”三个字形在表示“槛车”义时存在混用情况。所以,切韵 残卷 P.2014 中的“车监车”即“槛车”,指装载囚犯的车辆,王二 的“冂”字、王三

16、 的“冈”字应是“囚”字的讹误字。诗经 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9 1160文选 左思(吴都赋):“出车。”吕向注曰:“,车声。”9 12264证明“车监车监”可写作“”也可写作“槛槛”。可以看出,王二 此条的“扌监”字当是“槛”讹误。将偏旁“木”写作“扌”的现象,本书不止此处,如“横”作“撗”,“杭”作“抗”等。综上所述,王二 本条应改作“车忩,槛车载囚。”有时韵书字头有误,与释义不匹配,使释义难明,需要辨析疏证。(五)东韵薄功反:禾夅,草名,见 尔雅。1 539尔雅 无“禾夅”字,切韵 残卷亦唯有 王二 有“禾夅”字头。集韵 江韵“禾夅”字注音古巷反,释为“禾垂”14 956。类篇

17、禾部:“禾夅,古巷切。禾垂。”20 246字汇:“禾夅,古巷切,音绛。禾垂。”18 332王二 字头“禾夅”与其所载读音和释义均不符,字头应是讹误字。尔雅 释草:“困衱袶。”郭璞注:“未详。”15 3328字汇:“袶,古巷切,音绛。尔雅:困衱袶 注“未详”。后人讹作礻 逢,音蓬。”15 437集韵 江韵:“袶,古巷切,草名。尔雅:困衱袶。”14 956按照 字汇 和 集韵 的标音,“袶”字应读为“古巷切”而不是 王二 所标“薄功反”。故 王二 东韵薄功反此条字头也不应写作“袶”。广韵 无“禾夅”字也无“袶”字,唯有:“衤夆,薄红反。尔雅 曰:困衱衤夆。亦作袶。又音降。”6 12集韵 东韵:“衤

18、夆,蒲蒙切,草名,尔雅:困衱衤夆。”14 12说文通训定声:“衤夆,尔雅 释草:困衱衤夆。字或作袶。”21 63类篇:“衤夆,补蒙切,草名。尔雅:困衱衤夆。”20 291以上诸书认为应当写作“困衱衤夆”,从谐声偏旁看,“衤夆”字与 王二 所载“薄功反”读音相符。清严元照尔雅匡名:“吴都赋 注云:绛,绛草也。疑此文亦本作绛,始则讹糸为衣,继则讹夆为夆耳。说文 衣部无衱字。”15 3329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草木虫鱼之名多双声,衱袶草之双声也。”22 97黄侃手批尔人人人人玄亚男等: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释义疏证举例临车临车临车临车临车临车临车临车8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9、 41 卷雅正名:“阮氏校勘记云:凡草木虫鸟之名多取双声叠韵。释艸 如芵光、薢茩、鼎蕫、蓫艹昜、蕨攈、荎藸、衱绛、邛巨、铫芅之类皆双声。据此则衱袶亦可借作级绛。”15 3329由此,王二 本条按照此字所注读音薄功反 来看,字头当作“衤 夆”,但是“衱袶”一词为双声连绵词,“衤 夆”字或是因为形体相似而逐渐形成的“袶”的讹字,本字当作“袶”。二、文字脱漏,释义不明,需要辨析疏证韵书传抄中因为某些原因释义出现漏抄,使韵书释义难于理解,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补齐释义。(一)钟韵余封反:牜 庸,牛胅。1 540王三:“牜 庸,似牛,领有肉。”1 438“牜 庸”字所在 王二 容小韵标有“十四加八”字样,共二

20、十二个字头,但实际本小韵却有二十三个字,衍出一字,衍字应为本条“牜 庸”,与同小韵“犭 庸,似牛,领有肉。按:猛兽名,今犎牛也,出郊州。又豸 庸。”为一个字。说文 豸部:“豸 庸,猛兽也。”2 196无“牜 庸”和“犭 庸”。说文解字注:“豸 庸,猛兽也。猛当作犭 庸。三字为句。犭 庸 见 上林赋。郭璞曰:犭 庸似牛,领有肉堆,即犎牛也。按,即 尔雅 之犦牛也。字亦作犭 庸,亦作牜 庸。汉书 作庸。”3 799段玉裁认为“牜 庸”“豸 庸”“犭 庸”为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篆隶万象名义 牛部:“牜 庸,余钟反。”7 1175“犭 庸,与恭反,猛兽。”7 1194“豸 庸,与恭反。似熊。”7 12

21、13三字同属喻母钟韵。新撰字镜:“牜 庸,余钟反。领牛有肉堆。”“犭 庸,余封反。似牛,颈有肉。又豕庸字。”“豸 庸,与恭反。犭庸字。”8 三字读音相同,语义相近。广韵 钟韵 中“牜 庸”“豸 庸”“犭 庸”三字同音同义,均释为“余封反,兽似牛领有肉也”。6 15宋本玉篇 牛部:“牜 庸,余钟切。牛胅领。”5 428“犭 庸,弋恭切,猛兽也。或作豸 庸。”5 434“豸 庸,与恭切。猛兽。或作犭 庸。”5 442集韵 钟韵:“说文:豸 庸、犭 庸,余封反,猛兽也。或从犬。”“牜 庸,余封反,牛名,领有隆肉。”14 40宋本玉篇 集韵 的“犭 庸”“豸 庸”读音释义相同,王二 与此二书“牜 庸”

22、字词义一脉相承。说文 肉部:“胅,骨差也。”2 83段玉裁注:“胅,骨差也。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苏林 汉书 注云:窅胅,窅谓入,胅谓出。窅胅,仓颉篇 作容胅。葛洪字苑作凹凸。今俗通用作坳突。”3 305“胅”即现在的凸出义。王二“牛胅”释义不明,据 王三 当补“领”字。(二)钟韵余封反:颂,刑。又似用反。1 540王二 本条直接以“刑”释“颂”字,疑有讹误。王三 钟韵余封反:“颂,形容。又似用反。”1 438同小韵余封反:“容,形。”说文 页部:“颂,皃也。”2 179段玉裁颂下注:“古作颂皃。今作容皃。古今字之异也。”3 728又 说文 皃部:“皃,颂仪也。”2 174段玉裁注:“

23、颂者,今之容字。”3 711释名 释言语:“颂,容也,叙说其成功之形容也。”9 2495宋本玉篇 页部:“颂,与恭切。形容也。”5 77广韵 钟韵:“颂,形颂。又似用切。”6 15汉书 颜氏音注:“古者颂与容同。”综合各种文献,可能“颂”有“仪容”一义,后来此义写作了“容”。王二 此条可能参考 王三 和 宋本玉篇 本应写作“形容”,后来“容”字脱漏,“形”字又讹成了“刑”。三、联绵词字形多变,释义不明,需要辨析疏证联绵词大多以两个音节连缀而成,表示一个语素。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字形不定,使得释义不统一,此时就需要辨析联绵词,求同存异。(一)冬韵户冬反:硿,硿隆石,石落声。1 539王二 有两个“硿

24、”字字头,一个属冬韵,即本条,另一个属东韵苦红反,释为“青色”。而其他残卷“硿”在东韵。S.2055 仅有东韵苦红反:“硿,青石。”1 150王三 也仅有东韵苦红反:“硿,青色。”1 437切韵 残卷中冬韵户冬反表示“石落声”都写作“石宫隆石”。P.3798:“石宫,石宫隆石,石落。户冬反。”1 39S.2055:“石宫,石宫隆石,石落。户冬反。”1 151王三:“石宫,户冬反。在石声。”1 437P.2014:“石宫,户冬反,石宫隆石,落声。”1 744P.2015:82第 2 期距次距屠“石宫,户冬反,石宫隆石,落。”1 745可以发现,除 王二 外,切韵 残卷中“石宫”字均属冬韵,释为“

25、石落声”,而“硿”字属东韵,不见“石落声”义。说文 无“硿”字。广韵:“硿,苦红反,青色石也。”6 7宋本玉篇 石部:“硿,苦东、户宋二切,石声。”5 414一个音属平声东韵,一个音在去声宋韵。集韵 收有两个“硿”:一为东韵呼公反,释为“石落声”,14 19二为东韵枯公反,释为“硿青,药名,出会稽,一曰石声。”14 19“硿”在 宋本玉篇 和 集韵 中有“石声”义,但是属东韵。“石宫”字,篆隶万象名义 石部:“隆石,力冬反。石声,降石。石宫,口冬反。同上。”7 1138宋本玉篇 石部:“石宫,丘中切。隆石石宫。又户冬切。”5 413广韵 冬部:“石宫,户冬切,石宫隆石,石落声。”6 13又“乎

26、宋切,石声。”“石宫”各书都释为“石声”。“隆石”在 广韵 中标为“力冬切”,为冬韵字。王力古汉语字典 中收“石宫隆石”为叠韵联绵词。联绵词两个音节记录一个语素,字形多变,那么“石宫隆石”也就是“硿隆石”,但纵观各书,写作“石宫隆石”的居多。韩愈集 征蜀联句:“投奅闹石宫隆石,填隍亻 威 亻 密傄。”23 104又有 类篇 石部:“石宫,丘宫切。硿隆石,石声。硿,或作石宫。”20 338总之,“石宫”和“硿”形声偏旁不同,但语音相近,均有“石声”一义。(二)脂韵次私反:趑,趍,趑趄,迟。1 548此字头 王三 脂韵取私反释作“趑,趑趄,行皃”1 440。S.2055、S.2071、P.3696

27、 也只作“趑趄”二字,说文 走部:“趑,趑趄,行不进也。从走次声。”2 31宋本玉篇 走部:“趑,七私切。趑趄,行不进兒。”5 192广韵 脂韵:“趑,趑趄,趋不进也。”6 33易 夬:“臀无肤,其行次且。”9 2206陆德明 经典释文 注:“次,本亦作趑,或作。说文 及郑作趀,同。七私反。马云:行不前也。”又:“且本亦作趄,或作跙,同。七余反。王肃云:趑趄,行止之碍也。”24 38文选 张载 剑阁铭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9 2206可见“趑趄”二字当为一词,有“行走困难”“犹豫不前”之义,且二字均为清母字,是双声联绵词。王凤阳 古辞辨 运动词 将“踯躅”“踌躇”“趑趄”“逡巡”等这些词

28、归为一类,指出“这些词在逗留于一个地方义上相近,但情态各有不同”,“次且”,亦作“次雎”“趑趄”“趑趣”等,表示“想要前进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敢前进,是欲进不进,欲进不能或欲进不敢的样子。”25 736这样看来,王二 字头“趑”后的“迟”义便也可以理解了,但是前面单出一个“趍”却十分突兀。“趍”,说文 走部:“趍,趍赵,夊也。”2 31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夊,行迟曳夊夊也。各本皆讹久。玉篇 广韵 不误。趍趙,双声字。与歭、筹箸、蹢躅字皆为双声转语。”3 24-25按照 说文,“趍赵”即为慢慢行走的样子。然而 广韵 支韵 直离切:“趍,说文 曰:趍赵,夊也。”6 29同时此字在虞韵又有一义:

29、“趋,走也。趍,俗,本音池。”6 57淮南子 说林篇:“苏秦步曰何故,趍曰何趍驰;有为则议,多事固苛。”26 575王念孙 读书杂志 淮南内篇:“驰字,非原文所有,盖后人见字书韵书 趍赵 之 趍 音驰,故旁记驰字而写者遂误入正文也。不知此趍字 七俱反 乃趋之变体,与音驰之趍相似而实非也。”27 903据王念孙考证,淮南子 此篇“步曰何故,步与故为韵;趋曰何趋,趋与趋为韵”,字形上“趍”是“趋”之变体,释义上“步”指慢慢走,“趍”指快走。这说明“趍”字单用时与“趋”存在混写情况,意为疾行,这与 广韵 虞韵之“趍”相对应。又如 淮南子 兵略:“猎者逐禽,车驰人趍,各尽其力。”26 505汉语大词典

30、 也将“趍”字分释两义,用“趍赵”这个双声联绵词表示缓慢行走,而单用时与“趋”相同。所以,王二“趑”下单释一个“趍”字恐有脱误,当补“赵”字较为妥当。“趍赵”二字为双声联绵词,同属澄母,不宜单释。(三)脂韵直尼反:荎,著,味。1 548王三:“荎,著,菋。”1 440其他残卷不见此字形。说文 艸部:“荎,荎藸,草也。”2 15广韵 集韵 皆引 说文。王二 王三 此字释义不明。尔雅 释艸:“菋,荎藸。”郭璞注:“五味也,蔓生,子丛在茎头。”15 3318说文 艸部:“菋,荎藸也。”2 15“菋”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五味子”,因为汇聚了五种味道而得此名。“荎藸”即“菋”,二字为双声联绵词,在澄母。钱

31、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凡草木虫鸟之名多取双声叠韵,释草如芵茪、薢茩、鼎蕫、逐、荎藸、衱袶、邛巨、铫芅之类皆双声。”22 97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荎藸,双玄亚男等: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释义疏证举例艹昜8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41 卷声连语。”21 612“荎蕏”又可作“荎著”“荎蕏”,字形不定,“菋”也偶有作“味”者。王二“荎”字后释作“著,味”将“荎”与“著”拆开,是没有抓住其声音的联系,“著”字前当补一个“荎”字,王三 同。注释:王一 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又叫敦煌本王韵。20 世纪被法国人伯希和劫去海外。1934 年刘半农,从巴黎国民图书馆抄录敦煌本王韵残卷,

32、收入 敦煌掇琐。后来北京大学魏建功、罗常培又将其收入 十韵汇编。后面姜亮夫又重新摹写收入 瀛涯敦煌韵辑,潘重规收入 瀛涯敦煌韵辑新编。王二 原为清皇室所有,民国后藏于故宫博物院。它为罗振玉、王国维等在清理清室书籍时发现,简称“内府本”。书末附有项子京跋,故又称为项跋本。王二 卷首书名下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王仁昫撰”,次行题“前德州司户参军长孙讷言注”、“承奉郎行江夏县主簿裴务齐正字”,所以又被称为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王三 是 1947 年故宫博物院发现的又一唐写本。它的卷首有王仁昫自序和陆法言序,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王仁昫字德温新撰定”,卷尾有明洪武年间宋濂的跋,所以又称为“宋

33、跋本”。王三 与其他两种相比,是唯一完整无缺的版本。参考文献:1周祖谟.唐五代韵书集存 M.北京:中华书局,1993.2许慎.说文解字(注音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7.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4郦道元.水经注 M.长沙:岳麓曙色,1995.5顾野王.宋本玉篇 M.北京:中国书店,1983.6陈彭年.宋本广韵 M.北京:中国书店,1982.7空海.篆隶万象名义 M.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5.8昌住.新撰字镜 EB/OL.2022-12-12http:/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王念孙.广雅疏证 M.北京:中华书局,2019.11张自烈.正字通

34、 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12王重民,王庆菽,向达,等.敦煌变文集:下集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3普济.五灯会元 M.北京:中华书局,1984.14丁度.集韵 M.北京:中国书店,1983.15朱祖延.尔雅诂林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16顾野王.原本玉篇残卷 M.北京:中华书局,1985.17屈原.楚辞 M.安徽:黄山书社,1998.18梅膺祚,吴任臣.字汇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19张参.五经文字 EB/OL.2022-12-12http:/ M.北京:中华书局,1984.2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M.武汉:武汉古籍出版社,1983.2

35、2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23韩愈.韩愈集 M.长沙:岳麓书社,2000.24陆德明.经典释文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5王凤阳.古辞辨 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26刘安.淮南子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27王念孙.读书杂志 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责任编辑:万伟成,马良】84第 2 期Abstract:Wang Renxu s Kan Miu Bu Que Qie Yun is in a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the Qie Yun to the GuangYun,and whil

36、e its interpretation is becoming more mature,there have three cases of unclear interpretation.Itis necessary to differentiate and analyze the symptoms and signs:first,the words us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rthe prefix are wrong;second,the words are missing;and third,the form of Lianmian word(variable

37、 word forms)is changeable.By comparing the fragmented volum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of the“Qieyun”series,andmaking a sparse analysis,this paper makes the interpretation more reasonable,clear and credible.Key words:Kan Miu Bu Que Qie Yun;textual error;omission;interpretation;exegesisExamples of the

38、 interpretation and proof of thePeiWuqi Zheng Zi Ben Kan Miu Bu Que Qie Yun(Arts School,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81,China)XUAN Ya-nan,CAI Meng-qiAbstract:Since 1950,a number of“Zhengzi Nanyin”have been printed in Hong Kong s Wu Gui Tang,which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uniform

39、 color cover and the words“Zhengzi Nanyin”before the title of thebook.These librettos were widely disseminated at that time,and many scholars used their cover labels as thebasis for classifying Guangfu librettos.In fact,there are not only Nanyin,but also the Wooden Fish Book andthe Dragon Boat Song,

40、as well as the novel“The Mouse Makes Trouble in Tokyo”.It can be seen that the“Zhengzi Nanyin”marked on its cover does not mean that this batch of librettos is Nanyin.Compared withwooden fish,dragon boat and Cantonese,Hong Kong people prefer Nanyin.Nanyin not only played a role inthe popularity of C

41、antonese opera,but also was vigorously protected and inherited by journalists and scholars.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Hong Kong Wu Gui Tang,the performances of Wooden Fish,Dragon Boatand Cantonese Acura have almost disappeared in Hong Kong.Marking the album as an influential Nanyin willhelp

42、to open up the market.The words“Zhengzi Nanyin”marked by Hong Kong Wu Gui Tang no longer havethe meaning of distinguishing the types of ballads classification,but are just the advertising slogan.Key words:Wu Gui Tang in Hong Kong;Zhengzi Nanyin;Cantonese ballads classificationResearch onZhengzi Nanyinpublished byWu Gui Tang in Hong Kong(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LI Ji-ming(上接第 18 页)玄亚男等:裴务齐正字本 刊谬补缺切韵 释义疏证举例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