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4524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某地区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单位土地整理中心法人代表联系人孙荣通讯地址国土资源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XX-村、-x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m2)13292505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4030.8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对于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项目区内坑塘较多,占总面积的8.2%

2、,且部分坑塘淤塞严重,已经废弃,田坎系数为11.3%,田块较小,可通过田块合并、核减田坎系数增加耕地,道路多且凌乱,可通过规划道路增加耕地。因此有必要对项目区进行土地整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的要求,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土地整理中心委托,XXXXXXXX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承担“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公司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踏查,调查项目区及其周边环境状况

3、,并收集有关资料。环评单位在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请环保局审查。2 项目概况2.1 工程范围项目区位于辖区西南部,交通方便,涉及XX-、-x2个行政村,52个村民组,8600余人。北靠谢磨支渠、南临北小河、东接井河坝、西至。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329.2505公顷,包括XX-、-x村部分土地面积,其中XX-村建设规模为668.2316公顷,-x村建设规模为661.0189公顷,土地所有权分别为两村集体所有,使用权承包到户。主要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及防护林工程,根据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项目区分成A、

4、B、C、D四区块。2.2 建设内容及规模指标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指标见表1。表1 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内容主体工程1土地平整工程将项目区平整为3294个格田,平整土方量112.67万m3,表土剥离回填10.45万m3,田埂修筑22.3万m3。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土地平整方案拟采用局部平整,即结合地形地势进行平整,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块,平整单元为大田块;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块,以格田为平整单元。2农田水利工程清淤支渠共5条,长度7696米,其中支渠B-1护砌,长度为834米;清淤灌排支渠内共2条,长度8332米。布设的斗渠13条,总长度11.172km;灌排斗渠8条总长13.25

5、4千米。规划布置农渠229条,总长83.087km。规划排水斗沟15条,12.768km;农沟218条,77.444km。清淤支渠、清淤灌排支渠;布置斗渠、灌排斗渠;布置农渠、排水斗沟、农沟。3道路工程修建水泥田间道16.771千米,道路基宽5.0米,路面宽4.0米,混凝土路面;泥结石田间道37.490千米,道路基宽5.0米,路面宽4.0米,泥结石路面;生产路92.280千米,路基宽3米,路面宽2米,素土路面。修建田间道和生产路。4防护林工程/意杨,田间道两侧各种植两排防护林,株距3米,共需植树3.3956万棵。辅助工程1搅拌场两个,面积约3000m2搅拌场主要利用特殊用地。2施工便道/工程对

6、外陆路交通交发达,项目区各行政村和较大的自然村均通机耕路,农村路网已经形成。3生活区/主要租用附近居民房,施工人员主要为附近居民。4供水/工程施工用水主要为建筑物砼、砂浆的拌和与养护用水,可就近利用沟渠水,生活用水利用生活区附近村庄已有的供水系统解决5供电/工程生活用电利用生活区附近的农用供电线路解决,施工用电主要集中在建筑物处。用电量较小,因此施工用电主要靠农用供电线路解决。项目主要特性表。表2 项目主要特性表名称单位数值备注一、项目区概况1.建设地点2.建设规模公顷1329.25053.投资预算万元4030.82324.新增耕地公顷40.94565.新增耕地率%3.086.项目性质土地整理

7、7.项目类型重点项目8.建设期年1二、建设内容1.土地平整(1)平整土方万m3112.67(2)表土剥离万m310.45(3)田埂修筑土方万m322.32.农田水利(1)沟渠新建斗渠km9.68清淤斗渠km1.492清淤支渠km7.696其中护砌834米清淤灌排支渠km8.332不护砌清淤灌排斗渠km13.254新建农渠km83.087清淤斗沟km4.746新建斗沟km8.022新建农沟km77.444(2)建(构)筑物交通桥座6人行桥座13涵管座492斗渠进水涵闸座21退水闸座9节制闸座17泵站座2下田坡道座1275农门座231毛门座1513渡槽座2跌水座237(3)蓄水坑塘塘坝清淤万m35

8、7.72挡水坝修筑(土)万m37.97进水口个83放水口个853.田间道路工程新建水泥田间道km16.771新建泥结石田间道km37.490生产路km92.2804.其它工程(1)农田防护林植树万株3.3956新建水泥田间道C-2不植树5.其他工程青苗补偿亩991树木迁移棵24256迁坟座1331房屋拆迁(土草)m2614.9房屋拆迁(土瓦)m224702.3项目总体布局项目区按照合理利用现有的沟、路等基础设施,同时对田块进行最优化布局,尽量少占耕地为原则,对田、路、沟、渠、林、村等工程进行总体规划。耕作田块的布置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灌溉排水、水土保持和防风,便

9、于经营管理等,耕作田块布置:平整田块大小在40-150亩之间,一般田块大小在65亩左右,一般长220-300m,宽为120-240m,标准田块为长宽:240180米。农田水利方面,项目区采取坑塘和支渠蓄水灌溉为主、提水补充调节为辅的灌溉方式,配套以斗渠、农渠为骨干的灌溉输水渠系,能保障项目区灌溉的需要。项目区主要依靠塘坝灌溉,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数量的塘,开挖新塘,复垦部分不合理塘坝,并配以合理沟渠,以保障项目区用水要求,并使汛期排水通畅,实现排涝标准达7年一遇,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排涝要求。项目区规划发展优质水稻等农业生产的同时,重点进行田间防护林网建设,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加强生态保护,

10、防止水土流失,有效保护耕地,美化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规划在田间道路两侧植树绿化,既起到生态防护作用,又能美化项目区环境。总体布局的原则是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工程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农村道路方面,项目区以乡村道路为主的骨干交通网已经形成,依托该骨干交通网,结合区内地形、灌排沟渠布局及村庄分布情况,田间道路、斗渠配套,农渠与生产道路配套。沟、渠、路衔接形成渠路沟形式。2.4取土场、搅拌场本项目不设取土场,混凝搅拌场利用特殊用地和荒草地,面积约为600m2。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采用搅拌好后以工程车拉至现场进行路面浇筑。2.5项目土石

11、方量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为112.67万m3,表土剥离回填10.45万m3,田埂修筑22.3万m3。2.6 施工计划工程施工分一个年度进行,即2009年8月-2010年7月,施工准备期自主体工程开工前的1个月开始,主要完成场内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建设等工作;主体工程施工时段安排在2009年9月-2010年1月。施工人员为100人;不设施工食堂和宿舍,施工人员均来自附近居民。表3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年2009年2010年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实施准备道路建设平整土地水利设施其他工程竣工验收3、土地利用现状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现状为住宅用地、农业用地。具体土地利用现状

12、见下表。表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土 地 分 类建设规模比重总 计1329.2505100.001农用地合 计1308.107598.41耕地111水田930.544370.01114旱地43.99753.31115菜地2.62190.20林地134K未成林造林地其它农用地153农村道路40.73013.06154坑塘水面119.11958.96156农田水利用地33.32472.51157田坎137.486510.34158晒谷场等用地0.28300.022建设用地合 计17.21031.29城镇工矿用地203农村居民点15.24861.15206特殊用地1.96170.153未利用地合 计

13、3.93270.30其他土地321河流水面3.93270.30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发布的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的鼓励类: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耕地质量,因此本项目属于鼓励类。5、本项目拆迁安置情况本项目本身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由于新农村建设使得项目所在地出现无人居住的“空心村”,本项目在土地平整时将“空心村”平整为耕地。本项目涉及的“空心村”如下表所示。表5 本项目拆迁房屋情况一览表村名组名数 量面积(m2)备 注XX-会塘7户633均为土瓦房和土草房XX

14、-10户874陈庙3户277-x韩桥4户324油坊2户192土城2户199新桥3户308刘圩1户96大圩1户81.9曹坊2户100合计35户3084.9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原有污染有以下几点:(1)区内XX-、-x村民的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等。其中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及粪便进入农田用作肥料。(2)居民主要用煤、柴薪以及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燃料进行煮食和取暖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3)农作物种植和生长时产生使用的化肥,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随雨水等地表径流流失,最终进入。(4)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除草时所使用的农药,除吸收外,一部分进入自然水体。项目所在区主要环境问题有:(1

15、)项目区现状水利设施骨干框架基本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排水的需要,但是项目区沟渠凌乱,淤塞严重,部分沟渠灌排功能不分,大部分水闸老化、毁坏,造成水资源利用浪费严重。蓄水坑塘占地面积较大,淤塞严重,灌水不畅;主要的灌溉渠道淤积、渗水、漏水等情况严重,灌溉水系混乱,地势起伏较大,灌溉死角较多,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灌溉要求。排水中心沟汇集项目区大部分面积来水向下游排水入泄水区,项目区部分面积来水排水入周边坑塘,但项目区内排水沟淤塞严重,排水不畅,不能实现自排至,排涝标准低于5年一遇。以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耕地产出率不高。(2)由于地方经济落后,项目区内道路虽多,田间道和生产路标准却很低,田间路,

16、生产路级别不分,断头路分布较多,未能形成循环,路面状况较差,标准低,布局不合理,均为土路,因长年失修,路面坑坑洼洼,生产运输能力差,遇上阴雨天气,道路泥泞,通行不便,特别是抢收抢种季节,运输困难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3)田块零碎不规整,不能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低,田坎占地比例大,约为耕地的11.3%。(4)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差,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生产收益低。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已删除,原文亦)。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7、(已删除,原文亦)。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监测站2010年8月20日-8月27日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数据统计见下表:表6 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值 单位:mg/m3监测点统计指标SO2NO2TSP二级标准(mg/m3)日均值日均值日均值0.150.120.301#监测值范围(mg/m3)0.0090.0190.0120.0200.1290.219平均值(mg/m3)0.0140.0160.1982#监测值范围(mg/m3)0.0090.0190.0120.0200

18、.1270.215平均值(mg/m3)0.0140.0160.1863#监测值范围(mg/m3)0.0090.0210.0120.0200.1970.275平均值(mg/m3)0.0150.0160.2364#监测值范围(mg/m3)0.0090.0210.0120.0200.1320.231平均值(mg/m3)0.0150.0160.211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中大气污染物SO2、NO2、TSP的日平均浓度均达到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主要水体是,根据2010年8月20日-8月21日监测数据,水质监测结果如下:表7 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

19、mg/l(除PH外) 断面、水质参数检测值标准1#PH7.626-9BOD52.84CODCr920氨氮0.3841.02#PH7.586-9BOD52.94CODCr1220氨氮0.4121.03#PH7.516-9BOD52.84CODCr1320氨氮0.4201.0结果表明:项目断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水质要求,水质较好。3#项目所在地2#1#三、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噪声现场监测值见下表。图1 水质监测布点图表8 噪声监测布点及监测结果表测点名称点位昼间(单位:dB(A)夜间(单位:dB(A)1#老河队(项目东)51.643.22#张老郢(项目

20、南)52.442.53#油坊庄(项目西)52.642.84#XX-(项目北)53.543.75#项目中心区48.338.6项目区域中村庄噪声现状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55dB(A)、45dB(A))标准要求;稻田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0类(50dB(A)、40dB(A))标准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区声环境背景值较好。四、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1、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本项目所在地生态系统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各主要景观生态类型如下:(1)耕地本项目区耕地面积为977.1637hm2,占整个项目区面积的73.51%。耕地包括水田、旱田和菜地,所在比例分别

21、为70.01%、3.31%、0.2%。(2)水塘本项目水塘面积为119.1195hm2,水塘占地面积较大,占总面积的比例为8.96%,水塘平均深度为2m,功能均为灌溉用水。但其中大部分水塘的面积很小,且分布广泛、凌乱,淤塞严重,灌水不畅。(3)河流及农田水利河流占地面积为3.9327hm2,占总面积的0.3%;农田水利用地面积为33.3247hm2,占总面积的比例为2.51%。河流沟渠及其利用情况见下表。表9 河流、沟渠现状规模及其利用情况区号现状沟渠特性利用情况名称条数长度(m)规格(上口宽深)边坡利用状况A原有小沟、渠113157(0.52.6)(0.40.9)m1:(0.21.5)均为土

22、沟、渠,淤积严重B原有小沟、渠316518(0.52.6)(0.40.9)m1:(0.21.5)均为土沟、渠,淤积严重C原有小沟、渠194167(0.52.6)(0.40.9)m1:0.5均为土沟、渠D原有小沟、渠205722(0.72.5)(0.40.8)m1:0.5均为土沟、渠A、B老刘沟12512(4.78.6)(2.56.6)m1:0.5土沟A、B谢磨分支渠24102(3.35.4)(1.54.7)m1:0.5均为土渠A、C陈小河分支渠22463(2.85.4)(1.54.7)m1:0.5均为土渠A、B、C陈小河14257(4.89.4)(2.57.7)m1:1河流、排水D北小河138

23、25(7.512.4)(2.57.7)m1:1河流、排水C、D井河坝支渠25985(3.35.4)(1.54.2)m1:0.5均为土渠D北小河分支渠25681(3.39.4)(1.53.7)m1:0.5均为土渠(4)林地项目区还有少量的林地,面积为4.951hm2,主要为归耕还林政策形成的林地。(5)特殊用地特殊用地主要为公墓用地,面积为1.9617hm2,主要用地主要植被为荒草。(6)居民点农村居民点面积为7.1873 hm2,占总面积的比例为1.09%。2、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景观质量的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本环评采用优势度来评价景观质量现状,优势度(Do)可用密度(Rd)和景观比例(Lp)来

24、表示:表10 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中主要斑块类型、数量级面积斑块类型斑块数(个)斑块面积(hm2)水田373930.5443旱田9243.9975菜地82.6219林地114.9508水塘444119.1195居民点3515.2486特殊用地101.9617晒谷场等100.2830计算结果根据上述方法,计算各斑块的优势度如下表所示。表11 各斑块优势度值斑块类型密度(Rd)景观比例(Lp)优势度(D0)水田0.379450.8317960.56195旱田0.093590.035026.43075菜地0.008140.002090.51127林地0.011190.003940.75656水塘0.45

25、1680.0948227.32514居民点0.035610.012142.38719特殊用地0.010170.001560.58673晒谷场等0.010170.000230.5199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水田的优势度最大,高达60.56%,分布面积广泛。其密度和景观比例均最大(Rd0.379,Lp0.832)。水塘的优势度为27.33%,位于第二,其次为旱田和居民点。总体上看,耕地的优势度最高,由于该地区属于北亚热带与暧温带过渡地带,农作物生产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一定的条款能力,水塘的优势度较高,对区域生态环境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对生态环境有负面影响的居住地、晒谷场等面积较小,因

26、此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2)生态完整性分析自然系统本底的理论生产能力本评价采用周广胜等根据水热平衡联系方程及生物生理生态特征而建立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来计算本项目区的自然系统本底的理论生产能力,具体数学表达式如下:式中:RDI 辐射干燥度; r 年降雨量,mm; NPP 自然植被净第一生产力,t/(hm2*a); PER 可能蒸散率; PET 年可能蒸散量,mm; BT 年平均生物温度,; t 小于30与大于0的日均值; T 小于30与大于0的日均值。根据气象统计数据,利用上式进行计算,其结果列于下表。表12 自然植被本底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理论计算结果生物温度BT/年均降雨量r/mm净第

27、一性生产力NPP/t/(hm2a)54789189.453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区自然植被本底净第一性生产力为9.453t/hm2a(2.59g/m2d),根据奥德姆(Odum,1959)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按照生产力的高低划分的四个等级来衡量,项目区生态系统本地的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自然系统的稳定状况评价a)恢复稳定性自然系统的稳定性,是根据植被净生产力的多少度量的。如果植被净生产力高,则其恢复稳定性强,反之则弱。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可知,评价区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59g/m2d。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较低,因此项目区恢复稳定性较差。b) 抗阻稳定性评价范围内,水田的优势度最高,为60.56%,从

28、斑块类型来看,项目区生态系统类型为农田生态系统,这说明自然植被在区内的所占的比例小;其次区内动植物种类较为单一,这表明评价区内景观异质化程度低,不利于植被抵御外来干扰,因此评价区抗阻稳定性弱。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13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名称方位距项目界距离(m)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W10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陈小河、北小河、谢磨支渠/穿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声环境项目区中的居民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29、096-2008)中1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地面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3、声环境:居民点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2、废水排放:施工期废水排放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3、噪声:施工期噪声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相关规定。总 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30、)由于本项目为生态影响类项目,且工艺简单,本环评只对主要工程进行简单叙述,不在绘制工艺流程图。1、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内容:a)表土剥离、回填平整区需要挖填部分先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选用0.2m,对挖方深度小于0.1m,填方深度小于0.3m的无需进行表土剥离。表土剥离施工时,分块分区施工,相邻区块依次互为施工场地,堆放剥离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在剥离、回填过程中的运输距离。土方剥离、回填采用54kW推土机推运整平,回填时局部地形高差较大的可先用挖掘机开挖后再推平。b)田块开挖、回填土地平整工程施工中,对于田块中现状高程大于设计高程的部位需进行土方开挖,挖方优先用于本身田块高程

31、不足部位的回填,采用推土机推运,多余土方本着运量(运输土方量运输距离)最小原则进行田块间的土方调配,用于其他田块的填土运距在500m以内的采用铲运机施工;运距在500m以外的采用挖掘机配自卸车施工。土地平整工程施工中,对于平整田块现状地面高程不足设计高程的部位需进行土方回填,除利用田块的开挖方以外,不足土方按照就近原则利用沟渠开挖土方,采用挖掘机配自卸车施工。2、农田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灌溉渠道工程,排水沟工程,建筑物工程(泵站、桥、涵、水闸、跌水、量水堰等)。a)灌溉工程灌溉渠道分斗渠、农渠两级,内部采用预制砼U型槽护砌,主要工作内容有:渠道土方开挖与填筑、砼预制U型槽安放等。施工次序按

32、开挖土方填筑土方至渠道设计底高程安放U型槽回填U型槽周边土方。开挖土方由人工施工,填筑土方从取土区取土,U型槽周边土方回填采用人工刚钎插捣密实,砼预制U型槽从专业的砼预制厂选购成品,车运至现场后,人工安放。b)排水工程排水沟分斗沟、农沟两级布置,土方施工采用挖掘机与人工结合进行,其中开挖断面适合机械施工的部位采用1.0m3挖掘机开挖,机械施工困难的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土方就近堆放于沟的两侧,用于沟两侧隔埂的填筑。c)建筑物工程建筑物主要包括水闸、桥、涵、分水口、渡槽等。每座水闸、灌溉分水口门、排水口门及斗渠农渠过路涵桥的工程量均较小,多为常规施工,其中由于建筑物结构尺寸小,砼浇筑仓面狭窄,选

33、用就近布置的砼搅拌机拌制砼,手推车运料,人工浇筑。3、 道路工程水泥、泥结碎石道路素土路基应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0.93,碎石基层采用人工铺筑,碎石应铺筑紧密,石块之间的缝隙用合适的小碎石嵌紧,不得摇动。水泥路面采用现浇混凝土,泥结碎石层采用人工或拌土机拌和粘土与碎石混合料,12t压路机碾压密实,混合料碎石石料强度不应低于3级,拌和时应适当洒水,使混合料在最优含水量下碾压,碾压后压实度不应小于0.94。4、 防护林工程主要在道路两侧栽植树木。主要评价要点:本项目主要评价要点有:1、 施工期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煮食时产生的废气;2、 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3、 施工期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34、河流、沟渠清淤时产生的底泥影响;4、 施工期的水土流失;5、 土地平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6、 对景观生态的影响;7、 土地平整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 运营期对土壤的影响分析。其中,水土流失、土地质量、景观生态及经济损益评价分析是本次环评的重点。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营运期水污染物营运期固体废弃物营运期噪声施工期:主要为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8489dB(A);运营期: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主要生态影响为施工期地表扰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平整过程的土地质量变化等。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1

35、、施工期人员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煮食时产生的废气本项目施工人员约100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施工工人均为本地居民,因此施工期无施工人员食堂。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被蒸发及土壤吸收,少量经地表径流进入沟渠和农田。废气主要为煮食时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农村居民主要采用柴薪、秸秆做燃料,另外部分居民使用于煤和液化石油气做燃料。但由于施工人员居住较为分散,且均以无组织形式排放,项目所在较空旷,因此施工期煮食时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甚微。施工期人员粪便和生活垃圾中有机质经旱厕后回用于农田用作肥料。2、 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

36、车辆,主要为施工区裸露的地表在大风气象等条件下,易形成风蚀扬尘,其产生量与风力、表土含水率等因素有关,建筑材料运输、卸载中的扬尘,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和水泥粉尘等。但影响程度及范围有限,而且是短期的局部影响。施工噪声主要为土地平整和道路工程中的机械噪声。土地平整中,由于土地距离居民点的距离均在50m以上,因此对居民影响较小。道路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机械为挖掘机和运输车辆,由于道路主要为生产路和田间道,因此只有经过村庄时才会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经过居民区的道路较少、较短,同时夜间基本不施工,因此道路施工时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较小。3、施工期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河流、

37、沟渠清淤时产生的底泥影响;(1)对群众生产的影响本项目具体工程施工时虽临时占用项目区土地,影响当季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但占用土地通过整理开发措施即可具备生产条件,同时为农民提供一定额度的补偿,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大。 (2)底泥影响分析在河流、沟渠清淤时会产生底泥,由于项目区内的河流水质较好,且项目区的无重大污染类企业排放废水,因此河流底泥可回用于农田或用于筑河埂。4、土地平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前后土地质量的差异是由于工程建设造成的,本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土地平整工程一般包括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土石方运输、平整土地等。土地平整工程的实施提

38、高了农田土地的平整度和田块的规则程度,改善了田块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质量的变化。通过土地平整,将原有地类整理为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强了土地利用程度,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有效土壤总量),虽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质量,但能从整体上提高项目区土地质量。对于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工程的实施将改变土壤的特性和土壤的养分条件,从而影响耕地的质量。地形条件对于宏观地域的耕地质量评价意义明显,对于丘陵地区,土地平整工程势必改变项目区的微地形地貌,进而影响土地质量。农田水利工程是对水土资源、排灌渠系统及其建筑物等进行改造。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项目区农田灌排条件。农田灌溉保证程度

39、、排涝排渍能力以及水资源利用度等方面的提高均影响土地质量。灌排条件的改善对于耕地质量的影响显著,整理后项目区内田块设计灌排标准统一,整体上反映了整理前后的灌排差别。田间道路工程主要是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的建设。田间道路工程的建设,不但改变了整理前后的农田基本条件,而且有效改变项目区内部各田块之间的差异性。同时,整理重新调整了项目区道路布局,改善了当地的土地通勤状况。土地的通勤状况直接影响耕地的经营成本,进而影响了土地质量。农田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增加了项目区的林地覆盖率,林网建设不仅可以起到绿化、保护环境、提高景观美感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改善项目区内农田小气候的功能。4.1评

40、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本环评选取4个因素,共11个指标,建立三个层次的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4)。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影响评价;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微地形地貌、土壤、水分、景观等因素方面;第三层为指标层,即每一个准则层有哪些指标构成。表14 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影响评价A微地形地貌因素B1土地平整度C1生产便利度C2田块规整度C3土壤因素B2耕地厚度C4土壤肥力C5土地利用率C6水分因素B3水源保证程度C7灌溉保证程度C8排水保证程度C9景观因素B4景观生产力C10景观美感度C114.2 评价指标分级在土地整理的土地质量评价的指标描述中,有的评价指标如耕层厚度等可以用数据定量描述,但有些评价指标如生产便利度等需要用定性描述。评价指标分级详见下表。表15 指标分级评价指标指标描述方法指标特征及分级标准级别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