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中药材种植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中药材种植项目二、项目法人:双山子镇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王明旭 双山子镇党委书记李殿荣 双山子镇镇长三、项目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黄杖子和岭下两个村,涉及农户269户。四、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韩国大枸杞标准化基地100亩,黄芩、黄芪等中药材基地各90亩,在两个村各建设水利设施一处。项目建成后,盛果期年产鲜枸杞250吨,年产干黄芩25吨(仅指一年生),年产湿黄芪70吨。五、项目建设的理由(一)、青龙中药材驰名中外青龙药材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450多种,其中黄芪、黄芩、桔梗、板兰根、防风、远志等多
2、种中药材产量在全省处在前列。此外,境内还盛产苦杏仁、枸杞等多种中药材。青龙黄芩于2003年5月经北京清华大学鉴定黄芩疳素和苯甲酸成份含量适中,被评为优质等级。青龙黄芪、黄芩分别羸得了“燕山黄芪”、“金丝黄芩”的美誉,党参被称为“都山党参”,深为业内人士看重。而双山子镇又是全县中药材种植的主要乡镇,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中药材的人工种植,近几年人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和质量都稳定提高,目前全镇中药材基地面积达1500多亩。(二)区位环境和生产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双山子镇位于青龙县城东部,距离县城30公里,处于东经1180 33401190 3630,北纬400 3641400 415
3、3之间,是全县的中心地带,辐射广泛。项目所在地距秦皇岛市80公里,毗临唐承秦三市,即将建设的秦承高速纵贯全镇,交通便利,是连接华北与东北的纽带,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优势。2、基础设施完善。双山子镇地处青龙河、起河两大河系交汇处,水资源丰富。距双山子110KV变电站仅5公里,距平方子220KV变电站10公里,电力充足。3、良好的资源和气候条件。双山子镇生态环境优良,境内工业尚不发达,是个山区农业大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无污染,达到国家的二级标准。全镇山场面积近10万亩,广阔的山场生长着大量的野生中草药材,项目所在地的黄杖子村、岭下村更是山场广阔,资源丰富。这两个村大多数为山地、坡地,适宜多种中药材生
4、长。主要土壤为中性沙壤土,土壤中有机质较多,化肥用量少,因而土壤中残留化肥少,无残留农药。本镇所生产的药材品质好、有效成份高。符合绿色环保、无公害标准。气候宜人,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767毫米,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有利于种植业,特别是中药材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同时秋季天高气爽,有利于中药材收购、晾哂。4、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可靠的技术保障双山子镇中药材种植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农民掌握了中药材人工种植技术,积累了较丰富的中药材种植经验,具有大规模种植中药材的技术条件。(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双山子镇是农业大镇,但耕地面积小,受水肥条件差等客观因素制约,
5、传统的种植业一直在规模小、效益低的状况徘徊,近几年优势的林果业也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矿业开发受益面较小,农民外出打工也是维持生计的权宜之策。中草药种植较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效益高出两到三倍,带动的人群多,辐射面广。实施中药材产业化建设,不仅能创造青龙中草药的“绿色”品牌,还能更好地从技术、销售观念等方面引导农民发展中草药种植,避免盲目性,从而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开创新路。2、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山多地少,地块小,水肥、地形条件差异较大,种植单一的品种不易形成规模,因而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许多困难。中草药种植品种多,要求不同的地形、水肥条件,有的适应平地,有的适应山地、
6、坡地,可以“林药间作”、“果药间作”、“粮药间作”。春季干旱,可实行雨季直播。实践证明,中草药种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是我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重要途径。3、是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丰富的野生中草药资源由于多年来滥挖滥采,一方面造成野生资源面临枯竭,另一方面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形成水土流失。发展中药材人工种植,可有效保护野生中草药材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六、市场分析与需求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保健及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医药、保健作用,尤其是对中药材和中药材作为原料所生产的健康饮料,所独有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其
7、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量,生产和消费安全、优质、营养、无公害的中药材和中药材健康饮料产品已成为必需。中药材和中药材健康饮料产品同时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且四季适用,老少皆宜。适合人们防病治病、强身健体、回归自然消费观念的新需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完全能够打入竞争激烈的国内、国际饮料市场。我国加入WTO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对中药材产品及其制品非常青睐;特别是最近几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从城乡居民消费的趋势上看,我国对中药材产品及其制品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市场前景良好。七、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本项
8、目估算总投资52万元,总投资中枸杞标准化种植基地需资金35万元,主要用于扦插的接穗、化肥、钎丝、水泥杆、人工及水利设施;黄芩、黄芪等中药材基地建设需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种子、人工及水利设施。技术服务费2万元。八、项目实施计划1、基地建设计划。2009年3月开始组织发动群众和技术培训,4月开始实质运作。2、因为枸杞属于多年生植物,一年种植,多年受益,因此,自2009年春开始整地,适时进行扦插。黄芪属于一年生植物,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因此应该春种秋收。黄芩属于一年或多年生植物,可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掌握。九、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本项目实施后。每亩枸杞可增加收入6000元,100亩枸杞可创经济效益6
9、0万元;黄芩、黄芪等其它中药材每亩可增加收入1000元,180亩可增加经济效益18万元;本项目年可创利达78万元,户均增收2900元。2、生态效益本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可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有效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3、社会效益使贫困农户摆脱贫困。项目完成后,年可增加农民收入78万元,可带动269户,1076口人,脱贫致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药材种植项目建成后带动项目区两个村经济的发展。目前这两个村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比较零散、技术落后,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尚待加强,本项目将起到龙头示范作用,将改变贫困农户的落后观念
10、,使其掌握一定的技术,并形成现代经营与生产意识,作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农民的科学种植水平得到提高。项目实施后,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及观念的引入,必将影响和改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在科技、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商品意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向前发展,为将来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创造了更好的内部环境。示范带动作用凸显。通过以点带面,能够促进全镇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我镇中药材的知名度,创造自己的品牌,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镇农民脱贫奔小康提供保障。十、结论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加快农业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符合当地经
11、济发展方向。可加快双山子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填补我镇中药材龙头企业的空白,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促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使贫困人口尽早脱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可以带动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拉动产业链,进而促进镇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项目见效快、回报高,风险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1.3编制原则31.4项目概况31.5技术经济指标51.6结论6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82.1项目背景82.2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 建设条件113.1
12、项目区概况113.2建设地点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34.1市场分析13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14第五章 建设方案155.1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155.2建设规划和布局155.3运输185.4建设标准185.5公用工程205.6工艺技术方案215.7设备方案215.8节能减排措施24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56.1环境影响25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66.3评价与审批28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9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297.2劳动定员297.3经营管理措施307.4技术培训3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18.1
13、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318.2安全卫生防护原则318.3自然灾害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328.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328.5消防编制依据及采用的标准348.6消防设计原则358.7火灾隐患分析358.8总平面消防设计358.9消防给水设计368.10建筑防火368.11火灾检测报警系统378.12预期效果37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389.1实施进度计划389.2项目实施建议38第十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4010.1招标原则4010.2项目招标范围4010.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4010.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4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311.1投资估算4311.2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45第十二章 财务评价4712.1费用与效益估算4712.2财务分析4812.3不确定性分析4912.5财务评价结论50第十三章 建设合理性分析511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5113.2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5113.3规划符合性分析5113.4项目建设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5113.5环境承载性分析5113.6结论52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