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为例_吕洪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424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为例_吕洪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为例_吕洪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为例_吕洪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总第298期第33卷2023年第1期工程经济作者简介吕洪途: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为例吕洪途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出现了增速放缓、增长质量不高的情况。须加紧对现有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构建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模型并建立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对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一级指标评分及综合水平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将华东六省建筑业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省份特

2、征给出相对应的发展建议,并对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将有助于各省份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制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升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关键词: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熵权法;华东六省;层次分析法一、引言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其发展受到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制约。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准则坚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华东六省包括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工业门类齐全,经济实力常年位居国家前列。安徽省、福建省和江西省借助东部区位优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对华

3、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建立评价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将对国内其他省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价值。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一)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国内外学者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张军扩(2019)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1。李金昌(2019)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理念、以“高质量”为根本要求、以“创新”为根本动力,不断提升综合效率、以“持续”为根本路径,不断优化各种关系2。任保平(2018)提

4、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的综合,是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水平3。结合既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以创新-54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发展作为第一动力、以绿色发展作为实施准则、以对外开放作为必由之路、以成果共享作为最终目标的发展,并能可视化地体现在企业及行业规模的稳定增长、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工作流程中资源消耗的稳定减少上。(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学者们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尚未对其形成准确统一的定义。Yan Wang

5、和Xi Wu(2022)提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微观上要实现高质量和低污染的建筑项目。中观上要结合区域内产业特征,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并促进建筑业结构升级。从宏观角度看,要处理建筑业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制定适应区域建筑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完善建筑业市场体系,实现供需等建筑市场信息的对称性,促进建筑企业之间的成果共享,实现建筑业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管丹丹(2021)提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依靠新技术、新资源,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高质量、全面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需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可理解为满足五大发展需要,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4。孙继德(2019)将建

6、筑业发展质量定义为:建筑业发展满足使用者需要并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能力或程度。根据既有研究所阐述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笔者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概括为以成果共享、对外开放、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四大理念为保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并以产品质量和流程质量、规模增长和经济效益提升为表现形式。构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模型如图1所示:图1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模型-55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三、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建

7、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一级指标的选取本文采用频度调查法对既有研究成果内学者们所构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指标频次情况文献/指标675891011121314154161718频次规模增长11发展效益11绿色发展13创新发展16协调发展9对外开放9企业质量4产品质量3增长稳定性3共享发展9发展潜力2政府管理1市场规范化1结构秩序1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指标频次集中在9次以上和4次以下。进一步对频次较高的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规模增长、发展效益、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外开放、共享发展七个维度频数均为9次以上且上述七

8、个维度与前文构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模型相一致。基于此,本文选取上述七个维度作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一级指标。(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二级指标的选取1.评价二级指标框架的初步建立根据已选取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七大维度并结合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依照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简明性的指标选取原则对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筑业发展水平、建筑企业发展-56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评价以及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既有文献等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共20篇进行梳理,提炼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二级指标,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如图2所示:图2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框架图2.评价二

9、级指标的筛选与确定根据专家意见并综合考虑数据搜集情况,对图2中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共删除指标3个、更改指标1个、增加指标1个,变动明细如表2所示:表2二级指标变动明细变动类型删除指标删除指标删除指标更改指标增加指标变动明细删除绿色发展B中“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指标删除绿色发展B中“水泥消耗量”删除协调发展C中“建设外向度”将绿色发展B中“固体垃圾产生量”变更为“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在绿色发展B中增加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原因“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与“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反映情况类似,且“新建绿色建筑占比”指标更具有绿色发展B的代表性官方数据缺失,难以获得准确数据。且现阶段建筑业材料类型丰富,水

10、泥消耗量并不具有代表性。官方数据缺失,指标难以量化“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更能从效率上体现本区域对污染的治理能力以“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垃圾利用率”两个指标从固体垃圾和废水两个方面对本区域处理两类废物的能力进行衡量-57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对二级指标进行变动后,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图3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3.评价指标释义对最终识别的二级评价指标,其选择的原因及指标释义如表3所示:表3二级评价指标释义及选择原因A

11、创新发展B绿色发展技术装备率(元/人)动力装配率(千瓦/人)劳动生产率(元/人)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专利申请授权量(项)R&D经费/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空气优良率()能反映建筑企业机械装备程度的水平,符合创新驱动发展中机械化的要义并体现建筑企业创新水平能反映建筑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生产的效率。建筑业通过科技创新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该指标能体现产业形态转换的完成程度技术市场的活跃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以及科研经费占区域生产总值之比可以体现出国内对技术型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体现所在区域水污染情况体现所在区域固体垃圾污染情况适当的绿化

12、面积不仅可以提升建成区的空气质量,还可以有效分割城市道路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符合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空气质量是城市绿色发展情况最直观的体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原因-58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C协调发展D对外开放E共享发展F规模增长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内资企业产值占比()特级总承包企业占比()一级专业承包企业占比()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占比()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m2/人)从业人员平均年薪(元/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科研、教育、医疗用房竣工面积占比()文化、体育、娱乐用房竣工面积占比()建筑业税金占比()建筑业从业人数(人)建筑业

13、总产值(亿元)建筑业企业个数(个)建筑业签订合同额(亿元)绿色建筑具有绿色发展的代表性,也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内资企业产值情况可以体现出内资企业在建筑市场的占有率情况,一定比例的市场占有率对于协调发展是必要的工程总承包可以降低设计、施工等环节出现的不协调情况,专业承包可以让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分公司专精于部分专业提高其建设质量。从而降低合同变更、纠纷等情况出现的概率并提升工程效益,符合协调发展要求反映外资进入国内建筑市场的情况反映国内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贯彻情况反映建筑业提供的住房面积对居民住房面积的改善情况反映建筑业产值增长惠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程度反映建筑业建设绿地使区域内居民受益情况

14、反映建筑业房屋建设对科研、教育、医疗这些公共资源发展的帮助情况反映建筑业房屋建设对文化、体育、娱乐这些公共资源发展的帮助情况反映建筑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情况能集中体现建筑业规模增长情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原因四、研究方法及实证研究层次分析法在高质量水平评价体系中可以根据总目标将问题分成不同层次,通过递阶归并最终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重,但是受主观影响较大;熵值法则通过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离散程度判断其重要性,能够相对客观地得出指标权重值。基于所构建的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计算体系中指标的综合权重,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从而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18。(一)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

15、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根据前文提出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框架图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并对专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各指标之间重要程度情况,生成判断矩阵并计算各指标权重情况如表4所示:-59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表4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的各指标权重情况一级指标名称(权重)创新发展A(0.3528)绿色发展B(0.1965)协调发展C(0.0931)对外开放D(0.0349)共享发展E(0.1131)规模增长F(0.1088)发展效益G(0.1009)二级指标

16、名称(权重)技术装备率A1(0.1424)动力装配率A2(0.0712)劳动生产率A3(0.0513)技术市场成交额A4(0.0196)专利申请授权量A5(0.0275)科研经费/GDP A6(0.0408)工业废水排放量B1(0.0104)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B2(0.02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B3(0.0797)空气优良率B4(0.0570)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B5(0.0229)内资企业产值占比C1(0.0081)特级总承包企业占比C2(0.0595)一级专业承包企业占比C3(0.0255)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占比D1(0.0043)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D2(0.0194)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

17、额D3(0.0112)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E1(0.0345)从业人员平均年薪E2(0.01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E3(0.0334)科教、医疗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4(0.0122)文体、娱乐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5(0.0122)建筑业税金占比E6(0.0064)建筑业从业人数F1(0.0157)建筑业总产值F2(0.043)建筑业企业个数F3(0.0097)建筑业新签合同额F4(0.0405)利润总额G1(0.0197)产值利税率G2(0.0423)资产负债率G3(0.0138)建筑业对GDP贡献率(0.0250)-60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二)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通过对从国

18、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及各省统计局统计年鉴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按照熵权法计算,得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权重如表5所示:表5利用熵权法计算的各指标权重情况创新发展A(0.2115)绿色发展B(0.1279)协调发展C(0.0919)对外开放D(0.1383)共享发展E(0.1680)规模增长F(0.1311)技术装备率A1(0.0345)动力装配率A2(0.0599)劳动生产率A3(0.0218)技术市场成交额A4(0.0347)专利申请授权量A5(0.0358)科研经费/GDP A6(0.0248)工业废水排放量B1(0.0258)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B2(0.016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9、B3(0.0374)空气优良率B4(0.0215)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B5(0.0270)内资企业产值占比C1(0.0280)特级总承包企业占比C2(0.0361)一级专业承包企业占比C3(0.0278)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占比D1(0.0590)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D2(0.056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D3(0.0231)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E1(0.0254)从业人员平均年薪E2(0.01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E3(0.0244)科教、医疗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4(0.0447)文体、娱乐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5(0.0233)建筑业税金占比E6(0.0330)建筑业从业人数F1(0.0370)建

20、筑业总产值F2(0.0435)建筑业企业个数F3(0.0217)建筑业新签合同额F4(0.0289)一级指标名称(权重)二级指标名称(权重)-61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发展效益G(0.1312)利润总额G1(0.0598)产值利税率G2(0.0293)资产负债率G3(0.0189)建筑业对GDP贡献率(0.0232)一级指标名称(权重)二级指标名称(权重)(三)对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的指标权重结果,综合

21、权重计算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优化确定各指标权重18Uj=UaUb2jn(UaUb)2(1)式中,Ua为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指标j的权重,Ub为采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j的权重。通过式(1)计算得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如表6所示:表6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综合权重表创新发展A(0.2814)绿色发展B(0.1653)协调发展C(0.0954)对外开放D(0.0709)技术装备率A1(0.0764)动力装配率A2(0.0712)劳动生产率A3(0.0365)技术市场成交额A4(0.0284)专利申请授权量A5(0.0342)科研经费/GDP A6(0.0347)工业废水排放量B1(0.01

22、79)工业固体垃圾利用率B2(0.022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B3(0.0595)空气优良率B4(0.0382)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B5(0.0271)内资企业产值占比C1(0.0164)特级总承包企业占比C2(0.0505)一级专业承包企业占比C3(0.0290)外商投资企业个数占比D1(0.0174)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占比D2(0.0360)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D3(0.0175)一级指标名称(权重)二级指标名称(权重)-62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共享发展E(0.1402)规模增长F(0.1267)发展效益G(0.1197)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E1(0.0323)从业人员平均年薪E2(

23、0.01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E3(0.0311)科教、医疗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4(0.0255)文体、娱乐用房竣工面积占比E5(0.0184)建筑业税金占比E6(0.0158)建筑业从业人数F1(0.0263)建筑业总产值F2(0.0472)建筑业企业个数F3(0.0158)建筑业新签合同额F4(0.0373)利润总额G1(0.0374)产值利税率G2(0.0384)资产负债率G3(0.0176)建筑业对GDP贡献率(0.0263)一级指标名称(权重)二级指标名称(权重)根据各指标综合权重,由式(2)加权综合评价得出各省份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Qi=i=1nUjYij(2)其中Yij

24、为各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数值,最终得到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情况及对比雷达图如表7和图4所示:表7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情况一级指标名称/省份创新发展A绿色发展B协调发展C对外开放D共享发展E规模增长F发展效益G总得分山东(排名)0.2417(1)0.0344(6)0.0298(4)0.0274(2)0.0887(1)0.0445(3)0.0141(6)0.4806(2)江苏(排名)0.1693(2)0.0988(3)0.0498(2)0.0614(1)0.0754(3)0.1266(1)0.1197(1)0.7011(1)浙江(排名)0.1064(3)0.0877(4)0.

25、0901(1)0.0193(3)0.0552(4)0.0633(2)0.0328(4)0.4547(3)安徽(排名)0.0569(4)0.0481(5)0.0361(3)0.0033(6)0.0402(6)0.0114(5)0.0176(5)0.2136(6)福建(排名)0.0306(6)0.1044(2)0.0251(5)0.0061(5)0.0486(5)0.0371(4)0.0609(2)0.3129(4)江西(排名)0.0390(5)0.1103(1)0.0157(6)0.0123(4)0.0863(2)0.0002(6)0.0440(3)0.3079(5)-63Study on Co

26、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图4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雷达对比图(四)对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表7和图4中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分情况可将六省市分为四类,如表8所示:表8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分类情况发展水平I类II类III类IV类省份名称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安徽省如表8所示,对于发展水平为I类的江苏省,其各一级指标均处于前三,且有四个指标排名第一。江苏省近年来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及产能优势,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省内各区

27、域协调发展,以“建筑之乡”南通、省会南京、“小上海”苏州等发达城市为中心带动全区域共同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江苏省应积极落实省政府发布的 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及 2022年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计划,在保证本省建筑业规模与发展效益稳中向好的前提下采取与减污降碳成效挂钩的财政政策,鼓励本省建筑企业增加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利用省内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绿色建材研发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最终实现本省建筑业规模与效益、民生与环境的多赢局面。对于发展水平为II类的山东省和浙江省,山东省共享发展及创新发展水平均排名第一、对外开放水平排名第二,而绿色

28、发展和发展效益排名第六,体现了山东省建筑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山东省主要存在济南与青岛两大都市圈,其中青岛都市圈海岸线距离长、开放水平高、整体环境水平高,而济南都市圈部分区域深处内陆,交通较为闭塞,部分地区仍保持着较为落后的建筑形态及砌筑方式,资源利用效率低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山东省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政策为根据组织制定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 与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大力开展新旧动能转换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空气质量、建成区绿化覆盖不足等问题仍未得到完全解决,同时企业负-64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债率及产值利税率相对其他省份而言水平低。山

29、东省下一步应继续坚持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通过产能转移、企业关停转产、压减过剩产能、核电替代化石能源等途径减少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省域内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并应充分发挥省内中铁十四局、中建八局等国有大型企业的带头作用,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更新收入分配体系以提升企业活力。同时还应从交通、技术与人才交流等方面加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各城市内部之间以及两都市圈之间的联系,以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将鲁中及鲁西南地区优质劳动力资源引入青岛城市圈,以合理的补贴政策将青岛、济南等发达城市建筑企业先进建造技术引入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市区,促进省内各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县区内环境水平。浙江省协调发展及规模增长评分分列一二位

30、,其他指标均在三、四位。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密度大。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致力于消除地方保护壁垒。省内铁路公路通达性好的先天优势,使得省内优秀建筑企业投身各内陆城市进行生产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浙江省沿海和内陆各城市共同发展。浙江省在国内率先提出“未来社区”这一理念并作为试点省份在多个城市进行了未来社区试点工程的建设,未来浙江省应坚持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建筑业做优做强的若干意见,结合本省未来城市试点工程的实际情况,整合省内先进生产力对试点工程及其邻近地块进行深化更新与改造,着力探索未来社区中九大场景的构建策略与建造方法,将未来社区试点工程打造成环境

31、优美、出行便利、配套完善的宜居之城,并通过工程的建设进一步解决本地区就业、入学等民生问题。对于发展水平为III类的福建省和江西省,其绿色发展水平均位于前两位、发展效益也位于前三位,而其余指标相对落后。福建省和江西省建筑业规模相对不足,创新及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现阶段福建省已联合台湾省开展“两岸建筑师联合驻村计划”,未来福建省和江西省应继续借助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同广东省、台湾省等相邻省份的多方位合作。厦门、福州、南昌等发达城市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创新课题的研究投入力度并积极吸引省外优秀企业到本省落地。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闽中、闽西、赣南地区,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邻近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厦门

32、市和泉州市带动临近漳州市、龙岩市等相对落后地区建筑业发展,以福州市带动邻近宁德市、南平市等相对落后地区建筑业发展,以南昌市带动邻近抚州市、吉安市等相对落后地区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合理规划发展旅游业等产业,以旅游业等产业带动本地区建筑业等行业的发展并加速各中小城市及村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对于发展水平为 IV类的安徽省,其各项指标发展均在华东六省中排名靠后,安徽省首先要积极鼓励民营建筑企业发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的指导思想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承包资质的民营企业,并扎实推进省内省外国有建筑企业与民营建筑企业的合作。其次要在长三角区域战略一体化的政策导向下,推进芜湖、马鞍山

33、等皖东地区与浙江、上海、江苏省各地区的协同发展。还应以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省内外高水平人才入驻本省国有和民营建筑企业,帮助企业填补核心技术空白、增强管理水平、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并促进创新发展成果落地。实现在保证本省环境质量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加快提升建筑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并保证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目标。五、结论与展望(一)结论根据上述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就华东六省而言,除江苏省各一级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外,其余各省份均出现了某些一级指标水平偏低的情况,体现出了本省份建筑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第二,总体而言,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沿海地区高、内陆地

34、区低的特点,建筑业-65Study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但并非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第三,在影响各省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因素中,创新发展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各省应提升建筑企业施工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等方面的协同创新能力。(二)展望将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与相关领域既有研究成果进行横向比较,寻找结论中的共性点并探索未来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有待解决

35、的问题。刘华(2022)在基于省际样本的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评与路径探析中得出我国东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创新环境条件好,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等因素驱使建筑业生产效率较高的结论。王研(2020)在对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提出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地区差异大,发展水平不一致,东中西地区内部发展水平也不同,且宏观与微观经济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显著的结论。王泽宇(2022)提出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地区集聚”的现象;绿色发展、产品质量与创新发展等是引发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各发展要素在省间存在较大水平差异

36、且省内协调性不足。这与本文所测度的创新发展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最为明显、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建筑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存在一致性。在后续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与研究中,应深入探索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构成、创新投入三者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影响机理,以获得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更深层次的理解。傅为忠(2021)在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中提到发展水平高的上海、南通、南京、苏州等城市经济水平普遍较高且交通通达性好。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均出现了建筑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指标评分相差较大,各地市

37、普遍农业占比例较大,工业及服务业相对较弱,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发展滞后。与本文提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建筑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结论相一致,也印证了华东六省中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需发挥省内发达城市带头作用,推进邻近相对落后地市以旅游业等产业带动本地区建筑业的发展并加速各中小城市及村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可行性。文章利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华东六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正向和负向指标相结合,但暂未考虑定性指标的选取,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利用更为先进的方法结合定性指标对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进一步评价,以为华东六省及全国其他省份地区高质量发

38、展路径选择和实施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必须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提升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着力提升建筑企业污染处理水平。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大中小学校创新教育力度,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产学研深度结合水平,培育创新发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继续研究深造。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一方面提升建筑业与其上下游产业协调水平,另一方面提升工程总承包项目比重及专业承包业务水平以减少设计与施工之间信息失真造成的损失。坚持对外开放理念,不但要让国外优秀建筑企业进入我国建筑业领域,促使我国建筑企业技术水平及新建建筑综合质

39、量提高,还要让国内优秀建筑企业走出国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为各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带去中国质量。坚持共享发展,保证把“蛋糕”切的合理、切的公平,加大文化、体育、娱乐、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力度,保证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稳定增长。力争五个坚持共同促进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益稳定增长。-66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参考文献1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何建武,卓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35(07):1-7.2 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统计研究,2019,36(01):4-14.3 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

40、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04):5-16.4 管丹丹,朱建君.基于DPSIR-PCA模型的江苏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02):6-10.5 孙继德,郑冕,傅家雯.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政策建议J.建筑经济,2019,40(05):5-9.6 王泽宇,郑凯玥,蒋俊杰,张源江,袁红平.我国省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2,36(04):5-10.7 王文钊,綦振法,张立涛.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及评价J.建筑经济,2019,40(12):21-26.8 傅为忠,黄帅.基于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的建筑业高质

41、量发展评价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01):7-12.9 项勇,郑茂,代天卉.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9,40(12):15-20.10 胥瑶.基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的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11 杨德钦,杨瑞佳,岳奥博.基于SSM的建筑业发展质量评价框架初探J.建筑经济,2020,41(07):106-111.12 王莉,李慧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路径选择以陕西省为例J.建筑经济,2020,41(09):24-28.13 邓加,徐鹏鹏,孙旭.基于组合赋权法的区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

42、OL.工程管理学报:2022(11):1-6.14 杨承乾,熊华平,李木子.湖北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J.建筑经济,2020,41(12):15-20.15 张郝.长三角地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20.16 卢春房,伍军,王孟钧,李新生,刘勃,梁超,户晓栋.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4):79-86.17 高华建,李小冬,高晓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21,35(01):1-6.18 吴翔华,张利婷.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建筑经济,2021,42(12)

43、:20-26.19 刘华,陈昭荣,乔蕾.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测评与路径探析基于省际样本的比较分析J/OL.科学与管理:2022(2):1-8.20 王研.我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0.21 Wang Yan,Wu Xi.Researc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SpaceTim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China s Construction Industry under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J.Sustaina

44、bility,2022,14(17).Abstract:A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China s economy,in recent years,the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 and the growth quality isnot high.We must step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xisting resource-intensive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ion modes to achievehigh-quality development.Articl

45、e to defin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development connotation,build the construction high qualitydevelopment connotation model and establis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usingthe weight of hierarchy analysis and entropy power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dex

46、 in the system,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Chi-na six provinces construction quality level index score and comprehensive level score,according to the score of the six provincesin east 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level is divided into four grades,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level prov

47、incesgiv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uggestions,and the direc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study will help eachprovince to formulate targete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its own situation,and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s construction industry.Key words:Construction Industry;High Quality Development;Entropy Right Method;Six Provinces in East China;HierarchicalAnalysis Method-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