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林灵隐寺志》编纂考论_金建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9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林灵隐寺志》编纂考论_金建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林灵隐寺志》编纂考论_金建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林灵隐寺志》编纂考论_金建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金建锋 摘要 灵隐寺不仅是杭州市和浙江省最著名佛教寺院之一,而且是我国佛教禅宗著名的寺院。武林灵隐寺志 的编纂随着晚明佛教复兴应时而作,既顺应当时佛教发展的大背景,又适应灵隐寺发展而希冀昭垂不朽的内在需求。该志的编纂过程先后有白珩 白志、孙治 孙志、徐增 徐志 和应该有所增补的初次刊刻等;编纂卷数为八卷,内容分量不一。编纂特点有:内容明确,记载集中;体例沿袭,略有创新;收罗宏富,内外皆备;古今贯通,注重当代等。作为一部现存最早的专门详细记载灵隐寺一千多年沧桑变迁的历史文献,该志既有典型性又有特殊性,在中国佛教方志编纂

2、史、明清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关键词 武林灵隐寺志;编纂;特点;1672 年 中图分类号 K29作者简介:金建锋,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广东韶关512005)灵隐寺,又称云林寺,因为灵隐山与天竺山合称武林,所以又称武林灵隐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山,不仅是杭州市和浙江省内著名佛教寺院之一,而且是我国佛教禅宗著名的寺院。东晋咸和初年,寺由天竺僧人慧理始创,规模初具。之后,此寺几经兴废,毁建多次,诸缘相合,终成大寺。此寺初偏居山林,直至唐代骆宾王避祸隐于此,渐有声名;五代吴越国时,永明延寿受到国主礼遇,开拓寺院,延请高僧,声名远播;南宋时期,定都杭州,寺因地显,帝王屡幸,声名大著;

3、明末清初,具德弘礼住持此寺,开启重建,规模寺院,号为东南之冠,故称中兴。康熙南巡,驾幸此寺,赐名“云林禅寺”。故后人评价对灵隐寺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住持时云:“以灵隐言,理公为祖,延寿为宗,而师(具德)以中兴兼创置,灵隐自来禅德未之有也。”后据此提炼概括为:“理公为祖,延寿为宗,具德中兴。”我国自古就有悠久的修志传统,影响所及至佛教名山古刹,编纂者在借鉴和创新的基础上,编纂了佛教方志。曹刚华认为中国佛教方志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佛教方志是指由佛教僧人或居士撰写,有一定体裁体例的关于佛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名胜古迹的文献,如佛教方志、山志、庵志、精舍志、塔院志等”。目前,公认的现存最早的寺志是

4、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其后,各类寺志编纂层出不穷,内容丰富,体例多样,数量众多,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推进宗教、历史、文学、建筑和旅游等领域的研究。灵隐寺自东晋以降至明末清初,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高僧辈出,法脉传承有序,人文底93*本文为 2019 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社科项目“释明河 补续高僧传 整理和研究”(WZDXM006)阶段性成果。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205 页。曹刚华: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 2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

5、论蕴深厚。至晚明时期,武林灵隐寺志(简称 灵隐寺志)的编纂随着晚明佛教复兴应时而作,既顺应当时佛教发展的大背景,又适应灵隐寺发展而希冀昭垂不朽的内在需求。当时灵隐寺住持释戒显在 灵隐寺志序 中云:“方内名山、祖席琳宫,莫不有志。一以显山川名胜,二以表兴创功勋,次则人物雄奇、宫殿瑰丽、畋渔旧闻、搜罗怪异、建置沿革之由、再造中兴之绩,莫不绮绾绣错、纤毫备载。顾以天下灵山、区中名胜独可以无志乎?又况灵隐以一百余代禅祖之后,其中或开创、或重兴、或建功业几条、或置殿堂几带,功业难泯,莫不表扬虽不比二酉盩厔之藏,以此悬之国门、名山,岂不共昭垂不朽哉?”此说揭示了灵隐寺需要编纂寺志的缘由。正因如此,随着时代

6、发展,在徐增 灵隐寺志 八卷之后,接续有厉鹗 增修云林寺志 八卷、沈鑅彪 续修云林寺志 八卷。一、灵隐寺志 的编纂情况灵隐寺志 的编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颇为曲折的过程。有关 灵隐寺志 的编纂情况,杭州 灵隐寺志 编撰考(一)、杭州灵隐寺志 编撰考(二)、杭州灵隐寺志 编撰考(三),分别考述白珩编 灵隐寺志(简称白志)、孙治编灵隐寺志(简称孙志)、徐增编 灵隐寺志(简称 徐志)的编纂史实、背景和特点等,比较翔实,可资借鉴,然舛误不少,且与本文侧重点不一。(一)灵隐寺志 的编纂过程1 万历壬辰(1592 年),白珩编纂 白志,八卷,不存徐增(字子能)灵隐寺志序 云:“灵隐寺志 最初者,已不

7、可得见。所得见者,白志 与孙志 耳。白子佩氏为易庵大师修志,在明万历壬辰。”孙治(字宇台)灵隐寺志序 云:“虽然,灵隐有志前此矣。万历三年,昌黎白氏之所修者,吾见之矣。”上述两则文献所记载 白志 编纂时间不一致,分别为万历壬辰(1592 年)与万历三年(1575年),孰是孰非?白珩修志是应易庵如通所请,据灵隐寺志 卷三下易庵如通禅师 载:“万历壬午,冢宰元洲张公礼致,住持北山灵隐,重建大觉殿。”可见易庵如通于万历壬午(1582 年)住持灵隐寺,修志之事无疑在此年之后,据此可判断徐增关于白珩于万历壬辰修志的论述为正确。关于 白志 的卷数,灵隐寺志 的四篇序文皆未提及。据明末清初的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8、卷八载:“白珩 灵隐寺志 八卷。字子佩,昌黎人。”可见 白志 的卷数为八卷。关于 白志 的特点,释戒显 灵隐寺志序 云:“白志 太略,又用笔近俚、搜讨未备,不成佳书。”孙治灵隐寺志序 云:“白氏为志凡三易稿,而帝虎杂出、年祀淆乱,况以陋劣如樵者哉?”10可见 白志 具有太过简略、过于俚语、搜讨未备、考证不严等缺点。2 康熙癸卯(1663 年),孙治编纂 孙志,十二卷,不存0410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5 页。https:/www lingyinsi org/detail_13931 html。https:/www lin

9、gyinsi org/detail_13933 html。https:/www lingyinsi org/detail_13935 html。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0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3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204 页。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第 227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

10、文书局 1980 年,第 6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3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孙治 灵隐寺志序 云:“虽然,以大师之灵,竭樵之志虑,则于今昔记载,或冀其有当于万一焉耳。若以比方于杨衒之之 洛阳伽蓝,则樵岂敢?康熙二年癸卯秋七月,西山 樵者孙治撰。”徐增 灵隐寺志序 云:“孙宇台氏为具德和尚修志,在康熙癸卯。”严沆 灵隐寺志序 云:“予读樵者志灵隐十二卷康熙二年岁次癸卯秋八月,严沆颢亭氏撰。”上述可见,孙治编纂 孙志 时间是康熙癸卯(1663 年),孙治修志是具德弘礼所请。孙志 有

11、十二卷,可惜不存。关于 孙志 的特点,严沆 灵隐寺志序 云:“予读樵者志灵隐十二卷,雅而不诬,赡而有体;其举赜也,虽幽隐不废;其述类也,虽猥近不遗。”释戒显灵隐寺志序 云:“宇台于先师重建功业极力发挥,已十有六七;独于灵隐名胜,开章发轫,辩论太多,纡回曲折,乐成辩驳。山水之书,似乖传信。”可见 孙志 具有典雅丰富、收罗广泛、叙述近代等优点,但也具有辩论太多、过于迂回曲折等不符合寺志传信的缺点。3 康熙十年(1671 年),徐增编纂 徐志,八卷,存徐增 灵隐寺志序 云:“(康熙)九年冬,余过灵隐,时晦山和尚住持,属余重修之此深知时节因缘之道者也。是故在易庵时有易庵时之灵隐志书,在具和尚时有具和尚

12、时之灵隐志书,在晦和尚时又有晦和尚时之灵隐志书,时节因缘,先后固不得相假也康熙十年岁在辛亥夏六月望日,吴门徐增子能氏书于灵隐寺面壁轩。”可见徐增因释戒显延请修志而用时节因缘之观点来阐述自己的修志动机和机缘,编纂开始时间是康熙九年(1670 年),完成时间是康熙十年(1671年)。释戒显 灵隐寺志序 云:“先师临上双径,手是编亲授显,嘱以校雠付刻。戒显一览,觉多所未安。适吾吴门故友徐子能氏惠顾冷泉,余乃笃留,馆之丈室。初属涂抹拙集,次举白、孙二志力求典窜。子能乃焚膏继晷,尽力校雠研磨,秃尽管城,坐穿皋比。阅一载而后成。”可见孙志 的校雠付刻是具德弘礼嘱咐弟子释戒显的重要事情,而释戒显阅览后,觉得

13、问题颇多,于是延请好友徐增进行重修,耗时大概一年。此时间与上文徐增 灵隐寺志序 所言时间相合。4灵隐寺志 的初次刊刻,有所增补灵隐寺志 的初次刊刻时间,释戒显灵隐寺志序 云:“爰付剞劂,质之大方。灵山一会,从此永远未散矣。康熙岁次壬子闰七月既望,灵隐嗣法继席门人戒显百和南撰。”可见灵隐寺志 编纂完成的初次刊刻时间是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 年)。释戒显 灵隐寺志序 的署名完整时间是康熙岁次壬子(1672 年)闰七月既望(十六日),根据文德翼 晦山大师塔铭 载:“师生万历庚戌(1610 年)七月一日戌时,告寂康熙壬子(1672 年)闰七月十七日辰时,世寿如此。”可见释戒显在卒前一日还在一直关注和

14、惦记灵隐寺志 的编纂和刊刻,为之撰序,真可谓具德弘礼所托得人。灵隐寺志 的编纂、成书和刊刻,代表着一代代灵隐14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3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0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6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5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

15、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6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2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6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7 页。文德翼:求是堂文集 卷 18 晦山大师塔铭 ,四库禁毁书丛刊 集部第 141 册,北京出版社 1997 年,第 714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寺住持的弘法护寺、续佛慧命、延续法脉的辛劳付出。灵隐寺志 初次刊刻时

16、,应该有所增补。按照常理,徐增灵隐寺志序 的撰写时间是康熙十年(1671 年),根据序文“在晦和尚时又有晦和尚时之灵隐志书”,可以说明晦山戒显住持灵隐寺时请徐增重修 灵隐寺志,那么所修志的内容应截止到他住持离任为止。释戒显 灵隐寺志序的撰写时间是康熙壬子(1672 年),与徐增 灵隐寺志序 整整间隔一年。然查阅灵隐寺志 卷三下 住持禅祖二,灵隐寺住持最末一位不是晦山戒显禅师,而是继任者五岳济玹禅师。释戒显本师具德老和尚行状 载:“丙午冬,上乘和尚亲到灵隐,力请师住径山,师再四逊谢。乘翁四番削牍,并携众檀护书币,坚决敦请,师不获已,以季冬望登山,振扬祖令。累命使至黄梅四祖,促显东归,补住灵隐。显

17、苦辞不允,以丁未清和月进院。师亲为交代,乃回双径。”可见释戒显于丁未(1667 年)清和月即四月进院接任住持灵隐寺,住持时间为五载,正好到康熙十年(1671 年)。那么在 1671 年到 1672 年之间,灵隐寺接任住持是五岳济玹禅师。因此灵隐寺志 中有五岳济玹禅师的内容,应该是初次刊刻前有所增补所致。(二)灵隐寺志 的编纂卷数和内容虽然徐增在自序中和释戒显在序中皆未详述灵隐寺志 的卷数和内容,但是根据现存的灵隐寺志 文本可以有详细的了解。此志共八卷,分为十四门:开山、重兴、山水、梵宇、古塔、古迹、禅祖、法语、檀越、人物、艺文、诗、遗事、杂记,后附山地荡总目。笔者以台北明文书局影印本灵隐寺志

18、为版本,综合概述如下:卷首:主要介绍 灵隐寺志 编纂的相关情况和灵隐名胜图。(卷首:释戒显序、徐增序、孙治 序、严沆 序、灵隐寺图十二张。第 540 页,计 36 页)1 主要叙述灵隐寺源流兴废情况。(卷一:开山始迹、重兴缘起、武林山水。第 4576 页,计30 页)2 主要介绍灵隐寺的名胜古迹。(卷二:梵宇、附录、古塔、古迹。第 77128 页,计 52 页)3 主要罗列灵隐寺历代住持的传记。(卷三上:住持禅祖一,卷三下:住持禅祖二。第 129208 页,计 80 页)4 主要罗列与灵隐寺相关的上堂法语。(卷四:法语。第 209238 页,计 30 页)5 主要介绍与灵隐寺相关的历代帝王、大

19、臣和名人的功德事迹。(卷五上:累朝檀越,卷五下:历代人物。第 239294 页,计 56 页)6 主要罗列历朝与灵隐寺相关的僧俗之士的艺文。(卷六上:艺文 碑记一,卷六下:碑记二、序、志、表、书、疏、赞、言、论、塔铭。卷七:碑文、记、疏、序、跋、启、塔铭、塔表、行状。卷八:诗咏 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五言排律。第 295584 页,计 289 页)7 主要罗列与灵隐寺相关的历朝逸闻轶事和征地用地等情况。(卷八:遗事、杂纪、山地荡总目。第 584652 页,计 69 页)按简单的页码数量统计来看,上述内容分量不一。其中,艺文为第一大宗,计289 页,编纂者用了近三卷来安排,平均

20、各卷需近 100 页;住持禅祖为第二,计 80 页,分上下卷;遗事等为第三,计 69页,未单独成卷。其他内容均在30 至60 页之间,可以推测此范围是划分内容部分单独成卷的主要标准,同时针对文献偏多的部分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安排。24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497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二、灵隐寺志 的编纂特点灵隐寺志 的编纂是在白珩 白志、孙治孙志 的基础上,由徐增重修而成,所以此志的

21、编纂无疑兼具继承优点和改造提升两方面特点。释戒显 灵隐寺志序 云:“(徐志)举白志 之俚俗者而雅驯之,孙志 之迂曲者而直捷之。然后开门见山,如飞来、冷泉,举目洞达。”这只是对 徐志 改造提升前志而言的,并未言及此志的整体编纂特点。(一)内容明确,记载集中灵隐寺志 是专门记载灵隐寺相关情况的寺志,故内容对象十分明确。既涉及灵隐寺纵向的方面即历朝历代按时间顺序的文献,又涉及横向的方面即每个朝代按空间顺序的文献。正是由于内容对象明确,所以 灵隐寺志 的内容记载就相对集中,不论是收录卷首的序和图片,还是八卷所收录记载的源流、古迹、人物、艺文、法语、寺产等内容,皆与灵隐寺相关。释戒显灵隐寺志序云:“又况

22、灵隐以一百余代禅祖之后,其中或开创、或重兴、或建功业几条、或置殿堂几带,功业难泯,莫不表扬。”可见此志的编纂就是为了表扬灵隐寺发展史上的丰功伟业,总结往昔,昭示将来。这是以某单一寺院为内容对象寺志的共同编纂特点。(二)体例沿袭,略有创新关于 灵隐寺志 的体例,四库馆臣云:“国朝孙治撰,徐增重编。治,字宇台,仁和人。增,字子能,吴县人。其书因明万历中昌黎白珩之志稍增损之,体例与他志略同,惟以宦游、寄寓之人概收之 人物 一门,则事涉创造,于义未安。”可见四库馆臣认为灵隐寺志 的编纂就体例而言是沿袭中有所创新,笔者也深感认同。此志成书时间在明末清初,具有明代佛教方志的典型特点。曹刚华在明代佛教方志研

23、究 中对明代佛教方志的体裁进行分类,其中“平目体,又称平列分目体。是将志书内容分为若干类,下不列门类,各类目之间平行排列、互相独立、互不统摄的一种结构,宋元志书多采用此种形式。这种结构也影响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明代平目体佛教方志又可以分为区域型、繁复型、简单型三类。”据此,灵隐寺志 各部分分类属于繁复型平目体,“其特点是尽可能详细,缺陷则是如分类不当,颇有冗赘之嫌。”因此灵隐寺志 的编纂体例是以沿袭为主,主要是徐志 沿袭白志,白志 沿袭之前的其他明代佛教方志。至于 灵隐寺志 的编纂创新,四库馆臣认为:“惟以宦游、寄寓之人概收之人物 一门,则事涉创造”。此论中的创造即创新。查阅 灵隐寺志 的历代

24、人物 部分,所收人物 76 人,相关文献有限,如果再分类,就会显得分量不足和多余,而概收一起,反而充实了此部分内容,因此“于义未安”之说并不妥当。灵隐寺志 的另一创新是卷八中罗列与灵隐寺相关的历朝逸闻轶事和征地用地等情况,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献对灵隐寺和后人研究灵隐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遗憾的是编纂者未能处理好此部分的分卷设置。此部分完全可以单独成一卷,而不必要与诗歌杂在一起。(三)收罗宏富,内外皆备收罗宏富是指 灵隐寺志 编纂的文献收罗之功,只有在这方面做到比白志 孙志 更好,才能编纂出更高质量的著述。孙志 被称:“雅而不诬,赡而有体;其举赜也,虽幽隐不废。”可见34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

25、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7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5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3 页。曹刚华: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 84 页。曹刚华: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第 85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5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孙志

26、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且涉及到幽隐难以寻找的文献,而徐增编纂灵隐寺志 是以白志孙志 为基础,更需要收罗宏富的文献对白志 孙志 进行改造提升。因为文献是著述编纂的前提和基础。徐增 灵隐寺志序 云:“郑夹漈尝有言:志者,宪章之所赖,非深于典故者不能。江文通亦云:修史之难,莫过于志。吾辈不谙法门事,则修寺志不尤难乎?”可见徐增认为修志者需要精深典故,而典故来源于文献。不熟悉法门事故,修寺志就更难。虽然徐增没有讲述如何收罗文献,但是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为了编纂此志肯定收罗了丰富的文献。内外皆备是指 灵隐寺志 收罗的文献,不仅有内典即佛教典籍里的文献,而且有外典即帝王、王臣和文人居士等撰写的文献。如果编纂者是

27、僧人,他可能对内典文献比较熟悉;如果编纂者是文人居士,他可能对外典比较熟悉。灵隐寺志 的三个编纂者皆是文人士大夫,虽然各人的学识水平不同,但都需要具备驾驭外典和内典文献的能力。释戒显灵隐寺志序 云:“有此书也,不惟先师血汗永耀灵山,并一百余代禅祖,其崩崖裂石之法语、飡冰嚼雪之高风,及古今巨公伟人、奇文异藻,囊括殆尽。”可见释戒显高度赞誉徐增为编纂灵隐寺志 广泛收罗内外典籍的努力。此特点在 灵隐寺志 历代人物和艺文部分有高度体现。(四)古今贯通,注重当代寺志有如正史的通史,通古今之变,成一寺之言。由此,编纂寺志者注重古今贯通,这是寺志编纂的内在逻辑思路,主要从寺院的创建开始叙述,每个内容部分从古

28、至今地展示寺院的源流、发展、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便于后人较全面地了解寺院的历史脉络。古今贯通的思路在灵隐寺志 中得到贯彻,如卷三 住持禅祖 对灵隐寺的历代住持以朝代来区分,逐次进行安排,从始祖慧理祖师到徐增编纂时的晦山戒显禅师、五岳济玹禅师。又如历代人物、艺文等部分,也是如此安排。注重当代是指 灵隐寺志 的编纂特别重视当代文献的收集和记载,因为古代有关灵隐寺的记载相对时间长远,遗佚较多,所存较少,因此文献存在有限性。而当代有关灵隐寺的记载相对很近,留存较多,可信性较强,因此文献存在选择性。就灵隐寺志 的内容来看,明代的内容居多和详细;而明代之中,与编纂者所处时代相关的内容居多和详细。如有关具

29、德弘礼的记载,除卷三下住持禅祖二 外,还有弟子释戒显本师具德老和尚行状、吴伟业重建灵隐具德大和尚塔铭、张立廉 重兴灵隐具德老和尚全身塔表 三篇篇幅较长、内容翔实的文章。而其他住持禅祖大多仅在 住持禅祖 中有体现,很少另有专门翔实文献。与此同时,有关具德弘礼的记载内容在其他卷数中也屡有提及,这都与编纂者对灵隐寺当代文献的掌握较多有关,当然也与具德弘礼对灵隐寺所做的巨大贡献有关。三、结语从东晋咸和初年(326 年)慧理创建到明代万历壬辰(1592 年)白珩编纂白志,再到清代康熙癸卯(1663 年)孙治编纂 孙志,最后到康熙十年(1671 年)徐增编纂灵隐寺志,灵隐寺历经近一千三百年才有寺志,近一千

30、四百年才迎来第一部正式流传下来和较为完备的寺志,开启灵隐寺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后来有关灵隐寺的各类志书,均以此志为蓝本。灵隐寺志 在明代万历之前一直未有成书,与灵隐寺发展的历史曲折、几度兴衰有关,尤其因遭遇兵灾、火灾、战乱等导致前人所留存的相关典籍文献不多,所以无法纂成寺志。所幸的是,灵隐寺发展史上的诸位住持,特44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11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史志汇刊 第一辑第 23 册,台北明文书局 1980 年,第 7 页。徐增重修:武林灵隐寺志 ,中国佛寺志丛刊 第 60 册,广陵书社 1996

31、 年,第 2 页。上海地方志2023 年第 1 期武林灵隐寺志 编纂考论别是易庵如通、具德弘礼、晦山戒显,注重灵隐寺历史文化的传承,延请文人居士襄助编纂灵隐寺志,删繁就简,精益求精,注重传信,几经波折,最终在天时地利人和具备的情况下,终于定稿一部内容丰富和体例完备的佳作,流传后世。灵隐寺志 作为一部现存最早的专门详细记载灵隐寺源流兴废、名胜古迹、住持禅祖、上堂法语、历代人物、历代艺文、逸闻轶事、征地用地等一千多年沧桑变迁的历史文献,既有典型性,又有特殊性,在中国佛教方志编纂史、明清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研究灵隐寺史的第一手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杭州和浙江佛教发展情况的宝贵文献以及历代相关文

32、学史等的重要文献。(责任编辑:张燕伶)54Shanghai ChroniclesIssue 1,2023Contents and AbstractsStudies of Chronicle Compilation on the Police of New ChinaDong Chunpu(32)Abstract:Police chronicles are professional chronicles that recor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olice They aresystematic and complete records o

33、f the work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police,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Peoples epublic of China,aimed to review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gained in all times and discover the objective law of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work Police chronic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romoting the fin

34、e traditions of the peoples police,passing on the Chinese police culture,supporting policymaking,educating police officers,learning from history,and collec-ting historical data The continuou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ilation of Chinese police chronicles can also enrichthe content of local c

35、hronicles greatly,providing more comprehensive and richer material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local chron-iclesKeywords:Police chronicles,compilation,review,predicament,studiesesearch on Compilation of Chronicles of Wulin Lingyin TempleJin Jianfeng(39)Abstract:Lingyin Temple 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36、 famous Buddhist temples in Hangzhou City and Zhejiang Prov-ince,but also a well known Buddhist Zen temple in China The Chronicles of Wulin Lingyin Temple were compiled whenBuddhism was revitaliz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conformed to the general background of Buddhism thriving at that timeand the

37、internal need of the flourishing Lingyin Temple that hoped to last forever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hronicles experi-enced successively Bai Hengs Chronicles of Lingyin Temple,Sun Zhis Chronicles of Lingyin Temple,Xu Zengs Chroniclesof Lingyin Temple,and the supplementation after the initial publicati

38、on The chronicles include eight volumes,but the a-mounts of the contents vary The compilation features clear contents,concentrated records,a consistent style,slight innova-tion,a wide collection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aspects,a combination of both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and a focus onthe pr

39、esent As the earliest existing historical document that specifically records the detailed changes of Lingyin Temple inmore than a thousand years,the chronicles are both typical and unique,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and having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t chronicle compilat

40、ion and the history of Buddhism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Keywords:Chronicles of Wulin Lingyin Temple,compilation,features,1672esearch on Chronicle of Ouhai Fishery from the 1930sBai Bin and Ye Yixi(46)Abstract:The Chronicle of Ouhai Fishery was completed in the 1930s when Zhejiang Province enc

41、ouraged all theplaces and departments in its jurisdiction to compile fishery reports or chronicl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economy The chronicle is mainly composed of an overview of fishery,fishermens social life and groups,fishery admin-istration,and the management of fisher

42、y and salt In i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archives,statistical data and charts fromthe provinci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e Chronicle of Ouhai Fishery has the new features of extensively adding charts,compiling chronicles for practical purposes,and detailing the present while sketching the past,w

43、hich appeared after the re-form of modern Chinese chronicles The systematic and accurate records of the fishery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in the chronicle provide rich literature for the studies of modern marine fisheries in ZhejiangKeywords:Chronicle of Ouhai Fishery,marine fisheries,Fi

44、shery Management Office of the Third District of ZhejiangConstruction Department,1930sLocal Doctors in Yongzhou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ir Writings An investigationcentered on local chroniclesLiu Hui(54)Abstract:There are many historical records of doctors in the existing local chr

45、onicl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An investigation into local chronicles and other data reveals the situation of local doctor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Yongzhou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onfucian doctors we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local doctors They either studied medi-cine to treat their

46、 own and their familiesdiseases,or studied and practiced medicine after failing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repeatedly Some practiced medicin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n Zhongyans words of be a great chancellor or a greatdoctor Due to the wide spread of medical books and the official neglige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medical market in the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