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章算术》成书及得名考—...基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序》_牛梦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91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章算术》成书及得名考—...基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序》_牛梦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章算术》成书及得名考—...基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序》_牛梦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章算术》成书及得名考—...基于刘徽《九章算术注·序》_牛梦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4 卷第 3 期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3 月No3 Vol 44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Mar 2023九章算术 成书及得名考 基于刘徽 九章算术注序牛梦书,张晚霞(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摘要:西汉所藏先秦典籍得之于秦及其前朝的留存,这也是 九章算术 文本的来源。九章算术 早期文本先后经由西汉张苍、耿寿昌在先秦“旧文”的基础上整理、删补而来,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九章算术 书名的确定则晚于早期文本的编定,据现有史料推测,当在公元一世纪后期。关键词:九章算术;成书;命名;刘徽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674 1331(2023)03 0044 07收稿日期:2022 11 1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目录学语境下中国古代科学理路研究”(21YJA870012)。作者简介:牛梦书(1992),男,甘肃通渭人,淮北师范大学实验室设备管理处讲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张晚霞(1965),女,甘肃通渭人,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古典目录学、文献学研究。九章算术 是中国传统数学的奠基之作,是先秦迄西汉数学发展成果的汇总。九章算术 早期文本由西汉张苍、耿寿昌等人在先秦遗文的基础上整理、删补而来,之后历经几代学者的修订,逐渐完善,著名者有魏刘徽注本、唐李淳风等“受诏”注解本1

3、。李注本在刘注本基础上完成,被列为“明算科”教科书“十部算经”之一,自北宋始有刊刻本,又经南宋翻刻,约亡于明代。清乾隆年间纂修 四库全书 时,由戴震自 永乐大典 辑出。九章算术 早期文本的编纂时间及经过,历代聚讼,众说不一,目前为止,最明确而中肯的论定还是出自刘徽的 九章算术注原序:昔在庖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之变。按: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则九章 是矣。往者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近语也。2 郭书春认为刘徽关于 九章算术 编纂的论述是完全正

4、确的3。他说:“九章算术 由先秦九数 发展而来的,是张苍、耿寿昌在先秦遗文的基础上先后整理、加工、增补而成的,它的最后编定者是耿寿昌,时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4 但在早期文本的流传过程中书名的确定尚存诸多疑点,据现有史料推测,九章算术 书名出现应晚于文本的编定,约于公元一世纪后期。就此问题及相关 九章算术 的文献信息作进一步探讨,充实已有定论,提出个人愚见。一、西汉典籍得之于秦及其前朝所藏在传统目录学史上,奉国家之命整理群书、编制目录始于武帝下令,成于刘向、刘歆父子,已是成文说法,但却忽略了汉初萧何、张苍、张良等开国大臣的奠基之功。汉朝初建,沛公至咸阳,丞相44萧何先行收集珍藏了秦丞相、御史大

5、夫所藏律令图籍。“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5 萧何所得非常见之书,收之于丞相为律令,收之于御史为图书,“图籍”是指能为高祖刘邦提供山川要塞及户口情况的地图与户籍,又有张良、韩信等部序次兵法文献:“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6 可见,汉初功臣已事先分类整理了秦及其前朝所绘著藏留的图册书籍,刘邦所知天下阨塞、地图户籍,所制兵法、律令、章程、礼仪等治国大典,基础资料均来源于先周及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史籍。(一)“秦亦未尝无书籍”秦始皇专制独裁,武以治文,

6、酿成史上所谓“焚书坑儒”的惨剧,但有关这件事的历史记载并不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原始记载中并没有“坑儒”一说,始皇曾采纳李斯建议大收天下书籍,剔除不中用者,“史官非秦纪 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 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秦汉之际,图书主要由“士”职掌,“士”分为文学士和方术士,秦始皇所禁所焚为“非博士官所职”的儒家经典及诸侯史籍,所“坑”为炼丹求仙术士。始皇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招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7 史记儒林列传 有“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8,与一直传

7、于后世已成定论的“焚书坑儒”有出入。“焚书坑儒”的说法始自东汉古文 尚书序,有误读误传之疑。秦始皇以武力兼并天下,兵法较之诗 书当然更为有用,不在摧烧之列。张良、韩信整理兵法达百八十二家之多,时距秦亡不久,秦藏兵书具在;始皇专权,最担忧政权的不稳及民间的动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而不为自愚,有道是“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而不偷。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9,禁书活动应未涉及官府及朝廷藏书。秦史官及博士官均有藏书,秦博士官数量也可观,“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10。博士官所藏具在,民间藏书也不可能禁绝,所谓“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

8、诗书 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11。至汉初,典籍又纷纷出现,如 尚书 ,“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12 等。所以,才会有汉初改秦之败,大收篇籍,“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 书 往往间出”13 的景象,萧何建天禄、麒麟、石渠三阁,收集秦及其他“秘书”图书文献,成为汉王朝收藏及汇聚贤才、整理研究历代典籍的主要场所,成帝于此藏秘书,扬雄曾校书天禄阁14,“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汉宫殿疏 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15;才会有“武帝广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16,乃至宗室中出现收藏量等同于

9、朝廷的藏书者河间献王刘德(?前 130),“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刘德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师古曰:“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17),都是始皇焚书之前的古文旧书;才会有“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的广泛参证,司马迁“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缀集国家所藏旧书故事而次述之18。司马迁所读诗 书 春秋国语 牒记 等都是国家所藏,撰写史记 所用史料大多得之于皇室所藏图书档案。太史令虽是个位居“陪外廷末”的小官,但汉制,“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

10、春秋”19,朝廷政令藏于官府,分司掌管,而“太史之职,又总而掌之”20,并且诸侯史籍存留丰富。张大可史记研究 论史记成书的历史条件 章节中列举了多条54 尚书序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见阮元等校刻 十三经注疏)史记 成书取材于“诸侯史记”的例证21。郑樵秦不绝儒学论二篇 中指出:“秦时未尝废儒,而始皇所坑者,盖一时议论不合者耳”,“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耳,后世不明经者皆归之 秦 火,使 学 者 不 睹 全 书,未 免 乎 疑 以 传疑。”22 这也是对“焚书坑儒”之说的驳议。(二)“律令”“章程”“礼仪”同藏于理官汉承秦制,国家体制及礼乐法度一

11、遵秦故,萧何在秦法典案例的基础上完备了汉代的法律制度;张苍在秦及其前朝度量、律历的底本上整理出汉代的章程,其中也包含了 九章算术 内容部分;叔孙通采纳古礼与秦仪而急“就”汉代礼仪23,则汉制大典所用均以前朝典籍为参照。萧何“律令”、张苍“章程”、叔孙通“礼仪”为汉家一代制作,却不载于刘歆七略、班固汉书,后世论者见仁见智。郑樵认为汉朝驳议汉名臣奏议 均属规程章法,至隋唐依然保存,却阙于汉;韩信“军法”录于任宏所编兵家类,“律令”为刑律之本,历代增修,不失故典,而“律令”“章程”皆阙佚于当时,都是刘歆、班固之错。24 章学诚认为是刘氏之遗漏,而非班固之过。姚振宗指出刘向、刘歆等校者为中秘书,别录

12、七略所录于当时及前代典籍并未收罗殆尽,“王莽奏谶书藏兰台与夫礼仪律令,旧皆录藏于理官,行祠甘泉,官有其注曰 卤簿。张仓作章程,魏相奏故事,民间有费、高二家之 易 斯皆在中秘书之外,七略 所未尝注意者也”25。沈家本说:“汉礼仪多在律令中”26,则叔孙通“礼仪”属律令内容,“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同录,臧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27,理官,即法官。张苍“章程”,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瓒曰:“茂陵书 丞相为工用程数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是也。”28 其中的“权衡丈尺斛斗之平法”部分主要也是度量衡方面的法规,应藏于理官。至晋文帝时,“令贾充定法律施行

13、制度,以此设教,违令有罪则入律。其常事品式章程,各还其府,为故事”29 因此,在汉代,“章程”“礼仪”都兼具法律性质,和“律令”同藏于理官。姚振宗 汉书艺文志拾补 增补汉志 失收书达三百多部,“诸子略”“法家”类补入 张仓程品,下注:“亦曰章程,亦曰工用程数。”入本类的依据:“是书六艺之中固无可位置,九流之内亦难得部居,今以其典守在官,将作大匠所有事汉家最初之程法也,于法家为近之,玉海 亦入律令门中,故列于此。”30 二、九章算术 文本汉初典籍得之于秦及其前代藏书,也是九章算术 文本内容的来源依据,张苍删补于其前,耿寿昌编定文本于后,但其时均不以九章算术为名。(一)张苍、耿寿昌整理定本张苍(约

14、前 250前 152)历秦、汉两代,“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初仕秦,主柱下方书,掌管文书、记事及官藏图书,后随刘邦起义,任代(今河北省蔚县)相。高帝六年(前 201)以平臧荼有功而封北平(今河北满城县)侯,又迁为计相,掌管各郡国财政统计。“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若百工,天下作程品。至于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31。古代算学与律历共存荣,儒士论天道、定律历者都通晓算学,但汉初,公卿多为军吏,如张苍之类的文人被封侯

15、拜相的也不多见。“官科技”是最初的科技体制,张苍是政治家、天算家,科技人文知识累积丰厚,是官方科学活动的代表者。张苍身为政府官员,校古籍,序次前代所遗柱下方书,定“章程”,确定汉初实用历法及度量衡,是他的主要工作,其著述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天算历法、音律度量等方面的内容。余嘉锡认为“章程”中“历数之章术”部分应当是九章算术,他说:“据颜师古汉书叙例,如淳亦魏人,与刘徽相去不远。知章术 者即九章算术。今所传刘徽所注,犹是张苍重定之本。”32 汉志64“阴阳家”有张苍 十六篇,汉书张苍传 载“著书十八篇,言阴阳律历事。”33“六”为“八”之误顾实 汉志讲疏 :“篇数不同,盖八、六字形相近易 讹。”(

16、见 陈 国 庆 编汉 书 艺 文 志 注 释 汇编),余嘉锡疑九章算术 内容亦当在张苍十八篇内34,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不管怎样,九章算术 初期内容的整理,是张苍奉高祖之命定“章程”过程中的一大贡献。耿寿昌生平籍贯不详,汉宣帝时官至大司农中丞,“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于上”35,是汉代的天文历算学家,主张浑天说,甘露二年(前 52)奏“以圆仪度日月行,考验天运状”36。汉志“历谱”中有耿昌月行帛图 耿昌月行度,耿昌,即耿寿昌。张苍、耿寿昌都曾是西汉身居高位的科学家,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差近一个世纪,却对 九章算术 内容“各称删补”,张苍删削为雏形,耿寿昌增补为定本,两人的整理活动规范统一了算

17、术术语,是九章算术 文本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刘徽 序 “所论者多近语”,戴震疑为:“今考书内有长安、上林之名。上林苑在武帝时,苍在汉初,何缘预载?知述是书者在西汉中叶后矣。”37 戴震指出长安、上林是汉武帝时代的地名,生活在汉初的张苍是看不到的,余嘉锡认为是宣帝时的耿寿昌引“近语”入书。翻检史料,长安、上林之名并不始于汉武帝时,秦始皇本纪 云:“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反”秦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38 三辅黄图序(原序):“至始皇并灭六国汉高祖始有天下,始都长安,实曰西京,欲其子孙

18、长安都于此也。”39 宋敏求 长安志:“长安,本秦之乡名。”高祖本纪云:“(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40 位于长安南郊的上林是皇家私苑,高祖时已成定制。汉书萧何曹参传 :“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藁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41 可知,“上林”,秦旧苑名,“长安”,秦离宫,古都名。吕太后时,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受业于老师浮丘伯门下42。再者,咸阳一带曾出土有“长安”圆钱,当是秦物,也足以证明长安之名始于秦始皇初期43。戴震之疑化解,郭书春“注”则不失为妥帖:“所论者多近语”,指汉人之

19、语,“此谓张苍、耿寿昌用汉初的语言改写了先秦的文字”44。(二)不以 九章算术 为书名班固汉书 成书于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间,艺文志 中不见任何相关九章算术 名目的记载,“数术略”“历谱”类有许商算术(二十六卷)、杜忠算术(十六卷),二书早佚,钱宝琮把它们看成是九章算术 准备阶段的两个部分45。李学勤说:“许商算术 杜忠算术,犹如毛诗 左氏春秋 之类,只是推衍九章算术 的两部作品。”46 他据近年整理大量战国秦汉简帛书籍的经验,认为刘徽之说符合古籍形成过程的规律。日本学者堀毅分析战国与秦朝的物价时得出“九章算术 基本上反映出战国、秦时的物价”的结论,与其内容基本相符,也为刘徽关于九章算术

20、 成书过程的论述提供了佐证47。许商是西汉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汉成帝(前 32前 7 年在位)初年任博士职,绥和元年(前 8)为大司农。“许商治 尚书,善为算,能度功用”48。杜忠生平无考,许、杜都是西汉后期人,据原本广韵“筭”字注:“又有九章术,汉许商、杜忠,吴陈炽,魏王粲并善之”49,知二人都曾推衍过九章 内容,与耿寿昌编定九章算术 文本的年代相去不远,则钱氏之说存疑。汉成帝河平三年(前 26)命陈农广求遗书,诏光禄大夫刘向主持并校定经传、诸子、诗赋,太史令尹咸校数术时收录了许、杜的算术 他们应该是最早研究过九章算术 内容的数学家,其 算术 著作应当是在研究该文本的基础上完成的,但两种书均以

21、“算术”命名。74顾实 汉志讲疏 :“食货志 称寿昌善为算。昌盖其字。”(见陈国庆编 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后汉书 卷四十 班彪列传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西汉末刘歆(约前 50公元 23)曾典儒林史卜之官,考定律历,著三统历谱。王莽执政时(923),令刘歆等典领律度量衡,“至元始中,王莽秉政使羲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数者,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大于千,衍于万,其法在 算术。宣于天下,小学是则”50。晋书 载“刘徽注 九章 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今尺四分五厘”51,依刘歆当时的权位和能力,著 三统历谱 “考步日月五星之度。有意其推本之”52,又负责制造国家度量衡

22、器,必定会参考到官藏史卜、律历等各类书简,自然也包括九章算术 在内,刘歆很可能也是此文本的整理者,但 七略 不录。刘歆关于“数者”“其法在算术”,知当时未必就取了 九章算术 这一书名。另外,考古发现中,1984 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47 号汉墓中出土的算数书 汉简,是目前可以见到的较为完整的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据专家们考证,算数书 书简比九章算术 要早一个半世纪以上。书中某些内容及算法术语与九章算术 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两书不论在体例上、内容上、结构上都有一脉相承的迹象”,所以“九章可能源于 算数书,而算数书 则是九章 的母本之一”53。郭书春说:“它们的一部分有承袭关系或有一个共同的来源,则是

23、无可怀疑的。”54 李迪还推测 247 号汉墓墓主可能是西汉初数学家张苍55。尽管 九章算术 与算数书 有继承关系或共同的取材来源,但本名算数书,不以“九章”题名。综上,约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是九章算术 文本编定的年代,但不能确定这一时期该书已命名为 九章算术。三、九章算术 书名晚出西汉时有 算术 而不称九章,钱宝琮先生说:“九章算术 之名,或始于东汉,或直为刘徽所创,书名晚出,毫无疑义。”56 九章算术 书名晚出无疑,但不能晚于东汉,更不会迟至魏刘徽。在中国古代,数字“九”的内涵包罗万象,它是一种完整性和权威性的象征,周易 以阳爻为九,代表至阳,“乾元用九,天下治也”57,黄帝内经中岐伯答黄帝问

24、:“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58 吕氏春秋有始览 云:“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59 刘徽受儒家学说影响,通过“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借助易 的尊位来阐述九章算术 的经典意义及其重要性,“九数之流,则九章”,九章算术 是“九数”的流变,“九数”与“九章”是源与流的关系。数在“六艺”,“九数”与中国早期数学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周礼地官:“(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127200)“注”引郑众(?83)云:“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

25、、勾股也。”60 郭书春征引出土文物及先秦、两汉、两宋有关资料,证明东汉郑众、郑玄所说的“九数”在先秦确实存在61。尽管无从证明九章算术 在先秦以“九数”为主体的某种形态的编纂年代,但自东汉郑众始才明确“方田”至“旁要”是相传“九数”的名目,应在九章算术 命名之前,从“九数”到九章算术 书名,其间可能还出现过一些算术书,书缺有间,难详其情。东汉是九章算术 中心地位真正确立的时期,郑众而外,还有东汉初期的经学家马续(约70141)、马融(79166)等都曾研习过九章算术。马续“博观群籍,善 九章算术”62,曾与班昭(约公元 49约 120)完成 天文志。钱宝琮认为马续研究 九章 术应在公元 90

26、 年前后,孙文青甚至认为马续就是九章算术 的编纂者63。确切地说,这应当是九章算术 书名确定的大致时间,儒士们可能认为人们在实践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和计算方法都与“九数”内容相关,因而依据张苍、耿寿昌等编写的文本,把总结战国、秦汉数百年以来的算学成就隶分为九个章节,或以“勾股”替“旁要”,成为今传本九章算术 的模式及名称,故刘徽“校其目则与古或异”。东汉中后期研究者更多,如郑玄(127200)、刘洪(约 12984190)、蔡邕(133192)、王粲(177217)、徐岳(?220)、赵君卿(约公元 3 世纪初)等都通晓九章 ,九章算术 已成为东汉高层知识分子使用的教科书,同时,也为刘徽注 九章算

27、术 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和坚实的数学基础。无论是 后汉书 中马续、郑玄等人通“九章算术”,还是原本广韵 中“有九章术,汉许商、杜忠并善之”,均属史家间接转述,不可作为直接凭据。现有资料中,最早正面记载九章算术 书名的是相传 1815 年出土于河南睢州、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的铭文内容。该斛高22 41 厘米,口径37 厘米,容20400 毫升,即容积为 1 斛的铜量器,呈圆筒形,中部围三道弦纹,腹有对称短柄,近柄处有镶检封用的小方框,口沿、底沿皆刻相同的八十九字铭文:“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捔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

28、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都同。光和二年闰月廿三日,大司农曹祾、丞淳于宫,右仓曹掾朱音,史韩鸿造。”器壁刻“阳安”二字。“光和”为东汉灵帝刘宏的第三个年号,光和二年为公元 179 年。从铭文可知,大司农于戊寅日颁布了中央政府统一全国衡器的诏书,明确规定依照黄钟律历、九章算术 制造度量衡器具,发至各州,该“斛”是发至豫州汝南郡阳安县使用的,另有铭文大致相同的铜权等64。虽不能确定“戊寅诏”的具体年份,但已充分表明了题名为九章算术 的数学著作在东汉时期所具有的经典意义和国家规范的权威性。又东汉王朗(约 152228)塞势 云:“余所与游 处,唯 东 莱 徐 先 生 素 习九 章,能

29、 为 记数。”65 东莱徐先生,是指东汉末年山东莱州、龙口一带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徐岳,隋书经籍志录有刘徽、徐岳等人“撰”或“注”的九章算术 十余种,如 九章算术 十卷(刘徽撰)、九章算术二卷(徐岳撰,甄鸾重述)、九章算经 二十九卷(徐岳、甄鸾等撰)、九章算经 二卷(徐岳注)等。可知,九章算术 书及名称在东汉后期已广为流传,它既是国家“章程”度量衡制及实际数学问题计算法的依据,也是古代数学研习者必需的教材。如李迪先生所言:“九章 一书,从其萌芽时起直到定稿,没有离开过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为经济工作服务;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书。”66 总之,九章算术 是“九数”的流变,其源甚远,它的初本是由西汉张苍

30、、耿寿昌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整理、删补先秦遗文而成。但是,据现有史料,最早至公元一世纪中叶,也未曾发现正面记载九章算术 书名的史料,到东汉后期,该书名才广为流传,且自东汉郑众始有“九数”之名目,应该是九章算术 主体框架及章名来源的依据所在,据此可以推测,九章算术 书名当出现于公元一世纪后期。参考文献:1刘昫 旧唐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75:2719 2刘徽 九章算术注原序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79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 3郭书春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3 4郭书春 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5 5司马迁

31、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014 6班固 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762 7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55,258 8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116 9商君书 M 二十二子(缩印浙江书局汇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02 10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726 11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686 12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124 13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319 14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3584 15三辅黄图校证

32、M 陈直,校证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132 16李昉 太平御览 M 北京:中华书局,1960:1106 17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410 18司马迁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319 3320,3296 19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709,272894 20魏徵 隋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73:967 21张大可 史记研究 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22郑樵 通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987:831 23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722 24郑樵 通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987:833 25姚振

33、宗 汉书艺文志拾补例言M二十五史补编 北京:中华书局,1955:1435 26沈家本 历代刑法考(二)M 邓经元,骈宇骞,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5:865 27班固 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035 28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320 29房玄龄 晋书刑法志 M 北京:中华书局,1974:927 30姚振宗 汉书艺文志拾补M二十五史补编 北京:中华书局,1955:1472 31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676,2681 32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含 古书通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7 33班固 汉书 M 北京:中华书

34、局,1962:2100 34余嘉锡 目录学发微(含 古书通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5 35班固 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141 36范晔 后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5:3029 37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 M 北京:中华书局,1965:902 903 38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24,256 39三辅黄图校证M 陈直,校证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4 5 40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85 41班固 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011 42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中华书局,1959:3121

35、43三辅黄图校证M 陈直,校证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5 44郭书春 九章算术译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 45钱宝琮 中国数学史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6郭书春 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7 47郭书春 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2 48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688 49原本广韵 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36 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56 50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955 956 51房玄龄 晋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74:491 52班

36、固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950,1972 1973 53吴文俊 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一卷):上古到西汉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99 300 54郭书春九章算术译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5 55李迪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墓主是谁?M 李迪 数学史研究文集(第四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5 9 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5 57周易乾 M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80:16 58黄帝内经 M 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99 59吕氏春秋 M 二十二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65 60周礼M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 北京:中华书局,1980:731 61郭书春 关于 九章算术 及其刘徽注的研究 J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1):74 62范晔 后汉书 M 北京:中华书局,1965:862 63孙文青九章算术源流考 J 女师大学术季刊,1931(1)64邱隆,丘光明,顾茂森,等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96 97 65李昉 太平御览 M 北京:中华书局,1960:3348 66李迪 中国数学通史:上古到五代卷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09 责任编辑安正发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