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_马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5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_马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_马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_马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4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双高”建设背景下对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需围绕“双高”建设要求,把握“服装设计”课程改革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高质量改革,融合非遗文化为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借助非遗文化元素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能丰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马 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0)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 curricul

2、umsystem of“Clothing Design”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high-levels plan”constructionMa Yun(Liuzhou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Liuzhou 545000,China)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era,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ocial economy and culture,and all walks of life are also actively exploring ways

3、 to combine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modernization.In this context,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The integr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 sys

4、tem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 and the expression of clothing design knowledge,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content of the“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so that students can gain a new professional learning experience.This

5、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high-levels plan”constru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then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lothing design,including embroidery,weavi

6、ng and dyeing,hand weaving,etc.,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 and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Clothing Design”curriculum.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lothing Design”;innovation;reform摘要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各行各业也在积极探索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将非遗文化融

7、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不仅能丰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服装设计知识表现形式,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获得全新的专业学习体验。文章首先介绍了“双高”建设背景以及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的关系,其次归纳了非遗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和技法,包括刺绣、织染、手工编织等,最后提出了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有效路径及策略。关键词非遗文化;服装设计;创新;改革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志码:A促进“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高校“服装设计”课程也能成为非遗文化传播发展的载体,起到弘扬

8、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因此,探究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既符合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发展需求,也符合我国文化事业建设要求。投稿日期:2023-01-12基金项目:2022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立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究”(LZJ2022B009)作者简介:马云(1990),女,湖南娄底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服饰创新设计,童装设计。Education教育FANGZHI BAOGAO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105马 云:“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1 研究背景1.1 “

9、双高”建设背景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为了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这一举措的实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支撑新经济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升级的重要基础。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1。其次,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了大规模、高速发展,但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为了解决高

10、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抓手。最后,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未来的科技和人才竞争中,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发展。这就需要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效益。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中,高素质人才将成为国家建设“强国之基”的重要支撑。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战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2。1.2 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的关系非遗文化是指传承于民间的口述、表演、民间工艺、社会实践、习俗

11、和仪式等非物质文化现象。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设计”作为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设计学科,与非遗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非遗文化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非遗文化承载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服装设计师可以从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服装设计中,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尚作品。例如,将传统的刺绣、染色、编织等技艺融入服装设计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其次,“服装设计”课程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平台3。在“服装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将非遗

12、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技艺,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非遗文化,挖掘传统文化的创新潜力,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最后,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本民族的文化底蕴。1.3 非遗文化和“服装设计”课程相融合的重要性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体现,不仅具有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还包含了大量的艺术精神和技艺智慧,是保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由于非遗文化的多元性和跨越性,与“服装设计”课程相融合可

13、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其精髓,将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做到“审美而不失传统”,使传统文化可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这对于培养未来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特色的服装设计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融合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的协同育人,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可,还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 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中的作用2.1 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首先,非遗文化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材料。非遗文化作为一种传承的文化形式,汇集了当代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华,展示出不同民族

14、、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的文化面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作材料,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其次,非遗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非遗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的传统文化,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非遗文化,学生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非遗文化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非遗文化是一种具有具体形式的文化内容,学生可以根据非遗文化的设计理念和经典元素提出新的设计理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2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首先,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课程教学能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是以剪裁、绣花、缝制等

15、形式表现出来,且皆为古老的传统文化,而“服装设计”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传承这些古老文化。其次,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教学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服装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形成混合文化,使服装设计更加精致、时尚且具有创新性,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4。最后,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非遗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体验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而提升学生106纺织报告|FANGZHI BAOGAO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进而创作出更加美观、独特的服装。2.3 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随着时尚产业

16、的发展,服装设计相关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为其提供更广泛的设计平台,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首先,非遗文化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遗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其所包含的历史、传统、文化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新的灵感。其次,非遗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传承文化中的传统艺术形式包括服装设计、缝纫技术和织物的制作等,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和灵感,让他们能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从中发现新的审美理念和美学观念。3 “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有效路径3.1 突出非遗文化艺术特征,增加“服装设计”课程体系深度非遗文化作为我国宝

17、贵的精神财富,独具魅力。对于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教学的结合,教师需突出非遗文化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让学生能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进而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图案、花纹、线条、色彩等非遗元素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的关联性,进而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让服装更具文化气息和艺术性。同时,教师还需要依托现代设计理念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重构,实现现代服装设计与传统非遗文化的有效融合,拓展学生的服装设计思路。如利用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将传统图案、花纹、线条进行重构,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服装设计相关

18、知识的学习效果5。3.2 创新多元化融入路径,促进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深度融合3.2.1 将传统服装样式融入服装款式教学传统服装样式是由传统文化、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决定的,是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服装款式的总和,其中包括款式、色彩、面料、饰物和剪裁等服装设计要素。传统服装样式融于服装款式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理解传统服装款式的来源、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服装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可以使用照片、影像、书籍、文献及其他资料让学生了解传统服装款式。其次,教师可以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结合传统服装款式进行设计,使其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技巧。教师可以

19、让学生研究传统服装款式的特点,并让学生结合现代时尚趋势对传统服装款式进行改进。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实地参观进行观摩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传统服装款式的特点和精髓。最后,教师可以组织研讨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作品并参与讨论,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对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激发设计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的服装设计水平。3.2.2 将传统纹样融入服装图案教学非遗传统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通过传统纹样来表达设计思想,塑造美丽的服装形象,是当代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非遗传统纹样融入服装图案教学,既可以让

20、学生更好地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纹样的设计思想,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服装设计。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作用,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传统纹样的设计思想,仔细观察传统服装纹样的设计特点,学习不同纹样的设计思想,包括色彩、线条、造型等,了解不同纹样的文化寓意,以便在服装设计中正确使用。其次,要让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学习,让学生结合传统纹样的设计思想,运用服装图案的设计技巧,根据服装设计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传统文化风格的服装图案,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服装设计的技巧,并对服装图案产生更深入的了解。4 结语非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将非遗文化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高校“

21、服装设计”课程体系中,既是“服装设计”课程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非遗文化创新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形式,高校需立足“双高”建设整体要求,不断挖掘非遗文化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契合性,为学生构建高质量服务设计课程。参考文献1 周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服装专业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纺织报告,2022(2):105-107.2 魏雅楠.非遗文化引入民办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考J.大众文艺,2022(14):157-159.3 马翔,顾春华.新文科背景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3(4):77-79.4 邓婷.高职扩招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培养策略J.西部皮革,2023(2):37-39.5 刘建铅,虞紫英,卢燕琴.“产赛教”融合视域下课程群教学的困境及应对策略以嘉兴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23(1):139-144.马 云:“双高”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融于“服装设计”课程体系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