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纾解——以“摆烂”话语为例_孙若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5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纾解——以“摆烂”话语为例_孙若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纾解——以“摆烂”话语为例_孙若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纾解——以“摆烂”话语为例_孙若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25 卷第 1 期2023 年 2 月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ol25No1Feb.2023【网络社会变革与管理】“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与纾解 以“摆烂”话语为例孙若溪华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1()摘要:“摆烂”是丧文化话语的最新表现形式,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折射。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蕴含着青年对社会生存及个人发展的迷茫、困惑与不满,其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是媒体驱使下对主

2、流文化的反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并给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带来了挑战。为此,应当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体系进行解构与祛魅,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幸福观和劳动幸福观,以奋斗精神绘就新时代的青春底色。关键词:“摆烂”;“丧”文化;话语冲击;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05;G41文章编号:1673-5420(2023)01-007607收稿日期:2022-12-18本刊网址:http:nysknjupteducn作者简介:孙若溪,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道德建设研究等。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制度化

3、建设研究”(C2022176)2022 年 4 月 21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对“佛系”“躺平”等社交媒体流行词进行了回应,高度重视其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并强调当前亟需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教育 1。继“葛优躺”“佛系”“躺平”等丧文化流行语之后,“摆烂”一词在青年群体中日渐风靡,并逐渐从网络延伸到现实生活。“摆烂”的实质是丧文化在“内卷”时代的最新表现形式,体现了当今时代部分青年的焦虑和迷茫心态。“摆烂”与以往的“佛系”“葛优躺”等丧文化话语有所不同,它不仅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求闻达的处世态度,也体现出一种面对困难选择停滞和放弃的自我沉沦。“摆烂”文化的流

4、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青年的焦虑,但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和主流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一、逆主流的时代话语:以“摆烂”为话语符号的丧文化狂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要培养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主旨,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DOI:10.14132/ki.nysk.20230222.001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方向。可见,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奋斗”“建设”和“接班”是重要关键词。新时代对青年的要求,是使其成为能够担当时代

5、重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成为实现民族复兴、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以“摆烂”“躺平”为代表的丧文化的流行,是对主流价值观的背离,是青年一代缺乏革命和奋斗精神的表现,应当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一)“摆烂”话语的泛滥:当代青年的丧文化热潮“摆烂”一词来源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原指通过消极比赛、故意输球的方式拉低球队排名,以便在下一赛季拿到更好的顺位。我国网络流行语语境下的“摆烂”早已脱离了篮球赛事这一语境,成了“丧文化”流行语谱系的最新表现形式。当代青年的“摆烂”带有逃避退缩意味,意在放弃奋斗,任由事态向其坏的一面发展。在当代网络“丧文化”流行语谱系中,“摆烂”一词与

6、“佛系”“躺平”一脉相承,但三者表达的意思有着微妙的差异:最初流行的“佛系”是指尽力而为后放下“我执”,对于结果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后出现的“躺平”比“佛系”更“丧”,是指年轻人放弃努力、拒绝奋斗和“内卷”;而“摆烂”则是指面对困难不做斗争、面对问题彻底逃避,任由糟糕之事不断发展的“破罐破摔”和“自暴自弃”。可见,从“佛系”到“躺平”再到“摆烂”,其消极程度逐渐加深,且从心态层面逐步转向行动层面。“丧文化”最初以一张“葛优躺”图片在我国网络社交平台上火爆出圈,发展至今,这一亚文化已渐渐走出了小众“圈子”,显现出大众化的趋势,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任务构成了挑战。(二)我国青年

7、的“摆烂”:有别于他国的特殊表征“丧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发展的不确定性使青年群体充满了不安与焦虑。发达国家已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一阶段,欧美“垮掉的一代”从文学风格发展为对道德失范的现实投射,以及日本以人间失格 等文学影视作品为映照的“低欲望社会”等,无不印证着社会转型时期“丧文化”在世界各国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与泛滥。然而,与日本社会总体呈现出的“低欲望”以及欧美青年的道德滑坡不同,对我国青年而言,“摆烂”“躺平”等话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无欲无求、自甘堕落的态度,但本质上他们仍对未来有所期待、有所欲求。我国青年虽然将“摆烂”等话语作为情绪的宣泄口,作为压力纾解和

8、自我解嘲的一种方式,但这种言语上甚至行动上的“摆烂”还远未发展为西方式的群体性“退隐”。研究表明,“90 后”青年虽然更加追求舒适生活,但仍然相信自我奋斗,是从容、理性、务实的一代 3,绝大多数当代青年仍然相信奋斗决定成功,并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1。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时,在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 后”“00 后”占 1/3;脱贫攻坚一线更是不乏“90 后”的身影。尽管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曾承受过“垮掉”的诘难,但事实证明,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扛起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责任。我国当代青年之所以没有“垮掉”,究其根本,是我国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流动给77第 1 期孙若溪:“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

9、击与纾解年轻人带来较强的发展效能感,努力奋斗仍能换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尽管如此,负面情绪的传播效应远远强于正能量话语,尤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下行也影响了社会心态,加剧了青年群体的焦虑、压抑和剥夺感。若任凭这种“摆烂”风潮持续蔓延,则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因此,需及时对这种风潮予以疏解和引导。二、群体性的时代焦虑:“摆烂”话语对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冲击虽然“摆烂”话语可归因于青年群体在现实压力下的价值反叛,但这潜移默化地消解着青年人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导致网络语境下的负能量狂欢和青年群体劳动观异化。(一)消解与反抗:脱离主流的价值观转向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向来提倡勇于担当、艰苦奋斗。党的

10、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对新时代青年的要求,强调要培养青年的奋斗精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具有“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4;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如下六点希望: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5。青年一代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承载着祖国、人民、民族和人类的希望。“摆烂”等丧文化话语的盛行与主流文化倡导的奋斗、自强、能吃苦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

11、其表现出的逃避、退缩、颓废的态度,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对主流价值观的抵抗、反叛心理,不仅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而且使培育“四个伟大精神”的实践无从下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4青年群体理想信念缺位,对国家和民族都是十分危险的。如果长期受到“摆烂”文化的“熏陶”,长期处于安于享乐、拒绝奋斗的心理状态并将其外化于行,可能会使青年无法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难以担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摆烂”等丧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如何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此类具有消极含义的亚文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考验。(二)盲从与认同:网络环境中的

12、非理性互动形式新、传播快、监管难等特点,使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媒体成为“摆烂”等丧文化产生和传播的主要阵地。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群体是新媒体最主要、最广泛的受众。在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实身份的束缚,获得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亚文化身份认同,借助网络话语重新定义自我。然而,青年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尚未定型,极易受到网络观念的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人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难免给他们带来局限性”5。基于青年群体的这种特点,商业资本抓住了他们追求舒适与迷茫焦虑并存的复杂心理,借助新媒体大肆87南 京 邮 电 大 学

13、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宣传“摆烂”“躺平”等丧文化,试图用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对青少年进行濡染,从而获取流量和利润。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极有可能引起网络范围内的“丧文化狂欢”,煽动不良情绪,导致网络语境下的偏激化表达。这不仅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被有心之人利用,消解和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近年来网络上不难发现此类现象,诸如将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人称为“韭菜”,将官方媒体对正能量的提倡与弘扬称为“画饼”,等等。此类言论不仅会导致网络舆情“消极化”泛滥,甚至会降低官方话语的社会公信力,值得警惕。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的大肆传播,还可能进一步争夺思

14、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和现实中的话语权。网络亚文化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感官刺激,比主流文化的传播内容更加吸引眼球,更为年轻人所喜爱。如果亚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潮流甚至主流,必定会挤占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空间,造成更加广泛的不良影响。(三)迷惘与逃避:劳动观的异化与认知偏差当代青年对丧文化的推崇,尤其是他们对“摆烂”一词的热切回应,反映出青年群体对劳动的认知出现了偏差,甚至产生了异化倾向。“摆烂”一词恰恰是对马克思口中异化劳动的最佳诠释 “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6。随着丧文化的传播,劳动在年轻人心中越来越成为一种异己的东西,成为一种为了生活而不得不从事的活动,成为青年追求

15、所谓“幸福生活”的“绊脚石”。特别是网络自媒体的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前所未闻的现象,诸如直播带货、短视频博主等新兴职业的出现冲击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基本划分,使年轻人对劳动的价值和形式感到迷茫和困惑。当代青年成长于数字化时代,不免会质疑传统劳动的意义,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也从“当医生”“当科学家”转变为“当网红”“赚大钱”。还有一些青年不再相信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创造价值,反而被浮躁的消费主义思潮所裹挟,在纸醉金迷的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失去斗志,主动选择“摆烂”。这些现象无不反映着当代青年劳动认知的偏差和劳动观的异化,十分令人担忧。除了网络中应接不暇的新兴势态外,对劳动教育的长期忽视也是“摆烂”等

16、话语能够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青年生长于相对衣食无忧的社会环境中,本就很难从生活中体会劳动的内涵、意义与价值,而劳动教育的缺位会使其更加难以区分自食其力与不劳而获,甚至产生远离劳动、漠视劳动、厌恶劳动的想法 7。“摆烂”亚文化的流行,可能就是这一趋势开始蔓延的征兆。三、以奋斗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回应“摆烂”话语的对策青年群体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任何时代都不应选择“摆烂”。面对丧文化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做到正本清源,鼓励青年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在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97第 1 期孙若溪:“丧”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与纾解(一)解构丧文化话语体系,避免“

17、鸡汤式”价值灌输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话语是建立在对主流价值的解构、对“鸡汤”式话语的消解之上的。丧文化话语用反转的方式重新审视予人宽慰、劝人向上的“心灵鸡汤”,用戏谑化的语言道出“鸡汤”中的真相,从现实角度还原了“鸡汤”背后残酷的“丛林法则”,这实质是青年群体表达对现实不满的一种戏谑、自嘲。“摆烂”“佛系”等“丧气满满”的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一众青年的共鸣,根本原因是当代青年在现实中感受到“鸡汤”传递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符。如果我们仍然采取批判、说教的态度应对丧文化话语的传播,仍然用过于传统的方式弘扬“正能量”,很可能与青年群体的思想发生脱节,甚至会使青年对主流价值观产生逆反,进一步助长“摆

18、烂”的社会心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避免“鸡汤式”的价值灌输,避免直截了当的批判,充分把握当代青年的认知特点和丧文化的生成机制,通过解构其内在逻辑,使青年群体认清“摆烂”背后的价值陷阱。同时,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弘扬正能量与解构“丧文化”相结合,防止“摆烂”热潮从网络向现实社会蔓延。(二)基于奋斗精神的价值引导,培育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针对“摆烂”文化传递的消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一是要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奋斗观。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是要培养信仰坚定的马克思

19、主义者,培养勇于砥砺奋斗的青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面对“摆烂”文化的价值冲击,应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青年不负韶华、奋发有为,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抵御精神上的“软骨病”,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要加强和创新“四史”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尤其是要拓宽历史教育的思路,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载体,以青少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讲述历史。中华民族从不缺乏奋斗精神,应当将历史上的奋斗故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引导青年以史为鉴,将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觉醒年代 山海情 等作品之所以能在青年群体中风靡,关键在于其呈现形式引人共鸣,能够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使青年群体自

20、发、自觉展开讨论,这也是“四史”教育的成功典范,有助于激励青年群体接过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勇担时代重任,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三)占领网络思政新高地,弘扬向上向善的网络风气2021 年11 月19 日,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北京举办,并以“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了要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明确了用理论武装占领新阵地的工作目标,强调了要实施让网络空间主旋律更加昂扬、正能量更加充沛的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8。面对“摆烂”等丧文化话语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坚守舆论阵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将主流08南 京 邮

21、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网络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一是要培养青年群体理性思考和信息甄别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青年网民理性思考、有序参与,防范和甄别错误信息、虚假信息和具有恶意引导性的内容,避免青年学生被商业资本和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走”,防止他们出现网络道德失范和偏激行为。二是要把握新时代青年的思维特点,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鉴于青年群体对主流文化的反叛和对抗心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单向性、强制性的显性教育,“接地气”的表达往往更加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幽默风趣,更加符合当代青年的审美取向和价

22、值追求。三是要提高主流文化的网络话语权,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网络文化建设者应当积极致力于为青年群体提供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提升主流文化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借助新型传播工具,激发向上的奋斗精神。同时,要时刻关注网络舆情,并对青年群体加以正面引导,夺回主流价值、主流文化在网络中的话语权。(四)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树立劳动幸福观和奋斗幸福观针对“摆烂”背后折射出的青年劳动认知偏差和劳动观的异化倾向,应当补齐劳动教育短板,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幸福观。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培育砥砺奋斗的劳动精神。“摆烂”所传递的劳动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赋予劳动的多重意蕴是

23、矛盾的,因此,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当厘清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机制,在实践中传递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价值意涵,引导青少年看清“摆烂”背后的价值陷阱,培养热爱劳动、砥砺奋斗的精神。坚持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树立劳动幸福观和奋斗幸福观。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与动力,人对幸福的追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都要从劳动中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幸福观与奋斗幸福观,注重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劳动、感悟劳动,真正从劳动和奋斗中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将劳动和奋斗作为追求幸福、实现价值的必经途径,享受劳动过程,才能真正消弭“摆烂”话语的影响,实现对

24、青年话语理念的纠偏。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9。面对以“摆烂”为代表的丧文化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功能,让承载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重拾朝气和梦想,永葆向上的动力与追求,并使他们承担起历史与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参考文献:1 国新办举行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EB/OL 20221201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7673/48161/wz48163/Document/1723313/1723313htm18第 1 期孙若溪:“丧”文化

25、对青年价值观的冲击与纾解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 人民日报,20190319(02)3 互联网与当代大学生系列研究报告 上海:复旦大学国家网络传播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2015 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 人民日报,20180911(01)5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90501(02)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钱旭红,樊丽萍加强劳动教育,根除“丧文化”

26、滋生温床 J 清风,2020(6):5253 8 中办国办印发 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N 人民日报,20210915(01)9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J 求是,2021(20):48(责任编辑:张秀宁)The impa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Sang”culturesuch as“Tanking”on youths valuesSUN uoxiSchool of Marxism,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Abstract:“Tanking”is the latest manifes

27、tation of the“Sang”culture discourse system,it is arefraction and epitome of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contemporary youth The popularity of“Sang”culturesuch as“tanking”and“lying flat”conveys youths confusion,and dissatisfaction about their sociallives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in essence,it is a kind o

28、f collective anxiety of the times,and a media-driven revolt against mainstream culture Therefore,to a certain extent,it dissolves the positivemainstream values and brings challenge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this end,it is necessary to deconstruct and disenchant t

29、he“Sang”culture discourse system representedby“tanking”,occupy the new heights of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guide students to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in labour,and paint the youth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with thespirit of fight and pursuitKey words:“Tanking”;“Sang”culture;impact of discourse;social mentality;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28南 京 邮 电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