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月第 卷第期江 苏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特约主持人饶曙光,张经武“共同体美学”视域下中国与塞尔维亚电影交流的历史、现状及其创新发展张经武,彭金蓉摘要:中塞电影交流,筑基于双方共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交流开始于 世纪初叶,发展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并在此期间达到历史高潮,在南斯拉夫解体及国家分裂时期陷入低谷,近十年来双方电影交流快速回暖。中塞两国应该巩固传统的友好关系,携手打造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让电影交流超越历史水平,获得创新发展。中塞两国电影交流要朝一些关键方向推进,既要发挥“共同体美学”在文本层面的引领作用,挖掘能够
2、激发中塞两国人民共情的内容;又要大力促进中塞在电影产业层面的多领域全链条交流合作,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建设中塞电影产业共同体;还要在电影合拍实践、互增电影进口、强化商业合作、促进衍生合作等关键领域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绩。关键词:共同体美学;中塞命运共同体;中塞电影交流;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走出去;国际传播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作者简介:张经武,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电影美学、电影文化产业、科幻电影等研究;彭金蓉,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电影史研究。主持人简介: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3、上海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影视领域重大活动、项目、节展咨询专家和主要评委成员;张经武,福建省“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科技厅咨询专家,福建省电影局评审专家,广西戏剧与影视学教指委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从事电影美学、电影文化产业、科幻电影等研究。文章编号:()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年 月,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互联网技术给电影文化产业带来结构性影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理论家提出了“共同体美学()”命题。在 构建“共同体美学”关于电影语言、电影理论现代化与再现代
4、化 的讨论中,饶曙光与张卫、李彬、孟琪等学者从观众、技术、市场、艺术创新等维度对“共同体美学”进行了初步探讨。“饶曙光等学者首倡的共同体美学既是立足于中国电影产业实际的电影理论,又是立足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智慧。”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大同”“和合”等优秀文化传统,借鉴西方共同体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呼应,倡导电影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交流互鉴智慧与合作共赢思维,重视由电影的观众要素切入,促进世界、作者、文本、观众四要素的和谐统一。饶曙光指出,“共同体美学”问题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研究,从中国电影的发展、实践和需求出发,探究我们如何在包容性和开放性中与世界先进的电影和电影理论资源进行对话
5、和交流,并将其落实为更有效的方法和方法论。事实证明,“共同体美学”这一学术命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可阐释性。自这一命题提出以来,除了饶曙光本人对理论建构的引领,还有数十位学者加入了研究和探讨的阵营,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中国学者在“共同体美学”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文本分析实践、产业指导实践等广泛领域贡献了近百篇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在“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国际交流议题上,已有成果涉及较少。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共同体美学”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呼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电影领域的拓展和创新。它呼吁通过电影领域的中外对话、交流、合作和融通,促进中国电影文化产业
6、发展由大至强,这与国际交流、国际传播议题密切关联。饶曙光认为,“共同体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国内市场与国际传播要建立共同体”。我们应该不满足于国内庞大市场支撑的“电影大国”成就,更应积极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和传播,让中国电影产生世界性的影响力,实现“电影强国”的伟大梦想。显然,对于加强电影国际交流、促进“电影强国”建设这一议题,“共同体美学”是必要和适用的创新理论和方法论。以“共同体美学”为视域去分析中国和域外国家的电影交流,促进中国和该国电影文化产业的互鉴发展,这也是继续建构“共同体美学”,实现“共同体美学”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的应有路径。塞尔维亚是中东欧重要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
7、系根基深厚,被中国称为“铁杆朋友”。塞尔维亚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重要国家,中塞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正在密切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中塞命运共同体”。文化作为两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其作用不容忽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与塞尔维亚双方要密切人文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加强多边领域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电影是加强中塞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是承载中塞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张经武,赵婷婷电影共同体美学与中小成本电影发展民族艺术研究,():饶曙光,张卫,李彬,等构建“共同体美学”关于电影语言、电影理论现代化与再现代化当代电影,():饶曙光从大国到强国 中
8、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思考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习近平会 见 塞 尔 维 亚 总 统 武 契 奇 ():友谊的“铁盒子里的大使”,中塞两国应该十分重视电影交流。中塞两国的电影交流,开始于 世纪初叶,发展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并在此期间达到历史高潮,在南斯拉夫解体及国家分裂时期陷入低谷,近十年来双方电影交流快速回暖。年中塞双方签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塞尔维亚共和国文化和信息部 年文化合作计划,该计划内容涵盖了包括电影在内的多领域交流与合作项目,是推动两国文化交流包括电影交流的纲领性文件和路线图。总体而言,相比中塞两国在政治、经济上密切的交流合作来说,文化尤其是电影方面的交流合作稍显滞
9、后,这是中塞两国交往交流可以深入实践的方向。学术研究也应跟上这一方向,以“共同体美学”为视域,去分析中塞电影交流的创新发展之道,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对于深化中塞文化交流、促进中塞两国电影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电影强国”建设都有积极意义。一、“命运共同体”与中塞电影交流的历史中塞电影交流筑基于双方共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因为共同面临的某种国家命运,因为历史形成的共同意识形态,两国更需要进行文化交流,包括电影交流。对于中塞两国而言,这一意识首先涉及历史上曾经共同面对的反侵略、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反法西斯的国家命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才有了惺惺相惜、互相眷顾的动力。中国和塞
10、尔维亚的电影交流最早可追溯至 世纪初叶,那时的中国与南斯拉夫面临共同的国情和发展命运,所以互相有所关注。除了双方报刊对彼此国内反帝反殖民、民族解放斗争情况的较多关注,这一时期的报刊也对南斯拉夫的文化艺术有所报道,其中有少量报道就涉及电影文化,这一情况可视作媒介传播意义上的交流。如上海的英文报刊 字林西报(,)以较长篇幅文章专门报道过南斯拉夫的电影工业,还报道了“年前后 人猿泰山 是南斯拉夫最受欢迎的电影”这一影讯。大陆报(,)报道过“南斯拉夫一电影院为所有参与表演的人每人提供一盘烤乳猪”的趣闻。上海泰晤士报(,)报道了南斯拉夫对本国电影业进行税收保护的做法。中文刊物 文艺月刊 报道了南斯拉夫在
11、电影业抽取税收救济剧院的新闻。另一中文刊物 新闻报 报道了一则趣闻:南斯拉夫六位学童小影迷在观看影片 非洲之语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杨昌溪 南斯拉夫课影戏捐救济戏院 文艺月刊,():后,竟模仿片中情形搭上了去非洲的轮船。“命运共同体”意识还涉及“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体”,“社会主义国家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基于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历史与现实共同利益关系的命运共同体”。中南两国同属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历史事实决定了两国更需要同命运共呼吸,从而进行更为密切的文化交流。在南斯拉夫与中国建交以前,除了报刊对南斯拉夫电影业的一些报道
12、和介绍,中国戏曲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年)已经在南斯拉夫放映过,而且该片还被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改编成塞尔维亚语的广播剧节目反复播出。年月中国同南斯拉夫正式建交,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到了一起,基于社会主义国家共同体的同志情谊,更为密切的中塞电影交流由此拉开帷幕。交流活动主要体现在互派电影代表团、互办电影节展和互办电影周等。年到 年,是中塞电影交流的蜜月期。年中国与南斯拉夫签订了文化合作内部议定书,年两国又签订了正式的文化合作协定。伴随合作协议的签订,中南电影交流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年月至 月,中国派出以蔡楚生、司徒慧敏为正副团长的电影代表团对法国、英国、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捷克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
13、进行友好访问。南斯拉夫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站,在这次访问中意义重大,代表团回国汇报工作时强调了“南斯拉夫值得学习”“南斯拉夫影片艺术性强”“南斯拉夫的艺术家、工人治厂的经验值得借鉴”等观点。据蔡楚生回忆,在当年月中下旬南斯拉夫访问期间,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人参观了南斯拉夫“电影中心”“阿华拉”等电影制片厂,全程参加了为期 天的南斯拉夫第三届民族电影节,观摩了 年月至 年月一年中南斯拉夫出品的 部长故事片和 部纪录片。中国电影代表团对南斯拉夫电影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赞叹不已。中国电影代表团的这次南斯拉夫之行是促使 年 月舍饭寺电影制片厂厂长会议“三自一中心”改革方案(自选题材、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和导演中
14、心)出台的重要推动因素。年 月底到 月,南斯拉夫电影周在中国北京、武汉、杭州等 个城市举行。当机立断 旧仇新恨 小勇士历险记 他俩部展映影片深受中国观众欢迎。年,中国电影周在南斯拉夫等个共和国的首府同步举行,祝福 白毛女 鸡毛信 母亲 神笔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五月的节日 等 部影片受到南斯拉夫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命运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特殊的政治原因陷入困境,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交流互鉴活动也会深受影响。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助学南斯拉夫六个小电影迷新闻报,()李珍刚 论社会主义国家命运共同体的公共治理 学习论坛,():孙维学,林地新中国对外
15、文化交流史略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蔡楚生蔡楚生文集:第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同因为共同的命运,不同国家主体最终会选择交往而非隔绝。年中苏交恶以后,中南关系深受影响,两国文化交流几乎中断,这种状况一直到 年代中期才有所改观。在中国,年代北京电影制片厂完成译制 桥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两部经典南斯拉夫影片,年发行上映后赢得巨大声誉。随后十几年,这两部经典影片在中国各地频繁重映,传播范围甚广,成为中国观众心目中的南斯拉夫电影符号。而差不多同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的南斯拉夫影片 天 乌日策共和国 上映后虽也产生一定反响,但其知名度远不及前两部。在南斯拉夫,年举办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电影节开始有中
16、国影片的展映活动。从 年底开始直到 年代末期,中南双方连续签订了多个两年期或者三年期教育与文化合作协议,双方都积极落实合作协议中的电影交流项目。年,中国电影代表团几度赴南斯拉夫访问并参加国际科技电影节、普拉电影节、中国电影周等电影交流活动,中国科教影片 高山植物 获得国际科技电影节科学普及金质奖章,林则徐 渡江侦察记 等故事片在南斯拉夫各大城市放映。年,南斯拉夫派出电影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南斯拉夫电影周活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中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诺维奇(“”)随团来到中国并赴各地访问,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缩小包围圈 个画面里的占领 南方铁路之战 铁托和飞行员 苏捷斯卡战
17、役 等部影片在这一年的南斯拉夫电影周上映。年,中国电影 小花 参加南斯拉夫第九届“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小花扮演者刘晓庆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年,南斯拉夫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以北京电影制片厂王炎为团长的人电影代表团访问了南斯拉夫,展映了 部中国故事片和 部纪录片,青春之歌 十五贯 大闹天宫 十字街头 马路天使 樱 等影片受到当地观众欢迎。年,中国动画片 鹬蚌相争获得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和南斯拉夫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动画片特别奖;中国故事片 城南旧事 获得第 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同年,南斯拉夫电影资料馆代表团访问中国电影资料馆,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
18、观看了 大桥下面 城南旧事 等影片。从 年到 年,每年都有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代表团或者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多次参观南斯拉夫“电影中心”和其他几家电影制片厂,参与南斯拉夫电影节展活动。年南斯拉夫电影资料馆专门举办了“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映了 真假美猴王 乡音 青春万岁 邻居 秋瑾 良家妇女 大桥下面 包氏父子 等 部中国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徐文明上海电影海外传播史研究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年鉴()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同:马奕中国戏剧电影辞典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陈清泉 月朗星稀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影片,首映影片 归心似箭 受到南斯拉夫观众的一
19、致好评。从 世纪 年代至 世纪头几年,社会主义阵营深陷历史困境,东欧剧变,南斯拉夫解体,塞尔维亚进入了激烈的历史动荡期,电影业一蹶不振,中塞电影交流也陷入停滞状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文明交流互鉴包括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以互相欣赏为基础的合作。”总体来看,历史上的中塞电影交流就是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基于相似的国家命运和相同的国家制度,主动开展的平等相待、互相欣赏的交流互鉴活动。虽然南斯拉夫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的塞尔维亚,但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的继承者,而且今天塞尔维亚所在的区域范围一直是两国电影交流的核心区域,首都贝尔格莱德一直作为两国交流的主要城市。由此,中南两国的电影文化交流可以视作中
20、塞两国电影文化交流的历史,这一辉煌历史积淀的经验与智慧也必然深刻影响今天中塞两国的交流。二、“命运共同体”与中塞电影交流的现状中塞电影交流简史的核心其实就是中南两国的电影交流史,受到南斯拉夫不断分裂的剧烈影响,中塞两国的电影交流曾一度停滞,但又在传统友好关系的推动下继续发展。塞尔维亚的政治体制在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变迁,从独立王国到联合王国,从联邦共和国到联盟国家再到独立共和国经过了多次重组和分裂。国运兴则影运兴,国运衰则影运衰,随着塞尔维亚国运的兴衰,“中塞命运共同体”也经受了巨大挑战,该国电影业也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剧烈变化,中塞电影交流也深受影响。塞尔维亚电影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平稳发展的王国时期
21、()、灿烂的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衰微的分裂时期()和有所复苏的当下时期(现在)几个阶段。“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水平和塞尔维亚电影业发展水平在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达到顶峰,中塞电影交流正是在此期间达到高潮,形成中塞电影交流的厚重历史。年,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彻底解体,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被美国承认,剩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电影业由此因战争动荡和国家分裂走向衰落。年,南联盟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年,塞黑解体,黑山独立,塞尔维亚失去出海口变成内陆国。受到国家不断分裂的剧烈影响,塞尔维亚电影业陷入举步维艰的衰微状态。
22、电影观众已从鼎盛时期的年均 万下降至 万。仅以“贝尔格莱德影院公司”为例,年观众上座人数已经下降至 万,年剧降至 万。在此衰微、动荡甚至战乱的分裂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斯拉夫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 人民日报,()宁静,李清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论坛,():宋文富步履维艰的塞尔维亚电影业 ():时期,“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遭遇巨大困境,中塞电影交流也基本停滞。南联盟解体后独立的塞尔维亚面临着社会贫穷、难民流离、欧洲孤立等多方面的困境,加上欧美文化霸权及新兴媒体的影响,电影业发展艰难。但塞尔维亚已经迎来完整独立与和平发展时期,电影文化产业开始复苏。尤其是近年来塞尔维亚通过税收政
23、策改革、合作制片、影像修复、电影旅游等举措,迎来了本国电影文化产业的 复 兴。互 联 网 电 影 资 料 库 ()下 属 公 司 官网数据显示,年塞尔维亚电影总票房 万美元,当年发行电影 部;从 年到 年,票房产出最高年份为 年,达到 万美元,最低年份为 年,为 万美元。从制片方面来看,年共生产中长故事片 部,年 部,年 部,年 部,年 部。近五年来,塞尔维亚中长故事片摄制数量规模总体平稳但偏小,年均接近 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虽然近年塞尔维亚电影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不同年度起伏较大,但相较于衰微的分裂时期和独立初期,塞尔维亚电影产业明显开始复苏。在塞尔维亚完全独立和电影产业迎来复苏的背景下,
24、中塞电影交流以打造“中塞命运共同体”为动力,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在新世纪的近 年也迎来了复苏和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年,第六届库斯坦多夫国际电影节在塞尔维亚木头城举办,电影节展映了张艺谋的 金陵十三钗 一个都不能少 大红灯笼高高挂部影片,塞尔维亚导演库斯图里卡()还亲手颁给张艺谋终身成就奖。年,“中国经典电影展”在塞尔维亚民众中刮起了“中国经典电影风”;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邀请库斯图里卡担任金樽奖评审团主席。年,“中国电影国际巡展 中国电影走进塞尔维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中国经典电影 马路天使 在塞尔维亚硝酸片基电影节展映。年,北京国际电影节设立“走近塞尔维亚”单元,“一带一路
25、”塞尔维亚电影展映在北京举行。年,北京举办“塞尔维亚电影周”,多年前的珍贵电影 黑乔治 作为开幕影片放映,让首都观众大饱眼福。年,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展映南斯拉夫时代的塞尔维亚影片部。年,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南斯拉夫时代塞尔维亚电影展”,展映了 当爱已成往事 三故事 回归 姑娘 及 雨滴,水,士兵 等部黑浪潮电影代表作;全国艺术院线放映联盟上映塞尔维亚导演斯尔登葛鲁伯维奇()的新片 漫漫寻子路,受到一致好评。如此紧密的电影交流活动,恐怕只有 世纪七八十年代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些可喜的成绩无疑启示我们,只要以构建“中塞命运共同体”为基础,以“共同体美学”为方法论,中塞电影交流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
26、明天。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共同体美学”与中塞电影交流的创新发展在中塞电影交流的历史和现实中,中塞双方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开展了虽然跌宕起伏但卓有成效的交流合作。这其中可以总结的核心智慧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对“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弘扬。交流互鉴既是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行动,又进一步夯实了“命运共同体”。“共同体美学”强调通过共同体叙事达到共情共振;强调彼此联系,互相协作而非彼此区隔,互不往来;注重“我者思维”与“他者思维”、求同思维与存异智慧的统一与融合;追求各方共赢和多赢。新时代的中塞电影交流,应该以“共同体美学”为方法论,继续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重视
27、电影文本创作的共同体叙事和共情审美,强化产业合作的共同体意识,推进互鉴互动的传播共同体建设,促进电影交流的创新发展。(一)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降低“文化折扣”“文化折扣()”指文化传播过程中因文化认知差异导致的文化价值损耗与衰减现象,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生产者与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差异,“文化折扣”现象尤为突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遭遇了严重的“文化折扣”问题,这正是制约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电影强国”建设征程中的拦路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共同性、通约性为表征,以共享共担、协作共赢为态度,强调利益共同点、文化共通点和价值契合点,这恰恰就是解决“文化折扣”瓶颈问
28、题的一把钥匙。中国电影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与国际传播建立起一种共同体意识,在电影文本创作层面要善于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寻求文化的最大公约数,降低“文化折扣”。中塞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当下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在文本创作层面,可从中塞两国的社会现象和本土故事中去发掘可供两国人民进行情感交流的主题和内容,如在扶贫故事、小人物的“英雄主义”叙事、亲情与伦理叙事、城乡变化等题材领域,两国普通群众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或体验,存在契合或共情的巨大空间。年中塞合拍的 另一种可能性 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两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守望互助的友谊,成功铸牢了中塞两国的共同体意识。
29、塞尔维亚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突遇新冠疫情后在欧洲求告无门,远在亚洲的中国雪中送炭为塞尔维亚派遣医疗队,送救援物资,影片展现了中塞两国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中国医疗团队的奉献精神、塞尔维亚民众的热情质朴,而这些正是沟通两国观众心灵的重要因素。中塞间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值得去挖掘,例如中塞合作修建匈塞铁路、中塞合作修建泽蒙大桥、中国投资塞尔维亚钢铁厂等。中塞两国在具备共同性的同时,也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显著的差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了解、接纳具有差异性的文化,在文明互鉴的意义上互相欣赏对方文化,这是应有的态度和智慧。在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也需要
30、去欣赏别人的文化,在差异中激发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好奇心,在比较中体会文化的多姿多彩。中塞合拍纪录片 萨瓦流淌的方向()试图通过一位中国女性作家的视角,表现当代中国人在理解世界和不同文化方面独到和友善的见解。该片为电影创作如何对待文化差异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平等对待差异,试图理解差异,欣赏差异。在展映过程中,很多观众被影片鲜活的民族风格打动了,影片对塞尔维亚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资源、人文风情的深度挖掘,不仅能够展现电影奇观,还能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降低电影在国际传播中产生的“文化折扣”。另外,中塞两国可以从宝贵的历史记忆中寻找“命运共同体”元素作为电影创作的源泉。新世纪以来,中塞两
31、国虽然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但在 世纪下半叶,两国同处社会主义阵营,拥有社会主义时期类似的历史记忆。这种类似的历史记忆正是中塞两国电影互鉴发展可以开掘的资源宝库。即使是在不同社会制度的今天,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都在建设现代化国家,这也是一种共同命运。世纪 年代后期在中国热映的南斯拉夫影片 桥 讲述了南斯拉夫党卫军抵抗德军入侵,多次英勇炸桥的故事。这个故事同中国 年春节档热映影片 长津湖之水门桥 在文本、主题、价值观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以炸桥为故事核心,以抵抗非正义战争为主题,以保家卫国为价值观念。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在两国灿烂而沧桑的历史画卷与现实图景中,有关民族解放运动、反法西斯战争、
32、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新世纪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类似生活体验都可以为中塞电影合作与交流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和创新基础。(二)建设“中塞命运共同体”,升级中塞电影产业合作就中塞交流合作而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打造“中塞命运共同体”,传承中塞兄弟情谊和“铁杆朋友”关系,创造大国和小国平等交往的典范,创造中国和欧洲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样板。在电影交流领域,同样要立足于建设“中塞命运共同体”,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升级中塞电影产业合作,做大做强电影产业合作的蛋糕,使两国和两国人民受惠。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促进中塞电影交流升级。“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火热进行中,中国与有关国家在既
33、有的双多边机制下,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以古代丝绸之路这个历史文化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塞尔维亚是最早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和合作规划的中东欧国家之一,中塞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好伙伴。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塞双方已经在基础设施领域展开了各项合作,这既是中国大国担当的体现,也是构建“中塞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蕴含了融通、交流的深刻意蕴,中塞两国有必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促进中塞电影交流实现升级式发展。升级式发展的主要
34、思路就是超越历史上的互派电影代表团、互办电影周、互相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加电影节等常规形式,创新出互增电影进口数量、互设电影发行放映机构等新的合作交流形式。互办电影周等交流形式是中国电影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传统形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中国电影、促进文化传播、促进友好关系的作用,但对于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而言,仅仅只有这些常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最缺的是稳定多元的出口路径和可靠可控的发行放映渠道,如果能与塞尔维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互增电影进口数量、互设电影发行放映机构,一定能为解决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瓶颈问题做出前沿探索,闯出一条新路。中国电影“走出去”,不能总是将目光投注于
35、北美、澳洲等热门市场,更应先从与中国具有文化亲缘性的日韩市场、东南亚市场着手,还应高度重视与中国具有传统友好关系的非洲市场、中东欧市场和南亚市场。塞尔维亚作为中东欧国家中唯一堪称“铁杆朋友”的兄弟国家,其电影市场是中国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窗口,该国最有可能率先在电影领域与中国建立深度合作。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就是互增电影进口数量、互设电影发行放映机构,让两国的电影能够在对方国家超越展览和宣传的层级,逐步成为两国可以随时消费的文化商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塞两国可以就互增电影进口数量、互设电影发行放映机构进行谈判并达成文化交流及文化贸易协议;中国企业可帮助塞尔维亚进行电影院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与建
36、设,可以向塞尔维亚适当捐助高科技电影机械设备;可尝试与当地相关企业合作,在塞尔维亚建立发行放映中国电影的电影院线。发扬友好传统,深化中塞电影合拍实践。中塞两国友好关系根深蒂固,中塞电影交流合作需要传承友好传统,既以友好传统为创意资源,又以友好传统作为前进动力,做出更多超越一般国家的创新成就,尤其是在中塞电影合拍实践领域。在这一领域,近年来已经取得系列成绩。其一,中塞合拍片在纪录片领域成果显著。萨瓦流淌的方向 心弦 另一种可能性 号 等合拍纪录片不断续写着中塞两国的友谊和合作。其二,中塞商业影片合拍迈开关键步伐。年中塞双方开始合作拍摄首部商业院线电影 逃离贝尔格莱德,后来该片更名为 生死权杖,年
37、月于中国影院成功上映。中塞商业合拍片由此迈出了关键一步。其三,经典影片翻拍取得突破。桥 和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既是塞尔维亚百年经典影片,也是前南斯拉夫在中国最有影响的两部电影。年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 周年,华桦文化与萨拉热窝电影中心、丹德赖恩制作公司三方为合作翻拍南斯拉夫时期经典影片建立了合作关系,三方正式签署了经典战争影片 桥 的翻拍协议,同时达成了翻拍影片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的合作备忘录。目前,已有合拍成就势头良好,而且这些成绩提示了中塞合拍实践的主要努力方向,既以友好传统为创意资源,又以友好传统作为前进动力,既重视中塞友好故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将翻拍经典影片 桥 瓦尔特 保
38、卫 萨 拉 热 窝 ():?事的讲述,又重视中塞友好交往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友好传统为创意资源,我们可以从半个多世纪的友好交往历史中挖掘生动素材。既重视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中塞友好交往的故事,又重视新世纪中塞两国从政府到民间的交往故事;既重视讲述中国人在塞尔维亚的故事,也重视讲述塞尔维亚人在中国的故事。以友好传统作为前进动力,我们还应大力创新中塞合拍片的题材领域及创新路径。在题材领域,可以不人为设定合作禁区;在创新路径方面,一是强调聚合双方电影人才、管理、科技等方面的最强实力,实现 效应;二是应该为中塞合拍片提供更多优惠优待政策;三是应该为中塞合拍片提供更多发行放映支持。开拓发
39、行、放映、衍生等多领域合作,促进产业共赢。中塞两国只有在电影文化产业的多领域、全链条上开展深度合作,才能真正高效促进两国电影文化产业双赢发展,形成“中塞电影产业共同体”,促进“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事业一直较为落后,年才开始建立第一个国产电影全球发行平台 “中国电影普天同映”,并且至今还是唯一的发行平台,主要承担发行业务的是“华狮电影()”。该公司对于促进中国电影在海外华人及留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功不可没。但是该公司运营资金有限,力量单薄,相比于负责海外电影在中国发行的“中影集团”和“华夏发行公司”来说,不能称其为“狮子”,可能只算是一只小“蚂蚁”。制约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瓶颈问
40、题之一就是海外发行放映问题,这一问题也明显体现在像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这样的“铁杆朋友”国家。关系如此过硬的国家都没能建立起中国电影的发行放映渠道,难以看到中国电影,更遑论其他区域或国家了。显然,中塞一定要加强电影发行放映方面的合作,最好是能做到由塞尔维亚本地的发行放映公司专门负责中国电影在塞的发行放映,尽量能做到与国内同步。中塞还应加强广播电视及新媒体领域的电影发行放映合作。有线电视是塞尔维亚付费影视娱乐的主要形式,以电视为平台,塞尔维亚每年会引进大量欧美影片。以 年为例,当年塞尔维亚进口了 部电影,其中 部来自美国,部来自欧盟国家,另外 部来自其他国家,没有从中国进口任何电影。这一数据一方面
41、说明塞尔维亚还未真正喜欢上中国电影,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塞两国的电影交流还未深入到关键领域。在衍生合作领域,中塞电影交流合作一定要注重“影游融合”智慧。这里所说的“影游融合”不是指电影与游戏的融合,指的是电影与旅游的融合,是一种“异业融合”。塞尔维亚自然风光旖旎,并且保留有不少古罗马和奥匈帝国时期的人文建筑,相关景点深受中国游客喜欢。中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可以通过电影传播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景数以万计。因此中塞两国应该发挥电影对旅游的带动效应,运用“影游融合”智慧,在“电影旅游()”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塞尔维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宇塞尔维亚电视业发展概况现代视听,():饶曙光,兰健华“影游融合
42、”与共同体美学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亚是第一个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因为中国庞大游客市场的存在,中塞两国在“电影旅游”领域的合作可谓潜力无限,尤其是对于塞尔维亚一方,意义更是非凡。(三)以“共同体美学”为方法论,促进中塞、中欧电影双向交流“共同体美学”倡导共情共振、合作协作、共赢多赢,这一倡导可以成为中外电影交流创新发展的方法论。应该在创作上促进共情共振,在产业上促进合作协作,在传播上促进共赢多赢,推进友好交流与公平贸易的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塞尔维亚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打造“中塞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打造“中欧命运共同体”,中塞电影交流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中欧电影交流打造一个标杆
43、和样板,具有示范意义和中介意义。从另一角度来说,塞尔维亚毕竟是欧洲国家,“欧盟认为塞尔维亚政策与欧盟政策的一致性是 不可谈判的谈判”。该国在电影方面的许多政策、法规,还有软硬件建设都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接轨的,甚至是按照欧盟标准来实施的。中塞电影交流对中欧电影交流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对中国了解欧洲电影业的管理制度、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等知识,塞尔维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窗口。由此,中塞应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扩大版和延伸版,让中塞电影交流成为中欧电影交流的样板和中介,让中塞电影交流与中欧电影交流共同进步。在创作美学上,应着力在中塞、中欧友好交往的千年传统中挖掘经典素材和题材,把握住共同审美趣味,讲好“中塞命运
44、共同体”与“中欧命运共同体”故事,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创作出中塞、中欧观众都能共情共鸣共振的电影。在产业美学上,应着力建构中塞、中欧电影产业共同体,以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和利益共享为原则,推进共同策划、共同投资、联合制作、共同发行、同步放映等全产业链、立体产业链全方位合作,争取产业市场多赢与共赢。在传播美学上,应着力打造促进中塞、中欧电影文化互鉴与互动的共同机制,通过共同机制的运行保证中塞、中欧电影交流的良好运转、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四、结语在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局部热战、逆全球化、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生态灾难等国际问题纠缠交织的当下,世界更加需要命运与共,祸福共担。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
45、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塞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打造“中塞命运共同体”可以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塞电影交流,促进电影交流创新发展,不仅是中塞文化交往的应有工作,更是传承和巩固“中塞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以“共同体美学”为视域和方法论,传承中塞友好的悠久传统,促进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唐世鼎,申家宁,赵子忠,等“一带一路”国家媒体指南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塞电影交流的创新发展,这是两国和两国人民应该坚持的实践智慧。首先,中塞两国要善于汲取历史智慧,在中塞两国密切而卓有成效的电影交流历史中总结共同经验,尤
46、其要珍视两国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友好交流的传统。其次,中塞应该不忘两国友好初心,巩固传统友好关系,携手打造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让电影交流超越历史水平,超越制度差异,超越山河阻隔,获得创新发展,始终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心态、平等的态度、协商的姿态去对待中塞电影交流,促进中塞电影交流提质升级。再次,中塞两国的电影交流要朝一些关键方向推进,既要发挥“共同体美学”在文本层面的引领作用,挖掘能够唤起中塞两国普通人民共同情感的内容,讲好中塞友好交往的故事,展现中塞文化中共通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又要大力促进中塞在电影产业层面的多领域全链条交流合作,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进行一条龙式全方位合作,建设中塞电影产业共同体;还要在电影合拍实践、互增电影进口、强化商业合作、促进衍生合作等关键领域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绩。(责任编辑:潘亚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