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探析_张煜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5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3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探析_张煜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探析_张煜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评广告“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探析建筑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象征。在“三全育人”体系的指导下,高校采用多种途径将具有思政教育价值的文化资源融入学科教学中,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由李仲信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雕梁画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一书,详细论述了中国古代各式建筑知识,并分析了真实的建筑案例,将充满魅力的建筑文化带给读者,对于本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共十章内容。第一章围绕原始建筑,分别对中国原始社会不同地域的代表性建筑进行了介绍,如干阑式、半地穴式等。第二章对古代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三章针对古代宫殿花园展开了介绍,包括建筑、装饰

2、、园林等。第四章介绍了古代城池结构,并以具体案例展开了具体阐述。第五章以陵墓祭祀建筑为叙述对象,包括牌坊宝顶、享殿明楼、神道碑亭等,并以具体案例进行了分析。第六章以具体案例对古代官衙建筑各部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七章介绍了会馆建筑的门楼、影壁、宗祠、戏楼等。第八章重点展现了不同书院建筑的不同风貌。第九章以真实案例介绍了不同宗教建筑特色。第十章对军事建筑结构进行了介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包含大量思政教育元素,符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因此,“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传统建筑文化,能够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基于此,本文探析“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相关内容

3、。一、“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和意义第一,有利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朝着全面化方向发展,在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加非常重视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建设工作,总的来说,高校非常重视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高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投入众多资源,尤其是在“三全育人”体系的指导下,思政工作深入学科教学,开展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传统建筑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以其多元文化内涵吸引学生,如以工匠精神教育学生专心学习,逐渐形成严谨学习、工作态度,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我。这样,传统建筑文化在

4、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价值得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得以提升。第二,有利于拓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重点,为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步伐,取得应用效果,实现建设目标,就需要不断探索新途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资源众多、展现形式多样,将其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能够拓展课程思政建设途径。例如,传统建筑技艺多通过师徒制模式进行传承、延续,师傅的技艺和德行会对徒弟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在课程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通过自身言行影响学生,将自身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态度传承给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第三,有利于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三全育人”体系下,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

5、思政教育的重点,需要有丰富的内容,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包括大量建筑实体,而且包括大量精神文化,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能够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进而实现课程建设目标,在各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推进思政教育。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中有着大量精美绝伦的旷世奇作,如故宫、长城等,时至今日仍令人惊叹,这些建筑无不凝聚古代建筑工匠精湛高超的技艺及其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将这些内容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工匠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形成合作意识,逐步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第四,有利于增强传统建筑文化影响。中

6、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种类众多,发展至今,文化传承受到时代影响,一些文化逐渐消失,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传统建筑文化虽然内涵丰富,但是多数人并不熟悉,这与传统建筑文化影响力有限有直接关系。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展现传统建筑文化,使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形成新认知,提升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力。二、“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分析书评广告第一,挖掘传统建筑文化,丰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三全育人”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发展。要想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利用传统建筑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建筑实体,就需

7、要重视传统建筑文化挖掘工作,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首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大传统建筑文化挖掘力度,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或者与建筑专业、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进行合作,全面推动传统建筑文化中思政元素的提取,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内容支撑。其次,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力量,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强化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力度,将传统建筑文化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教学需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第二,重塑课程教学目标,推动传统建筑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下,各学科教学发生重大改变,各学科教师要对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目标进行优化,以保障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落地。为推动传统建筑文化在

8、课程建设中的融入,就要重塑教学目标。首先,高校要成立课程思政建设综合指导中心,帮助专业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优化,将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思政内涵融入课程目标,明确专业教学利用建筑文化进行思政教育需要达到的目标。例如,在物理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各专业教师应在了解传统建筑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在价值观目标设定中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内容,用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传统建筑文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要

9、想取得显著效果,就要重视融入方法。为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需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资源价值。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建筑之美,提升学生审美价值,在引导学生发现美的过程中加深对美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向好的方向发展。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法,在线上展现包含传统建筑文化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并引导学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积极给予自身反馈,便于自身在线下教学中更好地围绕传统建筑文化开展思政教育,从而加强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增强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第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提

10、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传统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以学生专业学习成绩为主,对于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关注不足,而伴随着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其课程评价体系也需进行相应调整。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包含精湛的技艺,还有建筑匠人讲究的匠心和精品工程意识,这些优秀的文化内容可以作为课程思政实施后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基本方向。一方面,专业课程评价体系要更加看重学生的专业成绩,要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同时还要增加评价主体,保障学生成绩评定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要增加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以增加评价主体的方式进行衡量,对学生课堂表现和学生在

11、日常生活中的品质进行综合考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初步判定。通过这两个方面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能够体现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课思政建设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第五,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教师综合素养直接影响课程思政建设质量,为推进传统建筑文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融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势在必行。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教师综合素养培训工作,尤其要突出传统建筑文化等文化资源在教师培训中的价值,重视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培养,促进传统建筑文化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职业道德出发,强化自身素养,加强自身对传统建筑文化了解,从而推动传统建筑文化在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综上所述,“三全育人”体系下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完善,这样才能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作者:张煜子(南京工业大学)【课题项目】2021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21SJB0091);2021 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SZ20210219);2021 年校级教改课题思政专项(编号:202102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