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43541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76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丹江重点段防洪建设工程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概况11.2 水文21.3 地质61.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8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01.6 工程施工101.7 工程管理121.8 工程占地131.9 环境影响评价131.10 水土保持141.11 投资估算151.12 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152.2 气象水文172.3 水文基本资料182.4 暴雨洪水特征192.5 洪水地区组成及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212.6 调查历史洪水及重限期的确定262.7 天然洪水分析计算272.8设计洪水492.9 施工设计洪水592.10泥沙613 工程地质643.1 区域地质概况643.2 商州段堤防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753

2、.3 丹凤段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793.4商南段堤防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833.5 天然建筑材料873.6 结论与建议894 工程任务和规模914.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914.2 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的要求1034.3 设计水平年、防洪工程范围及防洪标准1044.4 防洪工程总体方案1074.5 堤线布置及水面线推求1165 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245.1 工程等别和标准1245.2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型式1255.3 堤防工程1266 工程管理1376.1 管理机构1376.2 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386.3 管理设施1386.4 非工程措施1396.5 工程运

3、行管理费测算及资金来源1417.2 建筑材料1447.3 主体工程施工1457.4 施工总进度1478.2 工程占地处理措施1499.2 环境保护设计1509.3 环境监测1519.4 环境管理1519.5 环保投资15210 水土保持15310.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15310.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5410.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15510.4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措施设计15510.5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15810.6 方案实施进度15911.2投资主要指标16011.3 编制原则及依据16012.2 费用计算16512.3 效益计算16712.4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1691

4、2.5 敏感性分析17012.6财务评价17012.7评价结论17041 综合说明1.1 概况XX为汉江一级支流,发源于XX省XX市境内的秦岭山脉凤凰山南麓流经商州、丹凤和商南3县(区),于商南县月亮湾出省界,经河南、湖北于XX口市汇入汉江,全长443km,总流域面积16812km2。XX是汉江最大的一级支流,也是XX市最大河流。XX在XX境内流程259km,流域面积7478km2,占XX总流域面积的44.5%,占XX市总面积的38.8%。境内河道平均比降3.27。XX自西向东贯穿XX市中部,流域北界为蟒岭,南界为流岭、新开岭,山脉均为东西向绵延,其间为XX河谷川道。XX流域是XX市主要经济区

5、,尤其是“商(州)丹(凤)盆地”段更是区域地位十分重要,随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商丹一体化”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逐步推进,XX防洪体系的建设将显得更加重要。因此,XX市委、政府对XX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十分重视,曾经做过大量前期工作。2000年3月,XX省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和XX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院共同编制了XX干流防洪工程项目建议书,并经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通过。依据该项目建议书及“长江委”审查意见,2001年7月由XX省院编制了XX干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工程项目范围为商州区城区、丹凤县城区,以及沿江6镇(白杨店镇、夜村镇、棣花镇、商镇、竹林关

6、镇、梁家湾镇)共8个重点河段堤防工程。2005年7月,XX省水工程勘察设计院依据长委和省水利厅审查同意的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了XX干流防洪工程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设计范围依然为商州区城区、丹凤县城区及沿江6镇共8个重点河段。设防河段总长度为 32.7km。修建新堤2.25km,重建堤防9.0km(含拆除旧堤防9km),加固加高现有堤防30.8km,新修堤岸1.7km,堤线总长43.8km。XX省发改委陕发改农经2005599号文批复了该初步设计。2011年2月,XX市水务局主持编制了XX省XX市20132015年中小河流治理规划,规划对XX干流沿岸20处重点段进行防洪治理,建设堤防14

7、8.91km,估算投资5.71亿元。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此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前期工作成果,按轻重缓急、分期治理的原则,筛选确定了商州城区、丹凤县城等12处重点段进行先期治理,拟治理XX干流河段52.2km,设计新修堤防51.814km。1.2 水文1.2.1 流域概况XX是汉江最大一级支流,发源于XX省XX市秦岭南麓。XX上游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分布,左岸有会峪河、老君河、武关河、清油河、县河等6条较大支流,右岸有南秦河、银花河等2条。二龙山水库以上属XX河源区,主河道长约43km;二龙山水库至丹凤县月日滩为商丹盆地,河道长73km;丹凤县月日滩至银花河口段属低石山区,河道长38km;银花河口至

8、商南县县河口属土石低山区,河道长48km。XX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3.8,风速3.0m/s,最大冻土深0.16m。多年平均降水量779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46%。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径流610月为丰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泥沙与径流具有同样的规律,丹凤站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232104t,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为301.6104t,多年平均含沙量4.92kg/m3。XX上游曾建有麻街等9个水文站,近40处雨量站,但由于大部分测站资料系列短,观测时段又不对应,给水文分析计算带来困难。XX流域洪水频繁,主要由暴雨或连阴雨形成。由于流域上游山高坡

9、陡,河短流急,峰型单一,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一日。流域下游汇流面积增大,洪水过程延长至25天,峰型呈多峰。经采用典型洪水组成法分析,丹凤站的洪水主要由程家坡以上干流和南秦河洪水组成。荆紫关站的洪水随主雨区范围的变化,分别由丹凤以上干流和武关河洪水组成或银花河和武关河组成。1.2.2 天然洪水分析二龙山和南秦水库地处上游暴雨中心区,且控制流域面积较大,故对其滞蓄洪影响必须考虑。鱼岭水库位于商丹盆地浅山区的上、下游两个暴雨中心的过渡带,控制流域面积较小,不足丹凤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的十分之一,故不考虑其对天然洪水的影响。天然洪水分析采用的控制断面分别为:程家坡(即二龙山水库坝址),南秦河口、丹凤站,银

10、花河口和荆紫关等5个。其中程家坡站采用麻街站、板桥站、柴湾站洪水流量系列资料插补延长至52年。荆紫关站洪水受二龙山水库影响很小,直接采用其53年实测系列值。丹凤站采用考虑二龙山和南秦水库影响还原后的19572010年53年天然洪水系列。南秦河口断面采用经面积比拟修正后的程家坡站的频率计算成果,银花河口断面采用与其相邻的丹凤站和荆紫关站频率计算结果的非线性内插值。基本控制断面天然洪水计算成果见第2章,表214。鉴于本次计算的天然洪水成果,与2005年编制的初步设计计算成果相比,较差很小,基本在5%以内;并且XX省发改委以陕发改农经2005599号文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基本同意水文分析计算的方法

11、和成果。故本次设计仍采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天然洪水分析成果。1.2.3 考虑水库调蓄后的各计算断面设计洪水 考虑二龙山南秦水库调蓄后得到各控制断面的洪峰、洪量结果。各控制断面之间的计算断面洪峰流量系根据相邻控制断面按面积比拟法推求,其面积指数同相应控制断面。各项目所在河段断面设计洪峰流量采用值见下表。XX干流主要断面设计洪峰流量P(%)项目设计洪峰流量(%、m3/s)流域面积F(km2)123.335南秦河口下23231841151512601562商州区沙河子段23761885155212921644商州区张村段24451942160113351754商州区白杨店段248319731627135

12、81816丹凤县棣花段27942230184715502370丹凤县商镇段28632287189515932504丹凤站(龙驹镇)29922394198716742766丹凤县资峪岭保仓段31222502207917563044商南县梁家湾段44533651310226744515商南县太吉河段44893682313026984550商南县寺湾段45203709315327184580商南县柳树湾段595549554245368959601.2.4 泥沙丹凤站实测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32104t,年最大输沙量766104t(1958年),年最小输沙量4.05104t(1986年)。属清水河

13、流。根据丹凤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推移质含沙量为69.6104t,丹凤站多年平均输沙总量为301.6104t。多年平均含沙量为4.92kg/m3。1.3 地质工程地质工作由XX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承担,外业2011年6月23日8月30日进行,2011年9月完成XX省XX市XX干流防洪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现场勘察采用地质测绘、地质调查、钻探、坑探、取样、原位试验,基本查明了项目区工程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项目区位于东秦岭南麓中低山区,XX河流两侧,河流两岸山势陡峻,基岩裸露,工程区山体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秦王山海拔2087米,最低处南湾海拔543m,相对高差1544

14、m,分为河谷盆地、低山丘陵和中低山三个地貌单元。区域地层出露较完整,主要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及新行界等各个时期的地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混合岩及第四系堆积物。与工程相关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Ptk1和Ptk2、泥盆系D3L2和D3L3;中生界TJ及JK;新生界E、N及第四系Q。项目区位于秦岭东南段,区域构造单元属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之东秦岭褶皱系,地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由铁炉子向东至马角一线,北部属华北准地台西南缘的商渭台缘褶皱带,南部属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的加里东和华里西褶皱带。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层孔隙水,含水

15、层为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漫滩及一级阶地,其含水层厚度稳定,透水性好,补给条件充分,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为第三系、白垩系及二叠系等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裸露的山区和河谷两岸强弱风化岩体中,均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以下降泉形式向XX河道排泄。项目区内丹凤段和商南段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商南为第一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丹凤为第三组,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5s。商州段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加速度为0.10g,特征周期为0.40s。场地可不考虑地基土的液化和震陷问题。拟建堤基位置

16、处砂卵石层,承载力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可做为持力层使用。但属强透水层,应防渗处理。基坑可按1:1.001:1.50放坡开挖,必要时可采用木板桩和砂袋进行支护。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不具备侵蚀作用,但对裸露的钢结构在干湿交替作用下,有微腐蚀性。堤防基槽开挖好后,应进行碾压夯实,以防不均匀沉陷。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除土料以外,可就地取材,运距较近,储量大于需求量,其质量满足工程需求和规范要求。堤外天然建材材料,开采深度一般0.51.0m,不会形成洼地,无侵没影响问题。顺直河段堤岸冲刷深度约23.0m左右,弯曲河段堤岸冲刷深度在2.53.5m之间。XX雨季泄洪水量较大,流速较快,易对其附近的堤脚

17、形成冲刷,建议加深堤基设置深度或其他形式防冲刷措施,以减弱河水对堤脚的冲刷淘蚀破坏。堤防施工时应加强施工检测工作,必须对新建堤防的质量进行分层检测、检验,最终提供工程检测报告。加强施工地质工作,作好施工地质编录,及时向设计提供地质变化情况与地质参数,优化设计方案。1.4 工程建设任务和规模XX市XX河谷川道区自然地理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比较宽阔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自然条件较好。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为齐备,工、商业较为发达,是XX市的主要工农业经济带。地处“商丹盆地”西部的商州城区是XX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西铁路、G40沪陕高速公路、G312公路

18、东西向全线贯通“商丹盆地”,国家电网已经全面覆盖工程所在区域;地方工业也在稳步发展。在适逢融入“关天经济区”的背景下,XX市启动了“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为“商丹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总之,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影响下,以XX经济带为龙头的XX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XX沿岸历来暴雨洪水灾害频繁,而担负防洪保安任务的XX堤防却因工程质量差、防洪标准低、隐患多,难以发挥正常的防洪保安作用。一旦发生暴雨洪水,XX沿岸城镇、村庄及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7.2万居民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防御XX洪水,保障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本区域城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XX沿

19、岸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拟定建设XX市XX干流重点段堤防工程。根据XX省水利厅的有关意见、XX省重要支流治理项目勘测设计基本要求、水利部财政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和XX市XX防洪工程各阶段前期工作,经XX市水务局会商沿XX3县区政府部门,确定防洪工程范围为:商州、丹凤、商南3县区共12处重点段XX河道,治理河段长度52.2km。设防标准:商州城区50年一遇洪水;丹凤县城区、商州区沙河子镇30年一遇洪水;其余均为20年一遇洪水。布置工程点12处,堤防总长度51.814km,位置及分段长度见下表。序号项目名称起止位置河段长度(km)堤防长度(m)左岸右岸小计1商州区城区段9+50010+

20、2000.7668175224202商州区沙河子段11+83017+3205.5541154113商州区张村段19+30023+6404.42914236252764商州区白杨店段22+90027+3004.4400025006500商州区合计15.0129936614196075丹凤县棣花段44+90053+6008.75873058736丹凤县商镇段52+50058+4005.9587358737丹凤县龙驹镇段57+80062+3004.5325832588丹凤资峪岭保仓75+80077+5001.76573731030丹凤县合计20.897886246160349商南县梁家湾段116+1

21、00119+4504.313913263465410商南县太吉河段121+500124+5003.025501278382811商南县寺湾段128+500133+7005.211483653480112商南县柳树湾段142+900146+8003.928902890商南县合计16.450891108416173总 计52.2278702394451814注:起止位置为河道桩号,以二龙山水库坝址为0+000。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依据相关规范、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工程等别。从XX干流重点段防洪工程整体来看,工程规模较大、等别较高。但由于各个工程点相距较远,本次又是以各个工程点为独立

22、项目区。故按工程点分别确定。商州区城区段、东龙山段堤防为50年一遇洪水设防,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丹凤县城区段、商州区沙河子镇段按30年一遇洪水设防,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其余河段为20年一遇洪水设防,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按抗震设计规范,不考虑地震荷载。商州区城区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由于基础下为砂卵石地层,不存在地震液化等问题,因此不考虑地震荷载。根据XX干流河道实际情况,堤防建筑物形式采用:丹凤县城区以上河段各工程点采用砂砾石填筑,浆砌块石护坡形式;丹凤县城区以下河段各工程点

23、采用砂砾石填筑,浆砌块石挡墙形式。堤防超高:3级堤防不小于1.2m,4级堤防不小于1.0m。丹凤县城以上河段采用迎水坡1:1.65浆砌块石护坡,丹凤县城以下河段采用迎水坡1:1.0浆砌块石挡土墙。堤防背水坡统一采用1:2.0。堤防建筑物形式在下阶段设计时须进一步论证、设计。1.6 工程施工项目区公路交通便利,干流河道与G312国道及G40沪陕高速平行东西向延伸,其间多有地方公路连接,做为施工道路可完全满足要求。各乡镇以及行政村均已开通程控电话,XX沿程乡镇已开通无线电话,施工通讯条件较好。河道沿线均有XX供电局下辖电力网络10kV配电线路,施工电力有保障。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河道径流汲取,水质、水

24、量均可满足施工用水需要。项目区范围长,各河段平川宽阔平坦,沿XX干流河道布设施工场地,可满足施工机械、设备、砂石料场以及其它临时设施布置需要。项目区沿线有县办水泥厂3座,乡办水泥厂6座,年总产量在300万吨以上,质量符合行业现行标准,数量可满足工程要求。水泥拟采用地方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统一向水泥厂签定供货合同,按计划供应工程建设。拟成立“XX市XX堤防建设处”做为建设法人,下辖三县区XX堤防管理站,负责项目建设施工的组织安排。项目建设拟采取公开招标确定有相应资质的监理、施工单位。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监督委托“XX地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主体建筑工程量:土石方开挖

25、272.14万m3,土石方填筑156.52万m3,砌石67.18万m3,土工布673m2。施工期为12个月,跨两个年度,于2011年10月1日2013年4月1日完成工程施工。总劳动量137.84万工日,其中技工53.46万工日,普工84.38万工日。1.7 工程管理依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结合XX市机构设置现状,本项目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行政辖区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市一级管理机构,依托现有机构XX市河道水库管理处,进行业务归口管理。河库处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设置10人。拟增加编制2人,合计12人。县区一级管理机构,依托现有商州、丹凤、商南3县(区)河道

26、管理站,进行业务管理。三县区河道管理站均为县区水务局下属单位,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各4人。拟增加14人,其中商州区6人、丹凤县4人、商南县4人。确定护堤地的宽度为:3、4级堤防临水侧、背水侧均为10m。护堤地顺堤线布置与堤防走向一致。堤防的保护范围为:3级堤防背水侧为50m,临水侧为整个河道行洪区。4级堤防背水侧为30m,临水侧为整个河道行洪区。拟设置观测项目:堤身沉降、位移、水位变化、近岸河床冲淤积、堤身浸润线、表面观测。拟设置自动水位雨量监测站12处,流量测验设备8套。XX市河库处已经具备办公区以及办公用房,本次不再设置。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拟于各自河段适当位置征地9.0亩(XX

27、市河道管理站3.0亩、商州区、丹凤和商南河道管理站各2.0亩),用于建设管理站生产管理用房。房屋建筑面积为1406m2,其中XX市河道管理站500m2,商州区河道管理站330m2,丹凤、商南河道管理站各288m2。1.8 工程占地本项目设计堤防51.814km基本沿现状堤防线布置,建筑物坐落属河道或现状堤防,不发生工程永久占地。永久占地为拟建XX市管理站生产办公场所3.0亩及三县区管理站生产办公场所6亩;施工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临时道路、材料堆放、临时仓库以及工棚等)按62亩估列。管理单位建设用地赔偿标准为4万元/亩,工程施工临时占地补偿标准为0.12万元/亩。工程永久占地9.0亩,占地赔偿费用

28、24.0万元;施工临时占地62亩,合计补偿费用7.44万元。合计31.44万元。1.9 环境影响评价XX市XX干流重点段防洪工程的实施,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但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中易产生施工废渣、生活垃圾、噪声等现象及局部的水土流失。但建设期环境问题是暂时的,并可通过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减免或消除一定影响。环境保护措施估算投资90万元。总之,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占主导地位,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工程从环境角度分析是可行的。1.10 水土保持项目区属划定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及省级水土流失

29、重点治理区,其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为I级。根据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特点和主体工程建设特点,提出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设计水平年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防治分区 防治目标 施工建设期试运行期按降水量修正采用值1 扰动土地治理率(%)95952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597973 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84 拦渣率(%)9595955 植被恢复率(%)9799996 林草覆盖率(%)252727结合工程区自然环境及工程施工建设、运行特点,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布局采取永久和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在

30、项目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量;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为恢复植被以及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造条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遵循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的原则安排进度。1.11 投资估算本工程位于XX市XX干流二龙山水库至商南县过风楼镇河段,共12处重点工程,其中商州区4处、丹凤县4处、商南县4处。河段治理长度52.2km,堤防长度51.814km,其中商州区19.607 km,丹凤县16.034 km,商南县16.172 km。主体建筑工程量:土石方开挖272.14104m3,土石方填筑156.52

31、104m3,砌石67.18104m3。主要材料量:水泥62667t,砂子26.35104m3,块石79.27,燃油2810t。施工总用工量137.84万个,其中技工53.46万个,普工84.38万个。工程施工总工期7个月,跨两个年度完成。工程估算总投资31753.73万元,静态估算总投资31753.73万元。1.12 经济评价和综合评价国民经济的评价指标,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56%,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为4902.75万元,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7,大于1.0,符合评价规范的要求。对工程费用增加10%和效益减少10%这两种不利情况进行了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评价规范的要求,

32、本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2 水文2.1 流域概况XX系汉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XX省XX市境内的秦岭山脉凤凰山南麓,流经商州、丹凤,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出省境,再经河南、湖北汇入汉江,全长443km,总流域面积16812km2。XX在XX境内流程259km,流域面积7478km2,占XX总流域面积的44.5%。境内河道平均比降3.27。XX自西向东贯穿XX市中部,流域北界为蟒岭,南界为流岭、新开岭,XX河谷川道夹于两山之间。XX市境内XX上游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分布,其中较大支流左岸有会峪河、老君河、武关河、清油河、县河等6条,右岸有南秦河、银花河等2条。二龙山水库以

33、上属XX河源区,流域面积965km2,主河道长约43km,河道平均比降29.4。按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深山区、浅山区和川塬区三种类型,其中深山区和浅山区约占80%。二龙山水库至丹凤县月日滩为“商丹盆地”,河道长73km,区间流域面积1994km2,河道平均比降2.89。该段为黄土台塬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但村镇连片,耕地肥沃,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丹凤县月日滩至银花河口段,河道长约38km,区间流域面积1346km2,河道平均比降2.62。该段属岩石山区,植被较差,河道沿程均为峡谷,耕地、人烟极少。银花河口至商南县县河口,河道长约48km,区间流域面积2060km2,河道平均比降2.42。该段

34、属土石山区,植被较差。此段河道宽谷与峡谷相间,河流蜿蜒曲折,弯道凸岸多形成坡耕地,为农民居住及农田耕作区, 县河口至省界,河道长约43km,区间流域面积631km2,河道平均比降1.42。该段属岩石山区,为峡谷河段,人烟稀少。2.2 气象水文XX流域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受秦岭制约,气候温和,无霜期长,热量充足,四季分明。据丹凤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8,一月份平均气温1.2,七月份平均气温25.8,极端最高气温40.8(1996年),极端最低气温13.4(1967年)。多年平均风速3.0m/s,历年最大风速20m/s,风向多为WNW,最大冻土深度0.16m。由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35、,冬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间有伏旱,秋季湿润并多连阴雨。多年平均降水量779mm,但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分布讲,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6%。从空间分布讲,一般山地多于川道。特别是暴雨多发生于高、中山区。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径流也随之变化。610月份为丰水期,12月至次年3月份为枯水期,11月及45月为平水期。据荆紫关实测径流资料分析计算,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01.4mm,多年平均径流量14.22108m3。据丹凤水文站实则资料,年最大径流量16.25108m3(1964年),年最小径流量0.94108m3(1995年),多年平均径流量6.13108m3,61

36、0月份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6%以上。XX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商丹盆地”及银花河、武关河等较大支流。泥沙与径流具有同样的规律,汛期710月份占全年输沙量的80%。据丹凤水文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232104t,多年平均含沙量3.78kg/m3。年最大输沙量766104t,年最小输沙量4.05104t(1986),最大与最小相差189倍。年最大断面日平均含沙量达236kg/m3。2.3 水文基本资料XX上游曾建有水文站9处,雨量站近40处,水文站网详见表21。表21 XX流域水文站基本情况统计表站 名所在河流流域面积(km2)设站时间实测资料年限备 注起止年数麻 街XX3251

37、973.71974201037程家坡XX9651959.519591970121971年撤消柴 湾XX14661951.61953195641958年撤消丹 凤XX27661957.419572010541965年1月1日下迁100m荆紫关XX70601957.11958201053板 桥板桥河4931974.71974201037谢 塬南秦河4531959.119591973111974年撤消竹林关银花河9511971.71971201040武 关武关河7241959.11959201052可供本次洪水计算的水文测站虽然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测站资料系列较短,且观测时段互不对应,给计算

38、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可行性研究阶段水文资料使用到1998年,XX干流防洪工程初步设计水文资料使用到2004年。初步设计编制以后,至2010年增加的实测水文资料经水文部门进行了整编,上级主管部门又对其进行了汇编和复核,成果准确可信。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可研报告水文部分的审查意见是“基本同意计算成果”,XX省发改委对初步设计水文部分的审查意见是“基本同意水文分析计算的方法和成果”。本阶段设计,拟根据延长的实测资料,经检验初步设计阶段水文资料采用和计算成果是合理的。2.4 暴雨洪水特征XX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或连阴雨形成。影响本流域暴雨的天气系统除东部台风外,主要是副热带高压与西风低槽的相互作用,此

39、时如遇孟加拉湾或南海水汽供应充足,往往在XX流域形成小范围、短历时、高强度的暴雨或大暴雨。加之秦岭的抬升作用,使暴雨强度进一步增强。XX流域暴雨洪水频繁,尤其以局部性暴雨引起的突发性洪水最多,危害最大。如1988年8月13日至14日,在秦岭山区的商州、蓝田、柞水三县交界地区降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南秦河上游吴家沟18h总降雨量达410mm,最大降雨强度为133.7mm/h;XX上游黑龙口18h降雨144.8mm,最大强度为47.1mm/h,麻街及板桥水文站于8月14日先后发生了建站以来的最大洪水,其洪峰流量分别为553m3/s及558m3/s,丹凤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666 m3/s。9月份以后则

40、进入阴雨连绵的季节,易发生长历时、大范围、低强度的连阴雨,有时也会出现暴雨,如197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XX上游段普降暴雨,总降雨量达286mm,二龙山水库坝址处流量达586m3/s,丹凤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为806m3/s。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后,发生的局部性暴雨、洪水主要是“03.8” 暴雨、洪水。2003年8月28日8时至8月30日14时,位于秦岭南麓的洛南、商州两县(区)交界地区降了特大暴雨,暴雨覆盖南洛河、板桥河流域,暴雨中心伊洛河上游洛南县卫东镇次降雨量达239.5mm,24h降雨量达216mm;XX支流板桥河上游洛南县胡河乡次降雨量达185.2 mm,6h降雨量达125.7

41、 mm;板桥河水文站于8月29日发生了建站以来的次大洪水,其洪峰流量为550m3/s。但因XX流域降雨范围小,XX干流未形成大的洪水过程,麻街及丹凤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分别为183m3/s及600m3/s。支流银花河和武关河洪水也不大,竹林关及武关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分别为337m3/s及440m3/s。2010年7月23日,丹凤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重灾区银花河流域竹林关镇10多小时降雨量高达259mm,银花河实测流量1950m3/s,洪水夹带巨石、泥沙、树木涌入城镇街道、民房和机关单位院内,造成“泥淹竹林关”的惨重损失。2010年,武关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750m3/s,荆紫关水文站实测最

42、大洪峰流量为11400m3/s。但上游板桥、麻街、丹凤实测最大洪峰流量皆不大,分别为123m3/s、87.2m3/s、359m3/s。XX上游山高坡陡,河短流急,汇流迅速,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过程一般为一日左右,洪水过程线大多数呈单峰,且峰形尖瘦。随着汇流面积的增大,洪水过程延长至25天,峰形则具有多峰锯齿状特点。2.5 洪水地区组成及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根据暴雨洪水特性,XX上游洪水地区组成及干支流洪水遭遇分析,分别以丹凤站和荆紫关为控制断面,采用典型洪水地区组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测大洪水进行分析。2.5.1 以丹凤站为控制断面(1)典型洪水分析经对丹凤站实测洪峰流量大于1000m3/s

43、的六场洪水进行统计分析得知,3d洪量的均值为1.04108m3(其中1d占3d洪量54%),最大为1.26108m3(1975年9月),最小为0.72108m3(1970年7月)。洪水主要来源于程家坡以上的有1960.7、1970.7及1975.9三场,程家坡以上3d洪量约占丹凤站3d洪量的50.264.9%,远大于程家坡与丹凤站的面积比(34.9%)。其余三场洪水主要来自程家坡丹凤县城区间,3d洪量占丹凤站3d洪量的64.976.4%,接近或大于区间与丹凤站的面积比(65.1%)。详见表22。在统计的六场洪水中,来自程丹区间较大支流南秦河的洪水有三场,3d洪量均值占丹凤站3d洪量的31.4%

44、,占程丹区间3d洪量的60.5%。来自干流程家坡以上的洪水有两场,3d洪量占区间洪量的68.6%,占丹凤站3d洪量的33.1%;来自下游的洪水只有一场,3d洪量占区间3d洪量的44.1%,占丹凤站3d洪量27.9%;均大于该站面积与区间以及该站与丹凤站面积比值了25.2%和16.4%。详见表22。以上分析说明,丹凤站出现的大洪水主要来自程家坡以上干流和支流南秦河。(2)峰现时间分析从支流南秦河谢塬站和干流程家坡站同期19591970年共12年实测系列中选谢塬洪峰大于400m3/s的1967年6月30日和1970年7月28日两场较大洪水,前者谢塬站最大洪峰441m3/s,程家坡站536 m3/s

45、,后者谢塬站、程家坡站分别为419m3/s、1520m3/s。“67.6”洪水谢塬站峰现时间为该日7:00,程家坡站为7:30,谢塬比程家坡早0.5h。“70.7”洪水谢塬站、程家坡站峰现时间分别为当日8:30和10:00,谢塬站比程家坡站提前1.5h,再从各站洪峰传播到南秦河入干流处(称“南秦河口”断面)的传播时间看,若以各站出现洪峰时的实测最大流速作为洪水传播流速除以各站到南秦河口间距离得“67.6”洪水的谢塬站传播时间为0.433h,而程家坡站为0.435h,对“70.7”洪水两站分别为0.355h、0.36h。目前站址分别建有南秦水库和二龙山水库(中型)下泄最大洪峰均会比原天然峰现时间推后一点,但影响不大,因为流域间洪水特征未变。综上分析,在南秦河口断面干支流洪水同时发生遭遇机率是比较大的。2.5.2 以荆紫关站为控制断面(1)典型洪水分析经对荆紫关站实测洪峰流量大于2000m3/s的六场洪水流量统计分析,5d洪量均值为5.5108m3,其中1、3d洪量分别占5d洪量的38.5%和77.3%。5d洪量最大为8.39108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