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_魏秋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4353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_魏秋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_魏秋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_魏秋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本文系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项目“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一体化融合模式研究”(项目编号:);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与效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魏秋江(),男,河南郑州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工作室”模式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魏秋江,王 淼(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苏州)摘 要辅导员工作室为高校心理育人创新打开了新局面,提供了新思路。在团队协作、心理知识储备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后,辅导员工作室便能通过课程

2、、活动、新媒体、学生团队、危机事件预防和干预体系建设等渠道开展高效心理育人工作。同时,为应对成员专业度不足、参与工作室精力受限和咨询伦理等困境,确保心理育人工作健康可持续,工作室未来建设应从健全标准运营制度、建设内部共享体系、强化外部保障等方面入手。关键词心理育人;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本刊网址:当下大学生常因经济、恋爱情感、亲子关系、学业学涯、宿舍生活、就业升学等问题引发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类问题。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指标,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使命和重点。高校辅导员肩负心理育人的重要角色和职

3、责,即发现和识别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广泛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协助并参与高校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心理健康问题学生适应学校和社会、获得心理康复康复等。在全国一系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工作会、中发 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的要求下,各高校为切实加强自身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陆续成立各种类型的辅导员工作室,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模式。整体而言,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尚处于初期探索和建设阶段,工作室内涵、目标及建设路径都有待进一步探究。一、辅导员工作室概述(一)辅导员工作室内涵和特征辅导员工作室指一群具有相同、相似职业发展规划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密切围绕着立德

4、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现实需求,紧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科学研究、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发挥成员各自专业特长和宝贵经验,优势互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道路的一支辅导员工作团队。辅导员工作室往往跨学院和部门,甚至学校和地区,整合各级各类人才。除专职辅导员外,也常常吸纳校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和心理老师,共同开展工作。其特征如下:()共同职业理想;()团队式交流协作;()成员专业互补;()目标明确清晰;()着重事业型发展。(二)辅导员工作室职能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有其独特职能:()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开放

5、式团队运作,帮辅导员工作室打破了以往高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工作孤军奋战的局面,促进跨学院研究和互动,构建共享知识体系,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和日常事务性管理。()丰富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室精细化学生思政教育和管理,挖掘日常工作遗漏,创新成员发展方向和工作模式,解决成员工作实际,多视角和多形式贴近大学生思政教育实际。()推动辅导员工作成长。工作室通过树立、学习优秀辅导员楷模和榜样,引领、辐射全校思政工作,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辅导员工作室是特色品牌工作,是对内外展现高校育人理念、模式、成果的新平台,培养高校人才的新窗口,孕育辅导员名师的摇篮。二、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优势心理育人是辅导员基本职

6、责,是辅导员工作室研究重点。相对于以往辅导员单枪匹马工作,辅导员工作室背景下的心理育人工作更具优势。()多级联合协动。高校心理育人遇到疑难杂症时,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的多部门、岗位背景,能调动更多高校有效资源,强化信息传递速率,简化创新型心理育人工作方案和措施的申请、审批,提升部门间沟通效率,促进心理育人效率,成为覆盖面更广、更有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支持力量。尤其在处理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辅导员工作室高效性优势更明显。()多域专业互补。招聘的不可控性,不能确保新入职辅导员匹配和自身专业相关的学院。这就让新入职辅导员在面对特定学生,尤其是因专业学习、技能竞赛、升学就业而出现心理困惑或异常的学生,心

7、理育人目标完成度有限。辅导员工作室多元专业知识交流平台,保障辅导员“全域”心理育人能力。()多维经验互助。辅导员工作室的包容性,可吸纳学生管理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辅导员、思政教育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其他有特长的教职工,融合其宝贵工作经验,凝练成可在复杂背景下运行的高效且差异化工作模式,促进成员思想交流,积极协作,扬长避短,相互对照,创造高校心理育人新模式、新思路、新途径,增进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信心。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三、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准备辅导员工作室的心理育人成效,是一个长效转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心理育人效果的发挥,需要前期多方面

8、准备和建设。(一)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即使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秉承相同事业目标,但主观上的积极性和热情,无法规避工作室成员专业背景、工作习惯、职责岗位等差异,必然引起在工作室背景下的心理育人实践中,出现协作、沟通、职权等方面的不足和问题。为此,辅导员工作室需要制度建设,例如“公约”或团队精神培训,明确成员分工、工作目标、活动制度、协作模式、研究内容、会议制度等,不能依靠工作室成员一时情绪冲动或单纯人际信任,谢绝仅凸显个人独立价值,鼓励团队成果,不能让个别成员成为陪衬或流于形式,确保内部平等协作机制顺利通畅。(二)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心理育人工作要求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拥有基础心理知识,注重实操,能开展知识

9、宣传,识别和处理心理异常和心理危机,及时发现学生自伤和害他的风险和行为。除引进心理专业背景辅导员加入工作室,普及心理知识外,工作室成员仍定期参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心理异常应对等专题性培训,构建成员系统性知识和技能体系;定期参与大学生心理个案督导,从辅导员工作视角探讨个案,提升自身理解、帮助特殊学生的能力。因为和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差异,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培训应避免过度理论化或完全遵照专职心理咨询师标准。四、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途径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统筹领导下,辅导员工作室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享有自己独特的途径和定位,助力全校心理育人工作大局。(一)课程育人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是高

10、校心理育人的主阵地。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公共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实际教学中,多数高校授课模式和内容陈旧,课程化、理论化过强,忽略学生实际操作需求,流于形式。辅导员工作室具有集合多领域学生实际需求信息的先天优势,其成员也常任教相关课程。通过和心理中心合作,工作室参与到心理健康课程、教材讨论、研发,提升课程心理育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辅助于专题讲座,实现心理育人课程全覆盖。(二)活动育人现有高校心理育人活动多以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主,通过蕴含心理健康知识的实践活动、趣味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辅导员是学生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广者。辅导员工作

11、室可凝聚优势师资力量,抓住“”和“”(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契机,系统性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推广、团体培养、性格塑造、素质提升、自我完善于一体的系列心理健康周或心理健康月活动,确保活动的专业性、系统性、持续性,避免心理育人活动“泛娱乐化”问题,形成长效心理育人机制。(三)新媒体育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身处新媒体背景下“网络微时代”的深刻发展带来的复杂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且较难控制的过程。手机新媒体作为一股强势潮流,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无孔不入。辅导员工作室强化心理育人效果,就要整合各级各类优势信息,创新心理育人内容,拓展网络优质资源传播途径,拓宽学生视野;积极利用网络互动,

12、舆情监督,深层次融入学生心理需求,答疑解惑,网络援助;积极利用网络传播便利性,搭建心育阵地,创新心理知识形式。(四)朋辈育人朋辈辅导是高校心理育人中大学生“心理自助”和“心理助人”常用模式。通过协同指导学生心理社团、培训心理委员、管理宿舍心理信息员、组织心理志愿服务团队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辅导员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批富有爱心、热衷心理健康活动、乐观开朗、乐于服务的大学生心理育人队伍,鼓励、引导更多学生参加心理育人活动,引导大学生逐渐打开心扉,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困境,呈现自己心理问题,充分运用并积极寻找朋辈心理支持和心理资源,实现自助,维护和恢复自身的心理健康,是辅导员工作室开展高校心理育人的人员补充

13、。(五)危机体系育人心理危机事件预防和干预是高校心理育人重要任务。众多高校通过建立类似“寝室 班级 二级院系 学生生工作部 心理中心 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小组”多级防护和联动的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二级学院心理专员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来访学生心理信息反馈和预警制度等,吸纳兼职心理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对校园突发危机。但应对实际危机时,仍旧是辅导员首当其冲。辅导员工作室的人财物整合优势,保障危机事件处理体系正常运行,流程制度顺利执行,相关人员团结协作。五、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困境(一)专业性不足和培训难度大现行辅导员招聘需求决定了辅导员队伍专业背景多样性,心理知识储备有待

14、提升。这一方面容易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心理育人过程中,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工作起来形式大于内容;另一方面容易使工作室工作“泛思政化”,无法有效区分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产生工作方式、方向和目标错误。因为来自不同部门和二级学院,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工作空闲时间难以统一,工作室成员无法集中精力和时间参与专项、系列心理知识培训,开展心理知识交流,无法集中力量,多级联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束缚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功能发挥。(二)参与工作室精力有限部门多元性,让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日常还要承担大量闲杂事务,这压缩了成员参与工作室团队工作时间。辅导员工作室不是高校“正式”行政或教学部门,其本质类似于粘合度强于一

15、般兴趣小组或非正式组织的工作坊,没有明确法定效力和约束力,缺失具体的行政工作职责和目标,其正常运作更多依赖成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充分信任支撑,或受制于对某优秀辅导员的权威崇拜。若其成员长期无法从中获得职业提升、专业进步或人际关系满足等,却又影响其岗位工作,工作室团队的稳定性即将动摇,心理育人工作将无从说起。(三)存在心理咨询伦理困惑高校心理咨询一般由心理中心专兼职心理老师负责。若该部门人员无力承接大学生心理咨询预约时,具有相当心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年 月(下)()理知识的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就是最好补充。高校生活中,辅导员往往与学生比较亲近,相互了解和信

16、任。这在方便辅导员心理育人的同时,又会引发辅导员开展个体心理咨询的伦理问题。辅导员和学生日常谈心谈话多解决日常学生管理、行为和思想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心理育人工作。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遵循价值中立和保密原则,这可能会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相悖,让辅导员在陷入伦理道德和岗位职责两难。六、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破局(一)健全工作室全域运营制度辅导员工作室积极完成目标和使命,多建立在“所有成员都是积极主动、无私奉献”的“道德假设”基础上。实际并非如此,若缺乏管理,没有明确制度、目标和工作规划,辅导员工作室容易陷入“个人崇拜”或权威主义,偏离或忽视心理育人目标和要求。未来学者可从()选拔、考

17、核和奖励制度,明确成员专业设置、研究方向和能力标准,规范成员职业证书和资质,激励成员积极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会议制度,相对稳定的研讨和交流计划,监督心理育人实施进度;()行为准则,细化工作管理和流程,规范心理育人工作;()经费使用制度,保障心理育人正常运行;()分工和岗位职责,确认成员心理育人角色和职责;()职业和培训规划,强化培训管理,引入专家资源,提升心理育人专业素养,明确成员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方向,激励成员时刻保持活力和动力,增加成员组织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夯实工作室心理育人坚强组织壁垒,增强成员战斗力,稳步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目标实现,服务成员专家化、职业化进程。(二)建设工作室内部共享

18、体系虽目前各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但仍在初级探索阶段。辅导员工作室“软实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共享”理念模式,是辅导员工作室长效成长关键点。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规划和入手:()知识共享:通过培训交流,构建“人才梯队、骨干团队、领头带队”格局,完善成员心理知识共同体;()经验共享:通过学生活动和个体关注,实践、检验各种心理育人策略和效果,共享活动经验和成长体验;()科研共享:通过课题科研,挖掘心理育人工作实践、理论的热点和难点,开展调研调查、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共享科研进步和成果,反哺育人实践;()生涯共享:通过专题沙龙和工作坊,发掘工作室成员职业兴趣、目标和特长,共享职业最优发展方向

19、和路径,相互助力职业理想实现;()情感共享:通过谈心会,交流心理育人中的压力和困惑、生活烦恼,共享情绪和情感体验,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心理支持感,增强成员团队认同和组织承诺。全方位“共享”把工作室成员真正联结在一起,为其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动力。(三)强化工作室外部保障获取辅导员工作室心理育人工作实际内容依附与高校实际需求和客观环境,需要人员、场地、经费保障和制度规范,也需要各级部门工作配合和支持。()人员配合。高校配合工作室在成员选拔、引入方面需求,提升心理育人工作活力。同时还需要成员上级领导支持其参加工作室活动和工作,特别是安排工作任务时,考虑工作室工作需求。()场地支援。高校为工作室

20、场地使用提供便利,最好能设置相对固定场所,方便工作室心理育人工作研讨和交流,稳定工作开展。()经费保障。高校设置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室开展学生活动和课题研究,明确经费使用标准,配备心理育人工作所需的合理设备。()制度规范。高校通过正式发文,从组织上认可辅导员工作室,让其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避免工作中“出师无名”的尴尬,规避工作中相关部门不配合可能带来的阻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的建立,整合了多维优势资源和力量源泉,打破以往二级学院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相对独立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育人队伍跨部门合作的困境。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启新思路、新局面,大有可为。参考文献:吴红,刘取芝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角色定位与实践系统建构高教学刊,():王淑珍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途径探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赵丽梅,孙新华,陈晓军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螺丝钉辅导员工作室为例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责任编辑:范新菊)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第 卷第 期 总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