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434741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论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引言思科诉华为案曾是国际上轰动一时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例。从案件的提起到最后出人意料地以和解终结,其每一步的进展都吸引了关注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所有人的眼球。美国思科,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通讯设备提供商,其神经随着华为的异军突起而异常紧绷。思科诉华为案也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化企业在发展中与跨国企业之间短兵相接的一次重要战役。虽然沸沸扬扬的思科与华为知识产权之争戏剧性地结束了,但在中国“入世”后两家有影响的中外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还是促使我们对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比如知识产权保护的合理与适度问题,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控制问题,市场自由公平竞争的维护与反垄断问题等。而这些关键问题中更核心的问

2、题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应该如何加快自己的创新能力,即如何使得自己有知识产权。如何保护自己的创新能力(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即我有了知识产权后如何保护的问题。而保护既需要利用法律,也需要企业自己采取合适的措施和策略。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而知识产权既是此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受到的损失常常是惨重甚至无法挽回的。所以,高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而保护既需要利用法律,也需要企业自己采取合适的措施和策略。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注: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3、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是指企业作为权利人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拥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发挥支持作用的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 实用新型、以及非简单改变产品图案和形状的外观设计(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经过研究与开发过程得到的外观设计)、软件著作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一、知识产权的范围和取得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知识产权的范围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其他知识产权,如商业秘密、商号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4、可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我国自行制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属于国内法;另一部分是国际法,主要包括我国参加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以及签署的双边或多边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前者主要包括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后者则包括从1980年加入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到1994年签订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共15个国际公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正在逐年提高。但客观上,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许多亟需完善之处。二、知识产权的取得 知识产权自产生以来,对其权利性质的争论在学术界从未停止。但“知识产权在今天中国是被当作一种民事权利对待的被实实在在地规定在民事权利中的”。

5、企业关注的焦点不是知识产权究竟是什么权,而是这种权利的价值和收益,即知识产权的财产性和收益性。所以权利的取得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起点。 知识产权的取得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 (1)权利主体问题 财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如生产、孳息、先占等,一般既无主体的特定身份要求,也无需国家机关的特别授权。而知识产权的原始取得则不同,其权利产生的法律事实包括两个方面,即创造者的创造性行为和国家机关的授权行为。当然,并非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具有国家授予性的特点。 由于企业本身不具有创造能力,而是由员工或其委托的他人进行研究和开发,于是产生了知识产权的权利归属的问题。对此,法律仅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相关主体

6、可以通过约定来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属。 (2)通过合同确定权利归属 无论是知识产权自主开发还是委托创作,法律都赋予了相关人员自由约定的权利。企业应通过事前约定避免权属纠纷的发生: 高新技术企业应首先在企业章程中规定企业应严格控制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以保证执行; 企业在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将来工作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权属; 委托开发或共同开发的,企业应在委托合同或研发合同中明确规定将来工作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权届。 2继受取得 (1)继受取得的几种情况 在实践中,知识产权的继受取得,往往是不完全取得或有限制取得。基于继受取得的原因,同一知识产品之上拥有若干权利主体的情形普遍存在,

7、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发生继受取得的权利只能是其中的财产权,即继受主体不能取得专属于创造者的人身权利,如署名权。但缺少署名权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大。 第二,某类知识产权仅是不完全转让的,继受主体只能在约定的财产权项上享有利益,典型的情况是专利权的许可使用。由于会同时产生一个或数个拥有部分权利的不完全主体,即知识产权可能同时被多数主体利用。 第三,某类知识产权的转让同时在不同地域范围进行时,例如著作权人分别在数国转让其版权、专利权人在不同国家出卖其专利。但是,若干受让人只能在各自的有效区域内行使权利,即主体地位独立,权利互不相涉。 (2)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在购买知识产权之前,应展开周密的尽

8、职调查工作,尽可能多地收集购买目标的相关信息,如知识产权的期限,先前的授权情况等。出口企业还应调查该知识产权在外国的相关情况。 在调查基础上分析购买目标的确切价值,进行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以防止估价过高。 在直接购买难以达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围策略,取得谈判优势,具体见下文专利权的保护策略。知识的保护策略一、各种知识产权的性质 知识产权本身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等特征,而且不同的知识产权也有着各自的特性,要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把握而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 (一)著作权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受法律保护的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

9、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其中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登记进行保护。 1排他性 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的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延及思想、产品、方法、公式、工艺等。所以作品一经发表,其他任何人都有改编和汇编的权利。 目前,在我国著作权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计算机软件和音乐、电影作品的盗版问题较严重,并且企业维权的成本和难度都很高。 2地域性 虽然版权公约的签署使得著作权的生效地域超出了一国国界,但是和其他知识产权一样,至今仍然有人们常识理解的“地域性”。在全世界并未就版权保护期、侵权认定等达成完全一致意

10、见以前,企业必须对著作权的地域问题加以重视。 3时间性 著作权则分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除非作品消亡,著作人身权永远受到法律保护,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死后50年。但是作为商业产品,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就能取得赢利,所以时间性对著作权的影响往往有限。 4,可复制性 由于著作权载体的复制较为简便,著作权遭侵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很难挽回。 (二)商标权 1排他性 商标法在保护商品名称方面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但很难保护技术本身。虽然商标权对高新企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发展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商标对企业形象、获利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2地域性 商标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在哪个国家取

11、得的权利也只能在哪个国家获得保护,在其他国家是不被承认其权利的。因此,企业要使其商标权在所销售的国家获得保护,可以直接向所在国家申请商标注册,或是通过商标国际注册的领土延伸。3时间性我国法律规定,商标权有效期10年,但可以续展保护且不限制续展次数。(三)专利权1排他性专利权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和授权,他人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该专利产品或使用该专利方法获得的产品。 2地域性 专利权仪在申请国国界内有效,但根据巴黎公约,可以在他国享有优先权。 3时间性 在专利保护期限中,发明专利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为10年。 一项高新技术可能在很短的

12、时间内就会落后被淘汰,因此,对于一项发明专利来说,20年的保护期的意义也许仅仅是形式上的。 4可复制性 由于专利权取得的同时要对专利进行披露,也就给复制专利产品带来了可能,并且也给他人在此专利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方便。对企业来说,需要权衡取得专利权和披露信息之间的利弊。 (四)商业秘密 1排他性 商业秘密由于不为社会公众知晓,具有最强的排他性。但是一旦泄露,企业受到的损失往往很难弥补。 2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 商业秘密的地域性、时间性和可复制性并无硬性限制。只要其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不公开,维持秘密的状态,就将一直受到保护。使用的地域也由公司决定。二 保护策略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分为

13、公告保护和自我保护。前者是通过发布、登记或申请,以获得法律的承认,但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公布于世;后者是不公布知识产权,而由企业采取管理手段进行自我保护。下文将就分别讨论不同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 (一)著作权的保护策略 由于作品一经发表,其他任何人都有改编和汇编的权利,并且目前我国的反盗版形势不容乐观,著作权的排他性保护比较困难。这就要求企业主要通过自身管理来保护其著作权。 1通过技术手段 对著作权,尤其是计算机软件,通过加密、防火墙等先进技术措施,在技术上阻止侵权的发生。 2通过管理手段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制定相关的著作权管理守则,并严格执行。对公司的文件、资料定期整理和销毁。 3通过法律手段

14、 在员工合同中明确劳动纪律,对员工在文件管理上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依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登记。 对著作权侵权追究法律责任。 (二)商标权的保护策略 1商标设计 选择商标的法律条件:选择商标当然要考虑到法律上的有效性,能获得注册、受到保护。商标须具有合法性、显著性、新颖性特征。所谓“合法性”,即指商标名称和图形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主要是指商标的构成不含有商标法所禁止使用的文字和图形(商标法第8条);所谓“显著性”,即指商标对于商品来源的区别能力;所谓“新颖性”,即指商标名称或者图形不得与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相近。 2商标保护 (1)注册商标保护。在

15、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只有通过注册才能取得法律认可和法律保护。 (2)申报著名、驰名商标保护。国家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认定,是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采取的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不仅是企业的一种荣誉,也能提高产品、商标及企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些商标将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 (3)使用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指同一商标所有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注册的几个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有的是文字近似,有的是图形近似。这种相互近似的商标注册后,不一定都使用,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他人仿冒或注册,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商标。防御商标则指驰名商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

16、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该种商标称之为防御商标。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对此种商标尚无明确规定,按照国际惯例,此种商标一般难以注册,但一经注册,则不因其闲置不用而被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撤销。当前我国一些大企业都采用这两种方式进行商标保护。 3对外商标 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统计,国内有16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如西门子在德国一控股公司欧司朗公司在明知“firefly(萤火虫)”为东林电子的商号及商标的情形下,在德国将该商标注册为自己的商标。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将东林电子的自创晶牌抢先注册从而遏制“firefly(萤火虫)”产品进入德国市场。 企业应采取的反抢注策略:企业设

17、立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及时防患、及时办理商标国外注册。值得注意的是,商标国际注册是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商标国际注册仅限?o多个国家,诸如老挝、越南,甚至加拿大都不是马德里协定成员国,如果要进人这些国家市场就必须到各国逐一注册。按照国际惯例,商标保护具有地域性。目前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 地区都采取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在该国和该地区注册商标,谁就拥有商标的专用权。根据商标保护地域性的规定,商标一旦抢注成功,被抢注商标的企业就不得在该国或该区域内使用此商标,若违反则构成侵权。因此,不论被抢注商标的企业放弃原商标另创品牌,或是高价回购,抑或是通过法律途径撤销被抢注的商标,都将增

18、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延缓其产品占据市场的时间,降低市场份额。 4商标与专利保护相结合的战略 商标的外观设计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取得专利法的保护。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观并适于工业应用的设计。它和商标都是置于产品的表面或者商品的包装上,都可以由某种图形组成,对产品起到美化和促进作用。在产品上设计一个图案,既可以用作商品的商标,又可以用作产品的外观设计。所以,企业可以考虑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运用专利法来保护自己的未注册商标。但是,这种情况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该图案必须附置于外观设计产品上,是作为外观设计专利的一部分,而不能游离于外观设计之外;(2)外观设计专利

19、权人必须是未注册商标的使用人;(3)保护对象只能是商品商标,而不适于服务商标。(三)专利权的保护策略 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来决定企业开发出的技术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通常企业应建立一种制度,由企业的管理、技术、法律、销售等方面人员组成的机构来评价企业作出的发明创造,并决定是否申请专利。一旦决定申请,应作以下考量: 1申请时机的选择 对于基本发明,一般要等其应用研究和周边研究大体成熟后,再提出专利申请。防止其他企业在基本发明的基础上,作继续改进性研究,或抢先申请应用发明专利,而造成对自己基本发明的封锁保护。 竞争对手很多,或者市场需求量大,或者是容易被模仿的技术,应尽快申请专利。 对

20、本企业领先的不易被模仿的技术,可以在竞争对手快要追上的时候再申请专利面延长了保护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技术过早地公开而给对手可乘之机。 2申请地点的选择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应对在哪些国家申请专利进行分析。一般优先选择市场最大或人口最多的国家申请专利。但是,如果发明创造属于高技术范畴,如微电子、遗传工程等,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产这种产品,则应考虑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旦发生侵权,专利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在原产地扣押侵权产品。对于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又有广阔市场的国家,可以同时应用这两种战略。总之,企业应当考虑在有潜在市场或潜在竞争对手的国家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在这些国家的市

21、场利益和竞争优势。 3申请类型的选择 (1)全面申请专利 对于独创性非常高、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和获取重大经济效益的前景的发明应考虑全面申请专利,这样的专利往往发展前景大。有的基本发明对产业活动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在实用化时,它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从而可衍生出大量的相关专利。所以需在申请前、后高度重视外围专利保护,形成专利保护网,竞争对手无法绕过基本专利而模仿。对产生基本专利的技术要进一步贮存技术,取得改进专利,以便在基本专利到期后,仍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2)申请外围专利 外围专利又称改进专利。在项专利(基本专利)不属于自己或只依靠此专利不能很好保护自己的时候,围绕这一专利申请许多不

22、同专利(外围专利)来加强自己,与基本专利权人进行对抗。在核心专利周围部署改进专利、下游专利可以帮助本企业获得核心专利权人的交互授权。例如,台湾富士康、台湾鸿海、韩国三星跟踪国外企业的核心技术,大量部署外围专利,也创造了可靠的杀手锏。其策略主要有: 在在先申请制国家或条件下,当已经知道对手也在研发同一技术项目,且已经接近成功时,则先以基本专利广泛地控制核心技术,然后在其周围不断地、逐步地申请应用、改进专利,最后构成以基本专利为中心的专利网; 尽可能将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同时申请,以避免先公开基本专利后引起其他企业申请外围专利的竞争; 当本企业的产品无法绕过他人的基本专利时,可对基本专利作改进产生应

23、用发明,申请外围专利,在基本专利的周围形成一道专利保护网,使基本专利权人在此领域丧失活动余地,使其动辄侵权,迫使基本专利权人放弃竞争,或者向本企业提出专利许可谈判; 申请防卫专利,有的发明虽然是本企业暂时不实施的,但作为一种技术储备或将来实施更新发明的基础,应当申请防卫专利,以免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而形成对自己的限制; 申请迷惑专利,在同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时,为了不让对手清楚地掌握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故意将一些并非本企业所需的技术申请专利,让对手无法跟踪自己的发展。还可以在专利“授权人(assignee)”一栏隐匿真实身份。这是国外公司惯用的竞争策略。很多西方大企业往往用100多个名称充当本企

24、业拥有的专利的授权人,有些公司甚至用300多个名称给自己的技术申报专利。例如,Aventis拥有29万多项专利,其中仅仅约1的专利在授权人中包含Aventis这个词。这些用其他名字秘密部署的专利,使竞争对手无法了解自身真正的实力,相当于埋藏了一些专利地雷。三、企业自我保护策略企业惯常采用的自我保护策略主要有:(1)规划策略 在专利技术开发目标阶段,应充分分析、了解其他企业的专利持有情况,将产品开发引导到不侵犯他人专利的方向上,然后,还要密切注意其他企业专利的动向和最近进展,将此工作作为日常工作。 (2)文献公开战略 当没有必要取得独占权但若被其他企业抢占在先申请专利又不妥当时,可抢先将技术内容

25、在杂志上公开,虽然自己未能取得专利,但也达到了防止其他企业取得专利的目的。(3)异议于扰战略 对其他企业申请专利权可以采取经常性的妨碍活动,如提异议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国家专利局复审委员会每年受理的约4000件专利无效案中,大约2000多件会被宣告无效。也就是说,中国专利局签发的数百万件专利中,可能有一半会被漏检的外国专利、各国期刊论文以及其他事实和规则予以推翻。通过商业检索、分析提高自有专利的质量,了解他人专利的杀伤力,这对于各类企业在必要时提出的专利无效请求也有很大的帮助。企业也可以考虑购买专利分析公司的服务,由专业公司对专利文献,甚至非专利文献进行研究,以帮助企业更顺利地占领知识

26、产权高地。 (一)商业秘密的保护策略 有的技术成果不必申请专利,以技术秘密(Know-bow)来保护更为有利,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配方,作为企业的技术秘密,至今已经有100多年;有的发明可以一部分技术申请专利、另一部分作为技术秘密保密;或者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掩盖一部分技术诀窍。现代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各种手段,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 1企业以法律手段保护商业秘密 目前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侵权行为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二是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和劳动

27、法。 侵权行为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指他人不法侵犯商业秘密时,权利人可以就其侵犯自己的民事权利的事实,依照民法通则第117条和第118条的有关民事侵权的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权利人也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的有关经营者不法侵权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处理,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侵权人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权利人也可依据刑法第219条向人民法院起诉,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2004年12月实施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包括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在内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是司法实践中

28、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操作规范。对于商业秘密的诉讼保护,本文在后面将其独立出来进一步介绍。 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指商业秘密的权利人以订立保密合同的方式,明确各方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权利和义务。若对方违反了保密义务,则权利人可依合同对其追究违约责任,包括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继续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保密义务等。合同法主要针对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在流转过程中给予保护。而劳动法主要针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关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如果劳动者违反这些约定的保密事项,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2企业以经济手段保护商业秘

29、密 以经济手段保护商业秘密,主要包括下列三个层次: (1)用激励方法来保护商业秘密。 (2)用长期化劳动契约来保护商业秘密。在人员流动比较普遍的今天,这一方法更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契约长期化,可以使关键岗位的职工留在岗位上。 (3)以某种产权安排,来保护商业秘密。比如:允许商业秘密的持有者,接触、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拥有部分股权,成为企业的股东,使之与企业形成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里,就是这么做的。 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并未从产权安排的角度去保护商业秘密,是高新技术企业人员跳槽不断,企业技术诀窍、新产品被别的企业窃取、仿冒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中,由于技术对

30、资本、劳动等的需求,相对其他生产要素来说更重要,就更需要精心做出一定的产权安排。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企业崛起之初,产权安排往往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命运。 3互联网与商业秘密保护 在Internet网上,各类以软盘、光盘、移动硬盘等方式记载和存储的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各类数据库,各类为保障网络交易安全而设立的用户口令、密码,各类企业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时涉及的重要信息等均可构成企业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通过Internet侵犯商业秘密具有相当强的技术性、隐蔽性、难以防范性,企业商业秘密被他人截获后更加无法控制、损失是难以挽回的。通过Internet侵犯商业秘密,既可能是企业外部人员的侵权,也可能是

31、企业内部人员的侵权,计算机系统的漏洞、黑客技术、计算机病毒等都对企业的商业秘密构成严重的威胁。在互联网时代,要防范竞争对手获取本公司的商业秘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1)完善企业技术保护措施,包括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等; (2)完善企业技术防范措施,包括应对黑客攻击的防火墙技术、安全工具包以及防止病毒入侵的防病毒软件等; (3)完善企业互联网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包括互联网上企业商业秘密范围、等级,明确网络管理室、机房、网络档案室、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的岗位职责等专门制度; (4)完善企业网络安全检查制度; (5)完善对企业内部员工特别是企业网络管理

32、员的保密责任制,尤其注意接触商业秘密的雇员和本企业网络管理人员在使用互联网时的权限及相应的责任分配;计算机与网络设备交外部人员修理时,必须先拆卸涉密存储设备,防止商业秘密被修理人员窃取等。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运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问题提到了关系整体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之对应的,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已经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际的竞争中,让我们的企业深受其害。在我国企业参与的各种市场竞争中,主要面临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风险主要为:一为企业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贸易壁垒;二是以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为手段,使得已经成功进入市场的企业被迫退;三是将我国企业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抢先注册。

33、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企业应制定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由于专利和商标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主要为专利战略和商标战略。企业专利战略专利战略是指运用专利及专利制度的特性和功能去寻求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原则是在现有的规则下,针对已经存在的专利技术去控制和反控制现有市场的总体谋略。我们可以整体将企业的专利战略分为进攻战略、防御战略和运用战略。一、专利进攻战略 所谓专利进攻战略是指积极、主动、及时地将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申请专利,利用专利保护抢先占领市场,合理合法垄断市场。 1技术预测与研发战略 即利用专利信息预测本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由于全世界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是

34、专利技术,而专利技术的载体专利说明书等专利文献是一种公开的文献资料,可以通过公开的途径查阅到。因此,通过查阅、分析某一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大小及其相关内容,就可以比较准确了解某一技术领域的现状和最新的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分析出某一产品的市场前景,及时的制定、调整企业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对策。 在研究开发的初期一般要运用专利信息检索调查,以便回避侵权而进行规避设计或无效他人影响自己进出口发展的专利或产品,如调查专利的有效性、技术内容、申请日或优先权日、有效期等。该项检索调查是企业经常性的工作,通过专利检索和专利技术分析获知所需求的信息。我国的企业在进口的产品和技术项目中,往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

35、用,这时应通过检索调查了解专利的有效期、有效国家、技术含量(保护范围),从而确定其专利的真正价值。例如,某公司从荷兰引进一套化工生产装置,引进技术含有4l项专利、技术秘密及设计工艺,对方提出需支付知识权力费约900万美元。经过专利调查,该公司发现4l项专利中有6项属未授权的专利申请,7项为失效专利,2l项与引进技术基本无关联,且没有1项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在这种状态下,我方公司是不需向对方支付900万美元的知识产权的。所以,任何一家企业在产品出口前或引进技术时,都应调查目的国家或地区的专利保护状况,判断是否可能产生侵权,以便最有效地保护企业利益。但是在这方面,我国的企业教训是大量的,且深刻的

36、。另外,企业要注意跟踪调查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发展情况,即对专利实施监控,以便获取竞争对手和特定项目的信息。在市场竞争中,胜负往往难以预料,但求胜之道在于对竞争对手的知彼知己。要生存就必须掌握主要竞争对手和次要竞争对手的情况,才有可能有效地运用市场谋略,比如联合次要竞争对手共同对付主要竞争对手。关于竞争对手,有些是企业已知的,有些则是企业不熟悉的。事实上,仅仅通过产品碰撞就想完全搞清楚竞争对手的信息是十分困难的,且贻误时机。因为产品只能反映出先前的部分信息,正在和继续发展的信息无法从正在冲突的产品中表现出来。在市场规则下,任何市场都离不开专利保护的。企业只有通过专利的跟踪调查,才有可能提前预知未

37、来的竞争对手及其技术发展状况。如何实施专利的跟踪调查呢?通过专利检索可以实现跟踪调查。因此,任何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都不能忽视专利检索这个环节。 2专利网战略 因此,为了占领市场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市场情况及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实力确王自己的基本技术或主导技术,并全力攻关,不仅基本技术要申请专利,与之配套的外围技术也应及时申报专利,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严密的专利网,有效的保护基本技术和外围技术。 实施研发专利战略应辅之以外围专利网战略,即企业围绕基本专利进行再创新以形成强大技术屏障的外围专利,层层围堵他人的对抗和竞争。外围专利网战略是指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取得专利后,为防止别

38、人开发外围产品或利用其他方法生产相同产品与自己竞争,企业必须迅速地开发外围产品并取得专利,形成严密的专利网,不给竞争对手留下任何可利用的空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专利。具体讲,即某项新技术获得专利权后,以其为基本专利,将其改进技术及外围相关技术均申请专利,形成一个由基本技术,并同外围相关技术一起构成的专利网,进而形成本企业强项技术的专利壁垒,使竞争对手无法攻破。申请专利就好像是跑马圈地,申请了一个专利,就等于圈到一块可以独自耕耘的土地,申请的专利越多,囤的地也就越大,可以独自占有的市场也就越大。从而避免竞争对手在同一产品及类似产品中对自己的直接威胁。 国外许多著名企业大量申请专利,既为保护自

39、己的未来市场权益不受侵害,也为堵住别人技术超越的“空隙”。很多企业在一项技术发明之后,就要在该基本专利周围同时申请一些外围专利,构筑一道道保护的专利网。据欧洲专利局调查,欧洲每年申请的发明专利中,最终只有50能够获得专利权,获得专利权的专利中只有10能最终付诸实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战略考虑用来“圈地”的。 3技术控制战略 即通过技术输出来控制市场。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后,只将有关设备方面转让给合资企业,而可口可乐原浆的生产技术不转让,将其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进而永远控制着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j技术输出有专利权有偿转让和专利有偿许司使用两种类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所获得的专利技

40、术、产品除自己实施生产外,还可以通过有偿转让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方式,收回技术创新的投入,并获得更大的利益。专利转让往往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常采用的策略,正逐渐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一定的时机,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转让专利技术从战略上讲是合理的。比如没有利用专利技术的能力,或者是竞争者已牢固的占据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专利转让,将会促使竞争者围绕该专利技术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如果有一个或多个竞争者获得成功,这时专利产品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划分,专利权人就只能得到很小的市场份额。但是通过专利转让,企业不仅可以防止别人模仿自己的技术,还可以通过转让专利技术,制定技术标准和收取转让费,而

41、竞争者则可以获得一种比较廉价和风险小的技术投资方案。专利技术转让可以加速按照企业的技术将产业标准化的过程,如果有几家企业在推进该专利技术的发展,转让不仅可以使这种技术合法化,而且还有利于加速它的发展。有的专利转让,还实现了企业之间的技术互换。 当然,在选择转让对象时,企业应慎重,否则就会因不恰当的转让而创造了不必要的竞争者,最终因贪图短期利润而丢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有利地位。 4专利诉讼战略 专利诉讼战略就是充分运用专利制度保护功能的体现。作为一种进攻型的专利战略,一方面,企业可充分地利用法律赋予的专利保护权限,主动跟踪和收集竞争对手专利侵权的可靠证据,向竞争对手提出侵权警告或向司法机关提起诉

42、讼,迫使对方停止侵权,支付侵权赔偿费,以达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力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可按照法定程序,及时向专利复审委员会就可能威胁其生产的专利技术申请宣告无效,以确保自己的市场地位。企业积极运用专利诉讼战略,不仅可以有效地制约竞争对手,维护自身形象,而且还可以从专利侵权赔偿中获得可观的经济补偿,具有一箭双雕的功效。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巧妙地运用专利这一重要的“隐形武器”,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致胜,立于不败之地。反之,就有可能“败走麦城”。因此,企业家对企业专利战略,不可不加以重视,不可不加以研究,不可不认真应用。例如,美国哈那威尔公司拥有自动

43、对焦技术的专利权。1985年2月,美能达公司销售一种带有自动聚焦功能的a一7000型单镜头反射照相机。1987年4月,哈那威尔公司即向美国明尼苏达州地方法院起诉美能达公司,指控被告侵犯了其专利权。这一诉讼是应原告的请求以陪审团形式进行的。1992年3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美能达公司一次性付给哈那威尔公司1亿多美元的和解金。不久,哈那威尔公司又如法炮制,相继对尼康、佳能等几家日本照相机企业展开专利诉讼攻势,迫使这些企业支付了巨额的和解金,哈那威尔公司还声称要对日本摄像机制造商采取同样的行动。据估计,哈那威尔公司最终可以从其自动对焦技术专利获得10多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二、专利防御战略 所谓专利防

44、御战略是指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竞争对手的专利战略进攻或竞争对手的专利妨碍卒企业的市场运作时,采取的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竞争被动地位的策略,这种策略往往更多的是主动预防或防御性的措施。 1排除妨碍战略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发现对手的专利妨碍了自己发展,或有司能涉及侵权,不妨按专利法规定的无效程序,将竞争对手的专利无效掉。尤其是实用新型专利,因为实用新型专利实行的是初步审查制,不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实质审查,这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将不符合三性条件的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的现象。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外企业常利用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这个缺陷,将已失去新颖性的技术或产品拿来我国申请专利。如果我们不用专利这个武器

45、将其无效掉,他们就可堂而皇之地在我国市场上作为专利技术进行转让,收取专利使用费,因此企业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专利无效程序消除竞争对手设置的专利障碍。 2交叉许可战略 即允许对手使用自己的专利以换取自己使用对方专利的权利,双方都不必支付费用,而只需找平差价,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3公开技术战略 即以先行公开的方式,破坏某项技术的新颖性,使竞争对方无法获得专利。这种战略手段一般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使用。 一是本企业与竞争对手同时在开发某项专利技术,但竞争对手稍占优势,专利很可能被对手先行申请并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该技术的有关内容抢先公开,当自己无法获得专利的情况下,使对手也无法获得专利

46、,阻制对手设置专利障碍。 二是如果本企业对某项技术已经开发成功,而自己认为又没有必要独占,但若被对手申请专利,可能造成对自己潜在威胁,这时可将该技术内容以一定方式公布于众,这样可以阻挠对手获得专利。 例如,IBM公司每周都要公开发布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申请专利,但又必须防止其他企业申请而妨碍自己使 三、专利运用战略 即充分利用专利的特点,善于使用拿来主义。对于没有在我国申请专利的国外专利技术,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拿来为我所用,只要不将产品销售到该产品有专利保护的国家即可。此外,对于已过保护期的专利技术,无论是中国专利还是外国专利,我们可以放心的拿来,也不必担心出口是否会侵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专利的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该拿来的就应毫不客气的拿来为我所用,以节省研究、开发经费,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1模仿创新战略 对于技术较为落后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