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目 录绪论3一、 管理信息系统简介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41.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51.3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81.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101.5结束语11二、MIS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2.1 MIS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现状132.2 MIS系统建设的方法及要点142.3 MIS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172.4 MIS与SCADA系统的结合192.5结束语23三、MIS在县级供电企业建设分析及存在的问题3.1 MIS建设的基本特性243.2 MIS的开发途径283.3 MIS建设成功的关键的几个关键点303.4 MIS建设的几个误区313.5 结束语 34四、未来县
2、级MIS的发展方向4.1县级MIS发展方向354.2结束语37五、谢辞 谢辞39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40绪 论当今,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信息已成为现代生产体统中,最重要的投入。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信息看做是一种有价值的基础性资源,认识信息在物质社会中的先导作用。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完成这个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它已成为经营管理和决策部门的客观需要,也是一种基础性建设。县级供电企业MIS系统是电力规划,设计,施工,供用电,机关等部门通过信息化工具和信道,从信息源开始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到直接决策的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它集用电营业管理,生产技术管理,财
3、务管理,人事劳资管理,档案管理等多项管理功能于一体,是电力企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办公的基础。可以说,MIS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县级供电企业MIS系统开发建设的方法及要点:进行MIS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针对当前MIS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对MIS系统在县级企业的进一步应用加以展望。关键词:MIS系统 案例分析 MIS的影响 MIS的开发过程 MIS发展趋势 SCADA系统 效益分析 前景展望一 、管理信息系统简介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
4、mation Systems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MIS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和信息的使用五个方面组成。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具有以下四个标准:确定的信息需求、信息的可采集与可加工、可以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可以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MIS成熟的重要标志,它象征着管理
5、信息系统MIS是软件工程的产物。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组成部分有:计算机学科(网络通讯、数据库、计算机语言等)、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线性规划等)、管理学、仿真等多学科。信息是管理上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做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所以能否有效的管理信息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管理信息系统MIS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得到普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现代化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
6、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收益和效率为目的,同时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操作。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给管理者需要的信息来实现对组织机构的有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3大主要资源:人(people),科技(technology),和信息(information).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不同于其他的用来分析组织机构业务活动的信息系统。1.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121以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为例 根据龙门供电局变电管理的实际情况,对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本文采用 “B/S+C/S”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应用模式,其具体分析如下。
7、 1.2.1.1 C/S架构软件的优势分析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其模型如图1所示。这也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
8、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1.2.1.2 B/S架构软件的优势分析 B/S(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其模型如图2所示。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者改进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所谓三层3-tier结构。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
9、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以目前的技术看,局域网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较低。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 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针对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的具体网络环境,要求数据库设计中必须遵循以
10、下原则:(1)层次分明,布局合理;(2)保证数据结构化、规范化、编码标准化;(3)数据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4)共享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5)减少不必要的冗余;(6)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采用 “B/S+C/S”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应用模式,将提供基于CS/和BS/两种模式的软件结构。B/S模式设立在局域网上,提供全局查询和简单处理功能。C/S模式应用在各业务处理工作站上,各工作站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并安装各客户端程序,并能通过网络很方便地实现在线版本更新。为此,在以上原则的指导和要求下,对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采用 “B/S+C/S”的三层体系结构技
11、术应用模式的总体方案下,采用如下技术:(1)动态建模和自适应技术:使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和动态性;(2) “B/S+C/S”的三层体系结构技术;(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COM组件技术。1.2.2.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基于以上应用模式选择,依据NTE平台技术,可将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可设计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为当地部分,功能是数据的当地化处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监控中心);二为远程部分,功能为上级电力公司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其中,当地部分主要设计为三个方面的功能:数据录入,数据接收与处理(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12、)及数据统计与报表的生成与打印。 1.2.2.1数据录入与数据维护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实现对数据内容的处理。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包括:变电站设备台帐管理、变电站的设备巡视、负荷数据记录和两票管理,以及其它的常规事务管理。 1.2.2.2对外部系统所送数据的接收、分析与处理模块 龙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值班员通过数据维护模块将数据手工输入到数据库;通过程序接收来自其它系统的数据自动写入到数据库当中去。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正是自动将外部系统送来的数据写入到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去。 1.2.2.3数据统计与报表生成模块 报表管理是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龙
13、门供电局变电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输入或者接收到数据库中的数据,报表管理模块将根据用户输入条件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形成统计报表,打印成文挡进行保存。1.3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3.1. 管理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信息资源是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中得出的知识结晶,掌握了信息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利用有形资源,使有形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1.3.2.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
14、基础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现在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1.3.3.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1.3.4. 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
15、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1.4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期的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他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1958年,盖尔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出现数据处理一词。1970年,Walter T.Kennevan给刚刚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词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
16、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并没有强调应用模型,没有提到计算机的应用。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这个定义全面地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
17、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e Processing)系统。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系统信息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根据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任务。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目前,我国已经相
18、当普及,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1.4.1国内电力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常需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阶段仅用计算机完成统计报表,管理信息系统处于单机单项应用。2)发展阶段为中级阶,企业建立了局域网,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业务部门的应用和管理计算机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处于此阶段。3)辅助决策和资源规划阶段,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高级阶段。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资源实现统一规划,整合各子系统,建立统一应用平台,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经营和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1.5 结束语21世纪的中国电力系统将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
19、激烈,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电力企业中的管理机制将由分散型向集约化转变。这为MIS真正在现代发电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也对电厂MIS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单位应当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解决和总结问题,因为电厂MIS设计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发电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二、MIS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2.1 MIS在县级供电企业的应用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中的推广,县级供电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信息化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也显得日益重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实时、综合利用,进而加强企业
20、内部管理,不仅能满足供电企业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要求,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能为广大电力用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更能为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手”的作用。因此,探讨县级供电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有少数企业开始MIS的局部应用,目前,我国已经相当普及,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及各个部门,具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国内工程建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只是近十年才有了较大的进展。大部分企业是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开发,也有企业是直接购买应用成熟的系统。如MRPII。但由于应用背景和管理制度差异,效果却不理想。
21、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概念,它涉及到管理、信息和系统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客观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因素,如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开发和应用的成败。而引进用国外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系统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方法和管理水平相差较多。况且国外的MIS系统价格也高不可攀。从某种意义上讲,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化产品不适应国内工程建设企业的管理现状。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采取各种举措促进信息化技术研发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促进了企业的经营管理。尽管中国的
22、计算机应用技术还相对落后,但是管理信息系统已从初始的研究阶段向应用阶段发展:这表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产生了MIS开发与应用的动力,为MIS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2 MIS系统开发建设的方法及要点2.2.1注意技术的应用,更重视自身管理的改造 信息化建设三要素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必须协调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供电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只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条件,计算机只是一个进行辅助管理的工具,一味地要求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的手工操作过程,替代人来工作,只能是降低人的劳动强度而已。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必须首先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只有企业的业务流程理顺了、管理水
23、平提高了,再用计算机辅助,才能真正发挥计算机的作用,真正提高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促进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IT技术本身,而应面向企业流程的改造和优化来展开研究和实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默博士在不要自动化,彻底铲除一文中明确指出,在没有将流程理顺的情况下应用IT技术就是误入歧途。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注意企业流程的改造、创新和规范化。2.2.2不盲目追求硬件的高档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适当的硬件做保证。但硬件的差异是相当大的,单就服务器来说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企业如何选择,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要根据企业MIS建设的实际情
24、况出发,以实用为主。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数据量和存储能力,够用就行。因为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CPU的处理速度每半年就提升一个数量级,企业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就行,而随着MIS的进一步发展,数据量的进一步加大,再不断提升硬件的档次,这样更经济,效果更好。2.2.3重视软件的开发 许多供电企业更注重硬件的投资,因为硬件投资看得见摸得着。而软件投资是无形的,往往短期内很难见到效益,所以忽视软件的作用。或者已经意识到软件的重要性,但对软件的价值重视不够,往往是尽可能压低软件的价格,价格越低越好。而软件开发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严重依赖于人的因素。而目
25、前软件开发的人工成本是不断上升的,如果一个软件开发企业的收益不足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怎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怎能确保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而这些正是MIS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许多MIS失败的例子,就是换了一个开发公司又一个,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本来想节约费用,结果是钱越花越多,还见不到成果。 2.2.4领导重视是MIS建设成功的关键 MIS建设工作之复杂,工作量之巨大,是难以想象的,它即涉及到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又涉及到多年数据的整理和归纳,这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单靠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另外,MIS建设会从根本上理顺企业的业务流程,堵塞管理漏洞,这必然
26、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和来自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的冲击,会使他们有抵触情绪,只有企业最高领导充分重视,一把手亲自抓,才能引起全体人员的重视,MIS建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县级供电企业MIS建设的成功经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技术、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单靠软件开发公司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这和企业的管理方法和人员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企业领导足够重视,MIS建设就一定能够成功。 2.2.5要注意人才的培养 MIS建设生命周期(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对具体业务的理解,无论供电企业采用哪种开发途径,都要
27、注意企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要指定专人参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密切合作,切实做好系统的整体规划和系统的需求分析,同时全面了解软件的开发过程,理解软件的设计思路、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的设计等,这项工作进行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MIS的成败。另外,在MIS生命周期中,系统运行与维护工作量要占到整个工作量的4060%,这些工作完全依赖软件开发公司是很难的。需要企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以最终达成自己能够维护的目的。这样最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与维护,也有利于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改造。 2.2.6要注意制度的建设、加强管理 MIS的建设,一方面是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另一方面
28、通过MIS的建设可以促进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促进管理方法的变革。在MIS的实施过程当中,应当注意规章制度的建设,这是搞好管理的前提条件。比如各类人员的权利、责任、工作规范、工作程序、相互关系及奖惩办法的各种规定、规则、命令和说明文件,有关信息采集、存储、加工、传输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各种设备的操作、维护规程等有关文件等等。制度建设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方面,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MIS建设必将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3 MIS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资源占用取得尽量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成果。它的一般概念可用如下公式表示:经济效益=有用成果/(
29、劳动消耗+资源占用)。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就是要以最少的电力系统操作人员、电力系统开发维护人员和设备,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服务系统预期的经济效益包括企业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 直接经济效益是指由于在管理上应用计算机获得的可以直接计算的硬效益。一般来说,由于管理部门的工作不涉及具体生产,没有直接的产量的增加等情况,而且管理部门的工作做得好,有管理人员的功劳,也有直接生产人员的功劳,很难确定效益的分配。所以管理信息系统的直接经济效益很难分析。对供电企业来说,MIS系统的直接效益大体有下列几点:降低电网的电能损耗。借助于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及时反映电能损耗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
30、的措施,可使管理引起的降低库存物资,减少积压,减少流动资金占压。依据完备的用户档案,加强用电普查和用电稽查,极大地减少不合理用电。通过现代化的办公手段来提高生产工作效率,实现减员增效。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是指应用计算机后,由于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综合性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后效性,但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直接效益,对提高企业素质、促进企业进步等有重大影响。对供电企业来说,间接经济效益大致有如下几点: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减少事故的直接损失,多供电,增加售电收入;优化管理,减少物资损耗,优化人力资源组合,降低供电成本。借助计算机的现代化管理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质
31、量和管理效能。2.3.1MIS的经济效益有以下特点: a.效益的滞后性和间接性效益的滞后性和间接性 MIS一般是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其效益也是逐步实现的,随着系统发展和功能完善而逐步显示其效益,所以不能仅用直接经济效益来评价MIS的经济效益,还要注意MIS的间接经济效益,而间接效益往往是很难评价的。 b.投资领域和获益领域的不一致性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对某部门的投资有可能在其它几个部门获得效益,这给MIS的效益评价带来了困难。 c.综合效益的多因素性MIS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综合效益。其效益的获取不仅取决于多环境条件和因素,使得MIS的效益与企业采取其它手段带来的效益难以准确区分。 d
32、.人-机系统的不确定性MIS是一个人机系统,它的效益直接与管理、操作和使用系统的人有关。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使MIS系统效益评价具有不确定性。 2.4 MIS与SCADA系统的结合在电力系统中,电网实时数据首先是为电网调度服务的,但出于电网调度安全的考虑,SCADA网络系统与其它网络系统之间都采用了隔离手段,河北省南部电网(以下简称河北南网)的SCADA系统是2001年从加拿大SNC-LAVALIN公司引进的ECS(Energy Control System)系统的一个子系统,ECS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采取了比较完善的隔离方法,它与MIS系统是通过在ECS系统端保留的通信网关服务器进行连接的。河
33、北南网的SCADA系统是一个技术先进、应用成熟的系统,其专业性很强,运行也很稳定,但它的应用却只局限于调度部门,不能满足调度以外的其它生产部门以及管理和决策人员的需要,因此在MIS端以SCADA数据信息为数据源的二次开发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2.4.1SCADA数据信息在MIS系统端的应用目前河北南网对于SCADA数据信息的应用主要有电网实时信息显示系统、调度日报查询系统和SCADA数据信息的综合统计查询等3部分。电网实时信息显示系统主要包括河北省电力调度中心直调电厂和变电站的厂站接线图、综合数据画面和重要数据的实时曲线画面;调度日报查询系统用于在河北电力信息网上发布每天的发电、供电、检修情况和
34、电网运行参数等信息;SCADA数据信息的综合统计查询主要用于基于SCADA历史数据库的各种统计报表的生成。SCADA数据信息在MIS系统端的应用,为河北省电力公司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电网实时信息提供了有效手段,同时也为电网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2.4.2 MIS系统与SCADA系统的网络连接方式河北南网的SCADA系统与MIS系统的网络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SCADA系统的通信节点作为通信网关服务器,为1台Compaq Alpha Server DS206/500MHz服务器,它共配有3块网卡,其中前2块网卡连接到SCADA系统A、B双以太网上,第3块网卡与MIS系统连接。在MIS系统端对
35、于SCADA信息的应用是以通信节点上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文件作为应用的数据源,采用稳定可靠的信息传输、存储技术将SCADA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导入MIS系统中。在MIS系统,对SCADA数据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和开发以满足各种应用功能的要求。2.4.3数据信息的传输2.4.3.1 基于FTP服务器传输方式的选择数据信息的传输是在不同操作系统之间进行的,SCADA系统的运行环境是UNIX操作系统,MIS系统的应用环境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不同的系统之间传输数据文件,较成熟的方法是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河北南网的数据信息传输便采用了FTP协议,选择在SCADA系统端的通信节点上建立FTP服务,用于两系
36、统间数据文件的传输,在具体应用中又考虑到以下2个因素。a. 基于UNIX操作系统的FTP服务器运行比较稳定,安全性更高。b. SCADA系统与MIS系统之间功能相互独立,开发和应用方便灵活。2.4.3.2 文件传输的实现文件传输根据不同的应用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可考虑用定时触发的简单命令行方式或编写比较简单的应用程序来实现,例如每天只传输一次的调度日报文件的传输,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在电力系统应用中,SCADA信息在MIS系统中最基本的应用是在MIS系统中建立起电网实时信息系统,对于这种实时性要求较高或传输频率较高的应用系统,数据信息的传输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件拷贝。因此在对文
37、件传输模块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解决好文件传输与数据处理等的并发,同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容错能力等因素。编程方法采用多线程技术编写文件传输模块,实践证明,采用多线程技术的FTP程序,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文件传输与数据处理的并发,而且在系统容错性方面也解决了FTP服务器运行出现异常而自己重新启动和人为的网络临时中断或其它故障中断。这样在故障恢复时,MIS端的应用系统就可以自动恢复正常,而不需人为干预,保证了应用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同时文件传输模块应具备日志记录功能,例如可以自行判断网络的连接状态,并做相应的记录,根据日志文件可以改善网络性能和提高运行的可靠性。2.4.3.3 FTP服务器的权限设置通
38、过在FTP服务器上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权限,可以使不同的应用访问不同的FTP目录,这样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互相隔离,提高了MIS端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2.4.4 数据的存储2.4.4.1 实时信息的存储河北南网SCADA信息在MIS系统端的存储主要有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两者通过临时数据库实现实时数据库向历史数据库的导入,临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均以时间字段为索引建立数据表系。2.4.4.1.1 实时数据库实时数据库用于存储当前电网运行的各种参数,包括遥测点值、遥信点值、非遥测点值、计算点值,这些数据按周期刷新,一般刷新周期为1020s,刷新频率高、数据量大,通常采用内存缓冲区作为存储介质。在电网
39、实时信息显示系统中,根据实时数据库对所显示的厂站画面和实时曲线画面进行数据刷新。2.4.4.1.2 临时数据库临时数据库将需要保存到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临时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它的数据更新方式如下。a. 采样增添数据按照历史数据库的保存周期,以增添的方式,将实时数据库的数据采样数值添加到临时数据库中,一般为115min,根据不同的应用可以设定不同的采样周期。b. 定时导出数据保存当日的数据信息,在每天零点时将临时数据库前一天的数据导入历史数据库,同时将临时数据库中前一天的。2.5结束语县级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以企业效益为核心,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基础平台,部署企业一体化
40、应用系统,才能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电力的需要,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信步于未来的信息化发展之路。并以信息化带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实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努力发挥信息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三、MIS在县级供电企业建设分析及存在的问题3.1 MIS建设的基本特性3.1.1MIS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需要完成许多基础性工作。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到数据的共享、计算机软硬件、工作模式等许多方面,需要有统一的规范和约定,作为系统的各种元素之间联结的规则,使系统成为有机的整体,保障系统的开发、运行。制订的标准和规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
41、规范。(2)计算机的软硬件平台规范。(3)管理模式。3.1.2MIS工程建设的特殊性MIS建设中,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比如: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设备的种类成千上万,其规格型号、归属部门、安装装置等等千差万别。MIS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等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通过一次调研确定所有的内容。事实上,MIS建设和一般工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不能在开发前完全确立系统的目标和内容,因此不可能希望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去简单地、全方位地组织和控制系统的建设。这是MIS建设的最大特点。常有人用一般工程的概念去对待MIS建设,希望先有一个详尽的设计,再根据设计实施开发。这要求开发者
42、不仅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而且要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一方面,计算机技术人员掌握的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而并非快速学习掌握其它工作方式的能力。学习掌握一种工作方式需要一个过程,并不存在捷径。短期内计算机技术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原有的工作方式,更不可能制定出详尽的系统设计。另一方面,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的确定必然要经过用户反复的试验,不可能借助任何图表、算法而一次确定,更不可能由计算机自动产生出来。有的系统需求调查花数周或两三个月的时间整理出大量的表格,看似很有收获,而系统开发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却并不明确系统开发究竟能有什么效果、引起怎样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就由计
43、算机技术人员展开程序开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引起系统开发的紊乱或失败。MIS建设应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全面评估系统开发的目的、内容、效果、条件和运行后的维护扩展等因素,确立适度的开发目标和内容,使企业的决策者和系统的开发者都对系统建设心中有数,以便有效地安排和部署开发工作,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逐步确立新的工作方式,建立起新的系统。3.1.3MIS建设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企业急于采用新技术,常常要求开发者在半年甚至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MIS建设,一举成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使所有的数据处理过程完全计算机化,达到节省人力、增加效益的目的。这种根据迫切的心情而决定工期的现象在一般工程中是不可思
44、议的,对于MIS建设同样也是不能忍受的。MIS建设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这种急于求成而未成的例子已经有过很多,却并没有引以为戒,究其原因是MIS建设的工作量比较隐蔽。在MIS建设中,它的软件开发量并不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软件出现问题反复调整的艰辛也很少被人理解,其工作量并不能明确地计量,从而导致低估系统建设的难度、盲目激进的现象发生。我们知道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的提高是长期的、不断的,因此,与之相适应的MIS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待MIS建设。实际工作中,常常有急于在一次开发过程中做好一切工作,希望以后长期受益的做法。比如有的企业决策者要求信息
45、设备配置要十年不落后。这实际上是按照一般工程建设的习惯对待MIS建设,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如果系统配置不从实际需要考虑,而是盲目求高求全,不仅不能发挥作用,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价格迅速下跌,大量的投资将化为乌有;同时,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往往使系统不能随管理工作的变化而改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推倒重来,使原来开发工作中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MIS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把建设的系统推倒重来是极大的浪费。因此,MIS建设中急功近利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3.1.4MIS建设需要整体上的组织与控制MIS系统开发的工作量一般很大,开发者应有一个全局的考虑,把握和控制开发过程,使之有条不
46、 紊。我们需要把许多人的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新的工作方式。由于开发过程的主要工作和最终表现形式是大量的程序开发,人们常常仅仅关注程序的开发,对开发过程的组织与控制却关心不够。我们应根据工作量、用户情况、在系统中的作用等因素排列出各子系统的开发顺序,并根据子系统的开发情况随时调整和部署开发工作,使系统开发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平稳发展的过程,形成统一的系统。MIS建设中,常常是开发了大量的程序,再一次性地投入试运行,缺乏必要的组织安排;还有的对开发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估计不足,把开发规模展开得过大而无法控制。这都会使工作量和难点过于集中,使用户和开发者都陷入忙乱之中,妨碍系统建设。原有
47、的方式一般是以人为本逐步形成的,常常是分散的、不规范的,其处理过程也较长。而计算机系统适合处理大批量的、规范的数据,并且处理过程力求简明。按计算机的特点组织新的系统,不单单提供了数据的处理,而且能使工作方式变得规范、简明。因此,MIS的开发不是在模拟原有的方式,而是根据计算机的特点重新设计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实际工作中,对这一点常常比较忽视,甚至完全根据人工方式的特点设计计算机的功能。整体控制MIS建设是一个形成系统的过程,但在开发过程中,许多出于局部利益的问题影响系统的形成。有的用户对计算机不了解,常常在完成了一个功能后又提出新的要求,而在开发者看来这是应该统一考虑的问题;有的用户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真正了解和接受系统观念的极少,他们会从孤立的角度提出和系统相背的要求,甚至仅仅把开发者当作程序员,自己直接安排开发工作,并认为实现他们提出的功能要求比较简单,开发者应该马上完成。开发者如果不够冷静,很容易陷入具体问题中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失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