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431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DB44∕T 2418-202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广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CCS P 66B44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44/T 24182023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Technica l code for impr ovement of gr ound wit h soft cla y of highwa y emba nk ment2023-03-28 发布2023-06-28 实施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4/T 24182023目 次前言.III弓I言.IV1 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规定.34.1 一般规定.34.2稳定分析.34.3容许工后沉降、容许沉降与容许工后差异沉降率.34.4方案比选.4

2、4.5施工要求.54,6检测要求.55软土地基勘察.55.1 一般规定.55.2 平原、三角洲软土地基勘察.65,3 丘陵区、山区软土地基勘察.95.4特殊路段软土地基勘察和调查.96软基处理方法.116.1 一般规定.116.2 排水固结法.126.3 换填法.246.4 柔性桩复合地基法.256.5就地固化法.306.6 刚性桩法.326,7泡沫轻质土路堤法.427特殊路段软基处理.467.1 一般规定.467.2改扩建路段.467.3桥头路段.487.4 涵洞路段.497.5挡土墙路段.517.6收费岛路段.527.7服务区.527.8低路堤路段.537.9浸水路段.547.10山边倾斜

3、软基路段.54IDB44/T 241820237,11既有建(构)筑物附近路段.547.12滑塌路段.557.13工后沉降偏大路段.567,14开裂路段.577.15 泥炭土地基路段.588 软基路基监控.588.1 一般规定.588.2 施工期监控.588,3 工后监控.62附录A(规范性)路堤刚性桩弯矩计算简易方法.65A.1刚性桩受力和位移假设.65A.2桩身最大荷载集度与软土层底面弯矩.65A.3桩顶力和软土层底面剪力.67A.4桩身弯矩.68参考文献.69IIDB44/T 24182023刖 B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4、规定 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广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 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玉刚、刘吉福、刘事莲、尹敬泽、黄腾、刘增贤、刘慧敏、谭祥韶、徐小庆、薛威、王强、王改铜、罗旭东、郭灿。IIIDB44/T 24182023引 言广东省沿海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广泛分布深厚软土地基,软土具有含水率高、强度低、渗透性 差等工程特点,软土地区公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沉降和稳定问题。相对

5、其他地区,广东沿海地区欠 固结软土广泛分布,水网、路网、水塘密布,公路结构物多、路堤高度大;雨季长,路基有效施工时间 短。这些因素导致广东省软基路堤面临的沉降和稳定问题更为突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速 公路的大规模建设,针对上述难题,广东实施了20余项公路软基试验工程,完成了30余项科研课题,形 成了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公路软基处理经验、技术和成果。IVDB44/T 24182023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技术标准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监控等相关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新建、改扩建路堤软基处理和既有软土路基病害处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

6、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1040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6672塑料薄膜与薄片厚度测定 机械测量法GB 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49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GB/T 50783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 1275软土地基路基监控标准CJJ 177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JGJ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TG 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

7、土桥涵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JTG 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TD31-0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 E5 0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QB/T1130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TB 10106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 50783、GB/T 51275、JTG D30、JTG/T D3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后沉降 post-construct i on sett lement从公路交工验收至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末路基产生的沉降。来源:JTG/TD31-02-

8、2013,2.1.10,有修改3.2路基极限填土高度 u11 imate filling height of subgrade 天然地基上快速填筑的路基最大高度。1DB44/T 24182023来源:GB/T 51275-2017,2.1.1,有修改3.3蘑菇路 mushroom highway复合地基桩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凹凸不平的道路。3.4工作垫层 worki ng platform用作软基处理施工工作面的垫层。3.5排水垫层 dra i nage bIanket用作水平排水通道的垫层。3.6渗沟 d ra i nage d i tch在地基中设置的用作软土地基排水通道的带状结构。3.7

9、等载预压 equal preload ing预压荷载等于路堤荷载、路面荷载、沉降土方荷载之和的预压。3.8水载预压 water preloadi ng利用水作为荷载的预压方法,包括水池法和水袋法等。3.9就地固化 i n-si tu sol idif ication利用固化剂对软弱土等土体就地进行固化,从而达到软基处理要求。3.10柔性桩 flexible pile由水泥土、石灰土等固化剂与土混合形成的低黏结强度材料桩,其单桩竖向承载力受桩身抗压强度 控制,主要有搅拌桩、旋喷桩等。来源:TB 10106-2010,2.1.5,有修改3,11刚性桩r igid pi Ie由混凝土、砂浆、水泥浆等

10、形成的高黏结强度材料桩,其单桩竖向承载力不受桩身抗压强度控制,主要有CFG桩、素混凝土桩、预制桩等。来源:TB 10106-2010,2.1.6,有修改3.12桩帽覆盖率 degree of pile cap coverage复合地基中桩帽面积与单桩分担面积的比值。3.13桩土应力比 pile-soil stress rat i o复合地基中桩(帽)竖向应力与桩间土应力之比。来源:GB/T 50783-2012,2.1.20,有修改3.14桩筏结构 p i I e-raft structure由地基、刚性桩、垫层、筏板组成的结构。来源:TB 10106-2010,2.1.28,有修改2DB44

11、/T 241820233.15褥垫层 dra inage blanket用于调整桩土应力比的垫层。3.16微型桩micropi Ie直径不大于300 mm的刚性桩。来源:JGJ79-2012,2.1.20,有修改3.17沉降中性面 neura I plane for sett I ement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沉降计算的中性面,按照中性面处桩间附加应力为零或者桩顶荷载与中 性面以上负摩擦力之和等于中性面以下桩段极限承载力的原则确定。3.18稳定中性面 neura I plane for stabi I i ty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稳定分析的中性面,按照桩顶荷载与中性面以上负摩擦力之和等于中

12、性 面以下桩段极限承载力的原则确定。3.19桩承堤 piled embankment通过筏板、桩帽和加筋材料等将筏板或加筋材料以上荷载全部转移到桩顶并由刚性桩承担的路堤。4基本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公路路堤软土地基勘察应采用适用于软土地基的综合勘察方法,取得满足设计需要的工程地质、水位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4.1.2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方案应根据路堤情况、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公路等级、建设工期、周功环 境等因素,结合施工技术水平、工程实践经验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4.1.3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应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原则。4.1.4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应满足

13、路堤对稳定性、工后沉降、工后差异沉降等方面的要求。4.1.5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施工应加强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和路堤监控。4.1.6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应坚持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应以施工设计图为基础,以补充勘 察、试桩结果、试验段成果、施工监控、工程费用等为变更依据。4.1.7 周功环境复杂、软基深厚、路堤高度大的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宜进行专项全过程咨询。4.1.8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应积极稳妥地采用经试验验证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4.1.9 公路路堤软基处理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关规定。4.2稳定分析4.2.1 软基路堤应分析各种可能的滑动破坏模式对应的稳定

14、安全系数,路堤稳定分析方法应与路堤滑 动破坏模式相适应。4.2.2 路堤稳定容许安全系数应与路堤破坏模式、稳定分析方法、抗剪强度指标相对应。4.2.3 稳定分析时应考虑行车荷载,行车荷载宜简化为路面范围内的20 kPa均布荷载。4.3容许工后沉降、容许沉降与容许工后差异沉降率 3DB44/T 241820234.3.1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涵洞和箱式通道的总沉降不应大于300 mm,二级干线公路的涵洞和 箱式通道的总沉降不应大于400 mm。新建公路路基容许工后沉降应符合表1的要求。结构物附近容许 工后差异沉降率不宜大于0.5%1%,高速公路、一级路宜取小值。表1新建公路路基容许工后沉降单位

15、为mm指标名称桥台与路基相邻处涵洞和箱式通道处一般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00200300二级干线公路200300500注1:二级非干线公路及二级以下公路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经论证后可在二级干线公路基础上适当放宽。注2:桥式通道按桥头考虑。4.3.2既有公路拼宽路基容许工后沉降符合表2的要求,且既有路基容许横坡变化不宜大于0.5%1虬 应根据路面情况、运营养护模式、交通荷载等因素合理选择拼宽路基容许工后沉降、既有路基横坡变化,高速公路、一级路取小值。表2既有公路拼宽路基容许工后沉降单位为mm指标名称桥台与路基相邻处涵洞、通道处一般路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50100150二级干线公路1002001.

16、07500.55.1.2 公路路堤软土地基勘察应查明或收集以下资料:a)公路沿线及其附近气象、地震、地形地貌、地物、古河道等;b)地基的地层结构、种类、成因类型、沉积时代;c)地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指标;d)地下水类型、埋深、pH值、水位变化、流动性等;e)临水路基附近的水文情况;f)路堤填料的种类、击实土的重度和抗剪强度指标等。5.1.3 公路路堤软土地基勘察应以钻探、室内试验、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为主要勘察手段。5.1.4 工程地质调绘时,应测量路基及其两侧各30 m范围内的水塘深度、路基两侧50 m范围内的河 道水下地形等。5.2平原、三角洲软土地基勘察5.2.1初步勘察

17、孔布置5.2.1.1二级及以上公路勘察孔纵向间距宜为200 m300 m,地层变化显著的路段应取小值。二级以 下公路勘察孔纵向间距宜为300 mo5.2.1.2路堤高度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宜设置勘察横断面,勘察横断面间距宜为200 m300 m,沿路基横向软土底面坡度较大的路段间距宜取小值。5.2.1.3控制性钻孔数量不宜少于钻孔总数的1/3,且每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重要工点均宜有控 制性钻孔。5.2.2包含初步勘察孔的详细勘察孔布置5.2.2.1二级及以上公路勘察孔纵向间距宜为100 m200 m,二级以下公路勘察孔纵向间距宜为200 m-300 m,地层变化显著的路段宜取小值。路堤

18、高度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勘察孔纵向间距不宜 大于50 mo5.2.2.2路堤高度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应设置勘察横断面,勘察横断面间距宜为50 m100 m,沿路基横向软土底面坡度较大的路段间距直取小值。5.2.2.3每个桥台、涵洞、通道、挡土墙的勘察孔不宜少于1个,且挡土墙每50 m不宜少于1个。5.2.2.4勘察横断面间距宜为勘察孔纵向间距的24倍。软土厚度或深度变化大时,勘察横断面间距 不宜超过100 mo5.2.2.5控制性钻孔数量不宜少于钻孔总数的1/3,且每个路段不宜少于1个。5.2.2.6桥头、通道、涵洞、挡土墙、路堤高度大于5 m的软基路段宣布设控制性钻孔。5.2.3

19、原位测试要求与利用5.2.3.1路堤高度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软基处理施工前静力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占勘察 孔的比例不宜小于50%,且每个路段不少于1孔。5.2.3.2必要时应采用孔压静力触探。5.2.3.3可利用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按照下列公式估算土工参数:4=40小6DB44/T 24182023Q=60%.8-10 N.(3)纥=0。.(4)石=0.35。.(5)式中:Q不排水抗剪强度(kPa)Ps比贯入阻力(MPa);尖-锥间阻力(MPa);N标准贯入击数;纥压缩模量(MPa);E 不排水变形模量(MPa)。5.2.4勘察孔深度5.2.4.1控制性钻孔应满足以下要求

20、之一:a)进入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b)深度大于60 mo5.2.4.2其他钻孔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a)穿透过软土层后进入硬土层不少于5 m;b)进入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c)深度大于40 mo5.2.4.3静力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a)穿透过软土层;b)深度大于40 mo5.2.5 用于土工试验的软土取样5.2.5.1地面以下20 m内取样间距不应大于2 m,20m以下取样间距不应大于3 m。5.2.5.2软土取样应利用薄壁取土器采用压入法,极软淤泥应采用固定活塞式取土器,取土器长度应 大于500 mm。5.2.5.3 土样应密封后置于防振的样品箱内,不应平放和倒置,原状土样存

21、放时间不应超过3 d。5.2.6 土工试验5.2.6.1初步设计阶段软土宜测试表4中所有指标,施工图阶段宜根据采用的软基处理方法按表4规 定确定软土测试指标。表4软土测试指标序号指标部分换填排水固结柔性桩或就地固化刚性桩1天然含水率qqqq2天然重度7q3颗粒比重777q4天然孔隙比777q5塑限44q6液限44qq7DB44/T 24182023表4软土测试指标(续)序号指标部分换填排水固结柔性桩或就地固化刚性桩7塑性指数XXX8液性指数4449ep曲线7710压缩模量4411压缩指数77712回弹指数X7X13前期固结压力或OCRX4414竖向固结系数44415水平固结系数X4XX16次固

22、结系数7717直接快剪黏聚力718直接快剪内摩擦角419固结快剪或固结不排水剪黏聚力X720固结快剪或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X721有效黏聚力X7UU22有效内摩擦角X723剪切破坏时的孔压系数X424十字板强度或静力触探锥尖阻力7725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XX7726有机质含量XXqX注1:4表示应测试项目,表示宜测项目,义表示不测项目。注2: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数量较多时,可减少直接快剪试验数量。注3: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宜测试超固结土的抗剪强度,获取强度增长参数。5.2.6.2 软土前期固结压力试验加载等级宜为 6.25 kPa、12.5 kPa、25 kPa、50 kPa、100 kPa、20

23、0 kPa、400 kPa,且应能确定前期固结压力。5.2.6.3对桥头、通道、涵洞、挡土墙、既有路基拓宽路段,可塑、软塑的黏土、粉质黏土宜测试压 缩指标、固结系数,路堤高度大于8 m的路段尚宜测试抗剪强度指标。5.2.6.4直接快剪试验宜在前期固结应力下固结后再进行直接快剪试验。5.2.6.5软土固结快剪试验的最小固结压力宜大于软土前期固结应力,固结时间宜为小于24鼠固结 快剪内摩擦角平均值小于12。时宜采用测试有效内摩擦角和剪切破坏时的孔隙水压力系数,有效内摩擦 角小于20。宜委托其他单位进行平行试验。5.2.6.6 土工试验结果应按工程地质单元、路段及层位分别进行统计,样本数量应满足统计

24、数量的要 求。5.2.6.7勘察报告宜包括以下资料:a)压缩试验的相关曲线;b)抗剪强度试验的相关曲线;c)无侧限抗压试验和三轴试验试验后的土样照片;d)土工试验成果表;8DB44/T 24182023e)前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固结系数等参数的推荐值。5.2.7勘察完成时间设计阶段未完成的勘察工作应在软基处理施工前完成。5.3丘陵区、山区软土地基勘察5.3.1初步勘察孔布置5.3.1.1当谷地或地质单元不长于200 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不应小于1个、勘察横断面不应少于 1个。5.3.1.2当谷地或地质单元超过200 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间距不应大于200 m,勘察横断面不应 少于1个。5

25、.3.1.3控制性钻孔数量不宜少于钻孔总数的1/3,且每一地貌单元或地质单元、重要工点均应有控 制性钻孔。5.3.2包括初步勘察孔的详细勘察孔间距5.3.2.1当谷地或地质单元不长于200 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不应小于2个、勘察横断面不应少于 1个。5.3.2.2当谷地或地质单元超过200 m时,沿路线方向勘察孔间距不应大于100 m,勘察横断面不应 少于2个。5.3.2.3当沿路线横向地质变化大时,勘察横断面应在线路外布置广2个勘察孔。5.3.3 勘察孔深度勘察孔宜进入全风化或强风化层岩层不少于1 mo5.3.4 软土土工试验丘陵区、山区软土土工试验应符合5.2.6的规定。5.3.5 勘察

26、报告施工图设计阶段,每个谷地、每个地质单元应单独提供平面图、地质剖面图和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5.3.6 施工勘察软基处理施工前应利用挖探等手段查明软土空间分布,挖探间距不宜超过20 mo需查明软土强度 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试验等手段进行测试。5.4特殊路段软土地基勘察和调查5.4.1改扩建工程调查、勘察与评价5.4.1.1应调查既有公路等级、技术标准、路堤和路面现状、改造计划、附近建(构)筑物等资料。5.4.1.2应收集既有公路勘察设计、竣工、养护、监测等资料,宜进行沉降监测并推算剩余沉降。5.4.1.3应在既有路堤路肩、坡脚处布置勘察孔。5.4.1.4拓宽部分应按照新建路堤要求进行勘察

27、。拓宽路堤勘探孔宜与原有勘探孔布设在同一横断面 上。9DB44/T 241820235.4.2 桥头路堤、涵背路堤勘察桥头、涵洞过渡段采用变桩长过渡时,桥台、过渡段末端均应布置勘探孔。5.4.3 既有建(构)筑物附近路段资料收集和勘测5.4.3.1软基路堤附近房屋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房屋结构类型与基础类型等。5.4.3.2软基路堤附近桥梁应查明与路基的距离、桥下净空与基础类型等。5.4.3.3软基路堤附近地上管线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管线种类、规格型号、塔架基础类型、净空、安仝施工距离要求等。5.4.3.4软基路堤附近地下管线应查清与路基的距离、管线种类、规格型号、埋深、容许转角或变形 5.4.

28、4滑塌路段资料收集和勘测5.4.4.1资料收集内容应包括原始地形地貌、地质资料、路堤设计、施工资料、施工期监测资料、施 工日记、监理日记、滑塌前天气和环境变化情况等。5.4.4.2现场调查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a)滑塌后壁高度、滑塌平面范围;b)填料种类、压实情况、分层厚度;c)滑塌路段地形地貌及其变化;d)近期异常情况等。5.4.4.3排水固结路段现场调查应调查水平排水体情况和排水效果。5.4.4.4复合地基路段现场调查宜通过在滑塌路段附近路段坡脚处开挖调查以下资料:a)柔性桩的间距、桩长、桩身强度等;b)刚性桩桩顶以下填土厚度、桩帽尺寸、桩长和单桩承载力桩等。5.4.4.5滑塌平面范围调查应

29、进行现状地形测量,编绘平面图、断面图和三维图等。测量范围应包括 滑塌段整个路堤、隆起范围及其外侧各10 m,应测绘出完整的滑动范围平面轮廓。5.4.4.6应通过补充勘察核实填料种类、压实度、填料厚度、地基地层情况、路堤土和地基土的原位 强度、强度指标、滑动面位置等。5.4.4.7滑塌路段宜布置23个勘察横断面,每个断面宜布置45个勘察孔,其中滑塌范围内宣布 置23个孔,宜以钻探和静力触探为主;滑塌范围外侧宜布置12个孔,宜以十字板试验为主。5.4.4.8滑塌路段采用排水固结时应查明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固结系数、压缩模量等。5.4.5开裂路段资料收集与勘测5.4.5.1开裂路段应收集以下资料:a)

30、原始地形地貌、地质资料;b)路堤、路面设计与施工情况,包括施工顺序、施工运输便道设置等;c)裂缝、沉降、侧向位移等监测情况;d)裂缝出现前后附近地形地貌、天气、水位等的变化情况;e)运营公路交通状况;f)工期要求。5.4.5.2缺少地质资料、监测资料时应补充勘察、监测。5.4.6工后沉降过大路段资料收集与勘测10DB44/T 241820235.4.6.1工后沉降过大路段应收集以下资料:a)原始地形、地质资料;b)路堤、路面设计与施工资料;c)沉降、侧向位移、孔压等监测资料;d)运营公路交通状况;e)工期要求。5.4.6.2缺少地质资料、监测资料时宜补充勘察、监测。5.4.6.3无法根据监测资

31、料得到已完成沉降时,可利用钻探等手段确定已完成沉降。5.4.7泥炭土地基路段泥炭土地基路段应收集泥炭土空间分布、密实程度、分解程度、地下水、渗透性、周功环境条件等 资料。6软基处理方法6.1 一般规定6.1.1 软基处理计算分析6.1.1.1软基处理计算分析应根据地质情况、路堤高度、软基处理方案等分段进行,分段长度宜为100 m200 m,路堤高度超过极限高度的路段、桥涵附近的路段不宜超过50 m。相邻桥涵之间分段数量不应 小于1段。6.1.1.2 软基路堤应进行稳定分析、工后沉降计算。6.1.1.3 桥头路堤应进行纵向稳定分析,桥下存在河涌时应考虑河涌对桥头路堤纵向稳定性的影响,不应考虑桥台

32、桩基的抗滑作用。6.1.1.4 深厚软基路堤应考虑地基中已有填土对路堤沉降的影响。6.1.2软基处理工作面6.1.2.1设计应充分考虑深层软基处理施工可行性和便利性,合理确定软基处理工作面高程,保证施 工期间工作面的稳定性。6.1.2.2水塘填平后再进行地基处理的路段,可采用挤淤方法清除浮泥和流泥。6.1.3软基处理设计图纸要求6.1.3.1除各种软基处理工法的设计说明、横断面图、细部大样图外,软基处理设计图纸尚应包括软 基处理平面图、纵断面图等。6.1.3.2深层软基处理宜给出工作垫层厚度和宽度、桩或竖向排水体的顶面标高。6.1.4公路软基路堤施工顺序6.1.4.1互通范围内,采用排水固结、

33、柔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堤,应先进行软基处理和路堤填筑,然后 再施工附近桥梁;采用挤土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路堤应先进行软基处理,再施工附近的桥梁。6.1.4.2桥头路堤填筑完毕且水平位移完成后且填土后不少于30 d,方可施工桥台桩基。桩基施工时 不应减少路堤土,推算工后沉降小于容许工后沉降时方可施工桥台。6.1.4.3存在改沟改河的路段应改沟、改河后,再进行软基处理和路堤填筑。11DB44/T 241820236.1.4.4主线复合地基采用挤土型桩,且辅道或匝道采用复合地基的路段,应先进行主线软基处理,再进行辅道或匝道软基处理。6.1.4.5拱涵、盖板涵、箱涵采用复合地基时,涵洞及其两侧15 m范围内

34、路堤应在涵洞底板施工后再 填筑。6.1.4.6刚性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然后填筑0.5 m路堤 土,最后施工刚性桩。6.1.4.7浆喷搅拌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搅拌桩,再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粉喷搅拌桩复合地基与排水固结联合应用时,应先施工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再施工搅拌桩。6.1.4.8复合地基挤土型桩应由路基中间向两侧施工,由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向远处施工,由既有沟渠向远处施工,由桥台向远处施工。6.1.4.9复合地基宜采用后退式施工,避免施工机械挤压已施工的桩。6.1.5软基处理施工调查和反馈要求6.1.5.1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测量上

35、跨路基的电线、桥梁下面的净空,并根据净空和施工安全规定合理 选择施工机械。实测净空与设计图纸偏差较大时,应及时上报。6.1.5.2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核实路基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并按要求采取迁改、保护等 措施。6.1.5.3软基处理施工前应踏勘查明或测量路基及其两侧30 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标高、地物等。现场情况与图纸存在明显差别或影响施工时,应及时上报。6.1.5.4软基处理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挖探、试桩或试打等。当试桩不满足设计要求、地质与勘 察报告存在明显出入、路基两侧30 m范围内存在开挖或堆载作业、周围建(构)筑物出现异常等情况 时,应及时上报。6.2排水固结法6.2.1

36、排水固结法适用性6.2.1.1路堤高度超过路基极限填土高度,且建(构)筑物与路堤坡脚的距离与软土厚度的比值小于 表5中影响宽度与软土厚度的比值时,宜评估路堤排水固结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排水固结路堤引起 附近道路、建(构)筑物的变形超过容许值时应设置隔离措施或调整软基处理方案。表5路堤坡脚外水平位移影响范围路堤底宽/软土厚度124681012影响宽度/软土厚度0.71.31.82.42.73.03.36.2.1.2距离加固区20 m内存在建(构)筑物时不宜采用真空联合堆载预压。6.2.1.3对路堤高度超过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路段,排水固结法宜用于建设工期大于2年的项目。6.2.1.4排水固结法适

37、用路堤高度宜根据路堤稳定分析、工后沉降计算,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6.2.1.5排水固结类型宜按表6选择,预压荷载类型宜按表7选择。表6排水固结适用条件排水固结类型适用路段a)低路堤直接预压法b)地表有硬土层,且软土层厚度小于2m。软土层下面为强排水层时软土厚度可增大至 4 m12DB44/T 24182023表6排水固结适用条件(续)排水固结类型适用路段垫层预压法a)地表无硬土层的低路堤b)地表无硬土层,且软土层厚度小于2 m。软土层下面为强排水层时软土厚度可增大至 4 m渗沟预压法a)低路堤b)地表无硬土层,且软土层厚度小于3 m。软土层下面为强排水层时软土厚度可增大至5 mc)地表有非强透

38、水硬土层,且软土层厚度小于2 m。软土层下面为强排水层时软土厚度 可增大至4m竖向排水体预压法a)桥头、涵洞路段软土层底面深度小于20 mb)一般路段软土层底面深度小于30 m表7预压荷载适用条件预压荷载类型适用条件土载路堤稳定性满足要求,土源充足水载路堤稳定性满足要求,预压荷载不大于20 kPa,不需用作运输、制梁、架梁等场地的路段,水 源较近真空道路两侧20 m范围没有对沉降、位移敏感的建(构)筑物降水软土层上部、地下水位以下的粗粒土层厚度不小于4 m6.2.2排水固结设计内容 6.2.2.1各种排水固结法设计内容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排水固结设计内容排水固结类型工作垫层水平排水体竖向排水

39、体加筋反压护道预压荷载监控直接预压法XXX垫层预压法XX渗沟预压法X竖向排水体预压法qq注:4表示需要,匚表示可能需要,义表示不需要。6.2.2.2工作垫层设计应包括工作垫层材料、厚度、宽度、技术要求等。6.2.2.3水平排水层设计应包括水平排水层材料、构造、厚度及技术要求。6.2.2.4竖向排水体设计应包括竖向排水体类型、截面尺寸、排列方式、间距、深度和处理范围。6.2.2.5路堤加筋设计应包括加筋材料类型、抗拉强度、延伸率、层数、位置等。6.2.2.6反压护道设计应包括级数、宽度、高度、软基处理等。6.2.2.7预压荷载设计应包括预压荷载大小、预压材料、卸载标准等。6.2.3工作垫层设计6

40、.2.3.1地基表层湿软时宜设置工作垫层。6.2.3.2工作垫层材料宜利于软基处理施工、路堤填筑。6.2.3.3工作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 m,与排水垫层厚度之和不宜大于路基极限填土高度的0.5倍。6.2.4水平排水层设计 13DB44/T 241820236.2.4.1水平排水层宜采用中粗砂、碎石等材料组成的排水垫层,渗透系数宜大于0.1 mm/So位于路 床范围的水平排水层宜采用碎石。碎石粒径不宜大于20 mm。6.2.4.2 砂垫层厚度宜为0.4 m0.5 m,碎石垫层可取0.2 m0.3 mo6.2.4.3砂垫层顶面功缘2 m3 m宜铺设无纺土工布,碎石垫层顶面宜铺设无纺土工布。6.2

41、.4.4砂石紧缺时,可采用复合排水垫、排水管、排水板等作为水平排水层,并宜采取适当的固定 措施。6.2.4.5水平排水层宽度不宜小于式(6)计算值。Wc=Wb+2msSe+2/印+2.(6)式中:吨排水垫层设计宽度(m);Wb路堤底宽(m)。设置工作垫层时,畋应从工作垫层顶面起算;砥设计边坡值(功坡坡率的倒数);凡 路堤坡脚沉降(m)o设置工作垫层时,凡应为工作垫层顶面与路基边坡线交点处的沉降;AW-保证路堤碾压质量需要的路堤加宽值(m),宜取0.3 m。6.2.4.6真空预压的主管、支管环刚度不宜低于10 kN/iA6.2.5 竖向排水体设计6.2.5.1竖向排水体布置宽度宜与排水垫层相同,

42、渗沟布置宜利用地形地貌使其排水顺畅。6.2.5.2竖向排水体可采用排水板或袋装砂井,处理深度超过15 m时宜采用排水板。山区软基可采用 渗沟。6.2.5.3排水板、袋装砂井进入排水垫层的长度不宜小于0.3 mo6.2.5.4排水板宜可测深度,宜利用可拔出的金属丝测量排水板深度。排水板可采用塑料排水板和可 降解排水板,塑料排水板宜采用原生材料制作。6.2.5.5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 nun。砂井袋渗透系数不宜小于0.1 inin/s,抗拉强度和缝合强度不 宜小于15 kN/m,有效孔径O95宜小于0.075 mm。袋装砂井应采用中粗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宜大于3肌 渗透系数宜大于0.1 inin/s

43、o6.2.5.6渗沟宽度不宜小于0.5 m,渗沟进入软土层的深度不宜小于0.3 m,渗沟宜采用砂或碎石,采 用碎石时应包裹无纺土工布。6.2.5.7竖向排水体间距应根据稳定分析和工后沉降计算确定。袋装砂井、排水板间距宜为1.1 m-l.5 m;渗沟穿透软土层时净间距不宜大于6 m,否则净间距不宜大于4 m。6.2.5.8竖向排水体长度宜根据稳定分析、工后沉降计算,结合地层情况、施工能力等确定。袋装砂 井长度不宜超过20 m,塑料排水板长度不宜超过30 mo6.2.6 密封系统6.2.6.1连续强透水层底面深度大于1.0 m的路段宜设置泥浆搅拌墙等帷幕。泥浆搅拌墙最薄处厚度 不宜小于0.4m,渗

44、透系数不宜大于5 xl(r cm/s。泥浆搅拌墙掺泥量宜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或现场试验 确定。6.2.6.2密封膜宜采用23层厚0.12 mm0.14 mm的压延型聚氯乙烯薄膜,其指标宜符合表9的规 定。14DB44/T 24182023表9密封膜性能指标建议值项目厚度mm纵向拉伸强度 MPa横向拉伸强度 MPa断裂伸长率%直角撕裂强度 N/mm渗透系数 cm/s指标0.12-0.1418182008010n试验标准GB/T 6672GB/T 1040QB/T 1130JTG E50注:拉,伸强度试验试样宽度为50 mm6.2.6.3密封沟进入地下水位以下的黏土层不宜小于0.5 m,密封沟底宽不

45、宜小于0.6 m。设置泥浆密 封墙时,密封沟宜设置在密封墙顶部并进入密封墙不少0.5 mo6.2.6.4加固区底部存在强透水层时,竖向排水体宜与透水层隔离。排水板可将下部L 5 m范围的滤 膜割除。6.2.7 路堤加筋设计6.2.7.1桥头路段宜采用双向土工格栅,其他路段宜采用单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不宜 小于 120 kN/mo6.2.7.2加筋材料不宜超过2层。6.2.7.3加筋材料宜铺在排水垫层顶面及其以上,宜全幅铺设,并采用U形钉等固定。6.2.8 路堤设置反压护道设计6.2.8.1反压护道宽度、高度宜根据稳定分析确定。6.2.8.2反压护道高度超过天然地基极限高度时宜分级设

46、置。6.2.8.3与路堤同步实施的反压护道宜采用排水固结处理。6.2.8.4反压护道顶面高于路堤排水垫层顶面时,反压护道宜设置与路堤排水垫层联通的排水垫层或 将路堤排水垫层引出。6.2.9路堤稳定分析 6.2.9.1路堤外30 nl范围内有水塘、河道等低洼区域时,路堤稳定分析应考虑其影响。6.2.9,2路堤施工期稳定性分析荷载应包括超载、沉降土方荷载等,运营期稳定性分析荷载应包括沉 降土方荷载、路面荷载和汽车荷载等。6.2.9.3宜沿路基纵向取单位长度路基进行稳定分析。稳定安全系数宜采用JTG/T D3b02中的改进 总强度法、式(7)或式(8)计算。采用改进总强度法时,软土层强度增长系数宜取

47、0.250.30,有效 内摩擦角大、软土剪切破坏孔隙水压系数小时取大值。B C工园+(防跖,+断跖i j)sec%.tan%+工%/+(防 防 t+将川 t tan%+(sina;tan%+cos%)&-f-(7)AB CX kA+pci tan%+(%-%,tan%k+工卜/十 仍 h cost%tail%,十 切 j(sinaj tail%,十 cosajFs-5当.(8)式中:Fs滑动稳定安全系数;15DB44/T 24182023q 第i土条底面土的黏聚力(kPa)。饱和软黏土取固结快剪或固结不排水剪切黏聚力,其他 土层取直接快剪或不固结不排水剪切黏聚力;%第i土条底面长度(m);Wu

48、 第,土条中地基土重量(kN),水面以下取浮重度;Uu 第,土条底面土对应防,的固结度。软土超固结时取OCR,非黏性土、非饱和土取1;Wi第,土条中路堤竖向荷载(kN),水面以下取浮重度;5”第,土条底面土对应”的固结度。非黏性土、非饱和土取1;用第t土条底面的倾角(弧度)。圆心内侧取正值,外侧取负值;6 第,土条底面土的固结快剪内摩擦角(弧度)。软土取固结快剪或固结不排水剪切内摩擦 角,其他土层取直接快剪内摩擦角;第z土条底面土的快剪黏聚力(kPa);&第i土条底面土的快剪内摩擦角(弧度);J 加筋渐进性破坏折减系数,第一层取1,第2层取0.8,其他层次取0.6;&穿过第,土条底面的加筋的拉

49、力(kN),采用筋材抗拉强度和抗拔承载力中的小者。筋材 抗拉强度宜取延伸率2强对应的拉力,且不应大于极限抗拉强度的30乳Wwi第,土条中浸润线与水平面之间的面积与水重度之积(kN);P4 第,土条底面土的前期固结压力(kPa)。饱和黏性土利用土工试验测定或利用十字板强度 按式(9)计算,其他土层取0;5 第,土条底面土的竖向总应力(kPa)。水面以下取浮重度,6 Vz时,内取为;q 第z土条底面土对应%-%的固结度。非黏性土、非饱和土取1。Pc,=L5%/tan 侬,式中:第力土条底面土的十字板强度。16DB44/T 24182023%第,土条中地基土的固结快剪内摩擦角。6.2.9.4路堤高度

50、较大、软土层较浅时,按式(10)计算的路堤水平滑动安全系数;路堤高度较大、软土层较浅且加筋较强时,按式(11)计算的软土挤出滑动稳定安全系数。冽声.(10)s E=5-14Q f 2meCu.(H)Hyf VfDs4=辰+0.5(日一7;卜/加118.(12)E-0.5 -2cz匹卜*fH+yfHQ.5(K0+Kap+1-UDS.(13)式中:浜设计边坡值(边坡坡率的倒数);H 包括路面、汽车荷载等效填土厚度的路堤高度(m);Q软土不排水抗剪强度(kPa);E 路肩处软土层底面以上的水平土压力(kN);Ds-软土厚度(m);队 软土前期固结压力(kPa);Tc软汽车荷载效填土厚度(m);Yf-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公路桥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