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外文原文题目: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y, practice and future challenges 中文翻译题目: 供应链管理:理论、实践及未来的挑战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小城镇连锁超市物流模式探析 姓 名: 刘亚男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 级: 09210402班 指导教师: 宋宪萍 供应链管理:理论、实践及未来的挑战供应链相关理论很明显,大部分大部头文章的注意力日益增多的集中在供应策略、业务策略和供应链管理含义的确定上,即通常集中在断言他们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上。当前所描绘的SCM规范是三个要素的结合体:现象
2、、惯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现象争议来源于研究范围和侧重点的不同。一些学者公开宣布,他们使用的是供应链管理和采购术语的“同义词”(Stuart,1997),其务实的态度可能会受到很大的赞扬,但是,与一个作用和一个过程的证明类似,似乎某些时候会错过许多供应链或网络管理思路。另一些人显然有更宽泛的理解,举例来说,精益供应的做法,侧重于“汽车装配的采购活动及组成部分(和组件系统)制造商的供应活动”(Lamming,1996年,183页)。因此,莱明倾向于更广泛的“供应管理”概念。一些采购供应链管理专家将SCM看作是与供应商的一种发展关系(Giunipero,Brand,1996年),另一人则认为,良好的
3、供应管理还不够,还要有一个额外的、更广泛、更综合、涵盖一切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采购、运输以及销售的最终用户(Davis,1993年)。在关于定义和描述的争论中,我们最终还是返回重新定位专业和职能,例如运行管理和物流学。我们认同采用建构主义的价值,探讨行动者本身如何从事有意义的决策,而不是试着重新构建。通过后面这种方法我们便有机会探讨理想的实践主义者和推动者之间的界限,以及他们如何有关方面在诠释他们的首要目标、活动范围和职责分配。这种做法的价值在于并不否认理论和模型在常规供应管理中的贡献。惯例当从理论向解决办法转化时问题就出现了,有利的属性经常归因于某些特点。例如,一个定义表明:如果通过电子手段
4、或网络连接的所有供应链能够促进物流和信息流有效和高效的流动,那么都可以被认为是真正的时尚(Chandrashekar,Schary,1999年,27页)有些惯例特别是源于实践的方法具有优越性。源于丰田公司及其供应商的IMVP引领的精益的生产方式可以说就是这种类型。另一个例子也许是许多定制和敏捷性的例子(Pine 1993年; Goldman等,1995年; Meier和Humphreys 1998)。惯例可以被估价,但为了学科的发展需要严格的测试也需要对失败的原因的严谨态度。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的有关文献倾向于现象、惯例和发展趋势之间的细微差别。最值得注意的对供应管理起关键性作用的发展趋势包括,
5、“合作”而非竞争、从“互斥”模型转向协作模型(Matthyssens,Vanden Bulte,1994年;Carr,1999年)以及供应商评估工具的广泛应用(Carr,1999年)等等。相关趋向相似时,有时会做出不同的种类评估,有些作者建议当有些文章的注解相对有限时采取那个最新的不可抗拒的趋向(Skjoett-Larsen,1999年;Kemppainen,Vepsalainen,2003)。发展趋势的另一方面是关注SCM各种功能的“影响”,(Andersen和Rask 2003年;Wisner,Tan,2000),零售商根据实际销售额来补充库存对供应商的影响(Abernathy et al
6、.2000),“快速回应”(QR)和“高效率消费者回应”(ECR)等工具和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实践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主要限于汽车工业)可能是与供应链不同的新的格局,例如,少数”系统综合者“还处在第一层供给水平(Senter,Flynn,1999)。大多数发展趋势包含着进步,例如,Hines et al.(2004)Fisher(1997)提出:在许多情况下供应链绩效“从来”没有差过。他原意是认为管理者缺乏一个框架来确定哪些方法是适当的。这意味着管理人员作决策时需要随机应变而不是选择一个理论上“最佳做法”的做法。这进一步表明需要找到适合供应链特点的产品战略。同样地,伙伴关系也
7、可能并不是在每一个的情况下都正确的做法(Lambert et al.1996)。“趋势”基本上认为是供应管理意识,它加快了企业合作议程,而且似乎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例如,许多公司指出供应管理主任以及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谈判竞争更倾向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仅仅是各个单独企业之间的竞争(Christopher,1998)。或许更普遍的趋势是采购商和供应商趋向建立自觉检查和合理化的供应商网络,发展“合作”或“伙伴关系”(Balakrishan,2004)。策略是由总经理而不是简单的由专家组制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但这些例子基本上都指向一个问题,即将供应管理看成一个潜在的学科。目前已经存在一个发展很完善的包括供求双方并有一套自己关注的核心问题(供应商选择和与供应商关系的处理等)的领域(Monczka,Petersen,1998)。但是这子体很少参与更宽泛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很少亲眼看到物流和信息流通过整体网络或供应链交付给供应链终点的顾客以实现终端对终端的无缝、高效的线性管理。因此,虽然买卖双方的行为域和供应链(或网络)的概念有一定的重叠,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实质性的差异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