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2260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专业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近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要深入落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和中共中央相关加强和改善党群团工作意见、中央党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共青团改革大局中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 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关键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把共青团改革作为全方面深化改革和全方面从严治

2、党关键方面作出战略计划和布署。 在教育部支持下,团中央围绕方案制订,组织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总结高校共青团生动实践,广泛征求各方面宝贵意见,精心研究起草制订方案,慎重推行了必需决议程序。 方案明确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指导思想、基础标准、关键目标。 方案提出,要深入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尤其是相关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关键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优异性、群众性,着力处理脱离青年学生突出问题,依据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主动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一直

3、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关键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率领广大青年学生根据党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方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必需牢牢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关键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建设愈加充满活力、愈加坚强有力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络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关键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停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停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

4、能力水平不停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信念愈加坚定。 方案从五大方面、十五个领域提出了改革方法。 第一,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充足发挥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激励高校团委依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推行直接联络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落实全团相关制度安排,实施“驻校蹲班”直接联络基层团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动开展“众创众筹众评”制度,以多个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

5、恳谈会、通报会等;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对关键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团学工作品牌,加强高校共青团制度和规范建设,重视对基层直接支持指导。 第二,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构建党领导下“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在高校党委领导下,以团委为关键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 落实和完善团代表大会制度,严格实施校级和院系团代表大会定时召开制度,提升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员代表百分比,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讲话制度和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时向团常任代表汇报工作和听取意见

6、提议制度,坚持团内民主; 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针对高校内青年老师和青年职员等群体加强联络服务引导,以团干部选配和团工作规范化为关键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建设。 第三,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方法。 遵照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客观规律,改革创新面向不一样类型学校、不一样阶段学生、不一样精神需求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针对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发明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推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课程

7、化、制度化; 健全针对困难学生多样化、长久化帮扶机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帮扶力度; 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组织化渠道和机制; 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加紧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建设,落实全团“智慧团建”要求,打造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第四,改革完善团干部选择培养制度。 改革团干部配置考评管理制度,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

8、普遍建立从青年老师和学生中选任挂职、兼职副书记制度,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团干部; 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连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结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选拔考评、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 第五,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团建设纳入高校党建设总体格局,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验考评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关键内容,占比不低于10%,高校党委每十二个月最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工作,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作为高校党

9、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上级组织领导”双重领导体制,将“推荐优异团员作入党主动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团组织关键工作职责; 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支持团组织根据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必需给予纠正,高校团委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依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确定。 方案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关键项目改革试点,立即总结、推广含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订细化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方案落实实施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考评内容。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

10、为深入落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和中共中央相关加强和改善党群团工作意见、中央党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切实加强和改善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创新,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尤其是相关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关键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强政治性、优异性、群众性,着力处理脱离青年学生突出问题,依据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主动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一直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关键任务

11、,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团结率领广大青年学生根据党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方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 基础标准 牢牢把准政治方向。紧紧依靠党领导,自觉将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实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各方面、全过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以青年学生为中心改革,把准青年学生脉搏,了解青年学生心声,坚持服务青年学生工作生命线,让青年学

12、生当团学工作和活动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使高校共青团深深植根于青年学生。 突出关键聚焦问题。紧紧围绕提升高校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和扩大工作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本责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思维定势、关键难点和体制机制问题。 统筹推进上下联动。着眼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方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进,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激励基层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形成上下联动、协力推进改革生动局面。 关键目标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优异性、群众性这一基础要求,突出基础制度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建设愈加充满活力、愈加坚强有力高校共青团,巩固提升在全

13、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联络服务引领青年学生取得关键成效,工作有效覆盖面不停扩大,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停增强,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能力水平不停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信念愈加坚定。 二、改革方法 改革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改革完善领导机构设置。 加强团教协作,在全国和省级层面,由共青团组织和教育部门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统筹指导和督导。团中央学校部实施“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 充足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新

14、媒体运行中心等专业化协同工作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支持和激励高校团委根据思想引领、素质拓展、权益服务、组织提升等关键任务,依据工作实际合理设置和调整工作机构。 2.推行直接联络服务引领青年师生制度。 落实全团“团干部直接联络青年(1+100)”“大宣传大调研”“长久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等制度安排。实施“驻校蹲班”直接联络基层团支部制度,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中负责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结合本身工作每十二个月集中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高校“驻校蹲班”,高校校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十二个月直接联络1个以上基层团支部。 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工作活动开展

15、“众创众筹众评”制度,经过项目化征集招标、申办领办等方法,经过实施青年师生评议工作制度,使青年师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设计、决议、实施、评议全过程。定时以多个形式召开面向高校青年师生恳谈会、通报会等。 3.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工作机制。 对关键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促进“挑战杯”“创青春”“三下乡”“三走”“四进四信”“和信仰对话”等项目标运行规范和内涵提升,着力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学生团学工作品牌。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各级组织间工作审批、指令公布、信息交流科学层级化和有效扁平化,大幅精简会议、文件、简报,重视利用新媒体手段指导和推进工作。 加强高校共青团制度和规范建设,促进工作有制可循、有序

16、开展。明确高校共青团不一样层级组织关键任务,重视工作布署统筹安排。综合利用党政评价、师生评议、互学互评、第三方测评等方法,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评价考评制度。重视对基层直接支持指导,努力为基层团组织配置和争取资源,加强工作标准化和知识化管理,建立团学工作资料库和“慕课”资源库。 改革健全基层组织制度 4.构建党领导下“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 在高校党委领导下,构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以团委为关键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改善团组织对学生会组织指导,推进学生会组织深化改革,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

17、开展工作;高校各级学生会组织,由同级团委归口指导。 高校团委推行对学生社团关键管理职能,支持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发展;学生会组织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引导、服务和联络,校级学生会组织须明确1名主席团组员负责学生社团工作。校级团委应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和管理学生社团工作;已成立校级学生社团联合会,其关键责任人须由校级学生会组织负责学生社团工作学生兼任。 5.落实和完善团代表大会制度。 严格实施校级和院系团代表大会定时召开制度,果断杜绝不按时召开现象;增强代表性,提升基层团支部、非团学干部团员学生和青年教职员代表百分比,之前实现百分比不低于70%目标;通畅代表参与渠道,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会讲话

18、制度,建立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定时向团常任代表汇报工作和听取意见提议制度。 坚持团内民主,推行和落实基层团支部直接选举,激励有条件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在经党组织同意提名人选中差额选举产生委员会组员和书记、副书记。 6.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 制订实施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制度文件。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发挥校级团委主体作用;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明确书记专设,健全内设机构;强化硕士团组织建设,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巩固班级团支部建设,推进社团建团,探索宿舍建团、试验室建团、网络建团等,构建“多个模式、多重覆盖”团建创新机制;推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实施班长兼任

19、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制度。 针对高校内青年老师和青年职员等群体,各高校校级团委须专门成立对应团组织,主动建立交流沟通平台和机制,加强联络服务引导;重视促进青年老师亲密联络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升。以团干部选配和团工作规范化为关键,加强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团建设。 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方法 7.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 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以学习宣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关键讲话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关键价值观为关键内容,遵照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引导客观规律,改革创新思想引领工作面向不一样类型学校、不一样阶段学生、不一样精神需求目标、

20、内容和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 广泛开展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深化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改善创新面向广大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方法。 8.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围绕高校育人中心任务,在引导青年学生坚持学业为主同时,针对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发明实践、身体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做法,加强和学校相关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机构合作,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进工作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客观统计、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经历和结果,促进高

21、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关键依据。 9.健全针对困难学生多样化、长久化帮扶机制。 加大高校共青团对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问题、人际沟通困难、上进心不足及毕业未就业等学生群体帮扶力度,主动动员和整合校内、社会等方面资源,推进实施“学生导师计划”、“心理阳光工程”、“千校万岗”高校毕业生就业正确帮扶行动、节假日送温暖等工作,帮助她们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主动融入社会。 10.完善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 以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为出发点,关注校园弱势群体,关注普遍性利益诉求,完善维护高校学生权益组织化渠道和机制。探索在学校、院

22、系、班级等团组织中设置权益部长(委员)。 推进高校共青团和当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对接,依靠服务台联络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为学生提供法律、心理服务和权益个案帮扶。 11.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加紧高校共青团互联网战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青年之声”平台建设为依靠,根据“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效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和关键工作整合、推进强化工作保障”思绪,经过线上线下联动,将“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成反应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统一品牌和关键窗口。 结合全团“智慧团建”系统实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信息统计

23、网络化。提升新媒体利用能力和水平,打造微信、微博、QQ、贴吧、网站等新媒体阵地集群;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异内容产品。发挥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行中心统筹协调作用,推进省级团委、高校团委成立对应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工作联动。 改革完善团干部选择培养制度 12.改革团干部配置考评管理制度。 打造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在高校校级及院系级团组织,普遍建立从青年老师中选任最少1名兼职或挂职副书记、从学生中选任最少2名兼职副书记制度;校级、院系级团委班子组员中,挂职和兼职副书记百分比不低于50%;重视从学生中选拔建立

24、校级和院系级团组织兼职干部队伍。 挂职、兼职干部不占编制,不完全对应行政等级;挂职干部只转组织关系、不转行政关系,兼职干部依据工作需要给予灵活掌握。从严选拔、从严管理高校共青团干部,依据专职、挂职、兼职干部负担不一样工作任务采取有针对性考评措施,加强对考评结果利用。 13.完善团干部培养培训使用制度。 加强作风建设,连续深入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教育,根据“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高校共青团干部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建立完善全国、省、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建设以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团业务能力、新知识新见解新技能等为关键关键课程和线上资源共享平台;团中央举行针对关键高

25、校团委责任人示范培训,省级团委培训当地域校级团委责任人,高校团委培训本校院系及基层团干部,努力争取每4年轮训一遍高校共青团专职干部。 健全现有高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课题公布和结果遴选机制,同时探索和相关部委、科研机构等方面合作,为高校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结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培养相结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结合团干部绩效评价、能力专长等,逐步完善高校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对学生骨干选拔考评、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努力打造信念坚定、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心系同学学生骨干队伍。 改革强化保障支持 14.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 推进在

26、各级党政召开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等会议中明确列入高校共青团工作专题内容。将团建设纳入高校党建设总体格局,推行团建和党建同计划、同布署;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验考评高校(院系)党建工作关键内容,占比不低于10%。 高校党委须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共青团工作,高校行政应有一名副校长联络共青团工作。 高校党委每十二个月最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团工作。 高校团委书记为党员,作为高校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人选。 完善高校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上级组织领导”双重领导体制。 同级党组织确定高校校级和院系团组织关键责任人任免等事项,应事先向团上级组织征求意见。 将“推荐优异团员作入党主动分子人选”作为高校基层

27、团组织关键工作职责,将推优纳入学校党员发展工作计划。 15.优化资源条件保障机制。 支持团组织根据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校级团委须单独设置,已经合并或归属其它部门必需给予纠正,并合理界定区分于其它部门工作职能。 高校团委领导职数、专职干部编制数,依据学校规模和工作需求确定,根据加强基层工作力量精神,参考相关深入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意见(中青联发XX15号)实施;校级团委书记按学校处级正职干部配置和管理;校级团委各部部长、院系团组织书记为专职干部,按学校科级正职干部配置和管理。 高校按在校生人均每十二个月不低于20元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工作给予保障。 三、组织实施 本方案由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实施,方案落实实施情况将纳入各级团组织和教育部门考评内容。团中央学校部加强宣传引导,选择部分省级和高校团组织进行关键项目改革试点,立即总结、推广含有普遍性和借鉴意义经验做法,指导督促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制订细化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