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41890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保护传统文化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只有积极挖掘,有效保护和发展,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源创新力度,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打造一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流失现象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流失现象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流失现象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流失现象 文化有多种定义,按照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文化的结构有三个层次:物质文化,

2、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

3、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当九连环渐渐地不能被国人叫出它的名字,外国人却能在蒙眼的时快速地解开。曾几何时,韩国称雄围棋界,要知道,那是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遗产。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曾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

4、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

5、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

6、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之前的山东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遭到痛批。对于这个经众多院士和专家学者参与,耗资300多亿也打不住的项目,文化界几乎是群情激奋,许多专家学者更毫不留情地斥之为“文化赝品”、“民族的羊癫疯”、“最愚蠢最荒谬”,是对传统文化的无情嘲弄。 北大教授陈晓明也在博客里写道:“传统文化是中国生存发展的精神底蕴,它存活在中国人的心里,存活在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言行中,存活在人们的精神信念和价值关怀中。它首先通过教育来传承,通过社会中的人们的自我修炼来提升。通过对书籍的阅读、交流和实践体悟来抵达。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所谓的文化标志城,那是旅游娱乐

7、项目,与文化无关。” 三三三三、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首先,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传统文化不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先进文化的,传统总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反映,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必然具有局限性,从来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比如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三纲五常、忠孝观、节烈观等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工具而已这种极不平等的道德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自由和发展,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槽粕,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抛弃。而像儒家的追求仁义,道家的崇

8、尚自然,墨家的主张兼爱互利,法家的主张依法治国等不同派别的思想不仅在封建社会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还有其重要的作用天人合与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在现实中更有着不可忽略的积极意义,我们应该将其发扬光大。 三、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固步自封,不求变革而落伍于时代:另一方面则身在宝山而不自知,优秀的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花木兰的故事,被美国人拿去拍成动画片,影响跨越国界,就充分显示了民间传统文化创新

9、的魅力。适应时代发展又是具体的,民间传统文化只有从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视定位,从文化受众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学技术手段中丰富形式,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四、 要想保护好传统文化就必须正确 对待外来文化在如对待外来文化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照单全收,我们要运用马列主义历史地、辩证的哲学眼光和态度,去批判的吸收。因此我认为,对待一系列西方节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失自我:既不全盘西化,照单全收,也不全面否定,刀枪不入: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柏!对于那些带有一定的西方生活情趣的节日如情人

10、节、愚人节等,则完全可以随兴所至,“悉听尊便”,毕竟它可以给我们紧张、枯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生活情趣,注入一丝活力。而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要大力提倡,努力推广,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五、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制定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复兴战略,扎实稳步推进战略决策的落实。加强立法,提高立法的质量,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彻底扫除制约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的观念、做

11、法和体制等瓶颈。要坚决打击假借传统文化之名宣传封建、资本主义落后意识的人和组织,及时向人民群众释清保护与复兴传统文化的原因和意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人民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首先要从观念上充实自己,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的重要性,强化理论指导其次,加大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义务。从每一个中国人做起。最后,我们每个公民要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要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老一辈人或许是最清楚今天我们的国民素质低下的现状,造成今日之中国国民素质不高或者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我想应

12、该至少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个,也许就是大多数人都要提到的中国的经济条件滞后,泱泱大国,在国民教育上的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中国国民与其他文明国家公民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倒不是先天就决定了的,只不过我们效法的是西方的文明,我们在许多方面追赶他们,要适应他们的文明规则,这自然就显出了差距,也必然有个适应的过程。第二个,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给后代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精髓,但是为什么在现代 中国人的身上随着一代一代更替,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越来越模糊了呢?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度,这一点在唐宋之前尤

13、为明显。真正的固步自 封、冥顽不化只是从程朱理学被统治者疯狂推广、驯化民众之后才开始。整个国家对世界的不了解,自然就跟不上文明的步伐。此后,在上个世纪之初轰轰烈烈开展 地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封建的、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礼教发起进攻是正确的,但是此过程中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摒弃却是不够明智的。此后,直到现 在,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 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愚昧,缺少了对传统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将变得浅薄、无知。而此时的我们,的确已经快把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光散尽了,危险啊

14、!第三个,民族缺乏信仰。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由第二点引发的。中国在唐宋以前是个对各种宗教、信仰兼收并蓄的国家,佛教、伊斯兰教等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 变就是很好的例证,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不论哪个宗教,其实不可避免地要被政权所利用,撇开这一点不谈,无一例外,这些宗教在信徒的教 化上都是要求向善的。但是随着明清以来时局的动荡更替,宗教在中国政权中心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几百年来以来的中国统治者和领导人都没有过多强调宗 教的作用,应该说,对宗教,始终还是保持着相对的谨慎。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缺少了一种类似于西方基督教一样的共同的民族信仰,而关系到国民的思想道德、精 神文明的培养重

15、任,又落到了本已负重累累的政府肩上,无形中给了政权巨大的压力。宗教是对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洗礼,宗教从来都是和政权结合在一起的,或为政权所用,或者本身就是政权的一部分,其实这本无可厚非,缺少了宗教来教化民众,国家政权只有通过其他方式来改良社会、倡导新风尚,而这个任务,却是十分的艰巨。 日本现有人鼓吹:东方文化的领导者现已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不少盲目的爱国者及其追随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不少恶毒的咒骂之语见诸口端乃至充斥网络之中。然日本所谓的学者发表的这番论调,也并非没有道理。不仅日本,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在保护其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也比曾以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自鸣得意的中国表现出更重视的态度。单不说

16、韩国先于中国向联合国申请端午节为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也不提日本将源于中国的茶道发扬至今,光是看韩日两国通过媒体向中国的观众传达他们的文化理念以及现在中国电视剧市场受到的严重冲击便可知上述两国对本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中国现行的传媒体制下,媒体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极为严重,除CCTV这位依赖政府的支撑暂且能保持其垄断地位的“传媒巨头”之外,全国的大多数电视台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途径几乎是引进电视剧,而这大概也是韩日两国能够抓住契机顺利打入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原因之一吧。帅哥,美女,唯美的画面以及曲折的剧情之外,能触动中国观众心灵最柔弱的地方的便是整个剧情中透露出的人性的温情。韩日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对

17、于老人的极度尊重和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道有吻合之处,只是现在人家把这个美德发扬得比我们更为充分,现在看来其实汉代的“举孝廉”制度也有其合理之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又怎么会怜悯他的百姓呢?而另一个较为常见的镜头是人与人之间总会相互激励,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要努力呀”,“A za A za fighting ”等词对有的观众的用语习惯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不知有几个能真正这些词语后面深厚的文化内涵;至于他们的饮食文化,也通过剧情向我们源源不断地灌输。例如前段时间某卫视大力炒作的大长今,里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向观众讲述它的美食,无不称为传播韩国饮食文化的高手。而对于爱情这个美丽而永恒的电

18、视题材,在韩日剧中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含蓄地表达,而不是现充斥中国青春偶像剧的赤裸裸的亲吻,这是否与中国古代诗词中所讲究的“含蓄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处呢?答案在越来越多的“欧巴桑”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这一现象中便可得知。曾有人认为日本是个悲剧感太浓的民族,所以它的人们会经常借以彼此之间的勉励以求上进。而中国,不知是否它的过去过于辉煌,使得她的后辈仍然活在祖先的光环之下而显得过于自信和乐观,而丝毫忘了去追问我们还继承了多少祖先的精神遗产呢?孟子所设想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现在还有可能出现吗?难道真的和托马斯摩尔所提倡的乌托邦那样虚无缥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和古时的“

19、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多么地具有戏剧性地反差?不少老人聚在一起时常缅怀他们的过去并感叹到:“现在的社会风气真是差啊!”而现研究儒家文化水平最高的竟然不是孔老父子的故土中国,而是日本,这不能不称为民族的悲哀!综其原因,我认为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这也是在中国经济取得高速腾飞背后的暗疮。而现中国共产党仍在大力提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之初就没能准确地扼住民族精神的脉搏,让原本博大精深的“黄色文明”经受了“蓝色文明”的彻底洗礼。西方的圣诞节在中国办的如火如荼,而接踵而来的中国传统的元旦节,却倍受冷落。媒体大肆宣扬的西方的万圣

20、节,狂欢节,而对于中国寒食节和等已被人遗忘的传统节日则表现得如此冷淡。难道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的麦当劳,肯德基真的比中国的月饼,粽子更有魅力?想到此,觉得中国政府适当地采取一点文化保护主义政策也是未尝不可的。支撑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到近代已被“先进的中国知识份子”斥为文化的糟粕,而一直被人们所敬仰的“圣人”孔夫子在文革时期也被人冠以“孔老二”的“雅称”。儒家思想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成为几千年封建统治者主宰人民大众的工具,但是其精粹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因为既然一个文化具有如此漫长的生命力,那么它就必然有供后人借鉴的可取之处。儒家思想的精华可归为一个字:仁。孔子曾曰:“仁者,爱人”。而他所谓的“

21、仁”包括了忠、恕、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它几乎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心中有了仁爱之心,君主才会加倍地体恤百姓,减免税收,少兴土木,仁而近贤臣,远小人,政治才会昌明;百姓心中有了“仁”,才会敬老爱幼,“颁白者”才会“不负戴于道路矣”,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好转;知识分子有了仁爱之心,才会立志图强,才会发出“为天地立心,为生灵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地呐喊,而不会出现像现众多大学生的茫然之感。儒家文化重视修身养性,内炼立德,对于价值失落、人性沉沦和道德迷惑,具有匡扶补正和拨云见日之功效。整个社会在重新确立起统一的精神支柱后,才有可能形成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一统。目 录

22、第一章 总 论1一、项目提要1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3四、存在问题与建议4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5一、项目建设背景5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11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2第三章 建设条件15一、项目区概况15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7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9一、建设单位概况19二、研发能力20三、财务状况20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1一、市场分析21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22三、销售策略及营销模式22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23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4一、建设任务和规模24二、项目规划和布局24三、生产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25四、项目建设标

23、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6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7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8一、投资估算依据28二、项目建设投资估算28三、资金来源29四、年度投资与资金偿还计划29第八章 财务评价30一、财务评价的原则30二、主要参数的选择30三、财务估算31四、盈利能力分析32五、不确定性分析33六、财务评价结论34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35一、环境影响35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5三、环保部门意见36第十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37一、产业化经营37二、农民增收38三、其它社会影响38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0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二、项目经营管理模式42三、技术培训42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3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6一、可行性研究结论46二、建议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