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41859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5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贵州省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方案文本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贵州省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贵州XX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1 目 录1 综合说明11.1 工程概况11.2 工程管理运行现状31.3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复核结论31.4工程特性表52 水文72.1 水文及复核72.2 洪水及复核172.3 施工洪水262.4 泥沙及淤积复核263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273.1区域地质概况273.2水库区工程地质复核283.3 坝体质量及工程地质评价283.3.2 工程地质评价293.3 工程地质评价303.4 坝基、坝肩水文工程地质评价303.5 其他水工建筑物工程地质评价303.5.1 放水涵管工程质量评价303.5.2 溢洪道工程质量评价3

2、13.6天然建筑材料314 除险加固设计314.1 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及洪水标准324.2 设计依据324.3 大坝334.5 泄洪建筑物494.6 放水及输水设施524.7 自动化监测系统524.8 交通524.9 房屋工程535 施工组织设计545.1 施工总布置545.2 施工导流设计545.3 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标准555.4 安全文明施工625.5 施工进度与工期636 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666.1 管理机构666.2 运行管理方案666.3 工程运行调度方案676.4 运行建议676.5 工程管理运用677 水土保持及环保设计697.1 环境影响评价697.2 水土保持方案708

3、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728.1 编制原则及依据728.2 基础单价728.3 工程单价取费标准738.4 其他费用748.5基本预备费758.6投资指标759 综合评价779.1 经济效益779.1.1 效益分析779.1.2 国民经济评价799.2 社会评价8010 工程实施方案招标设计8110.1 工程建设规模8110.2 项目招标范围8110.3 招标组织形式8110.4 招标方式8110.5 标段的划分8110.6 对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81 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1.1.1 地理位置XX水库位于XX XX县XX乡XX村境内,项目区距XX县城38km,有乡村公路通至XX村,

4、但路况较差,部分路段不能通行,无上坝公路。坝址地理位置东经10858,北纬268。坝址座落在珠江水系双江河上游XX村林场上的山脚处。从XX村到坝址有2.5公里,从XX至XX村有6公里,虽有通乡村路,但路况较差。1.1.2 工程任务本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XX水库总库容27.54万m3,死库容0.55万m3,兴利库容22.58万m3,防洪库容4.41万m3,设计灌溉面积590亩。1.1.3 工程建设及现状据XX水库原资料介绍,大坝为均质土坝,工程于1957年12月开始建设;1985年4月25日完工,并于1990年对坝顶进行加高0.5米及放水涵管的整修。但至今仍未充

5、分发挥效益。从而制约了下游590亩水田的灌溉。影响下游人口660余人,耕地(田、土)1024亩。管理不到位,加之坝体、卧管、涵洞的渗漏及损坏,严重影响大坝稳定安全,因此,一直以来均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益。XX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及放水涵洞。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90.27790.35m,校核洪水位789.97m,设计洪水位789.35m,正常水位788.79m,死水位779.57m。最大坝高13.3m(复核为13.037m,实测时上游水面线高程为779.59m。坝高以下游坝体底部实测),坝顶轴线长度53m,坝顶宽2.6m,大坝上游面平均坝坡为1:2.0,坡面无护坡措施,且长满了树

6、木、杂草丛生,土体坍塌损坏;下游面坝坡平均为1:2.15,坝面杂草丛生,平整度较差,凹凸不平,与岸坡交界处未设排水沟。坝体没有排水体。溢洪道位于水库大坝左岸,为渠槽式溢洪道,溢流控制高程788.79m,控制段溢流净宽2.6m,溢洪道总长36.0m,左右侧墙均未作砼衬砌,为人工开凿一深槽式溢洪道,为自然岩石或土质边坡,极为粗糙,且杂草丛生;底板及侧墙未用砼浇筑处理,底板坑洼不平,冲刷严重、杂草丛生,局部已损坏。放水涵洞位于大坝右坝段,长约65m,为浆砌石矩形放水涵,断面尺寸(bh)0.400.55m,放水涵洞进水口底板高程779.57m,出口底板高程779.25m。放水涵洞进口为卧管控制取水,未

7、设简易拦污栅,无消能设施。经多年运行,拱涵洞身上部有明显变形破坏,取水卧管已损坏,取水口存在严重渗漏现象,严重影响水库正常运行。XX水库设计控制灌溉面积为590亩,影响下游的人口600余人,1024亩耕地。1.1.4 工程存在的问题根据贵州省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结论:(1)上、下游坝坡凸凹不平,树木、杂草丛生,荆棘覆盖;坝身单薄,坝坡较陡;坝脚未设排水体,下游坝坡未设排水沟。 (2)由于当时施工质量差和施工技术的限制,水库目前出现坝基础渗漏严重、坝体散浸渗漏及放水涵管渗漏。因坝体渗漏范围较大,隐患部位不能完全确定,坝下游散侵现象严重,目前推荐坝体采用迎水面铺设土工膜防渗。(3)修复

8、排水凌体,在坝脚设导渗沟。(4)溢洪道边墙稳定不能满足要求,需采取加固措施。(5)放水涵洞由于年久失修,加上管理不当,该放水涵洞洞身渗漏较为严重。1.1.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XX镇蚕洞村的灌溉水源主要依靠XX水库,当地政府将该水库工程作为解决缺水的重要工程,迫切希望尽快修复。2、防洪安全隐患。水库大坝下游有人口600余人,耕地1024亩。若大坝一旦发生失事,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3、灌溉面积为590亩,对提高当地粮食生产,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对水库下游600余人,耕地1024亩的防洪安全起着很大的作用。1.2 工程管理运行现状1.2.1 管理机构及

9、管理现状1985年水库建成后,隶属XX县水利局进行管理。没有管理站,直接管理人员1人。常处于无人管理状态。XX水库无安全监测设施,未对大坝变形进行监测,现汛期只能对水库进行简单的水位观测和临时防汛值班,因此水库管理条件差,无交通道路上坝,且无应急措施。1.2.2 运行管理调度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同时兼顾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水库位于XX县城上游38km处,水库调度主要是利用XX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其他预报资料,根据用水过程或防洪时弃水过程进行水库调度运行,在长期的水库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水库放空设施水库未设放空设施,放空时采用灌溉取水口放空。其调度实际是通过取水系统来完

10、成,即通过对取水量的大小控制,以满足灌溉和防汛要求,来决定水库蓄水还是放水。由于取水设施过流量较小,因此利用取水系统对水库进行调度,其放水设施应灵活安全,需适时进行更新改造。(2)水库没有专门的防洪调度的通讯、监测、交通运输等设施设备。1.3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复核结论1、坝体抗洪能力差,防洪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洪水不能安全下泄。2、坝顶高低不平,上、下游坝坡较陡,且存在少许跨塌和损坏等现象; 上、下游坝面均不规则,两坝坡面松散体较多,同时坝面均杂草丛生。3、溢洪道侧墙多处损毁,底板被乱石泥土淤积,树木、杂草丛生,多处损坏;两岸边坡未进行支护处理;末端为自然坡体,未修建任何防护措施,并且坡底

11、也无消能设施。溢洪道结构不能满足安全泄洪要求,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4、水库无管理用房,影响工程日常运行及维护管理,故水库一直无专人现场管理。5、放水设施是运用卧管取水,由于年久失修,加上无人管理,取水口、放水卧管及涵洞进口已破损严重,不能正常运行。6、本工程无金属结构。7、水库大坝无必要的观测及管理设施,且交通极为不便。61.4工程特性表工程特性表序号及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现在 加固后一水文特性1.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21.581.882.水文系列长度年/46(19572003)3.代表性流量设计洪水标准及流量m3/s22.550.465%校核洪水标准及流量m3/s33.7582.550.5

12、%4.洪量设计洪水洪量万m3/50.465%校核洪水洪量万m3/82.550.5%二水库特性1.水库水位校核洪水位m789.97789.930.5%设计洪水位m789.35789.285%正常蓄水位m788.79788.5死水位m779.57779.572.水库库容总库容万m32727.41兴利库容万m322.5822.45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万m323.1323.00死库容万m30.550.55调洪库容3.874.413.下泄流量设计洪水下泄流量m3/s/22.35校核洪水下泄流量m3/s/51.94三. 主要建筑物1.大坝 坝型均质土坝均质土坝 地基岩性 左岸及河床为泥质粉砂岩;右岸中部灰岩

13、、泥质灰岩,上部为砂质、钙质泥岩 工程特性表(续表)序号及名称单 位数 量备 注原成果加固后 地震基本烈度度 坝顶高程m790.27790.27 最大坝高m13.313.0 坝顶长度m46462.溢洪道 型式渠槽式渠槽式 地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堰顶高程m788.79788.5 溢流净宽m2.33 消能方式无无3.放水设施 型式矩形涵洞矩形涵洞 进口底部高程m779.295779.295 出口底部高程m778.95778.95断面尺寸m0.40.550.40.55 进口闸门型式/尺寸卧管卧管四. 工程效益及下游影响1.灌溉设计灌溉面积亩5905902.下游影响人口人600600耕地亩102

14、410242 水文2.1 水文及复核2.1.1 流域概况及流域特征值复核XX水库地处XX县XX镇XX村境内,坝址地理位置东经10856,北纬2604,距XX县城约38km,距XX集镇约14km。水库位于珠江水系双江河上游。根据1:10000地形图复核,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1.58km2,主河道长1.88km,河流比降为26。本流域地处贵州省东南部,水库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沛,光水热同季。表2-1 XX水库地理参数成果表坝址以上流域面积(km2)主河道长度(km)主河道加权平均坡降()流域形状系数1.581.882604472.1.2 气象概况本流域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区域

15、,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雨热同期,但季节分配不均,雨雾日多,相对湿度大,气候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根据县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8,极端最高气温36.5(出现在1966年8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9.3(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8。平均日照时数1317.9h,占可照时数的30%,全年雾日数24.5d,雷暴日数10.0d,平均相对湿度83%,平均降雪日数为9.1d,积雪日数为5.2d,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77天,相对湿度达83%,较大,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9m/s。多年平均水面蒸发

16、量900 mm,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723mm。据XX县气象局历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7mm,年雨量最小值为889mm(1998年),年雨量最大值为1761.4mm(1994年),最大和最小年降雨量比值达1.98倍。雨季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出现,10月下旬末结束,历时5个多月。全年降水分配集中于春、夏两季,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7%,尤以56月达到高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为189.1天,日降水量10.0mm(小雨)的日数为149.9天,日降水量10.125.0mm(中雨)的日数为25天,日降水量25.150.0mm(大雨)的日数为11.5天,日降水量50

17、.1100.0mm(暴雨)的日数为2.6天,日降水量100.1250.0mm(大暴雨)的日数为0.1天。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154.3mm(1999年9月10日)。2.1.3 径流复核本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即径流年际变化小,年内分配不均。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附图分析,本流域径流深600mm左右,径流洪枯差异不大,年内分配不均。设计流域的径流均由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水特性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小而年内分配不均。根据选择的参证站XX气象站的降水资料,结合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成果并按照枯水调查分析成果控制,采用降水径流频率相应法作出坝址处的径流成果。依据

18、XX气象站的降水资料,按计算19602003年的统计参数,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7mm,Cv0.15,Cs2Cv,其XX气象站最大一日降水量、5月8月(丰水期)和11月次年2月(枯水期)降水量频率曲线图见下。查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附图,设计地区的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在0.45左右,根据所作的降水成果,计算得本工程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95mm;再查“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知本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在600 mm左右,说明确定的多年平均径流深是合理的。径流的变差系数根据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中的公式计算:式中: 年径流变差系数; 年降雨量变差系数; F 集雨面积,F100 km2时取F=100 km2 A

19、 径流系数,=0.5; m、地区性经验参数; m=0.7 ,=0.04 查贵州省地表水资源附图得=1.30。根据上式计算得项目区年径流变差系数=0.31,结合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有关等值线图,确定年径流的变差系数Cv为0.30,偏态系数Cs取2Cv。12XX气象站最大一日降雨量频率曲线图XX气象站5月8月降雨量频率曲线图XX气象站11月次年2月降雨量频率曲线图2.1.4 基本资料及参证站本流域内无水文测站,没有实测的流量资料,邻近流域内也无合适的参证水文测站。XX水库自运行以来无水库运行记录(水位、流量),流域邻近地区有中潮、洪州雨量站、XX气象站降雨资料系列,各站点基本情况见表2-1。表2-2

20、 气象、雨量站资料系列统计表站名地理位置设置地点资料统计年代主要观测项目备注东经北纬XX气象站109092614XX县城关镇19562005降雨、蒸发中潮雨量站109102702XX县中潮镇19652005降雨量缺1968年洪州雨量站109252608XX县洪州镇19652005降雨量中潮、洪州雨量站属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两站观测项目为降雨量,汛期为四段制观测,枯期为两段制观测。观测资料由XX州水文水资源局整编后报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审查汇编刊印,已刊印至1979年,1980年至今有整编成果,资料较为可靠。XX气象站地理位置东经10909,北纬2614,观测场海拔高程555.1m。该站于1937

21、年4月设站至1948年12月停测,其间资料不完整。1956年10月起恢复测验工作至今,为国家基本气象站网点,观测项目有气温、降水、风、湿度、蒸发等,观测方法正确,资料可靠,至今已观测积累了连续50年气象资料。经对XX气象站降雨资料系列分析,1956年以前降雨量资料缺测较多,资料系列不完整,精度差,不予采用。1956年至今降雨量采用人工与自记相结合观测,其观测成果经省气候中心整编刊印,成果可靠性强,资料系列年限长,代表性好,可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要求。根据对资料的收集情况,XX县气象站距坝址最近,且属国家基本站,汛期进行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采用二段制观测。降水量采用自计雨量记观测,人工

22、观测值校核,降水量精度较高,降水观测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资料整编的精度较高。XX县气象站建站时间较早,实测资料年限较长,观测场位置基本不变,气象站观测资料是在一致条件下产生的。所处流域内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现有19572003年46年降水资料、暴雨资料观测系列较长,对本工程洪水复核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本次主要采用的XX气象站作为主要参证站。本次洪水复核采用XX县气象站19572003年46年降水资料、暴雨资料,和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中的有关数据及其修订本中的雨洪公式进行复核。2.1.5 水库库容曲线复核水库库容曲线是根据现场勘测、原始记录资料及1:10000地形图量

23、算而得,采用高程为假设高程系统。XX水库库容曲线详见表2-3。表2-3 XX水库库容曲线表高程(m)777.85 779.00780.00 781.00 782.00 783.00 784.00 785.00 库容(万m3)0.00 0.00 0.7 1.25 2.65 4.20 6.87 8.35 高程(m)786.00 787.00 788.00 789.00 789.97库容(万m3)13.54 16.21 21.3523.5427.412.1.6 水利调节计算2.1.6.1 灌溉制度和灌溉定额XX水库灌区灌溉对象主要是大季种植水稻,小季种植油菜,复种指数为1.8,水稻灌溉方式主要是进行

24、“浅、薄、湿、晒”的灌溉,确保用水,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根据贵州省编制成果报告,结合当地的干旱情况、降水情况,水稻生育期从移栽起共分:返青、分蘖、拔节,抽穗(扬花), 乳熟,黄熟七个阶段,各段需水系数约0.91.1。水稻的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在秧苗期前,需先进行打田,保持土壤的含水量。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秧苗的地上部分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

25、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水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在抽穗前,需先进行晒田,保证稻穗颗粒饱满,生长良好。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1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要及时灌水。表2-4 灌区水稻灌溉制度表水稻生长期时间天数各次净灌水定额

26、(m3/亩)灌水次数1次灌溉天数打田期4.215.51590115返青期5.65.20154033分蘖期5.216.22324863晒田期6.236.2753015拔节及孕穗期6.287.31345053抽穗期8.18.19194053灌浆期8.209.4164053成熟期9.59.14101223合计146350灌区秋冬季种植油菜。油菜需水量较小,主要是在移栽时需进行灌水,其余生长时节天然补水即可。移栽时一次灌水量为5m3/亩。2.1.6.2 灌溉需水量XX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为590亩(水田),春夏季种植水稻,秋冬季种植油菜,复种指数为1.8。根据根据贵州省编制成果报告,XX水库渠道水利用系数

27、为0.75,田间水利用系数为0.95,即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1,所需水量如表所示:表2-5 XX水库灌区作物逐月灌溉需水量月份灌溉面积作物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需水量(亩)(m3/亩)(万m3)4月590水稻600.714.99 5月590860.717.15 6月590720.715.98 7月590400.713.32 8月590700.715.82 9月590220.711.83 10月472油菜50.710.33 11月47200.00 12月47200.00 1月47200.00 2月47200.00 3月47200.00 合计35529.42 2.1.6.3 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参照

28、XX县气象局资料,XX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3.98万m3,P=80%年径流量为48.27万m3,年内径流分配如下表所示: 82表2-6 P80时降水年内径流量分配情况表水源点 月份456789101112123全年Pi()149.3184.8153.884.523.176.648.610.258.171.686.7571004.3分配系数(%)14.9 18.4 15.3 8.4 2.3 7.6 4.8 1.0 5.8 7.1 8.6 5.7 100XX水库(万m3)7.2 8.9 7.4 4.1 1.1 3.7 2.3 0.5 2.8 3.4 4.2 2.7 48.27XX水库集雨面积为1

29、.58km2,正常蓄水位库容23.13万m3,兴利库容22.58万m3,死库容0.55万m3,P=80%时,年来水量为48.27万m3,设计灌溉面积590亩,损失水量(蒸发、渗漏损失量)按月初库容的1%计。水库的兴利调节计算见下表。表2-7 ( P=80%)XX水库兴利调节计算表 单位:万m3月份水库月初库容来水量需水量盈余水量损失水量水库月末库容弃水量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万m34月23.137.176 4.99 2.190 0.22 23.131.95 5月23.138.883 7.15 1.736 0.2223.131.49 6月23.137.393 5.98 1.409

30、0.22 23.131.17 7月23.134.062 3.32 0.738 0.22 23.130.50 8月23.131.110 5.82 -4.707 0.22 17.740.00 9月17.743.682 1.83 1.854 0.18 19.580.00 10月19.582.336 0.33 2.004 0.20 21.580.00 11月21.58 2.793 0.00 2.793 0.22 23.13 1.07 12月23.130.490 0.00 0.490 0.24 23.130.25 1月23.133.442 0.00 3.442 0.24 23.133.20 2月23.1

31、34.167 0.00 4.167 0.24 23.133.93 3月23.132.740 0.00 2.740 0.24 23.132.50 合计48.273 29.417 18.856 2.808 16.05 2.2 洪水及复核2.2.1 暴雨洪水特性流域为山区性雨源型河流,洪水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植被较好,但山高坡陡,洪水汇流历时短,洪水陡涨陡落,多为单峰型。汛期为410月,大或特大洪水主要在67月,暴雨的天气系统类型主要是冷锋低槽和两高变切类,本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8月,以6月最多,占历年总次数的30%。个别年份出现在4月或911月,历年暴雨日数平均为2.7天,最多7天(1979年)。暴

32、雨强度大,来势迅猛,常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形成洪涝灾害。XX县气象站历年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为154.3mm(1999年9月10日)。受地形地貌影响,易发生强度及量级大而历时较长的灾害性暴雨。2.2.2 设计暴雨计算本次设计洪水采用“雨洪法”进行分析计算, 其“雨洪法”推求设计洪水。为使设计暴雨推求值更加可靠,符合地区暴雨特性,本次分析推求设计暴雨时引入邻域XX县雨量气象站的暴雨资料进行分析,各站年最大一日降雨量统计参数见表2-8表2-8 各参证站年最大一日降雨量统计参数表站名最大一日降雨量24小时点雨量适线参数均值(mm)Cv均值(mm)CvCsXX气象站77.10.4586.40.503

33、.5Cv结合手册中有关等值线图,作出坝址以上流域的暴雨成果:H24=90mm,Cv=0.50,Cs=3.5Cv,H1=46.0mm,Cv=0.46,Cs=3.5Cv,作P-型频率曲线适线推求各频率设计暴雨值,见表2-10。表2-10 设计暴雨成果表P(%)0.10.20.30.512510H24P(mm)341.1312.3291.6274.5246.6217.8178.9149.5Sp(mm)121.6112.8106.4101.292.483.271.061.4表2-11 参证站年最大二十四小时暴雨量频率分析成果表站 名H24(mm)CvCs/CvXX县气象站90.000.53.5表2-1

34、2 XX水库各频率设计暴雨成果表项目均值CvCs/Cv各频率设计暴雨(mm)(mm)20%10%5.00%2.00%1.00%0.50%0.20%24小时暴雨900.53.5118.8149.4179.1217.8246.6275.4313.21小时暴雨400.43.551.261.271.283.292.4101.2112.82.2.3 设计洪水计算2.2.3.1 洪峰总量和洪水总量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防洪任务的水利工程。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3.03m,总库容27.58万m3。对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其工程规模为小

35、(二)型工程,工程等别为等,主要永久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本次复核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P=5%)设计,200年一遇(P=0.5%)校核。XX水库流域区无水文测站,无实测水文及气象资料,邻近流域也无合适的水文测站,本次洪水复核采用贵州省地表水资源和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中的有关数据及其修订本中的雨洪公式进行复核。由于设计流域面积较小,而邻近又无特小流域水文资料,设计洪水计算式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小汇水流域部分)提供的雨洪法计算式:XX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58km2,植被较好,属于开垦度较高的山区,河道较为曲折,同时根据流域几何特征值(=L/(J0.333*F0.25) =5

36、.830)判定修订公式采用特小(2)式:修订公式(特小2式):Qmp=0.481r10.571*f0.223*J0.149*F0.890*(C1*Sp)1.143洪量公式:Wmp=0.1FCH24p Qmp某设计频率之洪峰流量(m3/s);Wmp某设计频率之洪水总量(万m3);C24h暴雨径流系数;L主河道长度;J主河道平均坡降;f流域形状系数;F流域面积;Sp某设计频率暴雨雨力;H24p某设计频率最大24小时暴雨量;r1汇流参数非几何特征系数;C1洪峰径流系数;在计算中,汇流系数r1根据流域情况取0.31,C1取值范围为0.8360.874,f为0.447,J为0.026,F为1.58km2

37、。XX水库本流域洪水成果直接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之“修订公式”成果。根据以上资料采用雨洪法作出XX水库坝址处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2-11。按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XX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为二十年一遇(P=5%),校核洪水标准为二百年一遇(P=0.5%)。表2-13 XX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表P(%)5%0.50%Qp(m3/s)50.46 82.55Wp(万m3)22.92 39.422.2.3.2 设计洪水过程线对于小流域,按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的方法计算汇流时间值,可用下式计算:流域汇流时间(小时)F流域面积(km2)Qpn洪峰流量m3/sJ主河道坡降 r洪峰径

38、流系数流域特征系数本流域产流属区,汇流属3区,根据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表十五,取(二)类概化线,进行洪水过程线推求,成果见表2-14。表2-14 XX水库设计洪水过程推算表序号概化线坐标过程线(P=10%)过程线(P=5%)过程线(P=0.5%)Qm=44.35m2/sQm=50.46m3/sQm=82.55m3/sTm=1.51hTm=1.46hTm=1.29hQt/Qmt/TmQt(m3/s)(h)Qt(m3/s)(h)Qt(m3/s)(h)1000000.00 00.00 20.050.132.22 0.20 2.52 0.19 4.13 0.17 30.10.214.44 0.3

39、2 5.05 0.31 8.26 0.27 40.20.268.87 0.39 10.09 0.38 16.51 0.34 50.50.3722.18 0.56 25.23 0.54 41.28 0.48 60.90.5139.92 0.77 45.41 0.74 74.30 0.66 70.950.5542.14 0.83 47.94 0.80 78.42 0.71 810.644.35 0.91 50.46 0.88 82.55 0.77 90.950.6742.14 1.01 47.94 0.98 78.42 0.86 100.90.7139.92 1.07 45.41 1.04 74.30 0.92 110.70.931.05 1.36 35.32 1.31 57.79 1.16 120.51.0522.18 1.59 25.23 1.53 41.28 1.35 130.41.217.74 1.81 20.18 1.75 33.02 1.55 140.31.4413.31 2.17 15.14 2.10 24.77 1.86 150.251.6111.09 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