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东师大部门行政管理(离线作业)期末作业考核部门行政管理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要回答如何改进公共政策执行体制。答: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提高公共政策认同水平。完善政策执行各个环节。2、 简要回答我国居委会面临的角色冲突和两难境地。答:居委会党建层体现了党建与社区的关系。 居委会议事层体现了居民与社区的关系。居委会办事层体现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3、 简要回答我国税收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答:应明晰划分税权。税权应与事权相适应。宏观与微观相兼顾。4、 简述公共文化管理的内容.答: 我国公共文化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文学艺术事业管理,加强对全国文学艺术
2、事业的宏观管理与指导,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扶持,加大对代表国家水平和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团体的扶持力度。二是社会文化事业管理,以建设完善的公用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店,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设施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积极作用。二、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谈一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答: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推广管理体制不顺畅。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条块共管,以块为主,按专业行政区划层层设置”的纵横交错的农业推广体制。在条块分割中,各行政部门本位主义严
3、重,沟通不足;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各成一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分离等体制上的弊端日益突出。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在农技推广体系组织结构上,机构林立而力量分散,队伍庞大而人浮于事,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使财政难以负担,从而直接威胁到推广体系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不灵活。从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看,仍然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主要对上级负责,自上而下运行。考核推广机构工作的主要指标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在人事管理上形成了论资排辈、终身制;在分配方式上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在评价体制上形成了服务效果与服务对象的脱离(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民不能参与对推广机构的评价),不能从制度
4、上保障推广机构和人员充分履行职责,不利于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创造性。因此,现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经济不适应。 农业科技推广效率低.从现有的主要推广渠道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没能改变由农业科研机构向政府要课题、研究出成果后交给政府、科研成果再由政府的农业推广机构推广的局面。从市场需求产生到最终成果运用再到市场需要经过4个不同的部门或环节;同时,推广模式中各主体间形成了1个封闭式循环,拉长了信息传导的路径。在时间及信息传递准确性方面,这个体系都有它的弊端,仅适用于生产和利用周期长的科技产品,而对于周期短的科技产品会造成产品与市场脱节,农业科研成果严重滞后于农业生产实践,成果利用
5、率、转化率低,农业科研资源形成巨大浪费。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少。根据报道,“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而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而且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农技推广经费总数的20%,特别是基层推广组织的事业经费更少.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设施是20世纪6070年代购置或兴建的,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设的县级推广中心,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不够、设施老设备过时而使服务功能下降。资金缺乏也迫使科技推广机构选择那些容易物化、容易进行有偿服务的科技,不选择那些虽然先进且对农民有利,但难以进行有偿服务的容易
6、进行有偿服务的科技,从而削弱了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因此,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县、乡(镇)农技推广费用,对农业科技的顺利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少、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知识老化严重;推广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绝对时间少,不能准确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培训机构少,科技推广人员缺乏正规培训与指导;农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基本生活无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效率。 农业科技推广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市场主体除了政府的专门推广机构外,其他的主体还
7、有农业企业、专合组织、高校及科研单位。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在农技推广工作中虽然有很强的科技力量,但是市场意识不强;企业虽然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但是科技力量不够。践证明,科技型农业企业是农业科技推广中最有效的1个市场主体,它是衔接农业科技成果研究机构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但是在我国科技型农业企业的科技推广中,市场主体地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在农技推广过程还存在推广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变化;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差;推广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因此,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解决问题方法: 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管理机制创新。首先,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实行用人制度改革,全面
8、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以岗定人。其次,改变农技推广中“外行管内行”的局面,认真细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把具有管理经验、技有专长并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人员充实到市县级农业部门主要领导岗位,形成“内行领导外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在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和当地政府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本单位职工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创新分配机制.打破分配上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实行绩效挂钩,除基本工资外,其余部分按贡献大小业绩大小适当拉开档次。推进农业科技推广的组织创新。首先,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
9、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科技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次,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各种农民科技协会、种养大户也成为农业科技推
10、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再次,把科技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科技推广成本,降低在科技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我国农业涉及2亿多农户,规模小,高度分散。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高新科技推广,成本高,效果差。因此,通过农业科技推广站(农业科研教育机构等)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再由农民合作组织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实际效果更加显著。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展农技推广资金渠道。首先,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
11、0。5%以上.其次,完善间接融资体制,设立科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科技推广事业,使之逐渐成为继政府拨款之后的重要资金来源。鼓励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增强推广部门的经济实力,但要正确处理好科技推广与经营创收的关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逐步探索建立县域担保基金,创新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放大对科技推广项目贷款的信用额度,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贷款担保难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实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按照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12、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要求,按照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完善技能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质量考评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职业资格考试制度,通过考试严格录用,逐步推行聘用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搞好对乡土人才的任职资格认定和聘用工作.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消除其后顾之忧。 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现场讲授示范、科技宣传栏、科技咨询点、科技大集体活动及电波入户等,把科学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传授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通过农业广播学校、电视大学、科技讲座、专业培训、职业高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
13、、函授和农民夜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有文化、懂科技的农民科技员队伍;同时,加快乡村的农民科技书屋建设,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氛围,加速农民的知识化进程。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改变他们的传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容易接受,纯理论性的东西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接受。因此,要创造条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措施. 2、试述社会保险项目的实施程序. 答:根据法规和政府政策,督促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促使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能够进入社会保险网络。征收并检查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必要时可以将社会凹陷飞的收缴交由国家税务系统或地方税务系统一征收。记录并保存参保单位和受保劳动者的有关情况,作为支付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的依据。 审核参保者提出的社会保险待遇申请。根据规定条件和给付标准,支付受保者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或委托金融机构支付这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