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把镇里江村社情民意调研汇报自治县安全监管局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覃 昌 荣伴随党和国家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和支农、惠农、护农政策深入落实落实,里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生巨大改变,绝大部分农民靠大力种植特优产业走上了生活富裕路。然而,部分农户经济发展仍然十分缓慢,生活水平还是停留在低保线上。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个年头,怎样调动贫困村农民群众加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工作是主动性、主动性和发明性,笔者就此问题,对四把镇里江村社情民意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部分不成熟意见。一、里江村现实状况里江村在四把镇下里小区西南部石灰石大石山区,山多田地少,气候温和,距镇政府15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屯,11个
2、村民小组,282个农户,特困户19户,其中住在钢筋结构混泥土楼房有87户,住在危房3户。总人口1153人,其中男性566人,女性587人;壮族758人,仫佬族345人,汉族26人;农业劳动力657人,其中外出务工345人。全村现在有耕地面积1037.6亩,其中水田748.8亩;旱地558.8亩,人均耕地面积0.89亩。水果面积27亩。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玉米为主;经济收入在种桑养蚕、烤烟为主;没有支柱产业。全村有小河流1条,小溪流1处,抽水点3处,建成地头水柜38座,沼气池113座。全村261个农户安装了广西村村通广播电视卫星接收器,占全村总户数90.25%;576人配置了移动、联通等通讯设
3、备,占全村总人口50%左右。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户数及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育龄夫妇没有违反计生政策现象。全村现有柳微面包车1部,横头农用车4部,摩托车68部;私营杂货店1个。村“两委”班子组织人员5人,平均年纪46岁,女性1人。其中,初汉字化程度1人,高汉字化程度3人。,全村人均纯收入950元,里江村经济基础微弱,但发展前景也十分宽广。二、面临关键困难和问题1、没有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扶贫开发以来,里江村广大农民群众以人为本,科学种桑养蚕、烤烟、反季度蔬菜种植;能繁母猪养殖等方面有很大进步。不过,因为种种原因,长久以来形成传统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日求三餐,夜宿
4、三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信仰务农才是正业思想,不思进取,甘于贫穷。笔者在里江抽样调查,里江村90%以上男性劳动力,期望利用科技发展经济,但真正考虑下一步怎样做,做些什么才能实现发展经济还不到35%。如,以经商为例,笔者前后抽样35名18至40岁男性青年农民咨询调查,结果仅有8名回复常常跑些小生意,5人回复阶段性地跑些小生意,回复完全不搞生意22人。从这些事例能够看出,在贫困村开展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假如不加大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理念,促进里江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一句空话。2、支柱产业不成规模,经济发展缓慢。因为自然环境恶劣,可开发利用资源少,严重制约着优势特色产业走向
5、规模化发展。3、科技、文化、卫生落后。劳动者文化素质低,全村仅有一所一至三年级学校,村级卫生室还未建立,18岁以上40岁以下青壮年男女中,含有高汉字化不到60人,占青壮年男女总数10%左右,绝大部分青壮年全部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对党和国家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技能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束缚作用。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部分自然屯村容脏、乱、差现象亟待改善。全村还有上卢、长流屯两条多米长机耕路因为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人行、车辆出入艰苦,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三、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展和新农村建设关键目标任务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
6、容整齐,管理民主要求,促进贫困村农民经济发展显著加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努力争取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950元增加14元以上,各项事业显著进步。怎样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用好用活党和政府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是关键,其次是紧紧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千家万户齐上种养产业项目,逐步走向农、牧、商、建、运等行业,具体对策有下列几点: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党和国家推进扶贫开展以来,里江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点是值得充足肯定,不过,长久以来,极部分农民思想因为受传统观念约束还很深,思想观念还很陈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在科学发展观上,首先要从村委干部抓起,把村“两委”班子
7、思想弄统一到通科学发展理念上来。然后,由村干部下到各村民小组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农民群众重温邓小平特色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关键思想和党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理念,经过宣传发动和开展多个形式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农民群众思想来一个大转变,认识来一个大提升,自觉投入到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主战场中来。同时,里江村委班子一套人马要以干为上计,切实结合里江村三分石头一分土具体情况,认真落实实施党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方针、政策,选准里江村经济发展突破口,认真制订里江村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活宽裕出发,全方面抓好经济发展工作,努力争取抓一项有成效一项,促进里江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跃上
8、一个新台阶。2、从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抓起。没有项目就没有投入,光埋怨、光叹穷、光讲气话一点用也没有。现在,要办就是要把里江村抓项目标班子建立起来,认真筹集好项目开发前期活动资金,让这些用心研究,多往上面跑项目,争取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和单位了解、支持扶持,同时发动群众集资投劳。道路硬化。硬化里宁至里江村民委2.8公里村级公路;马安至口洞屯5公里长屯级水泥路;硬化上卢、长流屯共多米长屯级公路。建五保之家。新建600平方米宽二层钢筋结构混凝土楼房,处理20多名五保老人住房问题。水利设施。修建三艾屯460米长三面光农田引水渠道,受益面积250亩。安全饮水工程。建三艾屯水井1处,处理260多人饮水难问
9、题。村级卫生室建设及村中小校篮球场建设。组织里江村经济能力和富裕农民,创办诸如农民建筑队、个体运输业、采石场、石灰厂等小型个体合作企业,促进全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动员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产业。要发展里江村经济,必需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动员千家万家依据当地优势和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含有里江特色,有一定竞争力、形成一定规模种养产业,才能达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目标。建立烤烟示范基地150亩,种桑养蚕100亩。反季度蔬菜种植示范基地20亩。能繁母猪示范养殖30头。大力喂养瘦肉型良种猪和马、牛、羊、兔、狗、鸡等畜禽,以此增加家庭经济收入。4、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里江村实际,帮
10、助农民群众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村在确保每人有0.5亩以上稳产高产田地基础上,可调出601.1亩田地种植经济作物。千方百计引进和改种高品质、高效益、市场好品种,淘汰品质低劣品种,是里江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条有效路径。从现在看,里江村有些农民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想及科学发展意识较为淡泊,绝大部分农民纯粹是为了种粮食而种粮食,种蔬菜而种蔬菜,没有依据市场供求规律,选择和引进部分品质优畅销受庞、效益高新品种意识,由此可见,下大力气抓好里江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潜力也很大。5、多个形式开展科技培训。要发展里江村经济,必需加强对农民群众科技培训,不停提升农民群众科学发展理念,塑造有科学技术
11、素质新一代农民。离开科学技术和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持和亲密配合,发展里江村社会经济就成为一句空话。现在,里江村绝大部分农民全部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文化基础知识还比较低,必需强化农民群众文化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技能培训。才能推进全村经济工作顺利开展。首先,要充足利用村中心校教室、黑板、课桌齐全这一有利条件,经过聘用种养教授上课等措施,利用十二个月时间,逐步对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识较低18至40岁青壮年男女分组进行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立即提升这部分农民科学技术和文化水平,使她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种养技能和本事。其次,请各屯富裕农民走上讲台,传授种养科技和发展经济经验。再次,经过课堂讲话和讨论形式,让受培训农民各抒己见,探索发展经济路子。同时,经过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村容村貌显著改观,村民素质显著提升,村风民俗显著进步,社会环境稳步有序,为把里江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