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办公、住宅楼及幼儿园工程放线测量方案办公、住宅楼及幼儿园工程放线测量方案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4月目 录一、 工程概况3二、 编制依据.3三、施工测量放线准备.3四、测量器具.3 五、测量人员.4 六、施工测量基本要求.4七、场区内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5八、基础工程施工测量7 九、楼层平面轴线及高程测量9 十、钢结构的测量11 十一、二次结构施工的测量20 十二、地面面层施工的测量21 十三、电梯安装测量21 十四、屋面施工测量21 十五、外墙面、玻璃幕墙施工测量22 十六、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22 十七、验线工作22 十八、预防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事故23 十九、对
2、分承包的服务与管理23 二十、沉降观测23二十一、竣工测量25二十二、相关附图及照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由广州市誉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用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洲头咀,地处羊城八景之一的白鹅潭。拟建地上建筑总层数为39、45、51层,地下三层(局部为甲类常六、核六级人防地下室),总建筑面积325540。主楼下为桩基础,裙房下采用天然基础。A1、A4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A2(A3)、A5A7为框支剪力墙结构,A2(A3)在2层板面设梁式转换、A5A7在5层板面设梁式转换,幼儿园为框架结构。本方案只针对A5A7栋放线测量。二、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精密工程测量
3、规范(GB/T15314-94)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5、 施工图纸。三、施工测量放线准备1、认真审阅各专业设计图纸,检查平面坐标、高程、轴线是否有矛盾,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熟悉测量规范对施工测量要求,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规范相关规定要求。3、对所有进场测量器具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检查检定合格证书。4、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与业主或前期施工单位办理测量成果交接手续。6、检查规划设计院定位桩、红线桩及水准点。7、编制测量工程一级平面控制网控制桩布置图。8、控制点测量成果汇总,输入计算机建立测量数据库。四、测量器具测量
4、器具配备计划表序 号仪器名称数 量用 途性 能检定时间1全站仪2台测设平面控制网及钢结构测量2+2ppm2J3激光垂准仪1台主轴线竖向传递1/400003S3型水准仪2台标高测量与传递3mm4J2级电子经纬仪2台投测轴线及钢结构测量25无线对讲机1对通讯联络3km650m钢尺3把轴线、标高量测5mm五、 测量人员项目经理部工程部下设测量组,前期地下室施工阶段设测量主管1名、测量员2名,后期主体施工设测量主管2名、测量员2名、放线工6名。测量主管负责整个工程测量方案的制定、实施管理和测量技术复核工作;测量员在测量主管领导下,完成整个工程施工测量任务。六、施工测量基本要求1、明确测量工作为工程施工
5、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要求。2、认真审核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做到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3、根据测设场区控制网测设本工程控制网。4、定位、放线工作在自检互检合格后上报甲方和监理验线。5、认真做好测量定位桩的保护工作。6、做好误差分析,尽量减少误差,发现问题及时报甲方和监理。七、场区内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本工程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是根据业主所提供的城市控制点在施工场地附近测设5个主控点,经闭合平差后确定其坐标,此时首级施工控制网设置完毕。(见方案附图:首级控制网点布置图)。3)选点选在通
6、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2、场区平面控制点测量1)控制点的布设: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在场地外以甲方提供的城市坐标点测设4个平面控制点与雇主提供的坐标点形成闭合导线,再根据此首级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网。(见附图:轴线控制点布置图)2)平面控制点的测量:进行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测量前,测量工程师应对甲方提供的城市控制点进行复测,符合点位规定误差要求后才可使用。 本项目采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的全站仪测设二级导线网,依据甲方提供的广州市城市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进行测量控制。控制网指标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
7、相对中误差二 级51/200003、水准点布设3.1、高程控制网布设原则1)为了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应先对甲方提供的2个水准基准点进行复核,经复核无误再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场外甲方给出的高程点为:R201、R202,采用水准测法,测设一条闭合或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控制点,以此作为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竖向精度控制的基点。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3)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以测绘院提供的水准基点作为永久性水准点,该永久性水准点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场内标高控制点复核原始依据,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
8、准点。4)场区内至少应有四个水准点,水准点根据场内条件确定,距离基坑开挖边线应尽可能大,每月对场内水准点进行复核。3.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1)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布设按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等级每公里高差中数中误差(mm)仪器型号水准标尺观测次数附和或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次数附合或环线次数平地三等36DS1DS3因瓦双面往、返往往、返12 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等级视线长度(m)视线高度(m)前后视校差(m)前后视累积差(m)基辅分划读数校差(mm)基辅
9、分划测高差之差(mm)三等750.32520303)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W = 式中MW-高差全中误差(mm): W-闭合差(mm): L-相应线路长度: 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内业计算最后形成成果的取值:二等水准精确至0.1mm,三等水准精确至1mm。八、基础工程施工测量1、轴线控制桩校测1)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测量的精度。2)采用测角精度2的电子经纬仪,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投测。2、轴线投测方法1)轴线投测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用
10、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东西方向布设3条轴线控制桩;南北方向布设3条轴线控制桩;将轴线投测在地下二层顶板之上,在硬化的地面弹线; 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轴线投测的精度。2)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将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点),(当同一轴线上只有一个控制点时,可以某一距离远视线好的控制点做后视,然后转角度到轴线方向上),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精度要求:
11、边长误差小于1/10000,测角精度小于6”。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拉尺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控制线弹墨线标明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然后在该平面上测出轴线及细部线(见附图:基础放线图)。控制线投点间距不应大于10m,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30cm控制线。弹墨线时要对准点位,小线要拉紧。框架柱要弹轴线立线至顶,以控制梁位置。所有弹线均要求墨线清晰,并用红三角标注。3) 施工放样各部位技术要求如下表。施工放样各部位技术要求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90m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
12、口线34) 圆弧部位放线以主控轴线交出圆心,测设间隔5度的曲线点,然后用木制弧型模板画线连接。3、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点联测在施工过程中每三个月对场内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雨季前后复测一次,在结构施工至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2)标高测量为了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楼层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进行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间的校核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楼层平面施工中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并用红色油漆画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3)施工过程中使用时先检测基准点的准确性,无误后,再检测几个基准点同一标高的校核
13、误差,当校核误差小于3mm时方可作为施工层标高抄测的依据。4)在施工层墙、柱上抄测+1.000m线,误差在2mm以内,弹墨线并标明高程。5)结构混凝土浇筑前,在立筋上抄测标高,间距大于6m时加设附加筋,标高抄测误差2mm以内。用以控制结构标高及设备预留预埋。设备预留预埋前应校核至少三根立筋上的标记,当误差大于3mm时,应与测量员联系,由测量员提供准确的标高。九、楼层平面轴线及高程测量1、楼层平面轴线测量对于建筑物0.000米以上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法。在建筑物地下一层顶板上测设轴线内控点,先准备2套内控布置方案,到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权衡选择。(见附图:0.000米以上内控点布置图)。1)地
14、下一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轴线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等级。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埋设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应埋设4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偏离轴线1.0-2.5m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cm10c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钢筋与首层楼面底板钢筋焊接,作为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点。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预留洞(150mm150mm)。并做好防护。2)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得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每十层分段校测一次,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轴线竖
15、向投测的允许误差如下表: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 度(m)允许误差(mm)每 层3H30m530mH60m1060 mH203)轴线控制点的投测:采用激光铅直仪,先在底层基准点处架设激光铅直仪,调校到准直状态后,打开激光电源,激光铅直仪发射和该点铅垂的可见光束,然后在楼板开口处用接收靶接收。通过无线对讲机调校可见光光斑直径,达到最佳状态时,通知观测人员逆时针旋转铅直仪,这样在接收靶处就可见到一个同心圆(光环),取其圆心作为向上的投测点,并将接收靶固定。同样方法投测下一个点,保证每一施工段至少3个点,作为角度及距离校核的依据。控制轴线投测至施工层后,并与外墙、柱立向轴线校核,组成闭合图形,且间
16、距不得大于所用钢尺长度(50m)。在施工层用电子经纬仪连线,用墨线标明。供楼层放线使用。然后放出各部位细部线,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30cm控制线。4)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主要精度指标详见施工各部位放线技术要求。2、高程的传递1)首层墙柱结构拆模后,将场区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框架柱或剪力墙上,不少于三个,且精度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以此作为首层以上各层的高程控制点。2)在首层以上的框架结构和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从首层墙体上已有标高点(1.000m线,红色油漆标记)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以上各层均在相应位置用红色油漆标记,并
17、注明其相对高程。3)标高的竖向传递,每次引测均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需保证钢尺铅直),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调整。4)建筑物至少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如下表。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高 度 (m)允许误差(mm)每 层3H 30m530mH 60m1060mH 90m1590mH205)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核误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量范围的中心位置。十、钢结构的测量1、建立建筑物控制网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塔楼主体结构建
18、筑高度高,钢结构安装测量精度要求高,施工场地有限。平面控制网在布置时必须充分考虑施工顺序、施工分段和定位放线的精度及放线方便等因素,才能充分发挥控制网的作用,保证施工测量的顺利进行。2、基坑内轴线控制网根据业主交接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测量成果表。利用全站仪投点建立基坑内矩形轴线控制线,轴线控制线和建筑轴线相平行,间距为1-3米。3、基坑内标高控制点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换算成建筑标高。利用水准仪将标高控制点引至基坑支护桩墙侧壁,作为基坑内的标高控制点。4、0.000以上楼层坐标控制点从首层开始,测量采用内控法。利用全站仪将坐标控制点由塔楼外引测至塔楼内。楼板结构在此部位留孔,利用激光铅垂仪进
19、行竖向轴线传递。为缩短激光铅垂仪投点的距离,工作基点每隔1517层进行一次控制点提升。5、0.000以上的标高引测利用轴线竖向传递所预留的孔,从上到下用水平仪、50m钢尺和铅锤分别对每层进行标高传递,每层标高控制线按照比每层钢梁顶面高1.000m设置,弹线到核心筒混凝土上。6、钢柱吊装测量流程钢柱吊装测量流程图7、垂直钢柱的测量控制7.1、钢柱测量定位控制点设置由于本工程钢柱截面较大,施工精度要求高,所以在测量钢柱平面定位时采用同截面多点测量。钢柱顶标高的测量按照截面形式不同分别测量,H型钢柱测量对角,异型柱测量四个转折点,选用最高点为柱顶标高的测量依据。7.2、钢柱轴线测量因钢结构为施工先行
20、部分,所以作业位置受很大的限制。钢柱轴线校正时仪器的架设位置应当视野开阔,位置牢固可靠不晃动。钢柱轴线测量即在柱角顶部平面定位点上,用油漆笔做上记号,预先在图纸上计算出钢柱平面定位点的平面坐标值(x、y),在柱子吊装到位后,并在柱子校正过程中,将小棱镜置于柱子顶部四点逐一测量各点,直到柱子设计坐标值与仪器所测坐标差相符。此方法可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精度需求。以便对中和控制垂直度。 8、预埋件测量控制塔楼的预埋件主要是在核心筒剪力墙上的钢梁预埋钢板和焊接在钢梁预埋板的钢梁连接耳板。8.1、钢梁预埋件预埋测量流程土建核心筒钢筋绑扎和支模预埋钢板标高测量预埋钢板轴线测量预埋钢板安装固定土建核心筒砼浇筑钢
21、梁连接耳板标高测量钢梁连接耳板轴线竖向引测钢梁连接耳板平面定位焊接固定测量监控调 整 钢梁预埋测量流程8.2、钢梁预埋钢板标高测量钢梁预埋板因为主要作用是钢梁连接耳板定位焊接,所以对其位置要求精度不高。在标高测量时可以直接利用下部标高控制点用铅锤和钢尺测量。8.3、钢梁预埋钢板平面定位测量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楼面上根据土建竖向轴线控制点,用全站仪在剪力墙竖向投影出轴线。再利用线锤确定预埋钢板在模板内轴线位置。部分预埋钢板轴线位置利用已在剪力墙上投影的轴线用钢尺量距定位。9、钢梁连接耳板标高测量钢梁连接耳板的标高测量,选择直接用水平仪测量,并用墨斗弹出线进行标记。9.1钢梁连接耳板定位测量在标高
22、测量完成后。根据图纸选择正确的钢梁连接耳板,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在梁预埋件上投影出轴线,在用全站仪根据计算得出的钢梁连接耳板最外端坐标进行坐标测量。在同一竖向平面的连接耳板,只需测量两端头的钢梁连接耳板,中间部分利用两端头连接耳板拉的内外两根钢丝线用钢尺和线锤定位。10、测量保证措施所有测量工具必须经专业检验站检验合格方能投入施工。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审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间的关系。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对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1
23、0.1、测量仪器架设条件的要求本工程因为是超高层,在钢结构上部结构测量时仪器架设位置必须稳定,不晃动;并且在测量时避免周围有施工人员走动。根据广州市气候的原因,测量时应综合考虑影响,当气候不能满足测量条件时应停止测量。当施工部位不能满足测量条件时,应当在下部已施工完毕部位搭设测量平台,平台应当牢固、可靠、不可晃动。10.2、钢柱标高控制本工程钢柱的标高控制主要测量和控制各节柱顶标高,由于钢材压缩变形、基础沉降及钢材线胀变形(=KtH K即为钢材的线胀系数)等的综合影响,随着施工楼层高度的增加,柱顶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差会越来越大,因此柱顶设计标高不能作为钢柱标高控制的标准,此时需要对整个建筑物基
24、础沉降观测及结构变形验算的综合考虑,从而近似得出每一节钢柱顶部实际应该控制的目标高度。操作难度较大。故确定:钢柱高度采用相对标高控制。为保证整个建筑物的设计标高不受影响,每次标高引测均从标高基准点开始,按设计高度控制每次吊装的柱顶标高。钢柱标高控制主要方法:采用全站仪利用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测量出各节柱顶的标高,根据测量标高偏差值的大小,在吊装上一节钢柱时,通过加衬板和割衬板来垫高和降低上一节钢柱的标高。标高允许偏差:+5-5mm,内部控制目标:+3-3mm。三角高程测量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标高基准点引测至施工作业层的测站点,在测站点上架设水平仪,在安装完成的柱顶立塔尺,利用三角高程的原理:H
25、=H0 +h(H柱顶标高,H0测站点标高,h测站点与柱顶高差)层高偏差控制目标:mm。当层间高度偏差超限时可通过加垫板垫高或切割衬板降低上一节钢柱标高的方法来达到对钢柱的标高进行控制的目的。10.3、钢柱轴线测量控制根据场地通视条件,选择架设全站仪的最佳位置。第二节以上的钢柱吊装首先是柱与柱接头的相互对准,塔吊松勾后用全站仪进行坐标点垂直度控制或用经纬仪根据钢柱中心线和轴线的位置关系控制垂直度,校正上节钢柱垂直度时要考虑下节钢柱相对于轴线的偏差,校正后上节柱顶对于下一节柱顶的偏差为,使柱顶偏回到设计或规范允许的偏差范围内,以保证便于柱间柱和斜撑的安装精度。塔楼层分段梁和斜撑安装完成后,对这一区
26、段钢柱需要整体进行测量并记录。对于局部尺寸偏差较大的,用千斤顶或倒链收紧合拢或千斤顶来调校。校正后紧固高强螺栓。当高强螺栓紧固(初拧)完成后,对这一片区的钢柱再次进行整体观测,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偏差值大小及偏差方向,决定施焊前偏差是否还需要进行局部尺寸调整以及确定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收缩的倾斜预留量,然后交付焊接班组施焊。焊接完成后,对该片区的钢柱、钢梁再次复测,并做好记录,作为资料和上一节钢柱吊装校正和焊接的依据。10.4、日照和焊接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偏差影响的分析与预控由于日光照射在钢柱的一侧,钢柱将会向背光的一侧发生附加的倾斜位移。这时可考虑对钢柱按如下理论公式=atL/2h(其中
27、:柱顶因温差影响产生的位移值;a:钢材的线膨胀系数;t:柱两面的温差;L:钢柱的长度;h:温差方向柱截面的厚度)进行预偏,预偏方向与太阳光照方向相反。示意如下图: 日照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偏差影响示意图10.5、钢柱焊接收缩变形影响的分析与预控钢柱校正完后,钢柱垂直度和轴线位置都校正正确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焊接收缩影响往往会发生较大的焊接变形。施工经验证明,钢板厚度50mm以上时,梁-柱焊缝收缩一般约为2mm,柱-柱焊缝收缩一般约为3.5mm,每节柱由于焊接造成的柱顶垂直度位移值约为2.5mm,故在测量校正时除中心柱外,尤其是边缘柱均应考虑焊接变形对钢柱进行预控,包括焊接收缩对钢柱标高的影响也一样
28、要进行预控。焊接收缩变形预控的做法是:在钢柱的四面沿对接缝上下各焊接一块马板并标记好测量位置,根据的板厚大小和在监测的同时满足焊接操作的需要,设置马板的大小及上下间距。对称用游标卡尺于优先焊接的柱两侧对应的下面马板上,调节游标卡尺与上面的马板顶紧,固定旋钮,记下此时游标卡尺初始读数,即可开始焊接准备。焊接收缩变形监测如下图所示。在焊接的过程中定时检查游标卡尺的读数,比较读数差值,计算出钢柱由于不称施焊所造成的焊接变形预控制值。游标卡尺监测焊接变形方法如下所示: 焊缝监测示意图经计算得出如下所示位移公式:=(s2-s1)L/h。 焊接变形对钢柱垂直度偏差影响示意图变形分析:正常情况下钢柱对称焊接
29、所造成的柱顶位移一般2.5mm,在对该钢柱进行焊接变形监测时两表盘读数差不超过0.25mm(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01mm),故当读数差超过这一范围时即表示焊接变形过大,这时可提示焊接操作人员重新调整焊接顺序,从而达到对焊接变形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根据焊接变形的实时监测,结合焊工焊接操作全过程,通过不断地分析总结,焊接工人即可摸索出一套做到完全对称施焊的经验来。否则须不断地通过游标卡尺配合观测来进一步摸索经验,直到摆脱对游标卡尺的依赖为止。10.6、测量精度控制测量精度控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规范相关规定,测量允许偏差如下: 平面总控制网项 目允许误差测角中误差8边长相对中误差1/24000 高程总
30、控制网(L为往返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30m1.0m3.0m0.3m4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规范GB50026-2007中表3.3.18)平面控制网等级仪器精度等级一侧回读数较差单程测回较差往返测距较差一级10mm级仪器10152(a+bxD)二、三级10mm级仪器10152(a+bxD)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规范GB50026-2007中表8.2.42)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方向观测法)仪器类型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互差2c()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DJ23121812 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
31、求(规范GB50026-2007中表3.3.21)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丈量相对中误差作业 次数丈量次数读定次数估读(mm)温度读至()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同尺各段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2000012230.50.5501021/1000012220.50.570103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规范GB50026-2007中表8.3.11)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120m20120mH150m25150mH30高层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柱定位轴线1.0用钢
32、尺检查同一层柱的柱顶标高5.0用水准仪检查上柱和下柱扭转3.0用吊线和钢尺检查单节柱的垂直度h/100010用全站仪或吊线和钢尺检查同一根梁两端的水平度(l/1000)+3,不应大于10用水准仪和钢尺检查建筑物整体垂直度(H/2500)+10,50用全站仪检查建筑物总高度30用全站仪检查十一、二次结构施工测量1、根据结构施工时的轴线控制线放出二次结构的墙边线、门窗洞口线,并弹出墙边的控制线作为装饰时抹灰的控制线,楼层外墙上下层间需作校核后再进行墙体砌筑。2、按施工图绘制皮数杆,作为控制墙体砌筑标高的依据,皮数杆上应有1.000m标高线位置,以及窗台、过梁、圈梁的竖向位置。3、设置皮数杆的位置应
33、选在施工段两端,最大间距不超过15m,施工时皮数杆应固定在构造柱钢筋或框架柱边,皮数杆上的1.000m线应与结构1.000m线水平线对齐。4、校测结构施工时弹出的+1.000m标高线,在各房间柱、墙上抄测出交圈的1米线,作为地面面层、设备、门窗安装的标高依据,同一房间内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2mm,同一楼层内允许误差应小于3mm。十二、地面面层施工测量1、校核四周墙面与墙柱上测设的1.000m标高线,作为地面面层、设备安装、装修吊顶等施工的标高控制线。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或立面上可用连通水准管找平。电梯厅所使用的标高应与电梯安装所使用的标高一致。以防出现错位现象。2、基层贴饼、冲筋后,用相应精
34、度水平仪检查控制基层面标高,检测点间距:大厅宜小于5m,房间内小于2m。3、在石材、地面砖等块材地面进行施工测量时,应在基层上弹分格线,在纵横两个方向上排好尺寸,根据确定后的块数和缝宽在基层上弹纵横控制线。每隔一至四块弹一分格线,并严格控制方正。4、吊顶施工时校核吊顶高度以保证楼层净空及管道安装标高。十三、电梯安装测量1、每层电梯厅弹出1.000m标高线,应与结构、地面施工1.000m标高线一致,门套两边弹两条竖直线控制电梯门安装位置,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高度一致。2、用垂准线法测出电梯井井道两个方向的竖向偏差,并绘出剖面图。3、根据检查结果提供最佳电梯井净空尺寸断面图。4、校测安装时测量控
35、制线,控制电梯安装精度。十四、屋面施工测量1、首先检查各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测定实际偏差。2、屋面四周测设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3、卷材防水屋面测设十字直角控制线。4、上人屋面按地面面层施工测量方法施测。十五、外墙面、玻璃幕墙施工放线1、幕墙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预埋件,要求在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2、整个建筑主体结构分两段验收,每次验收完成后,在有竖直龙骨的主要部位,用垂准线法,沿墙面竖向量测、记录、并绘制竖向剖面图。特别注意第一次验收完成后,要控制上部结构施工精度。3、幕墙分格轴线的测量放线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放线相配合,对其误差应在分段和分块进行控制、分配、消化,不使
36、其累积。4、干挂石材、玻璃幕墙均由甲方另委专业承包商设计施工,项目经理部提供主控轴线及标高基准点。十六、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1、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J50026-2007的规定。2、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标识保存完好。3、测量员必须持证上岗。4、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核、复算、校测合格,并办理交接手续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5、加强场内测量桩点保护,所有桩点均作明确标识、防止错用。6、原始测量资料专人整理存档。7、经自检、专检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十七、验线工作平面控制网及各楼层测量放线经自检合格后报项目质量主管、测量主管复核,
37、经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工程师验线并填写测量复核记录。场区平面控制网如须规划部门验线,须与甲方、监理一道与规划部门共同验线。测量复核及验线包括以下内容:1)定位依据桩及定位条件。2)主楼平面控制网。3)施工层高程控制网。4)施工层控制线的竖向投测及闭合校核误差。5)墙柱轴线位置线,洞口位置尺寸。十八、预防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事故1、质量事故预防1)图纸的全面阅读与审核。2)执行测量规范。3)定期对仪器、工具进行检核。4)制定作业方案,并使参与测量工作的每个人心中有数,通力合作。5)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2、安全事故预防1)防止高处落物伤人及击坏仪器。2)离开仪器时,必须有人看护。3)注意仪器搬动和
38、运输过程中的安全。4)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相关工种交叉作业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事先联系安排,避免发生仪器、人员安全事故。5)坑、槽边作业时应观察好周边环境,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十九、对分承包的服务和管理1、向需要测量提供依据的分包单位做书面、现场交底并对其放线成果予以校核。以控制分包工程施工测量质量。2、轴线及标高每层提供4条控制线和4个标准点。3、要求分承包单位对所提供的测量依据进行校核后方可使用。4、室外场区总包向专业分包提供测量控制点及标高控制点,并对其测设结果进行复核检查。二十、沉降观测1、本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和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
39、6-2007须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2、沉降观测的数据用于监控建筑物的沉降量及安排后浇带施工;工程竣工后沉降观测成果须会同竣工资料进入竣工档案组卷。3、沉降观测基准点1)为满足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的要求,选用测绘院提供的平面、高程控制点为沉降基准点。2)进行沉降观测前须对沉降基准点进行联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4、沉降观测点布设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和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3)避开暖气管、落水管
40、、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4)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12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5、沉降观测点埋设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首层沉降观测点的埋设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5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其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可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本方案只适用于结构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外墙装饰完成后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埋设。6、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以业主提供的R201为标高控制点,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
41、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观测点的标高由测回完成平差计算后决定。7、观测周期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2)施工期间每施工二层,观测一次。3)结构工程竣工以后,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a. 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b. 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c. 整个工程竣工后第一年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半年沉降量不超过1mm)为止。8、沉降资料提交1)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
42、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并提供首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2)正常观测过程中,每观测一次,提供沉降观测记录一份。3)观测作业累计三个月,提供技术报告一份。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观测工作完成(作业终止)后,提供汇总分析报告。技术报告包括:作业说明;沉降数据技术分析;沉降观测记录;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9、使用设备考虑到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该项工作所用仪器包括S3级水准仪一台,测微器一台,因瓦合金尺一把。二十一、竣工测量1、工程施工完毕后,须进行工程竣工测量。2、工作内容将施工过程中的全部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总结归纳后,以首级控制网点 (见方案附图:首级控制网点布置图) 为基准对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度上进行测量复核,仪器设备以全站仪为主,经纬仪、水准仪配合使用。测量结束后,形成书面材料报甲方、监理归档。3、注意事项1)选择晴好无风天气进行测量,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有效。2)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中太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