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9963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摘 要 安置房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得越来越重要,安置房的设计坚持安全、环保、实用和经济的原则,力求使拆迁安置房成为“绿色、节能、人文、经济”的宜居之所。有些安置房,由于设计不尽合理、质量欠佳和配套物业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实施。现代的安置房过分强调基本原则、规划理念、空间结构、公共空间体系等角度设计,缺少对户型设计部分的讨论,对农民住宅多层化和公寓化设计研究的不够深入细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拆迁安置房的定义、特点、安置房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案例,对拆迁安置房的设,进行分析讨论。为今后的安置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城市;安置房;定义;存在问题;设计理念Abs

2、tract The planning programming of resettlement housing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s present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design of resettlement housing 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actical and economical. We strive to make the resettlement housing bec

3、ome a domicile which is green, energy, culture and economy. Some resettlement housing influence the urbanization implementation directly,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design, poor quality, the lack of supporting property and other analogous problems. Modern resettlement housing overemphasize the angle de

4、sign such a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planning concepts, spatial structure, public space system, it lack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 part of the layout design and it is not intensive in residential multi-storey and apartment design research. This articl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design of resettle

5、ment hous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urban resettlement housing, problems of resettlement housing desig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ase,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future resettlement housing design.Key words:City;Resettlement housing;Definitions;Probl

6、ems;Design concept目 录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拆迁安置房浅析 11.1 拆迁安置房简介1 1.1.1 拆迁安置房定义 1 1.1.2拆迁安置房的定位 11.1.3 拆迁安置房的分类 11.2 拆迁安置房的现状1 1.2.1安置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 1.2.2被安置户与安置房之间的矛盾2第2章 拆迁安置房设计要点42.1安置房特点42.2户型设计42.3功能设计 42.4户型配置 5第3章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设计63.1项目概况63.1.1项目地点及基地概况63.1.2项目总体构思63.1.3项目设计理念63.1.4项目基本数据63.2总体规划

7、设计63.2.1总平面布局规划63.2.2户型设计和平面功能73.2.3交通设计73.2.4景观设计83.3建筑设计83.3.1建筑平面设计83.3.2建筑立面设计83.3.3建筑消防设计83.3.4建筑人防设计93.3.5建筑环保设计93.3.6建筑节能设计93.3.7建筑卫生防疫设计10第4章 拆迁安置建筑的未来 114.1设计变通策略114.2可适性的技术设计12第5章 结论13参考文献 14致 谢 15附件一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外文翻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综合成绩表附

8、件二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项目方案设计 设计图 第1章 拆迁安置房浅析 1.1 拆迁安置房简介 1.1.1 拆迁安置房定义 所谓拆迁安置房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或承租人居住使用的房屋。1.1.2 拆迁安置房的定位安置房,是政府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时,对被拆迁住户进行安置所建的房屋。即由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讲原住户进行拆迁,而安置给被拆迁人使用的房屋。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安置的对象是被拆迁户。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政府需要建设更多的安置房来不断满足拆迁户的需求,更多安置房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因为其拆迁安置对象

9、是特定的拆迁安置户,拆迁安置房的交易和一般商品房交易有很大不同,出售此类房屋是受法律法规约束的,而且还受当地政府与当地政策的约束。作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房的规划和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化的未来发展质量。1.1.3 拆迁安置房的分类安置房的分类,根据相关法规及政策的规定拆迁安置房屋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因重大市政工程动迁居民而建造的配套商品房或配购的中低价商品房。按照有关方面的规定,被安置人获得这种配套商品房的,房屋产权属于个人所有,并且五年内所有权不能转让。另一类是因房产开发等因素而动迁,动迁公司通过其他途径安置或代为安置人购买的中低价位商品房(较市场而言)。这类商业

10、地产和一般的没有什么区别,所有人进行买卖的时候没有限制,可以自由买卖。1.2 拆迁安置房的现状1.2.1 安置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不精细,认为拆迁安置房档次比商品房低,小区环境、套型设计、日照间距、配套设施等方面偷工减料,降低档次,外立面设计随意粗糙,给人简陋的感觉。(2)房屋内部结构不佳,内部空间设计不够实用。比如卫生间门正对客厅、内部过道占用面积、客厅布置电视柜的墙面长度不足、客厅开门大多不利于家具摆设、房间开间尺寸不合理导致不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等等。(3)配套设施不足。缺乏居民活动用房,缺少商业配套,缺少管理用房等。(4)楼房间距小、绿化面积少。拆迁安置房大多为点式高层,得房

11、率低,使用面积小;高层房屋小套型采用一梯三户以上的方式,导致南北对流通风不畅的套型出现。(5)套型设计单一,从小套型到大套型过渡时,采用在一种平面布局上改变房间的开间或进深来应对不同面积的安置房。(6)为了追求最大的建筑面积以达到最大的利润空间,忽视安置房套型布局合理性和实用性。(7)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建筑面积的套型位置好坏不均,小套型全部布置在位子差的地方,大套型布置在环境好的地方。这是开发商销售商品房时所采取的手段,用在安置房就不合情理(8)车位配置不足:有的未设底层独立自行车库,在农村居民需要存放车辆和生产用独立空间的要求不相适应;未从发展的眼光认识机动车不断增长的现状,导致机动车

12、停车位的分配不足,后期地面停车场,道路拥挤,环境差。1.2.2 被安置户与安置房之间的矛盾(1)生活习惯的延续性上的矛盾由于原有大户型农民私宅是独门独户的,相对能有更多的实用面积。自建住宅拥有更大的储存空间,而安置房空间有限。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单元分割,使得住宅功能空间的可利用性减弱,又容易造成功能空间的重复和浪费。此外,也要考虑有些家庭孩子婚后单独分户和照顾老人的状况。以上种种,不一而足。生活方式改变极大影响了使用空间,即使说户型考虑到人体工效学的因素了,但安置人员对户型的认同还是有较大意见。(2)安置补偿面积与户型选择分配上的矛盾拆迁安置单位经常会提到安置住宅户型控制面积过小与安置用户补偿

13、总面积较大之间的矛盾。(3)安置房户型与农民原有生活方式上的矛盾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农村居民之间以血缘联系为主的生活模式虽然渐渐淡出,但对村(或城郊)回迁居民为主的安置小区,这种模式还很明显。第2章 拆迁安置房设计要点2.1安置房的特点 (1)根据该地区居民原有房屋面积和家庭成员数量来确定安置房的面积,原来住在同一套房里的家庭成员,往往会分开独立成户,因此造成了较大的套型差异。(2)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邻里交往的空间关系组合,以延续原有的生活形态。由于拆迁安置房的对象为农民,他们从集体土地上的自由住房转到城镇的楼房,心理上很难适应新的邻里交往空间,特别是老人,高楼限制了老人的活动范围

14、。(3)有些地方保留着婚丧娶嫁的风俗习惯,所以在拆迁安置房的设计中,有时候需要考虑举办婚礼和葬礼的地方2.2户型设计 (1)充分利用住宅底层的空间。通过对安置区住宅底层的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底层空间,可以使住宅区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居民会将这部分底层改造成一个狭小的空间,如出租房屋、仓库、商店等,充分利用了空间;有些居民把底层改造成交流空间,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街坊邻里在安置房的底层架空层里吃饭、聊天、打牌等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延续以前居民的户外活动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使邻里和睦,给居民提供一种居住家园的感觉。(2)考虑到农村家庭构成。大多数农村家庭人口数量较大,多代人同居,家中留有小孩和

15、老人,而年轻人则需要到外面去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年轻夫妇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但是这样一来就没人照顾小孩和老人,所以拆迁安置房设计过程中要具备既分又合的特点,也就是在安置房户型设计过程中采用同层不同户与同户不同层的设计理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满足年轻人对独立空间的要求,又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3)科学规划,发展和建设拆迁安置房,以提高安置房的水平,让农村的拆迁安置房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使住宅周围的服务设施更加完善,选址科学,使之符合新农建设的进程。2.3功能设计 对空间功能的合理划分,在保证各功能空间的基本使用前提下,科学合理的规划其内容和数量,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发挥最大的功能。

16、在对安置房进行洁污分区、动静分离、明厨明卫等基本划分之后,更要考虑到农村原有住宅的功能。针对农村中存在的祭祀活动、储存杂物、在偏房或者厨房就餐、洗浴与如厕分离等风俗习惯,可设计独立的洗浴空间、增设生活阳台、大厨房等。要注意保留南阳台,减少北卧室,避免阴冷,增加光照,满足老人晒太阳等的要求。除此之外,考虑到农户要储藏抽水机,打谷机,脱粒机等大型农具,摩托车等其他车辆,底层空间设计大厅和入户花园,承担完成由室内到室外的国度,延续村民堆放杂物的习惯。同时也要再底层空间配备好各类管线的借口,方便各户的使用。对于秋收或者麦收季节,可通过设计大阳台或者顶层满足要求。对于在公寓式住宅的设计中不能满足的要求,

17、如农村中的婚丧嫁娶,也要增加公共服务,以满足农民的需求。2.4户型配置在农民公寓式安置房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农村隔代相邻的要求,可利用“同户不同层”的跃层式户型,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实现同住在一户中的三代人隔而不分;对于中小户型,可考虑其户型合并使用的可能性,把底层中的小户型用来供应老人使用;对于高层的中小户型,也可合并成大套型的多代同居的形式;在楼栋设计中也可以采用一个单元内不同面积户型的拼接。在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结构构成的基础上来设计配套的户型,以避免单纯依靠增加开间的尺寸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第3章 杭州市江干区新塘社区农转非居民拆迁安置房设计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地

18、点及基地概况 凯旋单元FG19-R21-12地块位于杭州市江岸区新塘社区,地块总用地面积约2.07公顷,地块较规则,地势平坦。东面为城市次干道景昙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隔路为景芳四区;南面为规划道路,道路宽度12米,路对面是景芳二区;西临浙江交运大厦,之外是城市干道秋涛北路;北面为城市次干道严家弄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隔路为夏衍旧居和规划公园;地块在杭州市主城区内,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三面环路,交通便捷,是建设住宅小区的理想用地。3.1.2 项目总体构思拆迁安置房与一般的商品房有很大的区别,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建设出高品质的拆迁安置房,成为本次方案设计的重点。本项目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

19、环保、实用和经济的原则,力求使拆迁安置房成为“绿色、节能、人文、经济”的宜居之所。3.1.3 项目设计理念本次拆迁安置小区的方案设计,从住户的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出发,力求将拆迁安置房建设成为绿色、节能、人文、经济的现代理想住区。3.1.4 项目基本数据本工程用地面积20684m2,总建筑面积88220m2;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62060m2;容积率3.03.2 总体规划设计 3.2.1 总平面布局规划(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8幢1425层高层住宅和2层沿街商铺及社区用房组成,包括两层地下室。其中高层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2)总平交通交通系统采用“半外环状”

20、的车行系统,环形道路宽7m,综合解决了小区内紧急时的消防车行驶和平时的小区内部机动车通行,使得道路均能到达每幢建筑单体,满足消防的要求。同时也保证车辆快速到达各建筑单体,合理解决人流车流问题。(3)环境与绿化小区本着现代人居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心花园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户户有景、家家见绿。南北向的入口主轴,中心明确;贯穿东西的辅轴,平铺扩展。(4)无障碍设计各高层建筑均考虑无障碍设计,在建筑入口处均设置无障碍坡道,门厅、侯梯厅、走道等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3.2.2 户型设计和平面功能(1)户型设计标准平面增加单元住户,减少公摊。我们将户型单元设计为一梯四户为主,一梯三户为辅。有

21、效利用公共交通核心筒,提高每户的得房率;解决中间户型的弊病。一梯多户的设计难点在于中间户型的设计。我们在中间户型的北面利用开敞走廊和内天井,解决了通风不畅、采光不利的弊病;合理紧凑的户型设计,充分利用空间。我们借鉴了其他户型的优点,扬长避短,合理布局;通过敞廊和内天井,解决了中间户的通风采光问题;合理利用飘窗增加实际使用空间,让空间达到极致的舒适与人性化。狭小的空间内无不体现着我们营造精致生活的细心和用心。(2)平面功能小区由8幢15-25层住宅组成,1、5、6、7号楼底层为架空层,2、3、4、8楼地面以上2层为社区配套公建和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其余楼层均为住宅,各建筑单体底下设地下自行车库;小

22、区内部利用并结合中心绿地放置了2层大型地下室,并根据相应要求和规范在地下室内合理布置了配电房、消防水池及水泵房等设备用房。 3.2.3 交通设计(1)小区的主入口设于地块南侧的规划道路上,在地块北面的严家弄路上设小区次入口。小区内基本实现人车分流,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及地面停车位均位于小区入口附近,在中心花园营造了恬静、惬意、温馨的步行空间,为小区住户提供更多的交流共处的场所。小区内的步行系统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布置相应的广场、铺地及节点,在设计时便结合广场及竖向设计做居民的休闲及运动场所,组成丰富步行空间。 (2)机动车停车主要以地下停车为主,地下车库入口分布在小区主次入口附近。由于本小区以小户

23、型为主,户数较多,因此地下车库设计二层,地下室以停车为主,结合布置人防和其他设备用房,充分利用中心绿地,减少开发成本。地下室顶板覆土1.5米,满足绿化覆土要求。在地块南面沿规划道路通过内退社区配套公建布置适量的地面机动车停车位,并在社区配套公建附近设置了部分非机动车停车位供外部人员使用;居民的非机动车由地下自行车库来解决。3.2.4 景观设计(1)符合居民贴近自然、亲近生态的心态。高低错落的绿化地貌、丰富变化的植被环境,蜿蜒曲折的游步道给整个小区带来一份安静与恬美的生活气质。小区内建筑底部架空层和上部大阳台、大玻璃的设计,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2)只有懂得居住

24、者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居住者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活力、运动、朝气、韵律是本项目景观设计的另一主题。树阵广场、露天广场、读书休闲空间等。在通过中心花园的健康步道相联系,满足居民的运动、休闲需求,体现了现代、生态、健康的环境特色。小区内的部分建筑底层做了架空层,将中央庭院的景观延伸,为人们提供了交友空间,细致入微的设计增添了温馨的家园归属感。(3)小区的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使各类植物各种其所,根据景观体系及功能分区,绿化体现不同的植物景观特色,力求在不同的空间内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3.3 建筑设计 3.3.1 建筑平面设计由于本方案户型面积较小,优化组合户型成为本项目设计的重点和

25、难点。户型分为60-75m2和100-105m2两种,60-75m2占60%,100-105m2占40%。通过设计对比、优化组合成各层平面。3.3.2 建筑立面设计建筑设计采用了典雅的现代建筑风格,总的特点是:造型简洁、明朗、质朴、大气,与环境精致和谐的联系。建筑高低错落,形体明快挺拔,通过精心设计的线条、细部弥补和丰富着实用、实惠的外墙立面。在材料和色彩上,在住宅建筑底部和配套服务用房等处为深色石材,上部墙面为米黄色真石漆,通过颜色的变化,塑造一种大气简洁而不失典雅的整体形象。3.3.3 建筑消防设计(1)小区主干道为环路,并结合小区人行道做消防车道。可达到每幢建筑的两长边均有消防通道环通。

26、在建筑出入口一侧设置不小于6米宽消防登高带,在没有条件设置消防登高带的高层住宅设置了18m*18m消防登高场地。(2)小区各建筑间距均满足消防要求。(3)小区内1-4号楼为14-18层,属于二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5-8号楼为23-25层,属于一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为二层,防火等级为一级,人防地下车库设在负二层。(4)14-18层的高层住宅每单元均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封闭电梯,23-25层的高层住宅每单元均设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剪刀楼梯;楼梯均通道楼面。高层建筑单元之间分户墙、窗间墙、窗槛墙等均按照规范采取防火措施。3.3.4 建筑人防设计本工程由高层建筑组成,人防面积按高层

27、建筑占地面积计,总共设计人防面积3680m2,按6级人防、二等人员掩蔽所设计。分2个人防防护单元,每个防护单元各设一套进排风口部,对外口部采用临战封堵。固定电站、干厕、配电室、防化通信值班室等辅助用房均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人防地下室平时分别作为汽车库及自行车库使用。3.3.5 建筑环保设计(1)住宅均有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住宅间距满足杭州市大寒日2小时日照的要求。(2) 在小区东北角设垃圾房一处,垃圾以袋装化、定点放置,确保环境整洁美观。物管人员集中清运的方式送离本住区。本小区内人员集中的中心广场、步行道、绿化带等处设卫生垃圾箱,为居民室外活动提供方便。垃圾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3)地下

28、车库废气采用高空排放,厨房、卫生间的油烟废气设竖井屋顶排放。3.3.6 建筑节能设计(1)总体规划方面良好的朝向所有住宅均接近南北向;适宜的间距高层住宅距满足日照要求,保证建筑主要朝向和居室满足大寒日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的日照要求;良好的自然通风整个小区自然通分顺畅,无“风影区”。(2)单体设计采用简单规整的体形,尽量缩小体形系数;组织良好的穿堂风每户都尽可能有对侧开窗,形成良好的穿堂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3)建筑节能材料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建筑外墙采用240厚砖墙加无机保温砂浆外保温。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双层中空玻璃门窗。屋面采用岩棉板保温材料。其热工性能均符合节能

29、标准要求。3.3.7 建筑卫生防疫设计(1)小区内设有大面积绿化,为小区居民提供优美的环境和新鲜空气,并有利于防尘降噪。(2)各建筑单体间距均符合日照要求。(3)住宅均为明厨、明卫、明卧、明厅,日照窗地比满足规范要求。高层住宅电梯均远离卧室、起居室,降低了噪声干扰。建筑选用双层玻璃,以隔绝噪声。第4章 拆迁安置建筑的未来 4.1 设计变通策略安置房户型由于受到面积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安置房功能单一、户型死板、空间局促、舒适性与适应性差等局限,由于以上条件的约束,安置房的革新变得很困难。改善这种局面,从而使安置小户型能够扬长避短,为人们提供灵活多变、层次丰富、工能齐全的幸福家园,成为安置房设计上的

30、难点所在。(1)变通性的户型倡导可分可和的多代居、多室居对于一个家庭,随着时间的推移,户型结构也在随着使用要求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变化。而住宅的安置购买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在家庭结构和使用要求发生变化时更换住宅目前还不是很现实。因此,在设计之初就把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考虑进去的话,无疑解决了她们经济上的一大问题,也为社会节约了资源,这是建筑师该尝试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户型设计过程中,着重在单元“细胞”上做文章,针对用户可分可合的户型要求,避免浪费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预先考虑今后户型发展和合并的多种可能性,合理地布置结构与设备体系,设计一系列的户型“细胞”。再

31、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种家庭结构进行设计。在一次安置时,可根据统计的安置用户的补偿面积和家庭结构,合零为整,提供各种组合,真正做到户型与空间使用的灵活与便利。(2)变通性的功能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利用轻质隔断或装置对居室中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或分享,提高小户型住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充分挖掘阳台功能,设计完善的家务间。小户型中,阳台面积所占的比例较大,其功能值得进一步挖掘。如果把阳台功能开发出来,成为一个综合独立的功能空间,就能在扩大空间的同时,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3)整合公共交通空间兼顾景观设计安置房小户型中,有限的单位面积和复杂的功能需求是一个矛盾。为了化解这个矛盾,我们可

32、以采取空间的复合使用。日本住宅非常注重空间的利用,他们将活动频繁的空间设置成组织空间的枢纽,减少交通长度,从而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共享垂直交通体在满足一梯多户的条件下,增大其面积比例,引入开敞外阳台的入户形式,如入户花园,不仅使得小户型住宅空间趣味增加,也有效的解决了中间户型南北不通风的问题,提高了户型内的实用面积。原有的农户住宅虽然是独门独户,但邻居之间是相熟的,相互之间经常串门,拉家常,这是拆迁安置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而公寓式的居住形式把原本的这些生活习惯破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理念,通过四合院的公共空间,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

33、得以延续,也提供了私密的空间,而居民也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在各院各楼层的挖空处,装上木构架,种植一些植物,改善庭院的生态环境,美观了原本单调的空间,丰富了立面。在实践中,还应该注意设计主题的变化,增加立面多样性。4.2 可适性的技术设计安置房小户型并不是减低标准的代名词,而是建立在人体舒适度基础上合理布局,各方面指标均满足住宅设计规范,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安置房必须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采用轻质隔墙加剪力墙体系来增加户型的可变性。剪力墙在水平方向布置时,考虑到各个户型水平组合的可变性。同样的,楼板在垂直方向布置时,考虑到各个户型垂直方向组合的可变性。上下水管统一集中布置在竖向管井内,方便

34、户型的垂直组合。烟道与竖向管井外置,使室内空间尽量方正,提高空间利用率。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水平向布置时,充分预留户型组合变化的余地,增强其灵活和可变性。注意合理外墙开口,有效组织室内通风环境,使室内空气环流,创造一个健康的居室空间。户型南北通透,使得夏季东南季风穿堂而过,可以带走热量;冬天,用玻璃窗封闭的空中四合院,可以阻挡西北季风长驱直入,起到保暖作用。有效利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自然光,营造良好的光环境。建筑造型上控制体形系数,减少立面的凹凸面,不留通风死角,利用自然调节室内气温,建筑更加环保节能。不用凸窗,减少能量损失。控制南向开窗,减少北向和东西向的开窗,减少热损耗。南向各开间尽量设阳

35、台,不仅起到水平遮阳板的作用,阳台还可开发利用,起到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外墙采用保温砂浆对墙体加强保温效果,采用发泡聚苯稀材料对屋面进行保温,采用铝箔卷材对屋顶进行隔热处理,有效改善夏天顶层过热的情况。屋顶采用坡屋面,南坡统一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提供主要的家用热水,节约电能和燃气。第5章 结论安置房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曾经观念上的忽视,致使有的安置房设计质量不尽如人意,有的安置房就像贴了标签一样,一眼能从城市里区分出来。作为肩负着社会使命的设计师,我们应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多一份责任心,为全社会创造更美更宜居的居住环境,让拆迁户生活更美好。在现今安置房占有很大比例的城市建设中,它逐渐成为城

36、市生活与空间组成脉弱,有针对性地关注户型设计的可适性、变通性,负责任地进行设计,提高住宅的品质,使安置居民有更多的选择,已经成为每一个建设者和设计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设计者在对安置房的设计过程中,要深入到农民中去考察,倾听他们的要求,用心与他们进行交流和分析,了解农民的需求,把他们的需求转化成设计的动力与源泉,尊重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应其要求的新型住宅。一方面降低村民对于新的居住环境的不适应,另一方面美化农村的生活环境实现村名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在本次方案设计中,由于条件限制,户型都是小户型。在户型设计中,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整合和分享,有效提高了空间的利用

37、率。由于阳台空间较大,通过对阳台功能的开发,使阳台成为一个综合独立的空间,塑造了良好的私密空间。设置中庭也是本次设计的一大特色,中庭的设计保证了原来一些按房间的通风和采光,保证了室内良好的生活环境。架空层的优化设计给拆迁户们提供了娱乐交流的空间,保持了拆迁户们原来串门拉家常的生活习惯。有效的解决了原本安置房的一些缺点,既丰富了设计,又满足了需求。期待下次方案能做的更好。参考文献1 陈志峻.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江西建材,20122 陈伟.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分析,建筑与装饰,20083 唐海芳.破茧而出化羽成蝶东浦新苑安置房设计有感,福建建筑,20124 钟少云.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与节能规划,

38、中外建筑,20075 李睿煊,李香会等. 从空间到场所:住区户外环境的社会维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6 张霄入,安置房设计建设要适应拆迁安置的需要,中国房地产,20097 西出和彦. 人体隐含着的量度人类环境设计的行为基础J. 建筑学报, 20098 张立杰.现代居住小区建筑设计理念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 李文东. 浅谈生态型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以河南瑞奇郑东新区住宅小区为例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 2007 10 李新军. 当前建筑外部空间设计J. 时代建筑, 200611 钟春艳. 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规划设计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2 12 彭一刚.

39、 建筑空间组合论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13 GB 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 14 GB 5018093,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15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7 GB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18 DB33/1015-2003,浙江省商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周建芬. 浅谈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0林勇. 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J. 中国林业, 2010 21彭涛. 住宅小区项目景观设计优化研究J. 科技信息,201122冯珍, 刘桂林, 张所地. 住宅小区绿色性能全生命

40、周期评价J. 技术经济, 2010 23刘曜磊, 路东灿. 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创新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 2010 24马鑫, 赵雅楠. 浅析住宅小区规划设计A.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 2010 25张瑞. 浅谈节能住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 26Craig.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untain Housing, Architect , 201027Johnston Marklee & Associates. Hill House, Architect, 2009目 录第一章 总论51.1

41、项目概要5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81.3综合评价8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2.1项目建设背景11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三章 建设条件163.1项目区概况16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21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264.1市场分析264.2销售策略、营销方案和模式294.3风险分析30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325.1建设任务和规模325.2建设规划和布局325.3工艺(技术)方案325.4建设内容355.5实施进度安排36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386.1环境影响38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38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0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07.2劳动定员407.3经营管理模式417.4经营管理措施417.5技术培训427.6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42第八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448.1投资概算依据448.2投资概算448.3资金来源46第九章 财务评价479.1财务评价依据479.2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和附加估算47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489.4财务效益分析499.5不确定性分析509.6财务评价结论51第十章 社会效益评价52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5210.2农业产业化经营52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5410.4其它社会影响55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5611.1可行性研究结论5611.2问题与建议56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