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919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季氏将伐颛臾学案附答案季氏将伐颛臾【学习目标】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是、疾、见、过”四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义项,积累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2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3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学说成为二

2、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思想政治: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礼治”修身:“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核心),“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正统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品德:“温、良、恭、俭、让” (“温”是温和的,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的,严肃的;“俭”是不浪费的;“让”是谦让友好的、理性的。)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他的弟子们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 孟子 大学 和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

4、,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3、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自学导航】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颛臾( )( ) 社稷( ) 虎兕( ) 柙( ) 椟( ) 干戈( ) 固而近于费(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无乃尔是过与 ( )(

5、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 )( )(4)固而近于费 (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不患寡而患不均 ( )(7)无乃尔是过与 ( )【文本研习】1、 阅读第一段,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文中他说了哪些理由? 2、阅读第二段,冉有在老师的责问下,把责任推到了季氏身上,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是用什么方法驳斥的? 3、阅读第三段,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主张,他的治国安邦的思想是什么?(可从文中找出原句) 4、 归纳从文中衍变出来的成语或熟语. 【巩固练习】1、 古今异义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义: 今义: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 今义: 昔者

6、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 今义: 2、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而不能来也 后世必为子孙忧 3、一词多义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虎兕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中 ( )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过无乃尔是过与 ( )且尔言过矣 ( )是谁之过与 ( )过犹不及 ( )是是社稷之臣也 ( )无乃尔是过与 ( )4、特殊句式何以伐为 ( )无乃尔是过与 ( )是社稷之臣也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龟玉毁于椟中 ( ) 【拓展延伸】论语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

7、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礼之用,和为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季氏将伐颛臾(一)、为下列加点字注音:颛臾(Zhuny ) 社稷 ( j ) 虎兕 (s ) 柙 ( xi) 椟 (d ) 干戈(g ) 固而近于费(fe旧读 b

8、)(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 列:职位 止:不去,不担任)4、固而近于费固:(城郭)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患:担心)7、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文本研习】1、 第一段中他提出“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这些理由从三个层次来阐述,一是从历史上讲的,先王册封,不可伐;第二是从地理上讲的,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

9、,是社稷之臣,已经臣服于你,是你的附属国了,不当伐。2、 先引用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再作类比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后设比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表明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4、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分崩离析崩,倒塌;析,分开.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不堪收拾。 大动干戈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祸起萧墙 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

10、发生祸乱。开柙出虎 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虎兕出柙 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季孙之忧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巩固练习】1、古今异义词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奴隶社会诸侯封地叫“国,卿大夫封地叫“家”.“国”也指“国都、京城”。今义,“国”指国家,“家”指家庭。)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介词,用。“以”后省略了代词“之”(颛臾)。为:担任,做。今义,以为:认为。)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使他们来了,那么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今义,既然已经来了,那么就要安心下来。)2、词类活用、则修文德以来之

11、(来:使动用法,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而不能来(之)也”( 来:使动用法,使来)后世必为子孙忧(忧:指忧患的事。动词活用为名词。)3、一词多义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介词,引出对象,不用翻译)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 )虎兕出于柙 (从 )龟玉毁于椟中 (在 )相则将焉用彼相矣 (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动词,辅佐)过无乃尔是过与 (动词,责备)且尔言过矣 (形容词,错误)是谁之过与 (名词,过错过失) (动词,责备) 过犹不及 (超过)(论语先进)是是社稷之臣也 (代词,此 这)无乃尔是过与 (助词,提宾标志 或者是代词, 这 ,复指“尔” )4、特殊句式何以伐为(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语后置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 状语后置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龟玉毁于椟中(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