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一、申请简表项目名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立项类别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 ( )人文社会科学发明创造:( )科技发明(科技作品制作) ( )艺术作品制作起止时间2013年4月-2014年3月申请金额(元)项目负责人姓名 性 别出生年月所在学院专业年级 学 号 项目基本情况受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不断加大的环境压力的影响,新能源汽车最终必将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日渐凸显,国内原油供应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资源供应、运输能力、运输通道均存在
2、很大风险.能源战略也是国家安全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其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污染物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面临二氧化碳减排的巨大压力.第三,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着新一轮技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构筑后发优势的大好时期,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多国车企战略调整的制高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使我国的汽车产业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或者赶超其它国家,自2001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对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途径. 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国外新能源汽车产
3、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从而总结出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有利的实践经验.在上诉基础上,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构建. 研究目的: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制定提出依据同时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项目组主研人员情况(不含导师)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学院年级专业本人签字指导教师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单位职称专业本人签字二、本研究项目的科学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选题的意义包括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展望,学术思想理论依据,特色或创新之处)(一) 研究现状分析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
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规模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通过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的财税政策等措施,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整车优化设计以及混合动力等节能技术和产品得到大力推广,汽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明显
5、降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汽车技术基本成熟并初步实现产业化,形成了一定市场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政策上,从“十五”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到“十一五”“十城千辆”、私人新能源乘用车试点推进,再到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发布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
6、专项规划,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 “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三大规划的发布,国家政策导向坚定,支持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迎来了历史上最佳的政策环境.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于2012年7月正式发布,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是产业发展规模目标,即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二是汽车油耗目标,即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
7、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三是技术发展水平目标,即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汽车电子和轻量化材料等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目标,即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五是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目标,即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
8、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3) .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需求2012年10月,全球领先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最新全球电动汽车指数(EVI)显示,中国电动汽车第二季度仅售出235台,较上一季度的343台大幅下降31%.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除日本也有13%的下滑之外,美、英、意、德、法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麦肯锡于4月20日发布的调研报告振兴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称,中国目前的电动汽车发展已经落后于欧美等其他国家,最近两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销量不尽如人意,远未实现电动汽车的大发展.麦肯锡预测,在未来五年内电动车这
9、一趋势将持续.至2017年,中国的产量可能会达到273150台,也仅为汽车总量的1%.麦肯锡全球董事柯明逸说,尽管电动汽车是解决石油能源危机和实现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但电动汽车似乎离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还很远,从麦肯锡发布的指数看,无论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供应还是需求发展的预测都比较暗淡.虽然政府支持,投入也不小,但是从消费者到汽车厂商仍对其持观望状态.他认为,由于价格高、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型选择相对少、以及认为电动汽车技术远未成熟等因素,中国的普通消费者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规模购买电动汽车.柯明逸给政府的建议是:政府应通过提供补贴、研发支持和标准,为行业技术发展蓝图提供指导方向.制定并执行规章制度,以
10、保护国际汽车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的知识产权.此外,政府必须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仅是中国标准,还应推动全球性标准,鼓励全球厂商加入中国市场.(4).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角,汽车企业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重任.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比亚迪、奇瑞、东风、长安、上海汽车、一汽集团等是主要的参与者,目前已经成功研发多款轿车、客车及客车底盘. (二)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
11、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在最近的几年时间内,低碳出行、节能环保经济等理念逐渐地被地方政府,国家相关部门提到议程议事的程序上来.包括油电混合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电动自行车在内的一大批新能源型产业正在逐渐地普及发展来,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帮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开始成为各国发展车产业的一个重点,汽车生产强国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保持其领先地位,中国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进国,在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的道路上存在各种阻碍,其中的部分障碍是无法单靠市场调节在短期内克服的,于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各
12、国政府已制定了许多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尚待评价.另外,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以及各国政府在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各国政府的扶持政策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那么,从这些不同之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对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益的启示.本研究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的研究阐述,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政策扶持的需求.然后从总体上对中国实施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对比分析国外与中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并从中得出我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经济学对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集
13、中两个方面.一是对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一是对具体产业中,政策实施的方式、效果以及政策建议等当面的经验研究.一实施产业政策必要性的理论探讨. 认为政策规制对于克服市场的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Kahn、Schmalensee等学者认为政策规制是有效的纠正市场低效率的一种手段.Nader、Feldstein等学者认为政府规制对重新分配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安尼克鲁格认为,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将公民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二是决策者是追求最大化社会福利的,且其对所需的信息有绝对的了解;三是政策的实施成
14、本为零.但在现实中,这三个条件几乎不可能得到满足.2)国内相关研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产业政策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近三十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的产业政策及相关了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产业政策的原理和机制的研究.其次,是对国外,特别是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国外的产业政策以及评估其实施效果,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而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再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分析产业发展以及
15、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体制制约. 目前,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产业化和政策扶持.国内外学者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方面,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深入,且已有的关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的相关文献主要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扶持政策来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已实施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有效性尚未有人进行评价,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也主要停留在某一具体的政策.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迫切性.(四)发展展望我国作为新兴的汽车生产大国,在汽车产业大发展而核心竞争
16、力不足的现实面前,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必须面对产业技术转型带来的严峻挑战.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技术研发、试点实践、标准建设以及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支持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但也应看到我国在关键技术、扶持政策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也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当前,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起步,国家应该制定怎样的扶持政策鼓励生产商技术创新,激励消费者大力消费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解析我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7、政策的效果及缺陷,并借鉴国外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期,期市场规模也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与日俱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各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 也不断增加.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汽车将会最终取代燃油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产品.(五)学术思想和理论依据1. 可持续发展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
18、提出.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它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共同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本国的基本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带动经济增长、改善交通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对人类生活环境作出极大的改善.2. 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
19、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规模经济揭示了大批量生产的经济性规模,典型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张伯伦,罗宾逊和贝恩等.其中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进一步研究了规模经济报酬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报酬将依次经过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个阶段.就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内部客观上存在着工厂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区别,前者决定生产费用,后者决定竞争秩序.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现处于发展初期,价格居高不下,造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而新能源汽车饿关键技术研发又需要大量资金注入,更加导致其价格昂贵.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就需要制
20、定各种政策来扩大市场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3. 循环经济局理论“循环经济”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机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解决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面对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危机的出现,循环经济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经济模式,各国政府都秉承发展循环经济来制定国家各项政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汽车领域提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通过研发新能源汽车车型,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了产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符合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
21、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在一些严格的前提下,如理性人假设,价格机制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然而,在现实经济中,由于非完全竞争、社会平等目标、公共产品、经济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价格机制起不到最优配置作用,进而导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等严重问题,即“市场失灵”问题.此时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控.“市场失灵”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的必要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产业政策的内涵,产业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垄断、竞争和外部性弊端,为了解决这些弊端,优化产业结构,这就需要政府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因此,政府在
22、制定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时,要以扭转市场失灵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着重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和过度竞争与垄断问题.(六)特色及创新之处1.研究角度创新:本文从政府,生产者,消费者三个角度出发,全方面综合比较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情况和经验教训,为国家提供新能源汽车发展产业政策建议.2.选题方向创新:在受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不断加大的环境压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积极响应 “十八大”生态文明的号召,而本研究从理论与实际出发,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提出有用建议.3.研究领域创新:本研究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现场调研,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供给、技术创新、人才培
23、养、消费7个方面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涉及范围全面深入,是一个有挑战和充满创新型的课题研究,三、研究内容与预期成果(说明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并明确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预期成果)(一)研究的具体内容1、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实践评析综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先的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实践经验.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和现场调研,从生产规模、完整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售后增值服务等四大环节)两个方面对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通过与发
24、达国家比较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效果综合评价首先对当前我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梳理;其次,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行政策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行政策的缺陷.4、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供给、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消费等方面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二)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梳理、实施效果评价及缺陷.2、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
25、.(三)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成果如下:1. 理清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找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制定提供依据.2. 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与国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水平的经验,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产业政策格局,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3.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并借鉴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和产业政策,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建议.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本文综合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26、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历史与观察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分析,结合相关产业政策,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定量分析方面,在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等指标的定量比较研究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进行评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政策制定与改进提供依据.另外,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和美国、日本和欧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政策体系进行了分析.(二)技术路线产业扶持消费倾向技术创新土地供给金融服务财税支持投资倾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构建对我国新能源汽
27、车产业发展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梳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现场调研研究现状对比我国现状国外经验综合评价学术理论依据市场失灵循环经济规模经济可持续发展查阅文献 五、研究进度与安排2013042013.05 查阅相关文献与网上资料,对目前我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其他各国的扶持政策有一个宏观的把握.2013062013.07 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现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扶持政策的弊端.2013082013.11 对总结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优化,找到扶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 2013122014.03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撰写相
28、关报告,以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六、经费预算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序号经费开支科目金额(元)1图书资料费2005印刷补助费1002调研费2006耗材使用费503小型会议费1007管理费504劳务费8其他100以上 7个科目预算经费合计6800元七、申请者所在学院审批情况指导教师推荐意见(对项目的意义、特色或创新之处及申请者的研究水平与学风签署具体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所在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意见小组组长签字: 公章:年 月 日跨学院主管领导会签意见(非跨学院项目则不填)学院主管领导(签字): 公章:年 月 日八、学校审查意见评审组人数实到人数表决结果赞成票反对票弃权票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长签字: 年 月 日分管校领导审查意见分管校领导签字:年 月 日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