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8635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浦东二模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文言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15分)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2衣带渐宽终不悔,。(蝶恋花)3,皆叹惋。(桃花源记)4树木丛生,。(观沧海)5,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姓名),他被后世称为“”。(2分)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齐鲁”是对泰山的尊称B颔联描写了泰山在阴天和晴天不同的景色C颈联写出了黄昏时分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尾联重在抒发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

2、第8-10题(9分)陈涉世家(节选)司马迁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起,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8“世家”是(朝代)司马迁所著中人物传记的一类,主要记述(A.帝王 B.诸侯 C.人臣 D.平民)之事。(3分)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令辱之,以激怒其众_10下列内容体现不出陈涉、吴广筹划起义的智谋的一项是(3分)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B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D攻大泽乡,收而攻蕲(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诸葛亮传(节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

4、,乃见。【注】管仲(前719-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乐毅(生卒年不详):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11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1)与“徐庶见先主”中“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入朝见威王B见渔人,乃大惊C吾不得而见之矣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与“将军宜枉驾顾之”中“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顾野有卖场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王顾左右而言他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2徐庶以“卧龙”喻指诸葛亮,意在表明。这个说法与上文“”相呼应。(4分)13依据上文中先主的表现,简析其性格特点。(4分)_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5、(19分)对鞭炮爱好者来说,尽一切手段制造声响,是欢度节日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放鞭炮迎新春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除夕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几乎成了辞旧迎新必不可少的仪式。鞭炮最早叫作“”,古人焚烧竹竿制造炸裂声,用来驱逐鬼魂、吓跑怪兽,且声响越大效果越好。火药发明以后,竹竿就被取代了。现代人的迷信程度远远低于古人,人们喜欢威力强大的鞭炮带来的巨大的声响,显然已经和驱鬼无关。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一般来说,50分贝以下的声音并不会让人感到不适,但突破人类承受极限的声音会对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在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消费

6、类鞭炮的声音上限是120分贝。但现实情况是,声源处的鞭炮爆炸声常常能达到150分贝以上。分贝是一个几何级增长的单位,150分贝的声音并不是50分贝声音的3倍,而是一百亿倍。医学证明,120分贝的声音便足以致聋,而150分贝的声音是120分贝的一千倍。因此,即使是喜欢燃放鞭炮的人,遇到身边突然出现意料之外的鞭炮巨响,也往往难以保持欣赏的态度。既然如此,为什么鞭炮爱好者还愿意付出高昂的花销,购买这种会让人大受惊吓的玩意儿,并视之为必不可少的节日享受呢?这与鞭炮爱好者的心理有关。他们在燃放鞭炮之前,虽然知道那是安全的,但在它最终爆炸之前还是会心悬一线,点燃引线和鞭炮爆炸之间的等待期,令人既紧张又兴奋

7、。燃放者因而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更会出现大脑释放多巴胺等生理反应。在等待鞭炮爆炸时感受到的这种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处于有益范围之内。心理学上,通常称之为良性应激反应。除了等待引线燃烧的时间,还得等待声音传播过来的时间。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追求听觉效果的鞭炮如此具有吸引力。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速慢很多,这意味着等待的时间加长了。当鞭炮的威力加大,引线通常会更长,使得燃放者有足够的时间离开。也就是说,鞭炮的噪声越大,燃放者的等待期就会越长,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自然也就能收获更多的愉悦感了。不过,燃放鞭炮者和围观者虽然不乏乐趣,不知情者却往往会受到惊吓。

8、幼儿常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哭,狗甚至会患上噪声恐惧症。正是出于此原因,很多国家都加强了对鞭炮燃放的管理。(选自陆碌碌作品,有删改)14根据第段中的相关信息,横线上填入最恰当。(2分)A.烟花 B鞭炮 C爆竹 D爆炸15第段画线句的作用是。(3分)16根据第段的内容,提炼出说明内容的要点。(8分)17第段中“此原因”指的是。(3分)18为上文选择最恰当的标题:。(3分)A鞭炮的由来与发展B鞭炮声中辞旧岁C鞭炮噪音的危害D鞭炮受欢迎的原因(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我的善良与他人无关孙道荣暑假里的一天,同事老张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怀抱婴儿的年轻女人。女人先是问路,接着便面露难色地说,

9、自己是来杭州旅游的,可钱包却被人偷了,想向他借点零钱坐车。孩子听了女人的遭遇,不假思索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地将几枚硬币递了过去。年轻女人连声道谢,夸他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小家伙正准备将钱包放回裤兜里,仿佛又忽然想起了什么,主动问道:“阿姨,你的钱包被偷了,那你到了火车站,怎么买票回家呢?”年轻女人马上显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到了火车站再说吧。”小家伙迟疑了一下,再次打开钱包,将里面的几十元纸钞也拿了出来,递给女人,说:“阿姨,这是我准备去买书的钱,也给你吧。”年轻女人显然没想到,这个孩子会主动把钱包里的钱全都拿出来给她。“啊?”她愣了一下,还是地接过了小家伙递来的钱。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

10、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孩子还有点不放心,对她说:“要是这钱不够买车票,我可以打电话让爸爸过来送钱,他的单位就在这附近。”年轻女人赶忙连连摆手:“不用了!不用了!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一边说,一边匆匆忙忙地抱着孩子离开了。没钱去书店买书了,孩子便来到我们单位,把事情的经过说给他爸爸听。老张赞许地摸了摸孩子的头,拿出几十元钱递给孩子,让他再去书店买书。孩子一走,办公室里就炸开了锅。大家一致觉得,那女人是个骗子,一位同事还语气坚定地说,他经常看到有个抱孩子的女人在单位附近活动。孩子被骗了,这一点大家意见基本一致。而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真相?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必须告诉孩子真相

11、,以免他再次受骗。也有几个人认为,不要告诉孩子,否则,他的善心会受到伤害,今后可能不会轻易地相信他人了。大家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让我惊讶的是老张对孩子的态度,换作是我,准保要给这孩子好好地洗洗脑现在的世道啊,善良的人最容易吃亏。老张说,孩子一说事情的经过,他就预感到,那个女人可能是骗子,而他没有说穿,是因为不想挫伤孩子的善心。大家的表情说明他们跟我一样,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老张接着说:“这孩子从小只要看到乞讨的人,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壮年人,都会停下来,将自己的零花钱拿给人家。我也曾告诉过他,有的人是真的不能自食其力,有的人却是好吃懒做,你要视具体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给钱,不然,你的爱心就可能被欺骗

12、了。”11“很显然,你的教育没有效果呀。”我插了一句嘴。12“你知道这孩子说什么吗?他歪着脑袋反问:我怎么分得清呢?我帮助他们,是因为我善良,与他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关系呢?”13老张感慨地说,孩子给他上了一课,善良是孩子的天性,我希望他能保持这颗善心。一个人的美德,是出自于他真诚的内心,不需要回报,也无关他人的态度。14办公室里沉默了。(有改动)19根据上下文,在第段和第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两人的动作表现出不同特点。(2分)(1)孩子听了女人的遭遇,不假思索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地将几枚硬币递了过去。(2)“啊!”她愣了一下,还是地接过了小家伙递来的钱。20.第段写到“孩子便来到单位,把事

13、情的经过说给他爸爸听”。这个孩子会怎么说呢?请以孩子为第一人称,运用关联词“于是”或“就”,进行简要地概述。(4分)_21办公室里,“大家一致觉得那个女人是个骗子”,这个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2)。(6分)22阅读第段,完成题目。(5分)(1)请把画线句改写为陈述句。(2分)(2)关于画线句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句话显示出孩子表明自己的优点时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B这句话的含义是助人者的善良出自于他真诚的内心,与受助者无关C这句话是孩子给父亲上的课,同时改变了办公室同事们的教育方式D这句话也是孩子给骗子上的课,教育他们要珍惜别人的善心23联系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

14、。(4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交通标示语的变化趋势交通标示语的变化趋势有三:一是语言人性化。新式标示语的话语态度更加温和,少了一些命令,多了一些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二是语言文学化。新式标示语有的是由古诗词改编而来,文学性相当浓厚;有的虽是原创,但也富有诗意,或讲究押韵,或对仗工整,颇具感召力。三是语言生活化。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新式标示语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些还是电视、报纸或者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有些甚至是流行语。你见过下面这些交通标示语吗?爸爸,我们在这过马路严禁酒后驾车亲,你交通违法了

15、,罚款+差评十次肇事九次快,摩托车族当自爱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骑车不戴安全帽,阴曹地府等着你24运用短文中的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点评第条交通标示语的语言特点。(3分)_25上面六个例子中,不符合新式交通标示语特征的两项是和。(4分)26新式交通标示语要体现语言的文学化,可以化用古诗词或成语。请你拟写一句交通标示语,提醒人们注意交通安全。要求:从下列语言材料中选择任意一项进行改写。(3分)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狭路相逢,勇者胜。D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四、写作(60分)27题目:如果重回那一天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16、3)不得抄袭。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一、文言诗文阅读(40分)(一)默写(15分)1地利不如人和 2为伊消得人憔悴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4百草丰茂5人面不知何处去(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6(2分)杜甫 诗圣7(2分)C(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8(3分)西汉 史记 B9(3分)(吴广)使军官欺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卒们(“之”、“众”、句子通顺)10(3分)D(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11(4分)(1)(2分)A (2)(2分)B12(4分;各2分)诸葛亮是暂时隐居在民间的杰出人才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

17、许也13(4分)先主仰慕诸葛亮之才,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自降身份三顾茅庐,体现出他礼贤下士的英明;先主听取徐庶的建议,体现出其善于纳谏的特点(各1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14.(2分)C15.(3分)具体准确地说明法律规定鞭炮的声音上限为120分贝,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强调了声源处的鞭炮爆炸声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6.(8分;各2分)(1)(鞭炮爱好者)要通过放鞭炮制造声响来欢庆节日(若照抄第段原话,扣1分) (2)鞭炮爱好者的心理;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3)等待引线燃烧

18、的时间,让人感觉紧张又兴奋; (4)等待爆炸声传来的时间,使人收获更多的愉悦感17.(3分)鞭炮噪音往往使不知情者受到惊吓18.(3分)D(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19(2分)(1)毫不犹豫(毫不迟疑、果断等) (2)犹犹豫豫(犹豫、迟疑、慢慢等)20.(4分)(爸爸),我在路上遇到一个阿姨,她的钱包丢了,跟我借钱去火车站,(于是)我就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她。21(6分;各3分)(1)那女人听说孩子想叫在附近上班的爸爸过来时,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就赶紧匆匆离开了;(2)有同事经常看到有个抱孩子的女人在单位附近活动22(5分)我帮助他们是因为我善

19、良,与他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2分) B(3分)23(4分)从结构上看,照应上文“办公室里就炸开了锅”,表现同事们对孩子赠钱行为的反应之先后变化(2分);从内容上看,含蓄地交代了孩子爸爸的一番话给同事们的心灵带来的震动,也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2分)三、综合运用(10分)24.(3分)【评分建议】明确点评角度(1分);具体分析效果(2分:结合与点评角度一致的相关信息,指出外显的表达特点,1分;分析表达的效果,1分)【答题示例】A.这条标示语体现了人性化的语言特征。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模仿孩子的口吻与“爸爸”对话,显得亲切,比命令式的语气温和很多,能够唤起驾驶者爱幼之情,起到劝说的效果。B.这条标示语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父子对话的场景,能够让驾驶者联想到自家孩子安全过马路时的安全需要,体现出新式交通标示语的语言生活化特点。25.(4分) 26.【评分建议】(3分)内容上,宣传交通安全,1分;形式上,化用材料,2分(改写原句,1分;改写恰当,做到押韵、对仗或用词传神等,1分);若抄写原句,或与原句无关,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