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38150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导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教学要求:1、历史分期与各时期的总体特点;2、各时期的主要文学现象和文学成就。教学方法:讲授法课时安排: 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课室教学过程:一、中国现代文学及其历史分期 P1(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借用钱理群的话说:现代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指从1917年的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所发生发展的历史。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最新的分法,是用“三个十年”把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十年:五四时期,19171927年(20年代)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30年代)第三个十

2、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40年代)二、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一)前五四文学时期1898年戊戌变法:梁启超、康有为梁启超:创办清议报,开始“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严复:翻译英国赫胥黎天演论,宣传达尔文的进化论;林纾:开拓“汉译小说”,翻译了近180种西方名著。(二)新文化运动 P3序幕: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新青年主要内容:“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打倒孔家店”,是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统一。思想革命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文学革命的兴起及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1、文学革命的兴起及其

3、原因1917年1月1日,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同年2月1日,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在胡、陈旗帜下,钱玄同、刘半农等也纷纷撰文表示支持和赞同,并不断补充和丰富文学革命的内容,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坛上逐步兴起。文学革命兴起的原因是:适应当时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的要求而兴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中国文学前进发展的要求而兴起的,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外国文学的启蒙和影响。 2、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评价 胡适的文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有着开创性的作用。关于文学内容、社会作用的重视与提倡,所持的

4、“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对控制当时文坛的陈腐的封建旧文学,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白话文学的主张,有力地促进了语言的现代化变迁。但主张多为形式上的点滴改良,且有较大的妥协性。 陈独秀的文学主张从彻底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立场出发,不仅反对旧文学的语言形式,更反对旧文学的反动思想内容,从而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大旗.主张文学革命的态度较之胡适,也要坚决和激进的多。但在否定了封建旧文学后,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学,回答却欠具体.从西方汲取来的文学观念,本身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混乱。3、文学革命的实质(1)文学语言的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的“八事”: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

5、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2)文学观念的革命 P4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3)文学新体式的革命胡适谈新诗:做新诗的方法,乃至做一切诗的方法,积极的是“须要用具体的做法”周作人美文:形式与内容的美俞平伯白话诗的三大条件:“用字要精当,做句要雅洁,安章要完密;要讲究一定的音节韵律;抒发美感。”4、文学革命的意义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与新文学的诞生;为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劳,以从理论主张到创作,从文学内容到形式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文学的光辉的第一页;使中国文学打破封闭走向世界,世界文学也开始

6、走向中国,开启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新进程。(四)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思潮1、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文学主张:认为文学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封建文学观,另一方面倡导“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 对文学史的贡献:提出了“为人生的主张(“人生派”),有力地促进与推动了现代文学创作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健康向前发展。积极进行新文学的创作实践,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重视和提倡了文学批评,对促进和繁荣新文学创作起了很大作用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俄国和许多被压迫的弱小民族的文学,

7、对促进新文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 文学主张:强调作家的自我表现,认为文学的任务不在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而在表现作家的主观情感。把作家内心的自然要求看成是文学的原动力,尊重自我和天才,强调灵感和创作的绝对自由。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艺术派”),提倡过文学无目的论,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对文学史的贡献: 使浪漫主义成为新文学的另一强大的文学思潮. 较早地提出了革命文学的口号. 率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积极地进行了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二、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创作(19171927年) P6(一)起步

8、:散文创作1917年刘半农提出“文学的散文”,1921年周作人美文确立“散文”的定义,代表作家冰心、朱自清.现代杂文(“随感录”):现实针对性,论战色彩浓,“急就章”新青年作家群:周氏兄弟语丝时代(二)白话诗 P81917年2月 胡适白话诗八首1920年1月 新诗社新诗集-第一部白话诗集1920年3月 胡适尝试集第一部个人白话诗集1922年 冰心:繁星体小诗1923年 湖畔诗社1926年 徐志摩、闻一多“新月诗派(三)小说创作 P9101、清末: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谴责小说:吴硏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鸳鸯蝴蝶派小说:孙玉声海上繁华梦翻译小说:林纾莎士比亚

9、故事集2、现代小说两大倾向1917年 陈衡哲一日 最早的白话小说1918年 鲁迅狂人日记 划时代意义写实小说:问题小说-鲁迅小说、新潮作家群 乡土文学废名等抒情小说:创造社作家(郁达夫、郭沫若) “青春小说”(庐隐、冯沅君)(四)话剧创作 P11131919年 问题剧:胡适终身大事1921年5月 民众戏剧社 爱美剧1921年 “戏剧协社”三、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P13(一)社团概况1、1928年1月 太阳社 太阳月刊 共同提倡“革命文学 创造社 创造月刊 文化批判2、1930年3月 “左联成立,掀起“左翼文艺运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抗战文艺运动 东北作

10、家群4、1935年“一二九”运动 作家协会(二)诗歌创作 P15象征诗派 李金发微雨现代诗派 戴望舒我的记忆中国诗歌会 1932年 抗日救亡(三)小说创作:四分天下 P17左翼小说:“革命+恋爱”模式 茅盾“社会剖析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欧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 海派:张恨水、张资平京派小说:废名(乡土文学) 沈从文(田园牧歌风格)独立作家:巴金、老舍、李劼人(四)戏剧创作 P191、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田汉、洪深 夏衍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2、话剧中国化:曹禺雷雨(五)散文创作 P20杂文:论语派(林语堂)与太白派(鲁迅)美文:京派与“开明派”游记:朱自清、郁达夫报告文学:夏

11、衍包身工四、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71949) P22(一)文艺运动1、抗战文艺运动(救亡文学)1938年3月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抗战文艺2、文艺整风运动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并解决了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熟悉工农兵,转变立足点,为革命事业作出积极贡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

12、突破。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在国统区,党领导下的进步文艺界团结广大作家,发挥了重大战斗作用。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芜、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二)小说创作 P241、国统区:讽刺暴露性小说张天翼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三记”(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艾芜丰饶的原野等(乡土文学) 钱钟书围城张恨水八十一梦五子登科其他小说:张爱玲、苏青等

13、一批女作家 知名作家的成熟:萧红呼兰河传、巴金寒夜、老舍四世同堂2、解放区:歌颂风格 P25写实型:赵树理“山药蛋派”(小二黑结婚)抒情型:孙犁“荷花淀派”(荷花淀)(三)诗歌创作 P261、朗诵诗运动 高兰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田间“街头诗运动”2、七月诗派 艾青 传统的“摩罗诗人”,战斗风格,弘扬民族的精神3、九月诗派穆旦 学习西方的诗歌理论4、民歌体叙事诗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四)戏剧创作 P281、历史剧的繁荣 “太平天国史剧” 郭沫若“战国史剧”2、现实生活剧曹禺北京人3、讽刺剧陈白尘升官图4、解放区戏剧改革改编传统旧戏:白毛女(秧歌剧)新编现代戏(五)杂文 P301、报告文学丘东平第七连等2、杂文鲁迅风作家群:唐弢、王任叔、柯灵新华日报作家群:郭沫若、冯雪峰等学者作家群:闻一多、朱自清、吴晗、王力等野草作家群:聂绀弩、夏衍等梁实秋雅舍小品五、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 P32现代文学的结束,当代文学的开始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