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38038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版)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浅谈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摘要论语中有强烈的耻感思想;它包含“荣”和“辱”两个基本方面内容以及远辱趋荣的多种途径;借鉴和弘扬论语中耻感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具有现代意义。关键词论语;耻感思想;耻;荣;辱耻感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内容。论语有强烈的耻感思想,该书498章中,与耻感有关的58章,内容相当丰富。“士”作为儒家道德哲学理想人格的基本层次,其最重要的伦理特征就是“有耻”。挖掘、整理和诠释论语中的耻感思想,对于我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论语耻感思想的基本内容在中国的传统道德哲学中

2、,“耻”兼摄了“荣”和“辱”两个侧面,其中“荣”是其更本质的内容。孔子试图通过实行荣辱教化来改变“礼乐不兴,刑罚不中”(论语子路)的局面。因此,孔子的耻感思想的基本内容中包含有荣誉观和耻辱观。(一)论语耻感思想中“荣”的方面。表现在:第一,肯定世人对“荣”的追求。孔子虽然没有讲“荣”字,“荣”字在论语中也只出现过一次,是孔子的学生称颂孔子“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论语子路)。但孔子却讲“名”,即讲名声,名誉、名望。他讲“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君子引以为恨的是,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在他看来,名誉是一个人敦养品德、成就事业的结果,理应受到世人的褒扬。因此,他称赞治国有方、

3、施惠于民的郑相子产为“惠人”(论语宪问);赞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齐相管仲为“仁人”(论语宪问)。第二,“荣”以德为前提。子日:“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即孔子认为君子抛弃了仁德,就无法来成就他的名声。又讲:“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论语季氏)第三,不应该过多地考虑个人名誉。孔子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君子只惭愧自己没有能力,不能成就德业,不怨恨自己有本领而不为别人所知。也即:“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论语里仁)孔子认为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而应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

4、本领。第四,反对用不正当手段骗取名声。孔子的学生子张认为“达”就是“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论语颜渊),即是说“做国家的官时一定有名望,在大夫家工作时一定有名望”。孔子认为这个叫“闻”,不叫“达”,“是闻也,非达也”。在他看来,“达”是一个人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察颜观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所以在哪里办事情都能行得通;而“闻”则是“色取仁而行违”,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却到处骗取名声。(二)关于论语的耻感思想中的耻辱观。孔子在论语中谈到“耻”字16次,“耻辱”1次,表现在:首先,孔子提出“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即孔子认为君子要对自己的行为保持羞耻之心,出使外国,能

5、很好地完成君主的使命。其次,言行脱节为耻。子日:“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即古时候言语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的行动赶不上。第三,言过其实为耻。子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即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为耻。第四,表里不一为耻。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花言巧语、表面上对人友好、十分恭顺,而内心藏着怨恨是可耻的。第五,理想追求不坚定是可耻的。子日:“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孔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对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第六,是非不分

6、、黑白不明为耻。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经经然小人哉!”(论语子路)不问是非黑白、固执己见而只管自己贯彻言行,这种人必定会自食其果。第七,背礼和恭敬不当为耻。子日:“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他认为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态度容貌的庄矜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他还认为花言巧语,过分的、不正当的恭敬行为都令人感到可耻,即“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第八,不诚信为耻。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轨,其何从行之哉?”(论语为政)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鞔,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鄟,如何能走呢?第

7、九,没有是非原则是耻的。子日:“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贷)即孔子认为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第十,骄傲凌人为耻。子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即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相反。第十一,盲目附和、没有主见为耻。孔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相反。第十二,不以道义而以各自利益相互勾结为耻。子日:“君子固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固。”(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相反。二、论语耻感思想中远辱趋荣的途径(一)坚持自己的理想道义。孔子对道德

8、理想的追求是放在第一位的。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他认为早晨得了真理,要他当晚死去都可以。而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不接受,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他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认为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在他看来好像浮云。“君子以义为上。”(论语阳货)“君子之于天下,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孔子既重视义,也不轻视利,但当利的方面是在不义的情况下得来时就宁可选择义而放弃利。他称赞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9、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即君子用心于学术,不用心于衣食;君子只着急得不到道,不着急得不到财。他还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孔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于真理,但又以自己吃粗粮穿破衣为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同他商议了。他认为有理想的君子即使只是粗茶淡饭,曲臂而枕,也会乐在其中,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二)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起来。把国家的振兴看作自己的责任。“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即原宪问如何叫耻辱。孔子认为国家政治清明,做官领

10、薪俸;国家政治黑暗,做官领薪俸,这就是耻辱。还有,孔子认为国家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即“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孔子把耻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认为不管国家前途和命运,而只知道自己做官领取俸禄的人是可耻的,表现出了士大夫的担当精神。(三)重视道德教化。“道之以政,齐以之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孔子认为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因此,孔子希望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们具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端正自己的言行,避免犯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