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底关系论景观的设计2008-07-09 18:57通常我们对场所的感知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对象都能得到同等强度的感知,所以认知中凸显出来的成为图形(图figure),退居衬托地位的成为背景(地或底ground),从而产生了图底(地)之分,得到了关于认知对象的图底关系。图底之分是先天赋予的,图底关系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图底关系不仅在建筑、景观和城市规划设计中,而且在所有艺术及认知领域都有普遍而广泛的运用。下面是关于图底关系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个应用问题:图底关系作为评估城市空间的重要工具,能成为评估现代城市空间的主要工具吗?图-底法(figure-ground method)是美国康奈
2、尔大学教授柯林 罗厄(Colin Rowe)所提倡的识别城市的重要方法。具体作法:把实体建筑物在地图上涂成黑色(图),把道路、广场、公园等城市空间保留为白色(底),从而形成了关于建筑物(实体)的图底关系;反过来,也可把道路、广场、公园当作图,建筑物为底,得到另一反转片或黑白照底片式的图底关系(反转图底关系)。现代与传统城市空间的图底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城市空间的主导发展形态是包括垂直方向在内的立体构成,而传统城市空间可以较小误差的表现为平面构成。传统城市空间的建筑、交通、公共设施基本上可以用占地面积的平面大小概念来度量,所以图底关系可以较好的反应其城市空间特质。而现代城市因科技的高速发展,
3、建筑、交通管网及公共设施更多的往纵轴发展,地图上的占地面积只能反映空间结构的平面布局,不能反映一座建筑的体量(如地下建筑、摩天大楼)、交通的组织容量(立交、地铁、航空航天)等城市实际的规模特质。所以图底关系可用于评估传统城市空间的主导工具但不能成为评估现代城市空间的主要工具。任何一个景观设计方案,无论其场地的大小、规模以及需涉猎的范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条件:场地的生态环境、场地所有者与使用者的人文、经济、历史等方面的背景条件,对一个方案来说怎样准确的解读这些条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事。我把这些条件比喻为图底关系中的底,设计方案为图,底线在那儿就意味着我们能做的方案可以走多远,实际上底是对图的界定
4、,在设计中当底足够清晰时,图就已经自然呈现。设计是为这个呈现寻求一种人类可以普遍领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而这一自然呈现的图最终以什么方式实现,是一个有普遍性的偶然问题。可以肯定的是:自然与前人提供了无穷灵感源泉,善用时代的新材质、新技术,随时随地可能触发出精彩。前两天从俞孔坚博士的“反规划理论”中似乎又找到了点共通的东西。所谓反规划是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再进行目标任务的规划。作为一种规划方法套入这里,不建设区域是底,建设区是图,只有把底摸清了,明确了不建设区域的具体形态以及将要达成且必须达成的环境条件,再进行图建设区的规划设计才是正确的规划设计之路。这本来是异常浅白的道理,但俞博士在中
5、国景观界苦心经营多年,当然深有体会目前的方案十之八九是囫囵吞枣的匆匆而就,而人们在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下,多少有了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妄自尊大,以人为本、以人为尊而常常忽视共生的星球上还有人类以外的其它生灵也需关注、也需生存空间。所以对俞博士提出“反规划理论”的一片苦心,咱深表赞赏。反规划、正规划的且不论了,回到以图底关系论景观设计简而言之四个字:底设计图。首先要知道场地需要什么然后我们才能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让底多些主导权和话语权,来点设计的民主与自由呵!具体操作步骤咱用3W来阐释,where、what、how。where=解读场地,场地需求什么?what =目标定位,要在场地上做什么?how
6、=提出方案,具体怎样实现?类别: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1109) | 评论 (3) 上一篇:奥修瑜珈选载 下一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最近读者:lqsjs_tggang443676513浮生一日1989duo90860穆穆三夏kek1288巧克力味果子彗忆誓去 网友评论:1刘欣鹏的空间2008-07-10 09:48 | 回复以前就感觉做规划和景观的都是在平面构图上下工夫,注重鸟瞰效果,对在地面上人视点的景观比较漠视,毕竟我们不是整天在城市上空飞行的超人。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2tracyin20072008-07-10 12:21 | 回复你说的是一个方面。漠视人(不管这人站在什么角度)的视点肯定是错大了。其实将设计当作了构图(不管是平面还是立面的)已经是件可怕的事情,对构图的评判是美学范畴,但设计不是纯艺术,它更多的是对功能的满足,用美的手法满足功能才能算是设计。所以最起码要基于功能的规划和布局,才能称得上是方案和设计,否则只是画图而已。 3胡智苗圃2009-05-06 13:30 | 回复搞错啦啦不还意思原来你孩子好小嘿嘿 sorry 知道女人很在呼 无心之过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