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什么是RFID?
答: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缩写,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中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2:简述RFID的原理。
答:标签进入磁场后,接受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读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的数据处理。
3:RFID系统有哪些工作频段。
答:①低频(LF,频率范围为30~300KHZ):工作频率低于135KHZ,最常用的是125KHZ。
②高频(HF,频率范围为3~30Mhz):工作频率为13.56MHZ
③特高频(UHF,频率范围为300MHZ~3GHZ):工作频率为433MHZ,866~960MHZ 和2.45GHZ
④超高频(SHF,频率范围为3~30GHZ):工作频率为5.8GHZ和24GHZ
4:简述RFID系统的电感耦合方式和反方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原理和特点
答:原理:①电感耦合:应用的是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
②反向散射耦合:应用的是雷达原理模型,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携带目标信息,依据的是电磁波的空间传播规律
特点:①通过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中,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
②反向射散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频,微波工作的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mhz,915mhz,2.45ghz,5.5ghz,识别作用距离大于1m,典型作用的距离为3~10m。
5:应答器的能量获取有哪些方法?
答:①感应
②有源电子标签可监听
6:什么是1比特应答器?它有什么应用?有哪些实现方法?
答:①1比特应答器是字节为1比特的应答器。
②应用于电子防盗系统。
③射频标签利用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产生载波的谐波。
7:给出RFID系统的组成框图,简述高层的作用。
答:
高层的作用:对于由多阅读器构成网络架框的信息系统,高层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针对RFID的具体应用,需要高层将多阅读器获取的数据有效地整合起来,提供查询,历史档案等相关管理和服务。更进一步,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分析和挖掘,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8:RFID系统中阅读器应具有哪些功能?
答:①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
②以应答器中读出数据或向应答器写入数据。
③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
④若有需要,应能和高层处理交互信息。
9:天线有何重要作用?RFID的天线主要有哪几种?天线小型化有何意义?
答:①天线的应用目标是取得最大的能量传输效果。
②RFID系统所用的天线类型主要有偶极子天线、微带贴片天线、线圈天线等。
③天线小型化是为了天线和应答器芯片封装在一起。
10:RFID标签和条形码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何不同?
答:特点:
RFID标签:①RFID可以识别单个非常具体的物体。
②RFID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读。
③RFID采用无线射频,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
④RFID的应答器可存储的信息量大,并可以多次改写。
⑤易于构成网络应用环境。
条形码: ①条形码易于制作,对印刷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条形码成本低廉、价格便宜。
②条形码用激光读取信息,数据输入速度快,识别可靠准确。
③识别设备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须专门训练。
不同点:
技术
信息载体
信息量
读/写性
读取方式
保密性
智能化
寿命
成本
条形码
纸、塑料薄膜金属表面
大
只读
CCD或激光束
差
无
较短
最低
RFID
EEPROM等
小
读/写
无线通信
好
有
最长
较高
条形码是“可视技术”,识读设备只能接收视野范围内的条形码;而RFID不要求看见目标,RFID标签只要在阅读器的作用范围内就可以被读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