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何念善教授对“青春中医”概念的论述_高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676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念善教授对“青春中医”概念的论述_高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何念善教授对“青春中医”概念的论述_高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何念善教授对“青春中医”概念的论述_高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4 期Dec.2022Vol.20No.4兵团医学JournalofBingtuanMedicine何念善教授对“青春中医”概念的论述高妍1宫志群2周豫昆1(通讯作者)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乌鲁木齐市830002269006部队卫生连乌鲁木齐市830002何念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膏方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中医医院分会委员,兵团中医药学会常务副会长等。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编著 心病论、主编 新疆常见病中医治疗 等书。在兵团中医药界首次提出“青春中医”的

2、概念,倡导做一名自信、开放、有活力的中医人,重视“心”的作用,提出百病皆由心生,养生重在养心,心为生命之本的概念,在内伤疾病的治疗上主张用“和”法,认为“和”法是治疗疾病的大法。青春的“中医药文化”所谓青春,是活力、希望、激情、勇毅和生机勃勃的代名词,是具有卓越的创造力、坚强的意志、似火的热情、毫不退缩的进取心以及敢于尝试的冒险心。然而提到中医,很多人会有一些固有的古老、古板的印象,或是穿长褂、留胡须,或者是戴着老花镜老者,或者是表情严肃深沉的望闻问切。会想到中国那些古老的汉字、神秘莫测的古代图画,还有玄秘的五行和阴阳八卦。总把中医调理与难入口弥漫浓浓中药味的水煎药画上等号。对它的了解也仅仅停

3、留在李时珍、华佗、扁鹊、张仲景这些古代名医上。然而中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哲学思想不变,而具体看病的技术几乎每天都在变化,这些不断变化的证候方药就是推动中医前进的内生动力。中医药学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学科,更是哲学、文学、地理、天文等众多学科的结合,它就像是一本对生命开展研究的百科全书,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学是具有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源远流长却并不衰老。中医是与时俱进的学问,其魅力在于它的方法论,而具体的方法千变万化,不懂的人却误以为中医是保守的,其实站稳中医的立场来看各种其他事物,会发现中医是具有活力和包容性的。甚

4、至现代医学中先进、尖端的免疫平衡疗法、基因疗法,在中医古籍中也有涉及。1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中医是青春的。人类历史已有约200万年,距今约1万年前,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出现,构成了文明发生的前提条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距今约5000年2。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基本形成,到现在约2000多年的历史。相比整个人类文明史来说,中医文化的产生并不算早,可以说是年轻而富有生命力的3。中医药有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形成于古代的中医学思想,与现代最新的科技学发展方向是有共同点的,有着久远的生命力。中医药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其历史贡献人所共知。虽然世界各民族的传统医药都有其

5、历史价值,但是横向比较,中医药确有其独到之处。例如,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使中医的历史积累最为丰富。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罗马都有发达的古老医学体系,但是这几大文明都有明显的中断,有的古医学泯灭了,有的依托其他文化背景的民族传承下来,其经验积累难免受到影响。而古代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朝代虽有分合或更替,但传统文化一直得到延续,文明的稳定为医学经验积累和医学理论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理论形态上,中医药的阴阳五行思想具备非常深刻的辨证思维,这与古印度的三原质说和古希腊的四体液说或许各有千秋,但在技术和经验积累方面却更胜一筹,比如用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的用药思想指导临床具有很好的效果,针灸疗法调节人

6、体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等1。2中医是有生机的,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中医文化传延两千多年,著作良多,先辈们相继留下了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本草纲目 等等中医药经典著作。这些著作都包含着历代先贤的智慧,其中有丰富的治病经验,是我们现代人的宝贵财富。然而中医也是是不断发展的。例如中药的发展:在 山海经 载有100余种动物和植物药,并记述了它们的医疗用途。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 五十二病方 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神农本草经 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梁 陶弘景所辑 本草经集注 所载药物730种。明代李时珍历时27年编成了 本草纲

7、目。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而如今中药的总数达到8000种左右。中医中药蓬勃发展,生生不息4。中医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年轻的,中医需要传承经典,也需要不断创新。传承不泥古,中医药的生 61第4 期兵团医学第20 卷命力在于创新。与时俱进,随俗而变,塑造随时代的发展的青春中医,如果还去拷贝一个汉代的张仲景,那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要培养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张仲景。李克强总理曾说“要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同时,以开放心态,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近年来,我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特别是在中西医协同实施重大疾病科研攻关中,不断提高科技含量,结合临床经验,学习“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研发

8、出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产品。例如: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医典籍中汲取灵感,从中药材中提取,最后在中西医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青蒿素”就是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和原创经验与现在的科技结合的产物。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中医实现了“远程诊断”、“中医医案分析整合”、“数据挖掘”、“中医互联网+医疗”等,“基于精准医疗大数据的中药治疗机制评估系统极”、“人工智能辅助的中药网络药理学平台”大地推动了中医现代化发展,相信不久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在中医领域得到更好地体现。经过一代代中医人不懈的探索进取、实践创新,各种新兴的中医药健康休闲产业园、养老养生机构、中医药健康旅游如雨后春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9、肺炎、SARS、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治和汶川特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中,中医药更是屡立战功。借助适合的手段来完善和发展中医,也是中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医药现代化过程中,已经体现出开放包容的心态,有效吸收了现代科技发展最新成果为我所用。3中医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开疆拓土,走遍世界。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一门具有极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科学。人类文化是多源的,也是多元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源一体、多元一体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古代医学,不断吸纳不同部落、部族、民族、国

10、家的医学知识和经验,例如同古希腊、古埃及、古印度,藏医、维医、苗医的开放交流,借用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阐发医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完整、系统、开放的学术体系。与渐渐远离了传统的其他文明古国的早期经验医学相比,中国医学堪称继承传统的典范。中医学的成熟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它独特的继承价值,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几千年前的医学思想,仍是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继承中医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医人的重要任务5。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医药在全球医学界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重视。中医药走向世界步伐加快,“朋友圈”越来越大。美国国家针灸和东方医学资格认证

11、委员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其中,超过20%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同时使用了中药等方法。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从对中医治疗的不了解,到逐渐认可中医疗效,再到里约奥运会流行的“中国印”,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确切疗效被认识和验证。通过口碑相传,世界各地的人民更加愿意、更加放心地开始使用中医。从2010年,“中医针灸”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到2011年,黄帝内经 和 本草纲目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文化正在与中华文化同步振兴,在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有力地塑造了国家形象,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人民的

12、认同与信赖。2017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6。中医药已经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7。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有效性得到了有力证明。4中医本身就是顾护青春的医学自古以来,人类对永葆年轻这件事,都有着执著的追求,因此才会有“长生不老”、“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等词汇出现。中医认为“气”“血”是我们健康的根本,气血充盈,则人健康、

13、长寿;气血亏虚,则人会经常出现所谓亚健康的症状,甚则影响五脏六腑。人体衰老的原因与我们肾气的衰弱有直接关系,与心、肝、脾、胃也甚为相关。中医有很多养生和治疗的手段、方法,能够强健身体、补元气、填精髓、调脏腑、抗衰养颜。通过中医情志调节、养生治疗方法,永葆年轻心态,常驻美丽容颜。例如:(1)乌须黑发。中医学认为发为血之余。须发乌黑是人体气血旺盛的表现,须发枯黄或早白,乃气血亏,为早衰的一种征兆。乌须黑发的治疗原则,以滋阴养血为主。常用药物如何首乌、地黄、女贞子、墨旱莲等。常用成方有二至丸、扶桑丸、七宝美髯丹等。(2)聪耳明目固齿。中医学认为耳为肾窍,目为肝窍,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老年人多肝肾不足

14、,每见耳目不聪,齿摇脱落等衰老征象。常用补肝明目、补肾聪耳、固齿等法治之。固齿的常用药物有补骨脂、牛膝等。常用成方如六味地黄丸(为延缓衰老的基础方)、玉女煎等。补肝明目的常用药物如枸杞子、甘菊花、羊肝等。常用成方有杞菊地黄 622022 年 12 月第 20 卷第 4 期Dec.2022Vol.20No.4兵团医学JournalofBingtuanMedicine丸、羊肝丸、明目地黄丸等。补肾聪耳的常用药物有磁石、胡桃肉等。常用成方如耳聋左磁丸,即由六味地黄丸加柴胡、灵磁石等而成,为治肾虚耳聋的代表方。(3)安神益志。健忘、睡得早又醒,这是因为脑力衰退所致。治疗宜健脑、安神、益志。常用药物有人

15、参、莲子芯、龙眼肉、夜交藤、远志等。常用成方有定志丸等。(4)保养心肺。心与肺是人体中的重要脏器。老年人多心肺不足,每见咳喘短气、胸闷心痛等症状。治疗宜保养心肺法。常用药物有丹参、人参、麦冬、玉竹、五味子等。常用成方如丹参饮生脉散、三才丸、固本丸、八仙长寿丸等。(5)健脾和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大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而来。老年人多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大便失调。治疗宜健脾和胃。常用药物有苍术、白术、陈皮、谷芽、麦芽等。常用成方如四君子汤、扶老强中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不老丹、长寿丸、白术丸等。(6)强筋骨,驱风气。老年人多肝肾不足,腰膝疼痛,筋骨无力。肝主筋、肾主

16、骨、腰为肾之府。补肝肾、壮筋骨为主要治法。若兼风病者,宜加驱风药。常用药物有杜仲、续断、桑寄生、怀牛膝、木瓜、石斛等。常用成方如青娥丸、金刚丸、还少丹等。结语:如果将中医药比作一颗参天大树,我们每一位中医人就是那一片片绿叶,“根深方能叶茂,叶茂才能参天”,中医是青春的中医,更要有新一代的中医人的传承创新。人民日报 曾刊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的署名文章 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强调中医药工作者应有文化自信、科学自信、民族自信8。现在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现代科技、现代医学在传统中医药领域激发出了巨大活力,我们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当勇攀

17、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中西结合,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 叶晋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研究 M.陕西三秦出版社:201908.220.2 刘东明.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N.中华读书报,2019-07-24(018).3 于斌.中医的历史与溯源文化 J.文化产业,2020(13):25-26.4 2 贾敏如,王甜甜,卢晓琳,马逾英.我国使用进口传统药物(药材)的历史(春秋至明清)和品种概况 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09):1659-1667.DOI:10.19540/ki.cjcmm.20170224.023.5 王振

18、瑞.中医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开放体系 J.中华医史杂志,2010(02):120.6 吕嘉雯,胡安琪.“一带一路”下中医药文化与国家形象构建探索 J.文化产业,2021(13):52-55.7 刘辉.中医国际化:在创新中前行 J.世界知识,2018(17):60-61.8 王国强.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N.人民日报,2017-02-24(007).在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武雅莉段亚丽1新疆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石河子市8320002新疆石河子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河子市832000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60例慢性病患

19、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健康管理。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满意度、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度、满意度、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采用健康管理效果优于常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及满意度,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慢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居民健康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人数快速上升,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费用贵、病程长、致残致死率高,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1,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需要长期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指医疗部门通过对影响社区居民个体及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与咨询,以降低危险因素对社区居民或群体身体健康危害,帮助人们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水平的一个过程2。它不仅包含疾病管理,又包含预防管理3。健康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服药 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