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35965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8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四川某市xx片区基础设施道路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区XX片区G30、G31、G32、G33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目 录第1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背景1.2 编制依据1.3 研究范围及内容1.3.1 拟建项目影响区1.3.2 研究范围1.3.3 研究内容1.4 主要结论1.4.1 工程建设必要性1.4.2 工程建设规模1.4.3 建设工期与进度计划1.4.4 投资估算第2章 现状与发展2.1 项目研究区域概况2.1.1 攀枝花市2.1.2 仁和区2.2 项目影响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2.1 攀枝花市2.2.2 仁和区第3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3.1 是贯彻落实“三个转变”重要决策,实施城市经营战略的需要3.2 是

2、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需要3.3 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立外向型经济格局的需要3.4 是G30、G31、G32地块进行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3.5 有利于继承并发扬XX寺的佛教文化传统3.6 拟建道路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改善的要求第4章 项目区域规划及交通分析预测4.1 仁和区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1.1 规划范围4.1.2 人口与功能布局4.1.3 土地使用规划4.1.4 规划布局结构4.1.5 建筑容量控制4.1.6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1.7 绿地规划4.1.8 交通规划4.2 交通分析预测4.2.1 预测特征年4.2.2 出行分析4.2.3 远景交通量组成4.2.

3、4 交通量预测结果第5章 采用的规范、建设标准5.1 采用规范5.2 设计标准5.2.1 道路工程5.2.2 工程管网第6章 工程建设条件6.1 地形地貌6.2 气象6.3 工程地质及地震6.4 水文地质6.5 不良地质作用6.6 筑路材料供应及运输条件第7章 工程方案内容7.1 方案设计原则7.2 工程建设范围及规模7.3 道路工程7.3.1 路线设计方案7.3.2 交叉口设计方案7.3.3 路基设计方案7.3.4 路面设计方案7.3.5 桥涵7.3.6 无障碍设施7.3.7 道路景观方案7.4 给排水工程7.4.1 给排水工程概述7.4.2 编制原则7.4.3 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案7.5 照

4、明工程7.6 附属工程7.6.1 道路绿化7.6.2 交通设施7.7 主要工程数量表第8章 环境影响评价8.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8.1.1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8.1.2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8.1.3 主要的污染物及污染源8.2 环境影响对策8.2.1 工程设计环保措施8.2.2 施工期间环境污染防止对策8.2.3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对策8.2.4 运营期间环境污染防止对策第9章 工程管理与实施计划9.1 工程管理9.2 实施计划第10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1 投资估算10.1.1 编制依据10.1.2 主要取费说明10.1.3 编制内容10.1.4 项目总投资估算10.2 资金筹措第1

5、1章 结论与建议11.1 结论11.2 建议第 页 第1章 项目总论1.1 项目背景G30、G31、G32、G33四个地块位于XX片区的东北角,紧邻仁和区城市主干道大河路,交通和城市商业地理位置均十分优越,也是仁和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城区地段。随着“雨龙家具城”、“亚太控股”、“攀西制药厂”等大型国内企业拟定在该区内投资兴业,G30、G31、G32、G33四个地块周边市政基础设施道路的建设已刻不容缓。1.2 编制依据(1)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年)攀枝花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997年9月(2) 攀枝花市仁和区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8月

6、(3) 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4) 攀枝花市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2006年(5) 四川省攀枝花市钢窗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四川省冶金地质勘察院,2003年11月(6) 49公里滑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攀枝花市建筑勘察设计院,1988年1月(7) 仁和年鉴(20032007年)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8) 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9)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

7、部(10) 项目相关的设计和勘察资料1.3 研究范围及内容1.3.1 拟建项目影响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为仁和区,间接影响区为攀枝花市。1.3.2 研究范围1、 工程建设范围根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本工程包括以下道路:(1) 一号道路,长0.381Km;(2) 二号道路,长0.500Km;(3) 三号道路,长0.335Km;道路全长1.22公里,道路所处位置详见“平纵缩图”。2、 工程内容工程内容包括以上各路的道路工程、沿线工程管网(雨水、污水及给水管网)、道路附属工程(含道路照明)。1.3.3 研究内容(1) 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及规划;(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项目区规划及交通

8、预测分析(4) 项目建设的标准及规模;(5) 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及研究;(6) 工程方案设计及工程量估算;(7) 环境影响评价;(8) 工程管理及实施计划;(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 主要结论1.4.1 工程建设必要性仁和区XX片区G30、G31、G32、G33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XX片区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步伐,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有利于加大全区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构建全区乃至全市的现代物流和商贸业,促进全区、全市的经济商贸发展,方便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项目的实施,符合攀枝花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推进仁和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强和完善区内的城市基础设

9、施建设,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1.4.2 工程建设规模本项目的道路建设规模如表1-1。表1-1 道路建设规模 序号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标准建设长度(km)路基宽度 (m)设计车速(Km/h)1一号道路城市次干路II级0.38114302二号道路城市次干路II级0.50014303三号道路城市次干路II级0.33514301.4.3 建设工期与进度计划本工程计划2008.102009年安排实施,初步设想如下:(1) 2008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审。(2) 2008年11月底前完成工程地质详勘及征地拆迁数量调查工作。(3) 2008年年底完成施工图设计。(4) 2009

10、年1月完成监理、施工招标工作。(5) 2009年2月至12月完成三条道路的全部建设工作。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1.4.4 投资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1900(未包含征地拆迁费)万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建筑安装工程费1522.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4.9万元,基本预备费172.7万元。第2章 现状与发展2.1 项目研究区域概况2.1.1 攀枝花市1、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以钢铁、能源、钒钛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经三十八年的艰苦奋斗,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

11、邻地区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攀枝花市原为特区,1965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更名为攀枝花市。2007年,攀枝花市辖仁和区、东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2、 建制人口2007年,攀枝花市辖仁和区、东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攀技花市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2007

12、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33.37万户,总人口110.08万人,净增人口1.07万人,全市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59.08万人,男性人口56.98万人。人口出生率10.5,比上年上升了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1,比上年上升了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4,比上年下降了0.4个千分点。3、 地理位置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西至泸沽湖213公里、到丽江302公里,成昆铁路纵贯全境,攀枝花机场已通航,成昆高速公路正在兴建,交通进出方便,到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均方便易行,现已成为川西南、滇西北黄金旅游线路的枢纽城市。东邻凉山州会理县,南靠

13、云南省永仁县,西临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北与凉山州德昌县、盐源县接壤,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2.1.2 仁和区1、 建制人口仁和区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地处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全区幅员面积1 727.07平方千米,区政府驻地仁和镇,距市政府13千米,区内有22种民族杂散居住,享受少数民族县待遇。2007年全区辖8个镇,6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共设81个行政村,610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226个居民小组。有平地、啊喇

14、、大龙潭、福田、金江5个民族乡镇。民族乡镇共有29个行政村,270个社,民族乡村人口44 470人。全区总户数62 949户,总人口208 120人,其中男106 067人,女102 053人;非农业人口75 246人,农业人口132 874人。2007年出生人口2 094人,出生率10.19,人口自然增长率6.1。2、 自然概貌(1) 地形河流全区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崎岖破碎,山地走向近于南北,与金沙江支流谷地走向平行排列,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境内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米。海拔最高点为务本乡大黑山花胁巴峰,海拔2926米;最低点为南端平地镇师庄金沙江出口处,海拔937米

15、,最大垂直相对高差达1989米。区内小地形复杂,沿河流水系多分布有小盆地、阶梯槽形谷地,平坝、盆地约3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17%,山地占98.83%。仁和区位于金沙江上游与雅砻江交汇处,境内河流属金沙江上段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大河、巴关河,摩梭河、迤资河、岩羊河、纳拉河、塘坝河。(2) 气候仁和区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各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炎热、干燥,气温日变化大,年变化小,具有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明,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小气候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的特点。全区分为三个垂直气候带: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为干热河谷性气候;海拔1500米至2200米为暖润低中山气候

16、;海拔2200米以上的中山顶部为冷湿中山气候。3、 自然资源(1) 物产资源仁和物产丰富,出产的优质石榴、芒果、葡萄、木瓜、板粟、香蕉等亚热带名、特、优水果独树一帜。有“果王”美称的芒果,果形好、色泽鲜、含糖多,风味可口,亩产量高。仁和石榴,个大、色艳、粒大籽软、味甜纯正。区内年可养蚕五季,所产蚕茧质量好,曾在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上获银奖。(2) 矿产资源仁和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其境内拥有金属和非金属矿带30余处,矿产地170余处,钒钛磁铁矿远景储量达49亿吨,煤炭储量达8亿吨,石墨储量达2亿吨,铜、镁、金、锌、锡、镍、钼、钴、无烟煤、粘土、白云石、花岗石、大理石、蛭石、石灰石

17、、磷矿和优质矿泉水等均十分丰富。这些矿藏不仅贮量大,而且品位高,并易于开采。砚中瑰宝攀枝花苴却砚就出产在仁和区的大龙潭,曾获全国“七五”星火博览会金奖和1994年全国名砚博览会金奖。(3) 水资源仁和区位于金沙江上游与雅砻江交口处,河流属金沙江上段水系。境内有大小53条支流汇入金沙江、雅砻江。支流中大河流域最大,达719.8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深为100300mm之间。金沙江年均径流量为554.3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为159.9mm。金沙江、雅砻江的年过境流量为1102.03多立方米,占全区径流的99.72%。(4) 生物资源仁和区境内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各种植物130科,372属,546种。

18、中药材665种,粮食品种167个,蔬菜品种263个,水果品种322个。此外,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种类繁多、水产品资源丰富,野生菌类品种繁多。区内生长着4000多亩距今2民8千万年、成经沧桑巨变和严寒冰川袭击而存活下来的攀枝花苏铁,是四川“巴蜀三绝”之一,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苏铁年年开花,这是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该苏铁园区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5) 旅游资源仁和区境内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丰富多彩,其中原始苏铁、回龙洞、席革坪古人类遗址等给人文景观增色放彩,正在开发的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已开始对外开放。2.2 项目影响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需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19、项目的建设会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地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水平和特征,是论述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基础。2.2.1 攀枝花市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 经济综述2007年,全市各族人民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5.59亿元,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46.24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2.58亿元,增长11.8%。人均地区生

20、产总值突破3万元,达到了30 280元,增长13.4%。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6.27亿元,增长2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8%,比上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1995年至200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汇总于表2-1。表2-1 攀枝花市历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表 年份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元199596.1580.93 6.36 55.74 18.83 8508199697.8289.46 6.91 60.84 21.70 9225199798.9398.55 7.60 65.97 24.98 100171998100.51104.91

21、7.89 73.47 23.55 105211999101.8108.31 7.82 75.51 24.97 107072000103.01114.52 7.88 78.54 28.10 111842001103.91124.16 8.38 84.08 31.70 120012002104.84138.89 8.50 95.42 34.97 133082003106.18164.27 9.68 115.55 39.04 155692004107.16200.83 11.01 145.59 44.24 178312005108.15248.01 11.63 172.12 64.26 219692

22、006109.01290.0713.01204.5972.47255372007110.08345.5916.77246.2482.5830280增长率(%)199020001.26%18.13%12.72%18.12%20.34%16.64%200020070.95%17.09%11.39%17.73%16.65%15.29%(注:表内的数据均为当年价)(2) 农业2007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0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32万平方米,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9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 613万平方米,烟叶播种面积5757万平方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结构为6

23、4.531.14.4;乡村从业人员29.7万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7.3%。粮食总产量22.97万吨,增长2.9%;水产品产量13 755吨,增长36.1%;肉类总产量73 380吨,增长4.8%;蔬菜产量50.78万吨,增长6.7%;水果产量11.31万吨,增长28.9%;烤烟产量1.18万吨,下降6.3%。造林面积8549万平方米,当年封山育林面积7013万平方米,森林面积43838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59%。农业机械总动力48.99万千瓦,排灌机械保有量2456台,增加42台,机耕作业面积26920万平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602000万平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00

24、0万平方米;农村用电量达到11968万千瓦时,增长14.5%。表2-2 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项 目总 量增速(%)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29 6992.9油料1 2886.2# 油菜籽4799.6甘蔗160 47510.9烤烟11 820-6.3蔬菜507 7756.7水果113 14528.9二、主要畜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73 3804.8# 猪牛羊肉64 7684.5禽蛋6 03926.3牛奶1 99913.9蚕茧2 90617.6(3) 工业2007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1.22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9.78亿元,增长19.8%,其中,国有工业完或增加值

25、79.59亿元,增长7.1%: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8%;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14.79亿元,增长32.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6.23亿元,增长23.4%,其中,四大支柱产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分别完成总产值280.25亿元、51.14亿元、114.01亿元、30.6亿元,分别增长14.5%、30.9%、25.5%、5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13.59亿元,增长23%;实现新产品产值80.88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192.27,比上年提高28.91点,实现利润总额37.82亿元,增长88.9%,利税总额79.75亿元,增

26、长57.6%。表2-3 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 位2007年增长(%)原 煤吨9 466 64019.4洗 煤吨6 744 9938.9铁矿石(原)吨21 874 88437.6啤 酒千升52 2551.2焦 炭吨4 930 5616水 泥吨1 616 086-2.5生 铁吨5 785 8351.3粗 钢吨5 022 2992.7钢 材吨4 371 4605.4发电量万千瓦时2 030 4720.2黄 磷吨88 7395.9钒 渣吨200 55911.4五氧化二钒吨5 26651.3三氧化二钒吨5 6362.4高钒铁吨12 700-19.4钛精矿吨661 7303

27、.8钛白粉吨64 78480.2(4) 旅游业2007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0.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72%。旅游收入26.17亿元,比上年增加8.03亿元,增长44.2%。旅游业增加值14.3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比上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5) 建筑业与房地产业2007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0个,期末从业人员27 516人;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72.09亿元;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5.02亿元,下降8.4%。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3亿元,增长59.1%。房屋施工面积302.31万平方米,增长9.0%。房屋竣工面积89.54万平方米,增长3

28、9.2%。商品房销售面积96.47万平方米,增长4.8%。(6) 邮电运输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21.55亿元,增长11.6%。新建公路85千米,改建公路32千米。截至2007年底,境内公路总里程3 830.8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 251.4 千米。全年公路完成营业性客运量3 111.2万人,旅客周转量74 917.6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7.5%;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 920万吨,货物周转量106 626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16.2%。全市航道里程366.4千米,完成水路客运量30.8万人,旅客周转量757万人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07%;完成水路

29、货运量16.2万吨,货物周转量963万吨千米,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55%。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66千米,境内火车站个数14个,完成铁路客运量280.1万人,增长11.2%,铁路货运量2 161.45万吨,增长10%。民航客运量23.07万人次,下降3.5%;货运量1 791.5吨,下降3.6%。邮政业务收入0.67亿元,增长21.0%。电信业务总量10.63亿元,增长28.2%。200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2.25万户,增长6.0%;住宅电话用户15.41万户,下降5.3%,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1.16万户,下降19.2%,农村住宅电话用户4.25万户,增长72.9%。移动电话78.73万

30、户,增长14.2%。(7) 金融保险200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53亿元,比年初增长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3.99亿元,比年初增长16.6%;企业存款余额84.55亿元,比年初增长25.1%。金融机构社会信用投放总量305.51亿元,比年初增长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7.6亿元,比年初增长31.4%。中长期贷款余额108.27亿元,比年初增长21.8%;短期贷款余额112.85亿元,比年初增长32.4%。实现保费收入8.43亿元,增长23.6%。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51亿元,增长30.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92亿元,增长19.2%。保险赔款支出

31、2.22亿元,增长11.1%,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27亿元,增长1.7%;人寿保险赔款支出0.95亿元,增长26.6%。(8) 批发零售贸易业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10亿元,增长17%,其中:市的零售额70.44亿元,增长16.6%;县的零售额6.34亿元,增长18.8%;县以下的零售额6.31亿元,增长18.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2亿元,增长11.4%;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9亿元,增长42.2%;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9.06亿元,增长18.1%。从行业分组看,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40亿元,增长32.4%;零售业实现

32、消费品零售额54.10亿元,增长14.9%;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88亿元,增长19.6%。(9) 财政税收2007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37亿元,增长3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82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支出57.25亿元,增长28.9%,其中:教育支出6.25亿元,增长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5亿元,增长22.3%。国家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39.22亿元,增长5.8%;地方税务局组织收入总计24.1亿元,增长20.2%。(10) 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市新增投资项目581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3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72亿元,增长20.6%

33、,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68.42亿元,增长23.9%;更新改造投资47.28亿元,增长10.6%。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4亿元,增长55.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7.38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50亿元,增长41.5%。(11) 对外经济2007年招商引资当年到位资金145.19亿元,增长8.1%。其中:省外国内资金98.68亿元,增长57.0%。全市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增长24.2%,其中,进口总额0.85亿美元,增长4.1%,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增长35.9%。(12) 物价水平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

34、.9%,服务项目类价格上涨2.3%。表2-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指 标 名 称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4#食品112.9烟酒及用品100.6衣着97.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1.9交通和通讯99.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5居住105.1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1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建成现代化大城市,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实现和谐繁荣攀枝花。“十一

35、五”期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1) 经济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预期为15%左右,到2010年力争达到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000元以上。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比重达到40%以上。(2) 社会发展目标“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正常适龄儿童少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8%以上。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均预期寿命72.5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 %和96%。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加快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面达到100%。(3) 城乡发展目标2010年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强县城建设,积极发

36、展小城镇,形成大中小结合,分工与协作紧密的不同层级的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87.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 可持续发展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2%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0%左右。市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0 %以上,市区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类标准,饮用水水质100%达标;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5) 以人为本目标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10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00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推动农村基本保障

37、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救助和救济,提高对弱势群体的福利和保障水平。2.2.2 仁和区1、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0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0.7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4.8亿元,同比增长38.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7.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6.6%。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127.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42.4%。商品房施工面积6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4%,竣工面积38.2万平方米,增长428.6%。全

38、区个体工商户8 955户,同比增长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42.7%。农民人均纯收入4 872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601元,增长14.1%。2007年,仁和区大力实施“园区建设年”、“结构调整年”、“项目推动年”活动,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培植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优势产业和重点工业。白云铸造低合金高强度钢铸件、嘉利达防盗门生产线、钢城企业总公司复合材料厂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恒鼎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恒鼎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全市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募集资金41亿港元。恒鼎公司为制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出全省第一炉海棉钛。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元,同比增长46.8%,

39、工业增加值31亿元,同比增长41.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59.5%,增加值28亿元,同比增长51.8%,实现外贸出口360万美元。主要工业产品:原煤3 390万千克,增长10%;机焦890万千克,增长5.2%;生铁178万千克,增长13.3%;洗精煤3 100万千克,下降4.3%;成品钢材33万千克,下降51.4%。2007年引进钢城企业总公司钢结构厂、钛产品生产线加工项目;引进了恒鼎粗笨生产线、煤气生产供应系统等煤化工项目;引进了石墨深加工、碳黑第二条20万千克生产线等非金属加工项目;引进了碧水阳光、阳光家园等房地产项目;仁和公园、大河中学食堂和学生公寓、仁和法院

40、至上海花园风雨廊桥等DOT招商项目成效明显。全年新签项目协议、合同44个,到位资金26.02亿元,同比增长7.5%。200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3亿元,比2006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69.7万千克,比上年增长1.3%;蔬菜产量190.1万千克,增长4.5%;水果产量460万千克,增长21.3%;肉类总产量22.3万千克,增长4%;烤烟产量达到14 840千克,下降8%。牛、羊、家禽出栏数分别比2006年增长26.8%、4.8%、20.1%。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9.9%,劳动力技能培训1 690人,完成任务数800人的211.3%,转移农村人口和劳动力2.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

41、.29亿元。新建烟水配套小水窖1 228口,整治病险水库3座,完成植树造林4 200万平方米,改造中低产田土2 200万平方米,建成能源村31个,建成沼气池4 000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67平方千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0万平方米,推广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面积80.4万平方米。投资1 323万元完成福田镇塘坝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投资600万元启动省级农业基地改造工程,5 100户农户参与项目实施,改造面积1 333.34万平方米。投资562万元,解决1.4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00万元改造贫困残疾人危房100户。投资622万元实施无电户通电工程,全区513户未通

42、电户全部实现通电。完成营造林面积4 212.02平方米。按照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区建设规划,结合全区旅游资源特点、优势及市场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旅游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岩神山文化生态旅游区、仁和公园等景区建设取得实效,农家乐、度假村档次进一步提升。通过整顿和规范汽贸市场、水果市场、钢材市场等专业市场秩序,进一步活跃了城乡市场。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举办中国攀枝花国际石榴节等节庆活动,促进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全区接待游客127.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亿元,增长51.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比2006年增长91%。表2-5 2

43、007年仁和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项 目单位数量比2006年增长(%)年末总人口万人20.812.7农村从业人员万人7.97-0.28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亿元50.6727.6第一产业亿元3.716.8第二产业亿元34.838.7第三产业亿元12.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价)万元8.412粮食总产量万吨69.71.3蔬菜总产量万吨19.14.5水果总产量万吨4.721.3猪肉总产量万吨1.52.2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当年价)亿元86.046.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55.23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亿元9.86.5公路客运量万人次367.9255.84公路货运量万吨10

44、19.627.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414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216.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3.267.08地方财政支出亿元8.3453.3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亿元21.116.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21 050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 84615.4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 87214.1金融机构存款年末余额亿元276 16031.4金融机构贷款年末余额亿元158 05377.2全部中小学在校生万人33 2741.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万元178 55622.4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 发展目标仁和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工业结构调整,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大力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