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35963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中医护理技理技术在在临床的床的应用用 南阳医南阳医专二附院二附院 妇产科科 蔡欣蔡欣 2014年年6月月1.提提 纲v古代中医古代中医护理理v中医中医护理技理技术在在临床床应用及体会用及体会v亲情互情互动健康教育健康教育2.一、古代中医一、古代中医护理理v黄帝内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中医中提出了中医观察患者的方法察患者的方法和生活起居、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食、情志、服药等等护理理v孙思邈所著思邈所著千金方千金方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气消毒的方药,首,首创了葱管了葱管导尿的方法,尿的方法,对消毒技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切开引流术和和换药术等等护理理操作均有操作均有详细记载

2、3.v“范范进中中举”就是一个就是一个绝妙妙例子。范例子。范进由于多年来未能由于多年来未能进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于如愿以偿时,由于,由于过喜而喜而伤心,突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精神病。范然患了狂躁型精神病。范进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方法刺激范方法刺激范进,范,范进收到了收到了惊吓,抑制了亢惊吓,抑制了亢奋的情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能。又恢复了正常心神功能。4.中医护理v天人合一天人合一v整体整体护理理v情志情志护理理v饮食食护理理v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理v运运动保健保健v中医中医护理技理技术操作操作5.二、中医二

3、、中医护理技理技术v中医中医护理技理技术,即中医非,即中医非药物物疗法是我法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祖先的智慧结晶,它有着深厚的晶,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史根基,又有着又有着现代人,特代人,特别是是劳动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人民所容易接受的医学治疗学方法,具有很高的学方法,具有很高的传承和承和发展价展价值。6.中医护理学的社会需求分析v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7.v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设立福建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附

4、属医院的中医护理学科为重点学科。v2011年,中医护理学的相关内容被纳入执业护理考试项目。v国内何国平认为,中医护理学在社区护理中拥有明显优势:v预防为主的理念v广泛的群众基础v低成本的医药费用等8.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v(九)大力发展中医药护理v1、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v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v3、开展中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9.v4、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

5、,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10.中医中医护理技理技术针刺法刺法艾灸法艾灸法刮痧法刮痧法中中药穴位穴位贴敷法敷法耳穴耳穴压豆豆中中药塌塌渍法法中中药熏洗熏洗法法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法法小儿捏脊小儿捏脊中中药直直肠滴入滴入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法法拔罐法拔罐法11.寒热表里阴阳身体12.(一)针刺疗法v针刺的重要作用是“调气”。“气”是体内流动的微小物质及脏腑组织的功能表现,其发挥作用时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人体发生疾病就是因为气的运行失常。针刺就是通过

6、经络的作用,调整紊乱的“气”,使体内真气通畅,生理恢复正常,疾病自然痊愈。13.适应症v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v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v胃炎、腹泻、便秘胃炎、腹泻、便秘v高血高血压、冠心病、冠心病v中中风v尿失禁、尿潴留尿失禁、尿潴留14.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2:物品准备。3:患者准备。4:遵医嘱选择穴位。5:消毒皮肤,取适当毫针,检查,进针。6:行针,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7:起针。8:整理用物并记录。15.注意事注意事项及禁忌症及禁忌症v1、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针刺,需待其恢复后再治疗。v2、体质虚弱的患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量采用卧位

7、。v3、避开血管针刺,以防出血。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因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v4、皮肤之感染、溃疡、瘢痕部位,不宜针刺。v5、进针时有触电感,疼痛明显或针尖触及坚硬组织时,应退针而不宜继续进针。16.注意事项及禁忌症v6、眼区、项部、胸背部、胁肋部等部位穴位,应掌握好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v7、孕妇3个月以内者,小腹及腰骶部穴位禁针;3个月以上者,上腹部及某些针感强烈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也应禁针。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慎用针刺。月经期间如不是为了调经,也不宜用针。v8、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17.18.(二)艾灸

8、法v灸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温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的目的。19.适应症v胃炎、腹泻v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v肩关节周围炎20.操作方法1:评估患者情况。2:物品准备。3:患者准备。4:选穴,施灸。5:观察患者情况。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7:记录21.注意事项v1.用艾条施灸的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v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灸后出现小水疱,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22.禁忌症凡属实热症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过饥过饱及醉酒者,不宜施灸。外感、阴虚发热者,孕妇腰骶部、临近面部五官

9、、动脉的穴位,不宜施灸。23.24.(三)拔罐法v拔罐治疗时所造成的局部皮下和肌层的瘀血,可使毛细血管扩张,通过温热和机械负压的刺激作用,引起机体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调整人体的功能。阴阳调,经络通,气血和,则百病除。25.适应症v风湿痛、肌肉劳损v腹痛、胃痛v咳嗽、喘息26.操作方法v1:评估患者情况。v2:物品准备。v3:患者准备。v4:选穴,拔罐v5:观察患者情况。v6:起罐。v7: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v8:记录27.注意事项v1.拔罐时应采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多处不宜拔罐。v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v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

10、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v4.使用过的火罐应消毒后备用。v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28.禁忌症v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拔罐,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v2.新伤骨折、疤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局部皮肤弹性差者禁用。v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禁用。v4.心、肾、肝严重疾病以及高热抽搐者禁用。v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v6.大出血、过饱、大汗、大渴、过饥、酒醉和过劳等禁用。29.(四)刮痧法v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

11、血管扩张,血液及淋巴液流动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强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30.适应症v神经衰弱、头痛、感冒v面瘫、耳病等五官科疾病v颈椎病、咽炎v心肺疾患v关节疾病31.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2:物品准备。刮痧板、刮痧油 3:患者准备。4:遵医嘱选择穴位。5:充分暴露待刮痧的皮肤,用75%酒精对患者刮拭的部位以及应用的刮具进行消毒,保持皮肤和刮具的洁净。6:右手持瓷汤匙等刮痧工具,蘸取少许食油或清水或活血剂,在预定部位进行单向刮动,干后再蘸再刮,以局部皮肤出现红紫色条痕或斑块为度。通常一个患者,选3

12、-5个部位。7:用干净纸巾或毛巾将刮拭部位擦拭干净,然后再用刮痧疏经活血剂拭干即可。8:整理用物并记录。32.刮痧的顺序v选择刮痧部位顺序的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胸腹后背腰,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33.刮痧的方向v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尽可能拉长距离。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肋间则应由内向外;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内向外扩展34.刮痧的时间v刮痧时间包括每次治疗时间、刮痧间隔和疗程:v1、每个部位一般刮拭2030次,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局部刮痧一般刮拭1020分钟,全身刮痧宜2030分钟。v2、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或以皮肤上的痧退、手压皮肤无

13、痛感为宜;若病情需要,或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可另选其它相关部位进行刮拭。35.注意事项v1.刮痧首先注意不能大面积刮拭,在没有做过刮痧或身体虚弱只能局部针对性保健,如果有几种疾病同时存在,也只能一次治疗一种疾病。v2.保健治疗不能超过常规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v3.对出痧问题应该做到在正常步骤操作后,可能有痧症痧象出现,或是肿胀或者阳性节结解除,也可并未出痧而不强求出痧。v4.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禁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v5.刮痧应医患交流,使患者感到舒服或痛可忍受。v6.刮痧时不可过饥空腹、饭后12小时后刮痧。36.注意事项v7.较大动脉血管、淋巴部位不

14、轻易刮痧。v8.刮痧应按照正确顺序方向体位单方向刮拭。v9.刮痧避开空调、风扇、较冷的空间操作,刮痧后不可立即洗澡。刮痧后及时喝温开水,糖盐水补充水液能量。v10.针对身体虚弱,年老、免疫力低下可采用轻手法。37.禁忌症v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v2、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严重贫血慎刮。v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v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v5、身体有痣、疮肿、伤口溃破部位禁刮。38.39.(五)中药穴位贴敷v将药物贴于患者腧穴部位或患处,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可以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

15、穴位贴敷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衰老稚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药物吸收作用避免肝脏及各种酶对药物的破坏穴位刺激作用避免对胃肠道刺激穴位贴敷法40.适应症1、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汗、2、胸痹、不寐3、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4、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5、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6、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7、关节肿痛、跌打损伤、8、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41.操作方法v1:评估患者情况。v2:物品准备。v3:患者准备。v4:选穴,清洁皮肤v5:观察患者情况。

16、v6:药物准备,贴药。v7: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v8:记录。42.注意事项v1.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v2.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v3.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物,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43.禁忌症v1.脾胃虚寒或腹泻者。v2.对药物过敏者。v3.局部皮肤有溃疡,创伤者。44.45.(六)中药塌渍法v中药外治的一种方法,通过中药加热后透皮吸收以减轻或消除肢体麻木、酸胀、腰背酸痛等症状。46.适应症v中风患者偏瘫肢体麻木、疼痛,腰背部疼痛v用于肩周炎,关节痛等

17、v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47.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的情况。2.物品准备。3.药物准备(核对后将药包放入锅内水沸后煮10分钟)。4.患者准备。5.定位,将药包以毛巾包裹置于患处,根据药温及患者感受逐渐减少毛巾厚度,直至敷于患者皮肤。6.观察患者反应及局部皮肤情况。7.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8.治疗20分钟结束后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9.整理用物并记录。48.注意事项1.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前,首先要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评估,若有破溃或皮肤过敏时禁用。2.感觉障碍者禁用。3.操作时要注意用毛巾将加热的药包与皮肤隔离,温度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巡视病人,随时调节毛巾的厚度

18、及药包的位置,防止出现烫伤等其他不适。49.(七)中药熏洗v以中药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v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达到治疗目的的一v种中医外治疗法。50.适应症v中风偏瘫、麻木、疼痛及各种风湿痹症。v小儿紫癜等51.操作方法v1:评估患者的情况。v2:物品准备。v3:患者准备。v4:根据患者病情将适当中药包放入中药煮蒸器内。v5:待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协助患者进入舱体,取舒适卧位,封闭舱体。v6: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v7:治疗结束协助患者出舱洗浴,衣着,观察询问患者治疗后情况,安排舒适体位休息。v8:消毒舱体,整理用物并记录。52.注意事项v(1)掌握好熏蒸温度,以3842度

19、为宜,避免烫伤,v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v(2)某些患者在熏蒸过程中可能发生头晕、恶心、v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熏蒸,v卧床休息。v(3)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切忌过劳。v(4)空腹与饱食后皆不宜熏蒸。v(5)治疗过程中患者适当饮水。v(6)治疗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v(7)老人和儿童要有专人陪护。53.禁忌症v(1)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腰椎结核,骨质疏松,高龄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重度贫血,青光眼。v(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v(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v(4)急性传染病。v(5)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54.(八)、耳

20、穴压豆v在耳廓穴位上给予针刺或压籽等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耳穴的望诊、压诊、电测等还可用于诊断疾病。对于各种疼痛性病症、炎症性病症、功能紊乱性疾病、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各种慢性病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55.适应症v各种痛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各类晚期癌肿所致的疼痛v各种炎性疾病v功能紊乱性疾病v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v内分泌代谢性疾病。v其它:耳穴埋豆尚有催产、催乳功能56.操作方法v1:评估患者情况。v2:物品准备。v3:患者准备。v4:选穴,消毒皮肤,将耳针贴固定于耳穴位置。v5:观察患者情况。v6: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v7:记录57.注

21、意事项v1:以耳豆刺激耳穴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v2:使用耳穴埋豆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豆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灸等,以提高疗效。58.禁忌症皮肤感染,皮肤过敏、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59.60.(九)、穴位按摩法v按摩法是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人体的“穴位”、“经络”,使之产生“热气”类物质,这些“热气”类物质通过经络系统,有规律的对内脏造成有效的刺激,并转变成防病治病的因素,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22、消肿止痛的目的。61.适应症v适应症v感冒、咳喘v胃疼、头痛v慢性劳损62.操作方法 1.评估患者情况。2.物品准备 3.患者准备。4.选择部位或穴位。5.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6、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7.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 8.记录。63.注意事项v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v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64.禁忌症v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65.v开天门是按摩头部穴位的技术操作,主要是刺激末梢神经,使使

23、机体产生感应,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阴阳平衡,解除头晕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也可起到增强体质,预防保健的作用66.67.(十)直肠滴入法v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v常用方法有肛门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两种。68.适应症v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高热等。v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盆腔包块、带下病等。69.操作方法v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通过直肠滴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物加入输液瓶用热水适当加温(控制药液温度在3

24、540度之间)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剂,插入患者肛门,松开输液器开关,药液缓慢地进入直肠内,待药液滴过莫菲氏管后,操作者用右手将莫菲氏管上端折叠并挤压莫菲氏管,将药液全部挤入直肠内。70.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v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v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v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v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7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v成人:100ml-300ml/次儿童:6个月-1岁-10ml/次v1岁-2岁-15ml/次v2岁-3岁-20ml/次3岁-4岁-25ml/次v4岁-5岁-30ml/次v5岁-15岁-35ml

25、/次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72.注意事项v1.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2.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里轻轻插入即可。v3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者均可出现便意v4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ml,可以减缓肠道蠕动。v5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药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可以不用重复给药。v6药物要过滤,防止堵塞导尿管73.禁忌症v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等74.(十一)、小儿捏脊v捏脊是小儿推拿

26、常用手法之一,它通过手法刺激人体体表特定腧穴来调节生理机能、改善病理状况而治疗疾病。脊柱及其两侧分布着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从长强穴至大椎穴为督脉,它统摄一身真元,两侧的膀胱经分布着五脏六腑俞穴,与腹泻有关的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小肠俞均在膀胱经上,因此脊背部与脏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75.v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v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v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v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v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v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v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76.适应症v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v在健脾

27、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v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v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77.操作方法v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v(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v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78.注意事项v1、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v2、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v3、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v4、在应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敷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79.禁忌症v脊拄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v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80.81.82.83.84.感感谢聆听!聆听!THANK YOU FOR WATCHING!放映结束欢迎批迎批评指指导!86.谢谢您的观看!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