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35919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巴彦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巴彦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第一节 项目概况3第二节 编制依据4第三节 综合评价结论5第四节 结论7第五节 建议7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7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7第二节 项目的必要性9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10第四章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2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3第一节 市场分析13第二节 销售方案14第六章 项目建设规模、技术方案及实施进度17第一节 建设规模17第二节 建设内容17第三节 业务流程21第四节 消防21第五节 实施进度计划23第七章 管理体制与劳动定员23第一节 组织机构23第二节 劳动定员24第八章 环境保护25第九章 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2

2、6第一节 编制依据27第二节 安全生产27第三节 劳动防护措施28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9第一节 计算依据29第二节 投资估算30第三节 投资构成30第四节 资金筹措和投资使用计划31第十一章 财务评价32第一节 财务估算32第二节 财务评价35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40第一节 结论40第二节 建议41第十三章 基本财务报表与辅助财务报表4269 1 综合说明1.1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巴彦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1.2 项目类型拟申报国家土地整理重大投资项目。项目区总面积8.28万公顷,项目建设规模为74519.8545 公顷。整理完成后,新增耕地面积2660.3345 公顷,新增耕地比率3

3、.57%。1.3 项目性质土地整理项目。1.4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区可整理土地面积为74519.8545公顷。1.5 项目位置和范围项目区位于巴彦县境内。属黑龙江省粮食主要产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被选片。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隶属哈尔滨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东依黄泥河与木兰接壤,南隔松花江与宾县接壤,北枕泥河与绥化、庆安县为邻,西以漂河与呼兰县毗邻。总面积为3135.2平方公里。项目区共分9片,分别位于巴彦县的部分乡镇。项目区位置坐标范围四邻东西南北1区巴彦镇、西集镇、巴彦港镇 东经1271826-1272942北

4、纬46445-46947凌河村、西架镇、沿江村干马架乡、兴旺村、韩家乡五四村、五四村、新和村村荣誉村、文明村、太安村2区兴隆镇东经1264859127243北纬462250462719绥化市中兴村呼兰区丰裕村3区洼兴镇 东经1272621-1272942北纬461237-462225镇东乡华山乡太泉乡长明村4区黑山镇东经12723351272958北纬462232462716洼兴镇大众村庆丰乡坚强村5区天增镇东经12715031272758北纬463229463734庆安县德祥乡德祥乡山后乡6区德祥乡东经1277301271845北纬46730462730天增镇兴隆镇兴隆镇万发镇7区丰乐乡东经

5、12704512772北纬46140461930志达村呼兰区丰富村良种村8区龙庙镇东经12711151271855北纬461449461952青山新立村张家店曹挂清屯9区红光乡东经12650231270554北纬462729463229兴隆镇绥化市建国村绥化市1.6 项目区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类型为丘陵。1.7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属系国家所有,使用权单位为巴彦镇、西集镇、巴彦港镇、兴隆镇、洼兴镇、黑山镇、天增镇、德祥乡、丰乐乡、龙庙镇、红光乡,权属明确,界址清楚,无土地争议。1.8 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项目区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660.3345公顷,新增耕地率3.57

6、%。1.9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区规划利用地下水,发展喷灌,部分旱田改为水田。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工程、灌排工程、道路工程、植树造林工程、建筑物工程、电力工程等。1.10 现状耕地质量状况及开发整理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现状耕地种植单一,全部为旱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特别是旱涝灾害造成单产低、总产不稳。整理后,完成灌、排、林、路、井综合治理,不仅增加耕地数量,同时也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做到旱能灌、涝能排。项目区农田可见成高产稳产农田。1.11 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实施后,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2660.3345公顷,完善各种农田配套设施,较大程度提高耕地

7、质量,更好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了科学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的强大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为一体的整理模式,成为巴彦县科技与现代化农业密切结合的示范基地。1.12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从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竣工。1.13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80717.53万元,平均每公顷土地投资0.97万元。2 项目背景2.1 项目所在县简况2.1.1 项目所在市、县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境内。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隶属哈尔滨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东依黄泥河与木

8、兰接壤,南隔松花江与宾县接壤,北枕泥河与绥化、庆安县为邻,西以漂河与呼兰县毗邻。总面积为3135.2平方公里。2.1.2 项目所在县的自然条件巴彦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250m左右,东北部属半山区,属小兴安岭余脉,中部为丘陵漫岗区,是本县第二产粮区,南部为松花江沿江平原,是本县粮食的主产区。巴彦县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显著,年平均气温2.7,一月分月平均气温-21.2,七月份平均气温22.4,无霜期127天,年平均降雨量为597mm,日照2640小时。2.1.3 项目所在县的社会经济情况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隶属哈尔滨市管辖,总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人口70.01万人,其中农业人

9、口56.51万人,劳动力30.62万人。年产值总收入达到51.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收入37.7亿元。全县人均收入5258元。2.1.4 项目所在县土地利用情况巴彦县全县总面积313521.9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11626.1公顷,占67.49%,林地44237.3公顷,占14.11%,草地6924.4公顷,占2.21%,建设用地16765.4公顷,占5.35%,交通用地5652.5公顷,占1.80%,库、河、塘水面11131.9公顷,占3.55%,未利用地17184.2公顷,占5.48%。2.2 项目提出的理由近年来,随着全巴彦县的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及招商引资项目的不断落实,农业开发用地不

10、断占用耕地,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对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国土资源部也下发了关于印发2007年国土资源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号),通知中指出要不断改进土地规划计划调控,组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监管。针对文件要求,巴彦县积极组织国家投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巴彦县为我省粮食主产县之一,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项目区

11、现有耕地70.00%为基本农田,符合国家政策及文件要求。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积极响应国家对土地整理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家对土地整理项目的优惠政策,确保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特提出本项目。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地势属丘陵中的平地,地块规则,中低产田及荒草地较多,项目区基础设施不配套,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进行土地整理,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贡献。2.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3.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

12、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2.3.2 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文件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164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耕函200501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财建2005169号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2.3.3 相关规

13、划a)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年度规划;c)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水务、农业、林业、环保规划。2.3.4 技术标准a)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b)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c) 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d) 黑龙江省水文图集1996年黑龙江省水利厅出版。2.3.5 相关基础资料a) 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现状图;b) 1:50000项目区地形图;c) 水工定型设计图册。3 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地势起伏多岗坡地,地面海拔高程

14、150180米,地面自然坡降1/5001/50不等。项目区主要种植旱田作物。项目区分布着各种形状荒草洼地。荒草地生长着野古草、羊草、蒙古柳、地榆、香蒲、杂类草植物,植被高小于1.0米。3.1.2 气候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季风交替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早霜,年平均气温3.9。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21.2,极端最低气温-40.2。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6.8。无霜期143天,日照2576.5小时,光照充足,为我省第二积温带,10的年积温2646。初霜九月中旬,终霜五月中旬,多年平均结冻期152天,多年平均冰厚1.

15、0米。冻层深度2.2米。多年平均封江日期为11月17日,多年平均开江日期为4月12日。项目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47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6、7、8夏季风盛行时期的三个月,雨热基本同季,对农业生产最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2.77%。降雨年际变化很大,多雨地区最多雨年份降雨一般是最少降雨年份的34倍。项目区水面蒸发量(E601)840毫米。3.1.3 土壤项目区土壤类型主要为薄层粘底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土层厚2030厘米,占总面积的17.1%,草甸土占总面积的82.2%,沼泽土占总面积的0.7%。土壤化验各种含量见表3.1-1。表3.1-1 土壤各种含量化验成果表 项

16、目名称黑土层厚(cm)有机质(%)含氮mg/100克土含钾mg/100克土含磷(%)PH值土壤特性草甸黑钙土10203.03247100.1015.90耕性好,肥力不高,怕旱不怕涝。草甸土15254.540.0946.30属凉性土,抗旱怕涝。沼泽土10203.440.0906.053.1.4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项目区地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与第二沉降带松辽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由于地势较平坦,地形坡度变化一般,有利于地下水储存,主要赋存砂卵石层,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为3040吨/小时。3.2 自然资源条件3.2.1 光热资源1) 光能太阳辐射能不仅以其热效应给予动植物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条

17、件,更重的是在光的任用下,绿色植物实现了光合效应、光形态效益和光周期效应,而正常地生长发育。并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人类和植物自身)制造有机物。农作物总干物质中有90%95%是通过光合作用得来的,只有5%10%的来自土壤养分。因此,太阳光能的多少和利用率的高低,与一定区域的作物产量与品质关系极大。2) 光量全年太阳总辐射为115千卡/平方厘米,夏季(5-9月)67.70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8.9%。历年平均值为2495小时,为可照时数的57.0%。农作物产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收收获物里的蓄积的化学潜能的数量:YP=6.667106/(C500)FEQ15=2889(千克/

18、公顷)式中:YP干物质(千克/公顷)C能量转换系数C=4.25F光能利用率E作物经济系数E=0.9368Q全年太阳辐射量(千卡/厘米2)3) 光时作物生育期4-9月份,日照时数2576.5小时,日照百分率57%。5-6月份是全年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项目区的干燥度为1.551.99。项目区属于寒温带地区。3.2.2 水资源项目区内有1江14条河,河道总长622.1公里,总流域面积4465.9平方公里。年平均河川径流量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藏量(理论)25亿立方米,年平均开采量3217.07万立方米。水资源年利用总量5.73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09立方米,土地亩均用水量112立方米。3.

19、2.3 生物资源项目区内生物资源丰富,土产品种齐全。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其次水稻、高梁、大豆、杂粮等农作物;家畜中主要有马、驴、骡、猪、羊、犬等,家禽中有鸡、鸭、鹅等。3.3 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巴彦县,总面积82822.3239公顷,总人口44.8359万人。农业人口36.0882万人。年产值总收入达到78.77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收入18.6236亿元。全乡人均收入3475元。表3.3-1 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经济调查表总面积人口农业人口社会总产值农业产值人均收入人均耕地公顷(万人)(万人)(亿元)(亿元)(元/人)(公顷)区14731.5847 10.89988.450211

20、.63.780738790.43区11964.0467 9.55064.47558.22.7833690.38区7335.0158 3.20762.925.861.0233200.66区3250.2783 2.15512.08911.3520.808733070.48区12159.1276 4.32774.28272.81.134233270.37区8363.1085 3.03122.95125.71.635750.48区8755.4675 3.99973.75722.660.7234270.43区8038.0457 3.44453.13142.50.8732690.44区8225.6491

21、4.21874.03093.10.7733360.43合计82822.323944.834936.088243.77213.483634750.453.4 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灾害有:旱灾,特别是春季,由于冬春少雨,春风大,土壤含水量少,十年九春旱;项目区缺少排水工程,雨季又常发生涝灾;秋季多低温天气,加早霜,发生冻害。造成农业产量低,总产不稳。3.5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采用标准三级地类。见表3.5-1。3.5.2 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垦殖率=81.47%;土地利用率=97.63%;耕地复种率=100.00%;3.5.3 耕地质量现状a) 土层厚度与质地有效土层厚度为5级,黑土层为20

22、30厘米b) 土壤盐渍化及土壤污染状况项目区土壤无盐渍化及污染 c)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盐碱度土壤有机质3.03%为3级,PH=5.9位2级。d) 灌排条件项目区只有少部分水田,而大部分无灌溉条件;排水只有骨干工程,无配套,丰水年大雨后有洪涝灾害发生。3.5.4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519.8545公顷,其中耕地67475.2557公顷,占90.55%,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其次是水稻,年总产量25442.42万公斤,按目前市场价,年销售收入37879.93万元,年净收入为33991.03万元。3.6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6.1 交通基础条件项目区内有哈绥高速公路,宾北铁路

23、从项目区穿过,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项目区内现有田间道742条,总长1646.63公里,土路,路面宽6米。生产路805条,总长920.74公里,土路,路宽4米。道路路面没有砂石垫层,年久失修,路面破坏严重,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已不能满足项目区交通要求。晴天尚好,雨天无法通行。3.6.2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布有排洪沟34条,总长68.0公里。项目区现有建筑物共18座,含农道桥7座,8座直径100厘米的砼圆涵,3座直径60厘米的砼圆涵,年久失修。3.6.3 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现已布设高压线路网、民用线路网两种电力设施,电力设

24、施比较齐全,利于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3.6.4 农业生产及农田基础设施状况a) 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玉米和大豆,有少量的水稻。玉米播种面积34729.9359公顷,产量每公顷6000公斤;大豆播种面积34729.9359公顷,产量每公顷1800公斤,水稻播种面积217.3800公顷,每公顷产量5250公斤。b) 农田基础设施状况项目区位于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西南麓接壤的平缓地带,耕地受坡水侵害不大。项目区现有建筑物共18座,含农道桥7座,8座直径100厘米的砼圆涵,3座直径60厘米的砼圆涵,年久失修。4 项目分析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本项目符合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

25、整理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水利等专业规划要求;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项目规划始终围绕确保土地的可持续性,坚持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工程配套,旱能灌,涝能排;改良土壤,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旱灾、涝灾、早霜)的能力,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土地合理利用分区的要求。4.1.1 法律法规巴彦县土地整理项目,是在巴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中筛选提取出来的,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该项目的实施符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

26、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持法、江河流域管理法、黑龙江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符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本项目土地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相一致,是落实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的具体内容。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60.3345公顷,新增耕地比率3.57%,符合巴彦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该项目完成后,将成为巴彦县科技与现代化农业密切结合的示范区,有较强的辐射示范作用。

27、4.2 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分析4.2.1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a) 自然因素1) 项目区位于平原区,田块排水不畅。2) 春旱,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5月降雨只占全年的8.8%,因此造成春旱。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3) 项目区无地表径流灌溉。项目区采用地下水灌溉,潜层地下水埋深80120米左右,单井涌水量3040吨/小时。4) 项目区大于10年积温2646。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5) 项目区耕地土壤呈中性,养分不均衡,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肥料。b) 社会经济因素1) 农田水利设施和道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2) 农田土地利用空间差异显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

28、用率低。3) 农业技术落后,农业科技人才缺泛。4.2.2 主要对策a) 项目区要修排水工程:修排水沟1280条,总长1517.93公里,标准为五年一遇,使项目区的耕地不受涝灾。b) 充分利用地下水,发展旱田喷灌,项目区土地整理后增加旱田喷灌面积2569.2362公顷;增加部分水田91.0983公顷。c) 项目区维修田间道542条,总长846.63公里,路面铺砂石厚20厘米,路面宽6米。维修生产路605条,总长620.54公里。d) 项目区要引进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种田。4.3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的质量,以补充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以及自然灾害损毁、退

29、耕还林还草对耕地的减少,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4.4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4.4.1 灌排制度1、水田灌溉制度本灌溉制度是采用新型的灌溉方式(即旱育稀植,湿润灌溉)条件下确定的,与旧的灌溉方式有很大区别,其灌水时间不定,灌水次数增多,每次灌水量不变,具体见下表。表4.4-1 水田灌溉制度表生长期日期(月、日)天数(天)灌水定额用水率(%)(毫米)(m3/亩)泡田5.15.15151157718.78插秧5.165.311630204.9返青6.16.7750338.05分蘖初6.86.14760409.75分蘖末6.156.3016704711.46晒田7.17.22000拔节期7.3

30、7.312919012730.97抽穗8.18.1414805312.92乳熟8.158.20620133.17合计5.18.201126154101002、旱田灌溉制度表4.4-2 旱田作物灌溉制度表作物灌水次序灌水时间灌水定额灌溉定额备注生育阶段灌水时间(日/月)毫米立米/亩毫米立米/亩玉米123苗 期七 叶拔节1/610/618/628/65/715/735353523.323.323.310570大豆123开花前开花中结荚5/615/623/63/710/820/837.5303025202097.5654.4.2 灌溉水源项目区灌溉水源为地下水。4.4.3 需水量预测根据项目区地势较

31、平,按提供地下水单井出水量30m3/小时,平坦地块可发展水田灌溉,较缓坡地可进行喷灌旱作物,确认灌溉水田308.4783公顷,旱田喷灌24830.8746公顷。4.4.4 可供水量预测地下水来源有降水补给、井灌水田回归水,侧向补给水量及沟道渗漏等,按单井供水量30m3/小时,完全可满足用水要求。4.4.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a) 项目区需水量1) 项目区水田面积380.4783公顷,P=75%灌溉毛定额7500.1立方米/公顷,年用水量231.359万立方米。2) 旱田喷灌24830.8746公顷,灌溉毛定额玉米1050立方米/公顷、大豆975立方米/公顷,年需水量2795.91万立方米。3)

32、 项目区总需水量3027.27万立方米。b) 项目区供水量项目区旱田喷灌采用地下水,根据黑龙江农垦设计院水文地质资料提供本区地下水补给系数为5.2万m3/ km2.a,开采模数3.9万m3/ km2.a,地下水年补给量4289.43万m3,可开采水量3285.36万m3。详见表4.4-3、4表4.4-3 地下水资源量统计表项目区补给模数开采模数补给量可开采量(万m3/ km2.a)(万m3/ km2.a)(万m3)(万m3)一区5.23.9748.80561.60二区5.23.9622.13466.60三区5.23.9381.42286.07四区5.23.9169.00126.75五区5.23

33、.9632.27474.20六区5.23.9434.88326.16七区5.23.9455.26409.73八区5.23.9417.98313.48九区5.23.9427.70320.78合计4289.433285.36表4.4-4 水土资源平衡表项目区作物 名称灌溉面积灌溉定额输水利用系数需水量(万m3)水资源量(万m3)平衡(公顷)(m3/亩)净毛+-一 区一、旱田3840.025388.95 432.16 1、大豆1900.5568650.9185.30 205.89 2、玉米1939.4682700.9203.64 226.27 二、合计3840.025388.95 432.16 56

34、1.60 129.44 二 区一、旱田2050.2466207.59 230.65 1、大豆1025.1233650.999.95 111.06 2、玉米1025.1233700.9107.64 119.60 二、水田1、水稻308.47834100.82189.71 231.36 三、合计2358.7249397.30 462.01 466.60 4.58 三 区一、旱田2415.97243.81 270.90 1、大豆1316.1436650.9128.32 142.58 2、玉米1099.8264700.9115.48 128.31 二、合计2415.97243.81 270.90 28

35、6.07 15.17 四 区一、旱田1001.058999.87 110.97 1、大豆698.8644650.968.14 75.71 2、玉米302.1945700.931.73 35.26 二、合计1001.058999.87 110.97 126.75 15.78 五 区一、旱田4033.3334411.52 457.25 1、大豆1597.1236650.9155.72 173.02 2、玉米2436.2098700.9255.80 284.22 二、合计4033.3334411.52 457.25 474.20 16.95 六 区一、旱田2750.1465278.83 309.81

36、 1、大豆1324.5687650.9129.15 143.49 2、玉米1425.5778700.9149.69 166.32 二、合计2750.1465278.83 309.81 326.16 16.34 七 区一、旱田3368.3414344.33 382.58 1、大豆1246.5986650.9121.54 135.05 2、玉米2121.7428700.9222.78 247.54 二、合计3368.3414344.33 382.58 409.73 27.15 八 区一、旱田2521.2817253.48 281.65 1、大豆1500.1617650.9146.27 162.52

37、 2、玉米1021.12700.9107.22 119.13 二、合计2521.2817253.48 281.65 313.48 31.83 九 区一、旱田2850.4711287.95 319.94 1、大豆1513.5463650.9147.57 163.97 2、玉米1336.9248700.9140.38 155.97 二、合计2850.4711287.95 319.94 320.78 0.83 合计一、旱田24830.87462516.32 2795.91 1、大豆12122.687650.91181.96 1313.29 2、玉米12708.1876700.91334.36 148

38、2.62 二、水田1、水稻308.47834100.82189.71 231.36 三、合计25139.35292706.04 3027.27 3285.36 258.09 4.5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应性评价是确定农业后备资源(未利用地)的土地整理利用方向,通过对整理的后备资源评价,科学地确定今后土地整理利用方向和土地的合理利用。4.5.1 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a) 合理利用原则要针对特定的用途种类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分类。b) 效益最佳的原则c) 因地制宜原则d) 可持续利用的原则e) 可靠性原则4.5.2 评价系统土地适宜性评价应在对项目区的未利用地、毁损废弃地和需整理土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39、进行,采用类、等、型三级划分评价体系,见表4.5-1。a) 适宜类适宜类分为宜耕地和不宜耕地两类,项目区的未利用地为宜耕地类。b)质量等项目区宜耕地类划分质量等级,按有关规程评价分等指标,将耕地后备资源划分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项目区的后备土地资源评为一等地,见表3.5-1。4.5.3评价方法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级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4.5.4 评价指标及分级应选择对土地质量和开发整理有显著影响的,且较稳定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见表3.5-1土地适宜性评价。4.5.5 评价结果根据土地资源评价项目分级指标、宜农土适宜性评价参评因素权重值和宜农地适宜性等级标准,通过对项目区腐殖质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表土层PH值、水利条件、地面坡度和土壤侵蚀6个因素分析得出,本区属于中度适宜,适宜整理为农用耕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4.6 公众参与分析4.6.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公众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接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参与决策、积极参与项目实施、能力建设、利益分享等方面。a) 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相关知识和技术由项目区内的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向公众宣传有关土地开发整理方面的科学知识、法律制度、政策方针。使公众知情、知理、知法,为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充分行使公众的知情权,为其它内容的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