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_谢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586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_谢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_谢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_谢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收稿日期:2022-09-06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研究”(课题编号:FJJKCG20-300)。作者简介:谢梅,女,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助理研究员。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谢 梅(福州大学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福建 福州 350116)摘要:当前高校并未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功能,为此应尽快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以推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要求创业教育要以强调能力为核心,强调实践导向为重心,构建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机制。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制应遵循教育

2、内容与形式统一、确立德智能体为核心目标追求的原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可尝试以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为领导核心,以专业学院为主体,以“德行教育中心+知识教授中心(教务处)+能力培养中心+体育部”为基础进行构建,以期实现大学生德智能体等全面发展,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实践;组织机制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884(2023)01-0098-03一、问题的提出(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效考察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方式多样,有课堂教学也有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主要是对部分同学进行创业培训,围绕培养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训练创业

3、技能等展开,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有 创业学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等,授课教师大部分是负责就业指导的辅导员和行政工作人员。实践活动主要是参与孵化项目、参加创业类大赛等,较多高校还特别建立了创新创业园区,该类园区的特点是与企业合作经营。自 2002 年教育部试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我国高校教育体现出三大变化:一是统筹安排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纷纷建立;二是校企联合平台纷纷建立,似乎企业才是教育的主力军;三是促进就业成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创业教育“落实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1。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成果也常常表现为孵化了多少项目、注册了多少公司、增加了多少就业岗位等。高校内部诸

4、如创新创业园、校企平台等专门性组织机构产生后,将创业教育的核心建立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帮助学生开创企业上,创业教育尽管投入巨大,但学生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不论是从具体实施状况还是从成果表现上来看,我国目前推行的创业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始终无法融合,且成效不佳。(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多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培养开创企业的专业人才”的教育,表现出以“部分创业”代替“全体创新”,以“创业知识技能”代替“创新能力素养”等特点,其教育内容是教学生如何就业或如何开创企业,其教育结果是孵化项目或开创公司。这种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创企业或培养企业家的教育观点即狭义的创业教育观,该观

5、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质疑,大学生不可能都成为企业家,而这种不能覆盖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教育,其实施效果也必然有限。狭义的创业教育无法引领高校教育改革,难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的目标。可以说,我国高校目前还未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功能。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 2015 36号)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十分迫切。组织机制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管理结构体系和运行机理,其科学性是决定创业教育实施功效的核心。那么,我国应如何科学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组织机制才能促进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发挥应有

6、作用呢?第2期2017年2月NO.7July.2017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23年1月NO.1Jan.2023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23年1月第1期二、创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对高校组织机制的影响组织机制必须与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相契合。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必将在高校组织机制设计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创业教育内涵对高校组织机制的影响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2,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教化过程,而绝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速成培训,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以及未来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

7、能力和健康身心等综合能力”。3国务院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塑造,体现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上,创业教育不是培养企业家的具体教学过程,主动性和开创性才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主动地“化想法为行动”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本质。以强调能力为核心的创业教育,才符合我国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原则。事实证明,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是一种思想认知,而能力需要作用于行动与实践,教育的本质追求不是知识获取而是能力培养。创业教育正是反思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结果,期望培养有主动性、有行动力的主体之人。这种以培养有行动

8、力、有主动性的主体之人为宗旨的创业教育,体现显著的实践性特征。因此,以培养主动性和行动力为宗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制,不能再是以知识获取为宗旨的传统教育组织机制,而应该是以强调能力为核心,强调“实践导向”4为重心的组织机制,因此,为适应创业教育发展必须进行高校组织机制革新。(二)创业教育目标对高校组织机制的影响创业教育的目标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能力培育,创业教育是以知识获取为基础,以受教育者对客观世界的主动性和行动力的培育为中心,以能力培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二是德行培育,任何教育都必须以德行教育为前提,创业教育不能脱离这一教育本质,因此,德行培育亦为创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创业教育目标即高校创业教育目

9、标。为正确理解高校创业教育目标,须防止将高校创业教育能力培育目标纳入传统素质教育目标的范畴,创业教育的初衷是“弥合学术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 鸿沟,解决长期以来的 学用落差 问题”5,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能力培育是与各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行培育和能力培育;二是面向不同专业学生的德行培育和能力培育;三是面向部分学生的德行培育和特殊能力培育,包括创业技能培养。三个层次目标充分体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性和专业差异性。教育目标不同决定了高校组织机制的不同,三个层次的德行培育和能力培育目标,要求创业教育的组织机制不同于传

10、统教育的组织机制。同时,德行培育和能力培育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创业教育必须以实践教学为基本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新事业的原动力”6,基本教学方式的变革也要求对传统教育组织机制进行革新。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构建原则(一)促进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目标在“明明德”即弘扬光明品德,在“新民”即革旧图新进行创新,在“止于至善”即追求最佳境界。品德培养和能力培养是教育的核心追求,也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教育内容是教育形式的作用对象,教育形式是教育内容的组织方式,适合的形式才能促进内容的发展。

11、比较英美大学和欧洲大学可以发现,英美大学创业教育组织机制围绕“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实践”而展开,其教育目标都是培养开创企业的专业人才,但培养专业化开创企业的人才并非高校教育的核心功能,其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一定偏差,对于这场革新,英美国家偏重于形式;欧洲大学并没有将创业教育停留在开创企业的经济层面,而坚守着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将“思想化为行动的精神和能力”作为大学教育的新方向,然而,欧洲大学将创业能力培养完全融入大学教育目标,模糊了创业教育内容对组织形式的特殊要求,存在只看内容而忽略形式的不足。创业教育是教育的新内容,传统知识教育的旧形式落后于创业教育的新内容,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差距,必将阻碍教育

12、新内容的发展,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设计必须以促进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为原则,根据教育新内容不断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二)确立德、智、能、体为核心的目标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成为一个健康而独立的个体,“人”才是教育的本质。作为社会存在体,人需要有与他人相处的德行,要有与客观世界相处的相谢梅: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探索992023年第1期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关知识,要有与客观世界相处的各种能力,要有独立存在于世界上的体魄。德行是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保障,知识是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前提,能力是人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直接力量,而体魄是人存在于客观世界的基础。因此,德行、知识、能力

13、、体魄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需要说明的是,美是德的体现,而劳动则是德智能体的体现过程,二者并非独立于德智能体之外的特别素养,因而可以将美、劳并入德智能体价值之中。教育以人为本,大学教育应当围绕人的生存发展要素展开,德、智、能、体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追求。为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设计可以确立这一核心目标追求为原则。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的构建模式探索(一)成立一级领导组织: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传统教育偏重知识教授,创业教育要对传统教育进行纠偏,强而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德智能体全面发展,需要有一个革新式的核心机构: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是对“人”的教育要求

14、的体现,也是德智能体素养要求的体现。这一机构是对传统偏重知识教育而轻能力教育的纠偏机构,是对德智能体培养目标的突显,也是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舵手。(二)建立二级责任组织:德行教育中心+知识教授中心(教务处)+能力培养中心+体育部德行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任务,能力培养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而知识教育是能力教育的前提条件。当前,学生能力培养、德行教育效果欠佳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加强德行教育、强化能力培养,需要从德行教育、能力培养专业化转变开始,即通过建立高校德行教育中心、能力培养中心等专门性机构实现德行教育、能力培养的专业化。德行教育中心和能力培养中心均由专业人才组建,如同专业学院由相关专

15、业人才组建一样。德行教育中心除负责专业德行教育内容外,需要与各专业学院相结合,以探索针对专业学院的德行教育特别方案。如此,当前专业学院中的学工组应当从学院中剥离出去,实现专业事务由专业机构负责。能力培养中心除负责综合性能力培养外,也需要与各专业学院相结合,以探索针对专业学院的能力培养特别方案。教务处是传统知识教学的管理部门,以统合高校的知识教授。体育部负责体能训练,是大学生体能训练的运行部门,也是大学生体质培养的责任部门。由此,德行教育中心、能力培养中心、教务处和体育部各司德、能、智、体的教育之责。(三)完善二级基础主体:各专业学院术业有专攻,大学生需要有专业方向,因此,专业学院是高校的基础组

16、织。作为基础组织,各专业学院是大学生德智能体发展的基本主体。各专业学院以专业知识传授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结合专业方向进行德行教育和综合性能力培养。专业知识教授和专业能力培养是专业学院的专业体现,与德行教育中心和能力培养中心结合在专业方向进行德行教育和综合性能力培养也是专业的体现。各专业学院作为促进大学生德智能体发展的基础主体,专司专业之职。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可尝试以大学德智能体教育委员会为领导核心,以专业学院为主体,以“德行教育中心+知识教授中心(教务处)+能力培养中心+体育部”为基础进行构建,以期实现大学生德智能体等全面发展,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然

17、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也需要实践的检验。本文是在总结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制理论进行的初步探索,这一探索尚待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进一步检验。参考文献1 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J.教育研究,2012(12).2 丁立群,吴金秋.创业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3 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 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 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 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 J.中国高教研究,2015(7).5 朱家德.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新进展 J.高教探索,2018(10).6 张昊民,陈虹,马君.日本创业教育的演进、经典案例及启示 J.比较教育研究,2012(11).10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