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建设20万纺织纱锭项目目录目录第一章 总论0一、项目概况0二、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0三、项目区位基本情况1四、项目承办单位概况2五、项目建设背景3第二章 市场预测4一、项目所属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发展现状4二、省内市场4三、国内市场5四、2011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7五、产品目标市场分析8六、销售预测及销售方式10第三章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及建设必要性11一、项目建设有利条件11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2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3一、建设规模13二、建设内容13三、建设地点选择17四、产品方案17第五章 技术设备工程方案18一、生产方法(工艺路线)18二、项目构成范围18三、产品及
2、采用标准18四、主要工艺技术参数18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5六、主要工艺设备26七、单位产品消耗定额27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和运输28一、原材料、燃料来源、需要量28二、运输方式28第七章 总平面布置、土建建筑与公共工程29一、总平面布置和土建29二、用地及建筑面积指标303431金属制品业310.7313531通用设备制造业310.7313631专用设备制造业310.73137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10.731393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10.731403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311.031413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11.0314231工艺品及其它制造
3、业311.0314331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站310.731第八章 节能、节水32一、节能措施综述32二、单项节能工程32三、能耗指标和节能评价33四、建筑节能34第九章 环境保护36一、产污环节及治理整治措施36二、环境绿化38三、环境评价38第十章 安全生产与消防43一、设计依据43二、 工程概述43三、工业卫生与消防44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6一、组织管理机构46二、人员配置46三、项目招标管理4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7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9215万元47四、资金来源47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48一、产品销售收入和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值估算48二、总成本费
4、用估算48三、利润总额及分配49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49五、不确定性分析49六、财务评价结论50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1一、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51二、 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51三、增加税收。51第十五章 项目结论5223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20万纱锭纺织项目2、建设单位:3、项目负责人: 4、建设地址: 5、建设性质:新建6、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占地200亩,棉纺纱锭18.5万锭、线锭9880锭、转杯纺5280头。7、主要经济指标:投资利润率:13.66% 产值利润率:4.5%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6815/(53573567)4.13年(静态不含建设期
5、);动态为5.6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分析:经计算盈亏平衡点为60.24%,当实际生产量达到生产能力的60.24%时,可保持不亏不盈。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变动成本)*100财务净现值为11517万元(税后)(折现率为10%);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7%8、建设年限:二年二、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924号关于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政府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城市总体规划(草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纺织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2、研究范围 本报告的研究范围是主
6、要是:(1)根据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提到的:“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严防低水平产能的转移和扩张。”的精神,如何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准备。(2)作为我省五个纺织集聚区,如何提高我县在全省五个纺织产业集聚区的比重。(3)以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促进纺织产业技术进步为契机,破解纺织产业发展中严重的用工不足的问题。(4)以科学的规划,节约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工业厂房的建筑容积率,建设封闭式的工业厂房,有利于节约热能。三、项目区位基本情况1、区域位置 我县地处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相邻于广东省的梅州市,为客家
7、四个大市的中心地带。相距三明200公里、龙岩150公里、梅州市300公里、赣州190公里。东径1155811643,北纬25112651。319国道贯穿全县,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等路网纵横交错。本项目选址于319国道旁,距高速铁路站不到一公里的距离。2、人文状况 县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人口52万。历史悠久,人文鼎盛,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现有二百多处新石器遗址。四千年前,就有古越族人在此休养生息,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设汀州,到清代,一直成为州、郡、路、府的所在地,现还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如唐、宋、明、清的城墙、城门、文庙、古街等,1994年1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8、,为福建四大名城之一。民风淳朴,客家人勤劳善良,崇尚道德,讲究礼仪,特别尊师敬老,热情好客。不论城市或乡村,师长都在人们心目中得到敬重;不论何方来客都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客家追求知识、好善乐施、向往未来。 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和大本营,从西晋“永嘉之乱“起,中原汉人几度大规模南迁,在汀江两岸发育成为汉民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作为客家繁衍生息壮大发展的祖籍地,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这里,每年秋天都举行世界客家公祭母亲河大典,吸引大批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根谒祖。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又是委、省苏维埃、省军区的所在地,成为“红军
9、的故乡“,我党早期的领导人瞿秋白和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就牺牲在此,还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 3、经济状况 2009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近6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108家,规模工业产值54.2亿元,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稀土精深加工等“2+2”主导产业实现规模产值50.2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2.6%。品牌带动成效明显,继上年“卡利奴”休闲服和实爽牌纸制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后,“卡鑫隆”休闲裤、“闽兴”挂车、“盼盼”法式面包又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截至年底,全县共有5个产品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称号。4、交通状况 319国道贯穿全
10、县,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等路网纵横交错。本项目选址于319国道旁,距高速铁路站不到一公里的距离。至永安铁路列入我国抓紧建设的铁路。5、市政基础设施 县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2009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8亿元,开展建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境内里程45公里, 完成了线路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批;改扩建国道319线城关河田段28公里,全线开工省道205线三期工程建设39公里,开工建设县道660北新线交通战备项目40.8公里;投资3000万元完成58.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500万元建设 20个城区二级客运站,投资3600万元完成危桥改造和撤渡建桥候车亭建设。6、气象条件 县地处
11、海洋性气候过渡地带,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吹偏南风,冬季盛吹偏北风。随着冬夏季风环流的转换,形成夏长冬短,春秋对峙,垂直气候明显,干湿两季分明,灾害性天气较多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量1711.2毫米。县年雨量北多南少,四周多中间少,雨量等值线与山脉走向一致。全县年雨量年际变幅一般250-650毫米,年变幅最大值高达1519毫米。全年有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3-4月平均雨量433毫米,占年雨量25%。梅雨季:5-6月为主要降水月份,季均雨量578毫米,占年雨量34%。台风雷雨季:7-9月雨量顿减,季均雨量392毫米,占年雨量23%,全季雨量主要来源于台风雨。干季:10月至次年2月为干季,历时
12、5个月,干燥少雨,多霜少雪,季均雨量314毫米,占年雨量18%。全县年可照时数4423小时(润年4434小时),日照百分率41%。日照时数7-8月最多,月均日照时数220-240小时,日照率59%左右。2-3月日照时数最少,月均日照时数83-85小时,日照率25%左右。水汽压:年均水汽压18.2百帕,其年变化趋势与气温相同。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随着海洋暖湿气流增强和气温升高而增大。每年6月达到最高值。7-8月由于温度急剧上升远超过湿度的变化,相对湿度变小。10月份多为大陆高压控制,相对湿度、水汽含量迅速减少,出现全年月平均最低值。最大相对湿度出现于降水或有雾的日子,最大值100%,最小相对湿度出
13、现于严冬,最小值5%(出现于1963年1月)。各地海拔高度差较大,气压分布比较复杂。县城气压平均值978.6百帕。气压日变化呈二峰二谷型。日最高气压通常出现于10时和23时前后,日最低气压通常出现于5时和16时前后。冷空气、台风或降水会影响气压日变化规律。风向受季风影响,随季节转换。10月至次年4月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盛吹西北风、北风。5月至9月以南风为主相对湿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最大相对湿度出现于日较低气温期间,最小相对湿度出现在日较高气温期间。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完善。四、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五、项目建设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国际市场需求显著减少,美国、欧盟、日本等
14、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需求大幅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中欧、中美纺织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措施将对出口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后配额时代”结束后的纺织品贸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我县的纺织企业,以中小企业偏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创新机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些企业装备老化,有些70年代的设备还在运行,在用工、节能、产品质量等方面严重制约了我县纺织产业的发展。我县的纺织产业在全省五个集聚区的位置很靠后,从整体上制约了全省纺织产业的发展。为了破解用工、节能、节约工业用地,我县的纺织产业要进行一次重大的调整,要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
15、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进一步提高纺织产业的装备水平,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织技术装备比重提高到50%左右,新产品产值率不断提高,全行业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项目所属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地位、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2007年,纺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126亿元,占
16、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9%,占全国GDP的3.3%。纺织工业约3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占有率连续十余年位居全球首位;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175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均增长18.7%,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4%,占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30%。产品应用范围已扩大到航空、航天、水利、农业、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其中80%为农民工;消化农业提供的棉、毛、麻、丝天然纤维近1000万吨,惠及1亿农民。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
17、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应该看到,我国纺织工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广
18、阔的市场空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内外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促进纺织工业持续健康运行,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二、省内市场2010年,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下同)出口53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纺织服出口主要特点有:1、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为主导。1季度,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纺织服装19.2亿美元,增长 25.9%,占同期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85.1%;加工贸易出口2亿美元,增长2.3%,占9%;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出口0.8亿美元,增长 43.4%,占3.6%。2、私营企业为出口主力军。1季度,私营企业出
19、口纺织服装13.3亿美元,增长32.8%,占同期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58.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6.5亿美元,增长20.1%,占28.6%;国有企业出口2.6亿美元,增长13.5%,占11.5%。3、欧盟、东盟和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1季度,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6.7亿美元,增长 49.8%;对东盟出口2.5亿美元,增长57.5%;对美国出口2亿美元,增长45.1%。对上述3地出口合计占同期纺织服装出口总值的 49.5%。4、服装出口较快增长。1季度,服装出口17亿美元,增长36.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5亿美元,增长4%。国际市场的复苏、东盟贸易区的建立以及国家对纺织业各项支持政策效果的
20、逐步显现等,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预计今年纺织服装出口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三、国内市场1、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三季度,纺织行业产品销售收入为7351.7亿元,同比增长23.5,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8,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4.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 2010年三季度,纺织行业利润总额为346.4亿元,同比增长42.3,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7.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8.5,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4.7个百分点。同比环比增速均有较大幅度回落。 税金: 2010年三季度,纺织行业税金总额为196.0亿元,同比增长27.4,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
21、;环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 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服装制造业税金总额为81.2亿元,同比增长28.1,增速较上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9,扭转了上季度环比下降的局面。 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化纤行业税金总额为25.8亿元,同比增长35.4,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5.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7.7,环比增速较上季度大幅加快40.6个百分点。 1、产销持续增长,增速呈现“V”字回升趋势。2009年1-11月,52963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268.04亿元,同比增长9.71%,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下降4.62个百分点,但
22、是较1-2月(全年产值增速谷底2.63%)明显回升7.08个百分点;1-11月,销售产值为33470.67亿元,同比增长9.82%,增速较1-2月(全年销值增速谷底3.13%)回升6.69个百分点。产销衔接良好,2009年1-11月,产销比为97.67%。主要产品的产量增速持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纱产量2169.03万吨,同比增长11.79%,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2.75个百分点;化纤产量2500.77万吨,同比增长14.89%,较上年同期高12.87个百分点,增速回升趋势尤为显著;布和服装的产量分别为513.38亿米、211.53亿件,同比增速分别为4.42%、2.10%
23、。2、实际完成投资额持续正增,新开工项目数增长显著2010年度,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为900亿元,同比增长29.5,同比增速加快14.7个百分点。 3、出口回升缓慢,但规上企业出口恢复明显,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09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541.20亿美元,累计同比下降了11.02%,较1-10月略收窄了0.19个百分点,总体回升缓慢。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出口恢复较快,1-11月,规上企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下降了4.28%,降幅持续收窄趋势明显,较1-2月(-8.45%)已收窄了4.18个百分点。同时,在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上我国产品的份额持续上升,表明我国纺织品依然
24、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1-11月,在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我国产品的占比为40.22%,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10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高出越南、印度等竞争对手国;同期,在日本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中,我国产品的占比为78.45%,较上年同期亦上升了1.77个百分点。4、内销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国内销售市场是2009年纺织行业企稳向好的最重要支撑。2009年内销持续回升。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为26740.33亿元,同比增长14.05%,并且自初以后呈显著的逐月上升趋势,较1-2月已回升7.42个百分点。1-11月,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79.89%,占比较上年上升了3.15个
25、百分点。衣着类消费价格指数降幅逐渐收窄,市场消费信心逐渐增强,11月我国衣着类消费价格指数为98.8,同比下降1.2%,降幅较09年1月收窄1.5个百分点。11月衣着类出厂价格指数同比增长1.1%,率先转正,扭转了09年3-10月的负增局面。5、运行质效持续增强行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缓解了环境压力,在印染类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化纤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化纤差别化率不断提高;广大企业通过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使生产成本得到较好控制;企业管理水平持续增强,通过不断加强供应链管理,优化生产计划与库存的配置,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
26、,增强市场竞争力。2009年1-11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为34.48万元/人,同比提高了10.22%;行业产成品周转率为14.68次/年,较上年同期加快了8.26%;行业的利润率为4.04%,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48个百分点。同时,2009年1-11月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累计同比增长了13.71%,较09年1-2月(-2.82%)明显回升了16.53个百分点;1-11月新产品产值率为6.49%,较上年同期亦上升了0.23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工艺改进与产品升级的加快。6、行业盈利显著回升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331.49亿元,同比增长
27、25.39%,增速较09年1-2月显著回升了36.40个百分点。其中,纺织业累计同比增长17.75%,较1-2月回升了28.04个百分点;服装行业则延续着09年1-2月份以来的持续增长趋势,增速已升至21.31%;化纤行业利润增速反弹尤为显著,1-11月同比增长187.40%,较1-2月大幅增加了297.94个百分点。7、就业形势趋于缓和2009年1-11月,纺织规上企业全部用工总数为1084.24万人,累计同比下降0.46%,较09年1-2月收窄了0.55个百分点。其中,棉纺、印染、毛纺、麻纺、丝绸五个子行业1-11月的用工同比降幅较1-2月仍有所扩大;制品、针织、纺机三个行业就业降幅较年初
28、收窄;服装、化纤两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同比分别增长1.35%、0.39%,服装业的用工增幅最为明显,且服装业1-11月解决就业人口432.60万人,占全行业的39.90%,位居首位。从全年情况来看,预计200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纱产量为2400万吨,同比增长12.0%,布产量为570亿米,同比增长5.5%,化纤产量为2750万吨,同比增长15.3%,服装产量为233亿件,同比增长3.0%;规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300亿元,同比增长11.0%,主营业务收入为37200亿元,同比增长12.0%,实现利润为1505亿元,同比增长26.0%。纺织全行业2009年的出口总额为1710亿美元,同比
29、下降9.8%。四、2011年纺织行业发展趋势2011年,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较2010年明显改善,行业整体上具备继续稳步回升的条件,但同时也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1、国际市场将缓慢恢复,行业出口增长仍然乏力随着各国救市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在2009年末已经显现复苏迹象。2010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体系风险进一步下降,市场信心逐步改善,世界经济将有所好转,国际市场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GDP将由2009年的负增长1%恢复到增长3%,全球贸易额增速也将由-12%回升到2%。但是,目前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均处于历史高位
30、,失业状况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彻底改善,制约了个人消费的增长,因此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速度整体上将是缓慢的,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增长也仍显乏力。由于2009年基数较低,2010年,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状况逐步改善,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将结束金融危机以来的持续下滑态势,逐步恢复增长,但增速较危机前将明显下降,对行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仍然不足。2、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对行业的支撑作用依然突出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内需市场日渐活跃,对纺织行业的支撑作用尤为突出。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回升向好,随着国内就业状况得到稳定,市场信心继续提高,内需市场仍将实现稳定增长。
31、与此同时,国家围绕扩内需将采取一系列促消费、惠民生措施,一方面通过下乡补贴、消费信贷等方式直接鼓励消费,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在三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都将进一步增加内需市场的活力。在市场向好、政策助推的条件下,201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内需市场将延续2009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且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将继续对纺织行业的回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3、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加大行业运行风险在国际市场缓慢复苏、国内市场稳步增长的情况下,2010年纺织行业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棉花等纺织原料价格快速上涨,行业的成本压力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凸现,增加
32、行业出口的不确定性等,都可能加大行业运行的风险。4、行业调整升级步伐继续加快,内生动力贡献将更加突出2010年是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的第二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纺织行业的重要发展任务。行业围绕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公共服务、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各项措施将进一步全面推进,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将继续增强,来自纺织行业内部的发展动力更加充足。综合国内外市场走势及相关影响因素判断,尽管2010年纺织行业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出口增长也仍然难以恢复到较高水平,但内需市场仍将对行业发挥显著拉动作用,行业结构调整
33、和产业升级将继续取得成效,在国际市场环境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纺织行业将继续实现稳步回升。预计2010年全行业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约4%,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约1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约10%。五、产品目标市场分析1、目前,在我国超过2400万吨的纱线产量中,占据高端市场的数量少之又少,我国对高档精梳纱的需求主要以进口为主了,说明高档精梳纱在我国产能较少,市场需求较大。近年国家对纺织行业一些国债技改项目的实施,使我国棉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基础得到快速提升,纺纱水平不断提高。多元混纺、色纺、短纤维与长丝并捻纺纱、赛络纺纱、集聚纺等的工艺技术逐渐成熟。传统的纺纱工艺,尤其是环锭
34、纺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但是,相比纱线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型纱线、高附加值纱线的发展依然进步有限。目前,国内的纱线产品质量只能达到50的国际水准。精梳纱每年的产量不到170万吨,需求却将近500万吨。和发达国家对纱线高附加值的研究和应用以及产业化推广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将纱线的品质、外观、功能和面料的开发有机结合,熟练地将多种纤维巧妙配伍,形成多元混纺纱线,再织制成具有独特特色面料等技术,将是国内纺纱、织造业研究的方向。 纱线是整个纺织工业的基础,没有好的纱线做不出好的面料。纱线的品质影响到印染布、针织、服装、家用纺织品等一系列下游产品。目前织造企业对纱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纱线档次成
35、为国内纱线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关注如何提高织机效率,但是提高织机效率,取决于纱线的质量。精梳纱线能够将纱线的质量提高一个档次,使纱线强力提高10%左右,条干均匀,减少毛羽,提高织机效率。在织造的过程中,还能够做到少上浆或者免浆,既能节省浆料,又能节省染料,对于节能环保有重要意义。一些国外高端服装品牌从纱线环节就开始选择供应商,像耐克、阿迪达斯、鳄鱼等服装品牌均有国内纱线企业为其提供纱线产品,使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档次的不断提升,市场对精梳纱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提高。预计,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达到45%以上才能满足高档面料增长的需求。目前进口精梳纱
36、量约占国内精梳纱生产量的25,因此从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扩大精梳纱产量仍有很大市场空间。 2、气流纺纱是原料通过开清棉、梳棉及转杯纺纱机等的开松排杂机构,可排除原料含杂总量的90%左右,因此,成纱含杂比粗梳系统生产同号环锭纱要少;气流纺要通过二道并条,可降低熟条的重不匀率,尤其在转杯的凝聚过程中,可获得较高倍的单纤维并合作用,因此,棉转杯纱的长短片段不匀率明显比环锭纱低。 因为转杯纱具有条干均匀、接头少结杂少、弹性伸长大、耐磨性能好等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开发针织品。其成熟的产品有起绒针织物,通常有单面绒和双面绒,可用于制作绒衫裤、运动服、外套等,可开的发产品有18.7tex及以下纯棉针织用纱,
37、转杯纺纱制作的汗衫、文化衫等,织物具有布面平整丰满、纹路清晰,条影少,手感柔软,穿着舒适等特点。转杯纺产品从初期的粗布、鞋面布、台布等,发展到今天的牛仔布、灯芯绒、细布、府绸以及针织品等,产品的品种和适用性越来越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由于转杯纱的有关质量比同号环锭纱好,故转杯纺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根据国外转杯纺产品分布资料,转杯纱用于机织外衣类占23%,针织服装类占42%,可见针织品也是纯棉转杯纺纱产品的发展方向。 气流纺纱适应性好:毛、麻、丝等落料及下脚料都具有纤维长度差异大、含杂多的共同特点,而转杯纺对长度差异大、含杂多的原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由于转杯纱质量比同号环锭纱要好,其千锭断头
38、降低约66.76%,织机产量提高约33.3%,坯布一等品率提高约lO%。此外,转杯纱结构蓬松,吸染率高,产品色泽鲜艳。由于气流纺纱的原料适应性、纺织适应性广等特点,市场需求较大。 3、目前虽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较大,但纺织行业仍然是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行业。2010年1-8月份纺织品出口总额构成中,纺织纱线金额为60.37亿美元,占11.40%。2010年1-8月份纺织纱线出口总数量162.47万吨中,棉纱线位居第二位,数量为38.63万吨,占比为23.78%;棉纱线出口总金额为15.68亿美元,占比为25.99%;其他如毛纱线、麻纱线以及丝纤维纱线三项合计,出口数量只有10.46万吨,只
39、占总数量的5.64%。从我国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情况看,加入WTO后,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连续几年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0年到2008年这8年间纱线出口金额年均增幅达到14.47%,面料年均增幅达到15.13%,服装年均增幅达到16.21%。并且面料、服装出口平均价格不断提升。 本项目生产线主要产品为高档精梳纱线和气流纺纱,既能增加新疆高档精梳纱、气流纺纱的市场占有率,也能满足现代人时尚生活的需求。 六、销售预测及销售方式 本项目所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售方向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2010年国家的政策支持将有利于行业的继续发展;其次,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品服装消费是纺织业长期发
40、展的有力保障;在世界纺织业普遍处于困境的情况下,我们仍有1/3的企业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好的企业之所以在抵御风险时有良好表现,关键在于拥有先进技术、创新能力,品牌以及营销网络较强。据调查,2010年一些奢侈品的消费会有所增长,有自主知识产权、性价比高、有创新能力、有品牌、有品位的产品仍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崇尚绿色、回归自然成为了引导消费的主旋律,精梳纱线和高档气流纺纱的优良性能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同。 从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分析,高附加值产品,高质量的高支纱线仍然有广泛的市场。 本项目将充分利用东部的现代管理理念、先进生产技术,结合我县劳动力的优势
41、,实现内地与沿海的优势互补,生产市场需求的高档纯棉纱线产品,可在一定程度上添补市场需求缺口。 本项目生产的各类纱线采用22.5-25kg包装,该包装是一种经济、安全、国内流行的编制袋包装形式。还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成纸箱包装的产品。包装适应公路和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利用现有的营销网络,制定了一系列完整的制度,立足内地、香港、韩国、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市场,进一步形成一套良好的销售体系和销售渠道,将本项目产品保质保量交到客户手中。因此,考虑在该地区建20万锭高档棉纺纱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销售优势。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第三章 项目建设有利条件及建设
42、必要性一、项目建设有利条件1、我县的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2003年以来,我县就确定“22”的发展模式,纺织产业作为我县的龙头发展产业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已形成全县人民的共识。经过几年努力针织横机毛衫加工、服装加工等行业已呈现出蓬勃向上发展态势。至2009年全县纺织企业达到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8家,规模纺织企业产值28亿元,纺织从业人员3万多人,已拥有棉纺纱锭40万锭,织机1万多台,已签约规模为80万纱锭;服装工业平缝车16000台、针织横机12000余台。2009年实现纺织工业产值6.3亿元,拥有利郎、安踏、汇鑫、南益、威鸿、卡鑫隆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拥有 “卡利奴”、“法狐”
43、 海希顿、鸿程牌等纺织服装品牌;已形成纺纱、织造、非织造布、染整、服装加工、纺机纺器材等行业结构的完善产业链。被列入五大纺织集聚区之一。2、我县继续加大纺织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完善了相关政策措施。3、着力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每年春节一过,就开始把帮助纺织企业招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帮助企业招工工作列入乡镇党政目标管理考评,将招工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成立招工队伍,加强县外招工工作。正月初五、初六,举办大型用工招聘会,以缓解了企业工人短缺的困难。同时引导企业学习、贯彻新的劳动法,完善用工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建立政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目标责任制。把统筹城乡就业和促进农村富余
44、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把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列入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目标。 切实做好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建成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机制,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围绕主导产业用工需求,办好职专,使其发挥骨干示范作用。4、加大为企业服务的力度。近年来注重提高纺织产业的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培植规模企业,做强龙头企业,发挥规
45、模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上来。对纺织项目,实施倒排序进度,对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动跟进,及时协调,争取今年的新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态势。开展纺织产业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加大对重点纺织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影响纺织产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保重点纺织企业供电需求;对于资金问题,充分利用信用担保公司的有利条件,积极开拓融资渠道。5、县城市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已进入评审阶段,对园区的规划科学到位。园区的形成将会功能完善、配套齐全。二、项目建设必要性1、从我县的纺织产业状况来看我县的纺织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
46、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和技术开发弱,纺织机械装备落后;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产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等指标相对落后;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县纺织产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2、抓住机遇,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我县是沿海和中西部地区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我县又是一个人口大县,按市场角度来分是介二、三线的城市之间,是扩大内需的主要落脚点,我县在这方面上具备了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因此,我们不能坐等待时机的到来,面是要做好准备,主动迎接产业转移。3、一直是
47、劳动力大县,很多务工者年轻时去沿海打工,回来后带来了先进的劳动技术。现在,在国家倡导“中部崛起”、“纺织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号召下,具备了一定条件和产业基础。但是如果,不去创造更为有有利条件,这些人材也将会外流,针对当前劳动匮乏时期尤为重要。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规模 (一)基建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200,1、棉纺生产厂房两栋,单层锯齿形厂房局部2层,占地118亩,占总面积的59%,总建筑面积81800。跨度一期为29.5m,柱距有18m.2、辅助工程:库房三栋,占地为4900,占总面积的3.67%,单层。3、公用工程:一层的锅炉房1个,占地为672;消防水池一个,占地200,容积为800 m3.;配电室占地270.总用地面积1143,占总面积的0.86%.4、服务工程:四层的办公综合楼,占地2.55亩,建筑面积6800; 五层的宿舍楼, 占地2.88亩,建筑面积9600;职工食堂800(一层);文体娱乐及会议室占地1200(二层),建筑面积2400.合计占地面积为8.43亩,占总面积的4.2%.总建筑面积为1960